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学网
userphoto

2023.11.22 浙江

关注

给初入大学的学生讲“大学的学习方法”。学生一脸疑惑地看着我问:“老师,您说的这些话跟中学学习方法有什么不同吗?”(耳朵长茧,有点新意嘛)

     

       其实大学和中学的学习方法是有本质区别的。抓住区别也就抓住了关键。

       首先,大学的课程内容并没有统一的大纲。教学大纲都是一个任课老师或者课程组几个老师自己设计的,而且每年都会改进,增添或者砍去内容。

       大学的“教科书”也只具有参考性。事实上没有哪个老师会完全照着哪本书系统完整地讲一遍课,包括他自己写的书也是一样。这是因为:教科书定位于保障各种层次的自学需求,因此包含了不少其实可以简化或跳过的细节叙述。教科书还要兼顾工程参考书的需求,因此需要确保内容的系统性和一定程度的工具书属性。这样以来“教科书”往往会很厚,事无巨细全学习一遍的话,再花两倍三倍的学时都不一定够。

       因此,上课认真听讲并且做好课堂笔记,是大学学习最最重要的环节,这可不是说着玩的。因为老师讲课的内容,是教科书的精简版或者要点摘录。你只要把课堂内容记下来,就相当于把几百页的教科书一下子缩编成了几十页的浓缩精华。记笔记一定要详细,切勿流于形式,其标准就是可以独立且完整的作为你课程学习和复习的依据,无需再参考其他任何资料,包括教科书。就问这样的笔记反复精读,是不是事半功倍?

       对比中学,其实不少课程,特别是理科课程,上课听讲并不重要,课堂笔记则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老师完全照书讲,而且讲课速度比自己看书理解的速度更慢。其实聪明点的学生,只要自己看看书就很容易理解中学课程知识点。

       大学如果你不认真听讲,不记课堂笔记,大概率会连老师讲过什么没讲过什么都搞不清楚。自己看书?一次两课时的课,所涉及到的教科书内容跨度可能达到几十页。自己看书不但很难看懂,而且会多耗费很多时间,典型事倍功半。

       上课的时候记详细笔记当然会很麻烦,很累,劳神费力。但是,作为一个学生,学习是我们的天职。如果学习害怕麻烦,那你就注定不是一个合格的学生。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为了学业有成,不负青春,就应该用功学习。只要是有效的学习方法,无论如何都应该用上,再麻烦再累也值。收获跟付出是对等的,不是吗?

       大学的课堂,难免出现无论你多么认真用心听讲,还是无法完全听懂,甚至大部分内容都听不懂这种情况。其可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培养方案课程与先修课的衔接不到位;课程本身的设计定位(比如前沿进展概述课,就是只求了解,不求甚解);教师与学生的认知差异(老师想不到学生不懂的点在哪);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不足等等。作为学生,首先要明白,这属于正常情况,心里不要慌,不要影响信心。然后要冷静想各种办法解决问题。如果老师在课堂专门留时间集体答疑,要抓住机会向老师提问。这样不但能帮助老师改进教学,还能使同学们集体获益,同时也容易给老师留下较好的印象,获得更高的平时成绩。再就是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分主次,对重要的知识点深入学习、重点突破。有些次要的内容,即使不太甚解,那也罢了。有些重要的课,比如《数学分析》、《线性代数》,这是理工科的看家本事,一定要学精学透。培养方案里难免有几门水课,也可以适当放弃,凭兴趣听一听,水一下学分了事。

       大学实验课需要预习。但是理论课没必要预习,因为你无法完全预测老师下节课讲什么内容。但是课后的复习,无比重要。

       一定要在当周,也就是下次课之前,务求彻底消化本周以前学习的知识。这需要经历包含:“精读课堂笔记→思考理解→自己练习简单题入门→完成作业→继续自己练习提高题,深化巩固”等环节的全过程。学习掌握知识,都有一个熟练度的要求。俗话说“熟能生巧”,对问题足够熟悉和技能的足够熟练是解决难题的前提。“彻底消化知识”的标准就是过饱和学习,也就是在你完全学会了之后,继续多花一些时间进行打磨完善。学习,应该是时间驱动的,而不是任务驱动的。也就是说,自己现在有4个小时的时间,要把这些时间投入学习;而不是还有什么事儿没干,我得干完然后就去玩游戏。时间驱动的学习,意味着即使没有规定任务或者完成了规定任务,你也要给自己安排学习活动;意味着珍惜时间,抓紧时间,合理规划时间。

       这就是“自主学习”的内涵,本质上跟中学一样。区别在于,中学阶段,课程进度很慢,时间很充裕,只要跟着老师节奏走,大家都是超饱和学习。即使砍去相当比重的学习时间,也不会明显影响成绩。但是大学课程多,学习任务重,时间非常紧。如何有效实施自主学习,是学业成败的关键。

       学业一定要打出提前量不能欠账。欠账如滚雪球,会越滚越大,最终必然不可收拾。如果你每周消化本周知识都觉得吃力,凭什么相信自己会在期末小宇宙爆发,能在一两周之内一次性消化16周的知识呢?如何避免压力?办法就是把压力分解,然后逐个消解。如果你学业上从不欠账,那么不但期末反而轻松了,而且成绩会非常稳,怎么考都考不砸。我不排除有些同学凭着小聪明,靠期末突击一下,成绩就不至于太难看。但是,这样的同学,对知识掌握得能有多透彻呢?毕竟成绩只是副产品,我们读大学的真正目的是知识、能力和成长。

       最后,可能会有人说:你说的道理都对,可是道理归道理,实践当中有几个人真能做得到呢?我可以告诉你:凡我说的,我本人在30年前读大学时全都切切实实地做到!(包括部分水课水一下学分…)我还算不上最好的学生,也就是校级物理提高班学员、基本每门考试都能稳拿90分左右,班级排名10名左右,每年拿三等奖学金,获得研究生入学推免资格而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13429-1400772.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记好课堂笔记,提高学习成绩!
“云课堂”做笔记有何妙招?沪47所高校大学生的笔记大放送
澳洲风趣课堂,引领世界留学
学霸是如何获得高分的?
*****如何在高中做一个学霸?
清华学霸英语笔记“曝光”,精美程度堪比教科书,老师拍手称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