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舌尖体 | 以诗纪舌尖之胜

舌尖体

老人们常说: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张爱玲说:“从前相府老太太看《儒林外史》,就看个吃。”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吃喝是一个永恒的追求,与格调品位无关。很多人正是在吃喝里观察与体验生活,交际朋友和抒发自己的态度。这也是最少受到干扰的个人自由吧。

可是,美食里蕴藏着一种文化力量,却是经常被人忽视的。这与舌尖上的中国仅愉悦感官不同,虽然它也很受世人追捧。这就是文字的力量。惟有文字,可以动摇心旌。

法国人有句名言:“告诉我你吃什么,我就知道你是什么人。”这里要说的是:“还要看看你吃完后能写出什么,才能更深刻的了解一个人。”

清代中期才子袁枚,集四十年吃喝功力写了一本《随园食单》,这本谈吃的专注可谓洋洋大观。按理说一本菜谱有啥可看的?从内容上讲,里面的记述极为精致和讲究,这既是品位和人物身份的象征,也是文化积累的一种表现;从现实意义来看,何尝不是对世俗生活的尊重和存续,是对一个时期中国饮食文化的记忆呢?可惜的是,袁子才虽然拥抱生活,一生参加了无数官宴私宴家宴野宴,居然没有用诗的形式对这些菜品作一个生动的描述,算是一大遗憾吧。

余作诗词亦久矣,某公偶然谓余:汝诗舌尖体最佳。余窘笑。感觉自己顿时成了一个地道的吃货。然细忖之,自古至今谁又不是吃货呢?更舌尖诗古亦有之,但无以专为。幻公问余:“舌尖鼻祖谁可当之?”余对曰:曹子建可,盖《箜篌引》诗有'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句,可谓吃货嘴脸最为暴露无遗。虽然《诗经·谷风》里也有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等句子,但实在是太清苦了,只是碰瓷舌尖而已,偶然有《诗经·小雅》“鱼丽于罶,鲿鲨。君子有酒,旨且多”之类的句子,也没有让人多垂涎的感觉;《离骚》就更可恶了,简直不食人间烟火一样。到了汉乐府,刘细君作《悲秋歌》有以肉为食兮酪为浆,摘出来乍一看还不错,但上下文一连贯,我去,整个是痛恨美食,格调太低,于是刘姐痛失作为舌尖鼻祖的大好机会。

子建以降,舌尖诗意始光芒大放,至唐尤盛,特别是太白横空出世,完美践行了人生在世,吃喝二字的真谛,于是吃货诗人辈出,但专致于吃喝的诗却并不多,这与国家气象严重影响了诗人理想有关。偶然有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亭上酒初熟,厨中鱼每鲜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等句子,也都是遮遮掩掩用美食作整篇诗文的衬托而已。到了老杜,因安史之乱今如丧家犬,颠沛流离到处投靠友人,对食物好感度暴增,于是作品里出现了不少感谢朋友一饭之恩的诗,真实写出了唐人生活中世俗人情的一面。如《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其二》鲜鲫银丝鲙一句,能把鲫鱼作成生鱼片如果不是神奇,就是食物匮乏所致。又《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一诗中较为详细描述了姜县尉设生鱼宴事:

