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播放软件中的霸主 玩转Kodi基础篇

  Kodi是一套非常优秀的多媒体播放软件,它能够支持本地的几乎所有格式的多媒体文件,还能够访问到局域网中乃至于广域网中的共享内容和音视频流媒体进行高质量硬解码播放,保证播放的流畅性和稳定性,同时具有非常丰富的各种功能;另外还可以进行插件性的功能扩充进行网络的影视直播和点播、访问网盘上的内容;甚至还允许用户自己来编写各种插件,换肤等等,几乎能够做到一套多媒体播放软件能够做到的所有事情,甚至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多媒体播放软件。

  Kodi的由来

  要说Kodi大家或许不怎么熟悉,但是一提到它的前身XBMC,很多爱看电影的用户可能就有所了解了。而要谈XBMC,就必须要提到Xbox。Xbox是由微软在2001年首发的一台电视游戏主机,因为其优秀的设计和领先的硬件配置,加之涌现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游戏,被不少的玩家所喜爱。

  但逐渐的,有些动手能力强的玩家不满足于它的游戏功能,想把它的强大性能进一步的发挥出来,于是在2003年,一群程序员自发的聚集在了一起,他们要在Xbox上开发一套播放软件,将Xbox变成一台既能玩游戏,又能播放各种多媒体影音文件的播放器。他们给这个播放器取了一个名字,叫做Xbox Media Center,简称XBMC,这便是它最初的由来!

  这批程序员高瞻远瞩,他们没有将这套软件自我封闭起来,而是宣布它是自由开源的。所谓的自由开源就是遵循(GPL)协议,任何人都可以免费得到它的成品软件直接使用,又可以拿到它的源程序学习修改。由于GPL协议的开放性支持,全球有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和程序员加入到了它的开发中来,同时也将它从Xbox平台上移植到了Windows、MACOSX、Linux,甚至是WIKI、Android、iOS等平台上,可以说它是目前跨越平台最多,兼容性最强的多媒体中心软件了。

  也正因为如此,XBMC已经发展成为一套独立并且可离开Xbox而存在的软件,Xbox Media Center的名称便与之不符了,于是从XBMC14版本开始,正式更名为Kodi。

  安装Kodi并且运行

  Kodi能够在几乎所有的操作系统上使用,但考虑到系统使用的广泛性,笔者以Windows系统下Kodi的使用作为本文的使用案例,在某些特殊的地方会简单的提到其他系统下的使用方法,更多的时候还请其他系统的用户做对照参考。

  Kodi最新的正式版本为14.2,可以很容易的从网上找到下载地址,或者直接到它的官网上下载(官网为kodi.tv)。Windows版本的Kodi下载完成之后是一个exe文件,Android系统的是一个apk文件,Mac OS X的则是一个dmg文件。我们直接双击exe文件启动安装程序。

  安装过程较为简单,只是提示的语言是英文的。好在不需要做什么调整设置,尽管点击“Next”直到最后结束即可。唯一需要提醒一下的是:请在“Choose Components”的步骤上保持全选,安装全部的功能,否则某些功能可能会不能使用。

  安装完成之后软件会自动启动,默认情况下软件会以全屏独占方式运行。

  在所有的操作使用开始前,我先说明一下Kodi的操控方式:Kodi能够支持鼠标、键盘以及触摸屏操作,在某些使用遥控器的设备上也可以只使用遥控器就完成操作,而笔者会在下面的文章中同时说明使用键盘(等同于遥控器)和鼠标的操作方式,如没有注明,则使用任何设备均可。

  启动Kodi之后是否看到了非常简洁的界面?不过先别忙,我们首先要把软件语言设置为简体中文,方便以后的使用。如果你想要保持英文状态来练习英文,那也没有问题。不过以下的第一步还是同样需要设置的,否则在浏览文件的时候是无法正常显示出中文和其他国家文字的。

  首先在主界面上选择

  “System”(系统),在下方的二级菜单中选择“Settings”(设置),进入软件的设置界面。界面上有非常多的选项和配置,不过不要担心,请按照以下顺序逐渐进入:“Appearance”(用户界面)-“Skin”(皮肤),在皮肤选项中有一个“fonts”选项,这个选项决定软件系统使用的是那种字体。可恰恰是默认的这个字体是不支持中文的,所以要先将这个设置改为“Arialbased”。操作选择之后请不要做其他操作,稍等两秒钟,界面会自动刷新生效。

  设置完字体之后,再从左侧选择“International”(国际化),在其中将“Language”(语言),选择为“Chinese(Simple)”,然后再等待两秒钟,Kodi会切换到中文界面显示,方便我们使用了。如果你想保持界面显示英文,请直接跳过这个设置。