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

姜侯设脍当严冬,昨日今日皆天风。河冻未渔不易得,凿冰恐侵河伯宫。

饔人受鱼鲛人手,洗鱼磨刀鱼眼红。无声细下飞素雪,有骨已剁觜春葱。

偏劝腹腴愧年少,软炊香粳缘老翁。落砧何曾白纸湿,放箸未觉金盘空。

新欢便饱姜侯德,清觞异味情屡极。东归贫路自觉难,欲别上马身无力。

可怜为人好心事,于我见子真颜色。不恨我衰子贵时,怅望且为今相忆。

诗里详细记载了严冬捕鱼、将活鱼快刀切片、将鱼骨剁成春葱状摆盘的记述,可以说是唐诗里舌尖最奢华的描述了。而《病后遇王倚饮赠歌》中有“遣人向市赊香粳,唤妇出房亲自馔。长安冬菹酸且绿,金城土酥静如练。兼求畜豕且割鲜,密沽斗酒谐终宴。”这里面罗列了不少好吃的,如蒸米、酸菜、酥饼、猪肉和酒水;饱餐后的老杜居然发出了但使残年饱吃饭,只愿无事常相见的感慨。《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得寒字)》则是老杜蹭完吃喝后分韵所作,颔联“饭抄云子白,瓜嚼水精寒”能知餐后果盘唐人就有了。《赠卫八处士》有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如此简陋的饭菜在战乱条件下是可以作为美味款客的;而老友相聚,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酒也必须有;问荅乃未已,儿女罗酒浆说寒暄间,主人的儿女正在参与酒席劳作。《彭衙行》里有众雏烂熳睡,唤起沾盘餐,朋友招待时,不忘把睡熟的孩子唤醒来分享食物,这个细节非常有人情味;从此出妻孥,相视涕阑干讲女主人有见客的礼仪;“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讲待客前有神秘的“翦纸”风俗,可能是祈求平安吧。可惜的是,老杜只顾得上猛吃饭填饱肚子,并没有记载下菜肴的具体名目。

诗到了北宋,吃货们在不断贬谪苟安的环境下名句辈出,特别是遇到了美食家兼天才大厨的东坡,舌尖体也就真正应运而生了。既有“日啖荔枝三百颗”、“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样的绝句,更有老饕赋这种长篇大论。而律诗里专致写饮食的也很多,写吃的如:

丁公默送蝤蛑

溪边石蟹小于钱,喜见轮囷赤玉盘。

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

蛮珍海错闻名久,怪雨腥风入坐寒。

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

次韵刘焘抚勾蜜渍荔支

时新满座闻名字,别久何人记色香。

叶似杨梅蒸雾雨,花如卢橘傲风霜。

每怜莼菜下盐豉,肯与葡萄压酒浆。

回首惊尘卷飞雪,诗情真合与君尝。

还有写喝的,都不能落下,如:

新酿桂酒

捣香筛辣入瓶盆,盎盎春溪带雨浑。

收拾小山藏社瓮,招呼明月到芳樽。

酒材已遣门生致,菜把仍叨地主恩。

烂煮葵羹斟桂醑,风流可惜在蛮村。

真一酒,并引

米、麦、水,三一而已,此东坡先生真一酒也。

拨雪披云得乳泓,蜜蜂又欲醉先生。

稻垂麦仰阴阳足,器洁泉新表里清。

晓日著颜红有晕,春风入髓散无声。

人间真一东坡老,与作青州从事名。

还有吃喝兼备的,如:

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

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滟玉蛆。

暂借垂莲十分盏,来浇空腹五车书。

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藿叶鱼。

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

这首舌尖,颔联因物联想,写的生动又自负;颈联因菜品启发入诗,直嵌菜名作对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种事。曾在宜昌放翁酒家见一道特色菜叫懒豆花,果然桌上还有一菜称干巴菌,这就非常好玩了。后来还曾遇到“肠旺面”对“羊瘪汤”,“羊头肉”对“芥末墩”,“红烧肉”对“白斩鸡”等,都是桌上现成的巧对,天意给你的诗就不能浪费了。

诗本是闲事,舌尖诗便是闲事中的闲事。舌尖又是诗之小道,但要作好亦非易事。

首先与其他题材创作要有明显区别。既要点明食物及食用背景,又可推远联想展开脑洞,并不局限于食材本身,这需要分寸把握到位。比如写酒,必须贴切此种特定的酒,不要写成可适用于任何酒;即使同一种酒,不同场合饮用也有不同感受,否则写过一次之后下次难道就没有词语去写了不成?

其次是内容风趣,但不要每首都追求玩笑俗趣。过于打油敷浅,或过于沉重,或专求寓以微言大义都不好。毕竟是写食物而已。至于辞藻与技巧,是写诗自应俱备的,不多讲。

东坡才高,并无专致作一体。近当代陈振家老先生遗作中有一首《双蒸饭》的舌尖诗:“粒粒长腰变蝶虫,不诓肚腹只诓瞳。行行今见状元出,能造蜃楼也一功。”为老先生1966年所作,写的很精彩,但并没有出现在诗集《天涯吟草》里。由此可见,后世诗人们只把舌尖视为游戏,不写入诗集中,于是很多舌尖诗便湮没在滚滚红尘里。

今世推舌尖作一体者,乃幻庐公。昔年雁门同游,关下偶食烤梨,甚奇,幻公诗咏之:“游屐漫云乐不疲,日中足痛腹尤饥。雁门关下无他味,莹白香温让烤梨。”孰知一诗开舌尖,幻公竟不能止,大凡寻常餐饮,皆入诗味,而才思益精妙。近日发《舌尖纪胜百咏》一稿,自序云:

人谁不食?人孰不择食之美?虽下溷乌合蝼蚁,永被刀俎被割韭被吃瓜,仍每饭不忘君不忘国不忘忧,当深自为耻。予以食纪游纪事纪人纪物终为纪趣纪慨,殆非华馔盛筵旨酒嘉殽,大抵平常口腹琐屑杯盘中物,却以一芥须弥足印大千甘苦酸咸。有味可会无味,无味中可得殊味,百味中可辨真味,乃至复归于一澹味,万端万感身意触法次第皆于闲中味之,此即味至味也,味之道也。食既藉予诗以彰,其品庶几亦幸矣,故敢自矜吃货,繇繇焉含哺鼓腹一直吃一直写一直爽。予自甲午(2014)秋以舌尖纪胜发轫,掇至近八百首,乃钞百首供知味者一笑。”

余近年追随幻公蹑履舌踪,不觉也有百首之多。总结概括舌尖体精妙处,显著写作特征有三:

一是非才力不能为。诗贵在雅,舌尖体作为诗的一类,当然不能沾染俗气。这跟网红们流着哈喇子自拍饕餮视频不同。所以写好舌尖体第一需要多读书。唯有多读书才是去俗的根本。书读多厚,舌尖诗亦多深。如幻公几首:

玉泉寺斋堂素包

曾违钟后向招提,一饭随僧咽菜齑。

王播固叹尘满面,木兰深院碧纱低。

不读唐书便不知王播微时客扬州木兰寺随僧饭故事,因食玉泉寺斋堂素包而反用这个故事就很有意思。

棋子烧饼  河北唐山

柯烂仙枰悔已迟,数招变局赌残棋。

银边金角收官子,一决盈虚草肚皮。

这首虽然用到一个观棋烂柯的熟典,但又用到围棋里金角银边草肚皮的常识,把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糅合在一起写棋子烧饼就很好玩。

酱猪手

山阴永字至今迷,把笔如拖带水泥。

因效子贞回腕法,一提一按啃猪蹄。

清人何绍基(子贞)写字用回腕法,启功说这叫猪肘子笔法,诗由今典而来,这又涉及到书法理论。

柿子

解衣盘礴笔如风,朱实新收一掌中。

事事由来风过耳,秋风旷朗意何穷。

这首题画诗,不读《庄子》便不懂解衣盘礴,也正切合题画之意。又连用三个风字,取意层层递进,各不相同,将一俗物写的摇曳生姿。所以作诗既不要拘泥俗法,也不要蔑视俗物,更不要把写舌尖看成俗事,东坡在黄州写《猪肉颂》,读了都好笑,但有谁说东坡是个俗人呢?把俗的东西写的不俗才叫本事。