  然后第二步需要设置的是视频分辨率,默认状态下,Kodi会自动根据系统的分辨率输出,如有特殊需要,或者为了达到最好效果,可在此处重新设置输出分辨率。

  进入首页“系统”中进入“设置”选择“系统”,“视频输出”,“显示模式”中设置软件的显示方式,可以在全屏、窗口模式下切换。“分辨率”选项用于设置软件的输出分辨率,请根据您的显示设备能支持的最佳分辨率进行设置。

  基础设置完成之后,就可以用Kodi来进行文件的播放了。

  播放本地媒体文件

  1、视频文件的播放

  既然已经安装了Kodi,用它来做的事情自然就是它所擅长的媒体播放了,不过要愉快的使用它是需要有一定技巧的。最主要的就是要先认识下Kodi的文件浏览方式,因为它的文件浏览与其它软件有较大的差异。

  以播放本地视频文件为例,首先在首页选择“视频”,进入文件浏览窗口之后再进入“文件”,如果您的电脑上安装了U盘类的移动设备,那么在这里就可以看到这些设备,“SKY32G”是一个U盘。

  但如果要播放的是电脑内置硬盘中的内容,就需要多几个步骤了。

  选择“添加视频…”,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浏览”,Kodi会打开一个“浏览新共享”的对话框,这个对话框的上部就会把电脑内置硬盘的盘符全部罗列出来。

  但因为Kodi的强大功能,它能够支持几乎所有的本地文件保存方式和网络文件共享方式,这也就造成了这个浏览的界面非常的复杂。这里不仅把本地的各种设备和文件夹罗列了出来,还把能支持的全部局域网甚至是广域网的协议也都列了出来,使得普通的用户看到之后有些不知所措。不过本篇我们先从最基础的本地播放开始,人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再远的路都得一步一步走,贪多嚼不烂。

  所谓的本地,也就是指本机内置的硬盘或者直接连接到本机上的U盘、移动硬盘等设备,而不包括通过局域网或者广域网可以访问到的非本机的内容。

  在Windows系统下,从这个界面上选择某一个盘符,即可看到盘上的文件夹,但为什么找不到要播放的文件呢?那是因为:这里仅仅是用来定位你要播放的视频文件所在的文件夹,并不是让你找寻要播放的文件。当你设置好文件夹之后,它将会被视为像刚才的U盘一样排列在一起,进去就可以看到里面的内容了。所以在这里你只需要定位到视频文件存放的文件夹就行了。如果要播放的内容存在于多个文件夹中,那么建议你选择他们共同的上一级文件夹,甚至是某个盘的根目录,这样就可以浏览到里面所有的文件夹和文件了。

  本文的开头就提到Kodi是支持各种系统的,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下,这个浏览页面的使用也有非常大的区别,例如在MACOSX系统中会出现一个名为“Macintosh HD”的硬盘,这就是OSX系统所在的整个磁盘,只要选中这个磁盘,进入就可以看到整个盘上的文件夹了,通常用户的数据是存储在“User”文件夹中的。

  如果你使用的Android或者linux系统下的Kodi,因为操作系统的特殊性,他们是没有盘符这种概念的,所以操作更加不一样。在这里不会出现盘符列表,此时就需要从“根文件系统”中进入,再选择“mnt”下的“usb”才能看到U盘或移动硬盘等设备,通常会命名为sda1,sdb1之类的。(不同版本的Android和Linux系统设备所挂载的位置也有些区别的,请注意区分)不管是哪种系统,只要在这里选中了文件夹,然后点击旁边的“确定”按钮,然后再连续点击两次“确定”按钮,就可以将选中的文件夹加到左侧的文件夹列表中。以后就不需要再次层层深入的选择了,可以像选择U盘一样简单。

  进入刚刚添加的文件夹就可以定位到需要播放的文件了,Kodi能够兼容绝大多数的各种视频文件,只需要在播放的文件上按“回车键”或者双击鼠标即可。

  在播放的过程中,随时按键盘的“回车键”就能打开播放控制条,控制条位于画面的下方,第一行是正在播放的文件名字和影片的分辨率、当前配音的音频格式、声道数、语种和字幕的语种,第二行是一个长长的进度条以及当前播放时间和影片的总时间长度,第三行前半部分为进度控制按钮,后半部分为字幕、配音等等的设置按钮。你可以直接用鼠标在进度条上点击以选择播放位置,也可以通过点击进度控制按钮来向前或者向后快进、快退、暂停、恢复播放。在画面右下角的一排图标作用也是非常强大的,尤其是在播放蓝光电影、多声道多音轨的影片文件时。

  事实上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只需要点击第三个图标,进入选择音频和字幕,再配合播放进度控制按钮和进度条就能够满足日常影片播放的需要了。Kodi具有非常强大的蓝光影片播放和蓝光导航功能,以及上面提到的播放方式和解码设置等高级的使用方法将在本文的提高篇中详细说明。