二是非巧思不能为。写诗填词,奇句的产生,多得益于天才的想象力。对于诗人而言,“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真乃至理名言。这与理性思维不同。舌尖体与其他诗一样,也需要巧思,却要注意不故作巧思,不粘不脱方好。再看幻公几首:

梅酒

归鸿纵问岭头梅,不信曹瞒信口催。

诗味津津论舌本,与君煮酒待新雷。

梅酒很容易联想到望梅止渴和青梅下酒的典故,但只用绝句就把两个典故协调到位,又完全扣题,这就是本事问题。

鲨鱼

归来长铗总成虚,客里山居海亦居。

旧学屠龙无处售,伫看排档解鲨鱼。

起句典故反用,用冯谖弹铗写鱼;二句因人联想到海,鲨鱼就有了落脚点;最有意思的是三句,山谷曾借庄子此典有学得屠龙长缩手句,盖屠龙技才高无用,所以才有了尾句,只能对比一下别人屠鲨鱼的技术了。

脆柿  戒台寺平公赠食

遥摘牛心野柿红,心幡夭袅动秋风。

若能事事俱如意,不拜厖眉十八公。

这是余赠给幻公一种甘甜脆口、状似牛心的硬柿子。首句点题拐上八百里駮的典故;二句因寺庙所故反用六祖慧能典;三句取柿的谐音;尾句更为传神,用吴人丁固梦松生腹上的典故捎带写松,盖戒台寺古松最为出名。虽尾句写松,却是以名松衬托柿子,更显巧思。

天之蓝酒  与醉龙饮小肆

怒打江州快活林,开张酒性喜无禁。

天罡地煞英雄气,只向喧鬨座次寻。

这首诗写的就很调皮了,因与朋友痛饮于小肆,便想到《水浒传》里武松故事;而这家店很受欢迎乃至一座难求,于是又继续联想到梁山好汉排座次。诗人天马行空的联想涉及到了通俗小说。金水先生也有一诗,用《三国演义》故事戏写,也是趣味无穷:

重庆虞廷兄请饮热酒

五内蒸腾暖意融,果然热饮味无穷。

云长也怕杯中冷,当日匆匆斩华雄。

余也有一诗,借用《神雕侠侣》故事:

老潼关肉夹馍  陕西潼关

花色千重细打磨。奇功十二已无多。

神雕侠在风陵渡,要挽郭襄过大河。

三是非聪察不能为。舌尖一体大都寻常饮食,如何平中出奇就需要诗人的才力功力识见力乃至胆力。邈若咏物,本质实多言事抒情,戏之脑补;所谓嬉笑怒骂皆成篇章。又妙手还不够,更多见铁肩担道义,使人间存正气。再看幻公几首:

酱猪舌

屠户刀头先拔舌,径拿十殿对阎罗。

呶呶厌听终朝扯,人话应无鬼话多。

这首诗借司空见惯的猪舌头对社会某种现象进行讽刺。

酱猪尾

一叶炎黄杂五胡,陈桥赵宋凤阳朱。

逊清以降裁豚尾,合溷仍争陛下奴。

通篇都在讽刺奴性,抨击孔孟法统遗毒之深,故而才会有袁世凯称帝闹剧。

烤羊腰子

漫漫丝路达龟兹,嗜炙肥膻带血丝。

朝野何妨齐补肾,八方受敌厦谁支。

由烤羊腰子联想到古龟兹国,又因古龟兹国四面树敌而恶搞了一把。

茴香豆  浙江绍兴

一生呐喊与徬徨,硬骨仍防背后枪。

潇洒不如毡帽族,然箕煮豆小茴香。

这首舌尖写于绍兴,故因所咏之物延展到鲁迅其他作品,又融入个人强烈感情,并顺手拉来然箕煮豆的典故捎带上茴香豆的制作。余也同时写过一首,唯更多感慨而已:

茴香豆  浙江绍兴

茴香蚕豆桂之皮,加点酱油诚可欺。

生亦无才学无术,浮名一炒便神奇。

舌尖作小诗,取材多是边角料,即提倡用生活中细小琐碎又值得回味的片段来作为主要写作材料,用以补足歌咏之缺憾。辰窗近作潮州舌尖一组,世俗风情历历,甚有竹枝味,选录一首:

鱼饭

烹鱼一例只盐汤,至味偏宜至简方。

朝市沽来佐糜饭,儿时最忆属巴鳞(潮白音同啷,鱼饭中最常见,价既廉味又美)。

当然感情充足条件下,可以如老杜《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一样写成长篇,如幻公律诗两首:

小吃用舌尖体

里巷淘京味,多赢老眼青。

菘墩堆芥末,肉饼列门钉。

脆爆鲜羊肚,全乾绿蚁瓶。

已期锅再涮,吃货固忘形。

这首五律以京华小吃作主题,一口气罗列了芥末墩、门肉饼、爆羊肚、涮肉等四种最普通美食,纷而不乱。

腾冲和顺古镇食饵丝饵块为晚餐,先得结二句,众谓可续足之

敢信桃源可以居,便归南亩效当垆。

唯亲净土延尘屐,正飨村醪足野蔬。

将了丝丝元未了,尽如脉脉果何如。

一从和顺尝双饵,免作江湖落网鱼。

这首诗写饵丝饵块,先得尾联而逆推,颈联联想的最为奇特。

金水先生亦举两例:

自题蒜泥白肉

玲珑葱管洗时羞,琥珀糖浆熬豉油。

细切甘肪云片薄,新擂大蒜雪泥稠。

诗书抛已随风远,块垒浇能绕指柔。

忽忆坡仙最知味,便思穿越到黄州。

这首诗前四句写蒜泥白肉的做法,后四句抒情,还不忘调侃了东坡一把。

新地村刘书记以日寇盗采矿洞遗址养大鲵,戏赋

劫后犹存巨罅寒,谁将龙子化鲵桓。

潜形时作婴儿泣,求食无需烧燕乾。

不作叶公虚夙好,只如孔甲醢朝餐。

知君定是刘累后,豢此顽灵不费难。

这首诗章法用典又见学问,核心在于颈联两个典故,一个是叶公好龙反用,六句乍看费解,但看到第七句就明白用了夏人刘累豢龙的故事。后两联皆讲龙,盖因第二句“龙子”所发,所以想象也就特别合理了。

甲午上巳曾有舌尖雅集一期,发起人拾梦斋主人高凉,参与者幻庐、金水、红叶、和轩、秋扇等,席间说诗论艺听箫按曲,时幻公指席面“红烧肉、白斩鸡”二品恰为对偶,约嵌颔联纪事,后杨启宇、陈和世、王翼奇、人在天涯等各有诗来,共得诗十三首,选录高凉一首:

雾霭霾天入眼低,江湖客久自成迷。

声名只仗红烧肉,况味真如白斩鸡。

似此生涯耽玉板,凭谁居积贮金齑。

前尘若个无常事,留待他年忆雪泥。

由此可见,一诗须专言吃喝方称舌尖体。诗人如同小学生写日记,爱美的女生拍照片一样,仔细留心于平时所见所闻,乃至于一言一行一事一物,把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好,以舌尖体形式记录下来,本质都是出于对生活的热爱,这才是舌尖体创作的根源。

幻公曾笑问余:“舌尖大矣,他日可成一体乎?”对曰:“诚如斯言也。纵观诗坛纷扰,或才力不济又无以为继者,或矫名尊大又粗鄙浅薄者多矣。然风格独立,蔚为大观,复相接踵者,又几何人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东坡的吃货日记
美食纷纷入诗来,舌尖上的诗词妙不可言
作为大吃货帝国的传人,最受不了美食的诱惑~
舌尖上的节气,天冷了,做个有文化的吃货
做吃货,要文艺,看看北宋第一网红吃货苏东坡咋做的?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苏东坡——吃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