  特别推荐的是,Kodi是可以进行后台播放的,也就是说它可以在一边播放影片的同时,又进行其他的一些操作。例如在播放的时候按键盘上的“ESC”键,或者点击鼠标的“右键”,你会发现Kodi在目前播放的影片画面上叠加显示了刚才选择文件播放时的浏览窗口。甚至还可以一步一步的返回到上一层的菜单,直到回到Kodi的软件首页,在这个过程中影片可以同步继续播放,不受影响。

  在文件浏览的窗口上,如果按键盘的“左键”,会显示出配置菜单,菜单上可以设置文件浏览窗口上文件显示的方式、排序的方式或者一些更加人性化的控制,并且还能够随时控制影片的播放,例如暂停或者快进、或者是选择“全屏”直接回到播放界面,不需要又再次层层进入才能返回到播放界面。

  后台播放的好处是可以在不影响当前播放的时候,找到需要播放的新影片播放,或者进行一些系统的设置,大幅度提高使用效率。

  2、图片浏览

  上面讲解了很多,都是以播放视频文件为例子的,Kodi除了支持视频文件之外,还具有同样强大的图片浏览显示能力。

  从主界面的图片栏目进入,使用与播放视频同样的方法即可找到保存有图片的文件夹位置,不过在双击之前,我建议先唤出左侧的配置菜单,将浏览方式换为“缩略图”方式显示,这样可以更加直观的显示出当前文件夹下的所有图片。

  除了“缩略图”显示方式之外,还有“图片缩略图”和“图片卷动”的显示方式,请根据喜好自行选择,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缩略图显示方式。

  不管是哪种显示方式,在列表中选中某一张图片之后,双击鼠标或者按回车键就可以全屏方式查看这张图片。在全屏显示图片的时候,按键盘的“左右键”可以查看上一张和下一张图片,而不需要退出到列表中选择;按“回车”键,每按一次可以将图片顺时针旋转90度,按四次就会恢复原来的显示方向;按“ESC”键退回到文件夹;浏览中按“空格”键则会以舒缓的方式自动逐张显示目前文件夹下的所有图片,即幻灯片方式播放,非常适合在大屏幕电视上与多人一同观赏照片。

  图片浏览功能看似简单,但已经足以满足图片浏览的日常需要了,而且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顺畅。

  3、播放音频文件

  一套所谓最优秀的多媒体中心软件,除了视频和图片之外,音频的播放也是不可或缺的。下面就来讲解一下音频文件的播放方法。

  首先依旧是从首页选择“音频”然后进入文件浏览界面,Kodi为了方便图片浏览而设置了多种不同的显示方式。同样的针对音频文件,也设置了两种不同的文件显示方式,分别为:“缩略图”和“媒体信息”两种。

  我推荐一种我认为比较合适的显示方式,就是在音频专辑列表的时候选择“缩略图”方式显示,可以直观的看到专辑的封面,方便选择播放,而在进入专辑之后播放某一首歌曲的时候选择“媒体信息”显示方式,可以观看到更加详细的歌曲信息。

  进入专辑之后选中某一首歌曲就会自动开始播放了,而在播放的过程中,Kodi的背景会变成动态频谱曲线效果,并且在左下角显示当前正在播放的歌曲信息。更加人性化的是,当你将播放界面静置一段时间之后,Kodi会进入全屏播放界面,此时按下回车键或者点击鼠标,界面会变成类似视频播放时候,下方出现播放控制条,背景依旧是频谱图形。

  控制按钮很简单就不做解释了,右边的几个图标从左到右的功能分别为:

  歌词显示,可以选择当前歌曲的歌词;

  可视化效果选择,Kodi内置了几种不同的可视化效果(也就是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图形效果),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便选择;

  设置,设定可视化效果的显示细节,例如速度、大小、颜色等;

  预制,选择官方设定好的一些可视化效果预设效果。

  但是别看我的截图那么漂亮美观,要想得到最好的显示效果,首先就需要我们对手上的音频专辑进行维护。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要显示漂亮的专辑封面,首先就要在专辑中存放好大小比例合适的音频专辑封面图片文件(以Folder.jpg命名),也要对单曲音频文件的文件名和id3信息(即曲目信息)进行仔细的编辑,cue文件也要对曲目信息进行标注。这样Kodi才能获取这些信息,并且漂亮的呈现出来给我们看。

  总结

  至此,Kodi所具有的视频、音频、图片三大类的播放显示功能已经讲解完了,了解以上方式,便可以说初步的掌握了Kodi的使用。不过大家肯定也发现了有很多的选项和设置最多也就是提到,根本没有讲解它们的详细使用方式。是的,之前再三说过Kodi是一套强大而优秀的多媒体中心软件,它具有的功能非同凡响,不可能是简简单单就能说得清楚的。因此我们还会在接下来仔细讲解Kodi的高级使用教程,请大家持续关注。

  文/杨志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智能电视最强播放器—KODI常见使用技巧全方位解读
推荐几款好用的软件
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的制图软件
信息技术学习网
Kodi(XBMC)安装使用教程
分享,如何给视频配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