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风云骤起,Top 5公司都在怎样布局?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正处于全面变革的转型时期,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个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国家大力扶持创新企业,FDA加快审批新药,医药独角兽公司备受资本市场追捧···当良好的外部环境遇上大批医药高新技术人才,一大批的中国生物医药企业迅速崛起,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投资人的目光。



3月16日,业内知名投资机构Loncar Investments设立的“中国生物医药指数”(Loncar China BioPharma Index)正式上线,旨在追踪中国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同时,这也是首个中国本土海外同时追踪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的公共指数。


▲China BioPharma Index 32家企业


中国生物医药指数本次共纳入32家上市公司,分别来自生物技术、医药制造、诊断、物流分销零售以及医疗服务等领域,这些公司见证了中国医药行业的腾飞并在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都符合以下三大条件:


  •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创新者

  • 中国本土公司中国业务占到重要比例

  • 纳斯达克或者香港交易所上市公司且财政情况满足一定规模。(由于本次指数没有包括A股上市公司,所以国内研发一哥恒瑞并未计算在内)


除了市值作为参考依据外,该指数还同时考量了这些企业的潜力全球影响力以及企业家们的创新精神,32家企业依序排列,Top5 排名如下,分别为石药集团、国药集团、复星医药、中国生物制药、药明生物。



这5家企业分别来自于生物医药行业的不同细分领域,但无论是从医药研发、业务模式还是产业布局,这5家企业都不仅局限于在自己的擅长领域,更是关注国家政策的变化,环境的改变,积极主动地寻求新发展空间,创新是这5家企业最大的共同点,下面,我们一起来盘点它们的战略布局。


1

药集团

CSPC Pharmaceutical Group

关键词

创新药、产品近千、170+在研产品


2016年年报显示收入总额为123.69亿港元,同比+8.6%



石药集团于1994年在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上市之初以原料药为主营业务,2012年石药重组完成,将创新药业务纳入麾下,此后公司逐步向高端创新药生产商迈进。在原料药和普药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创新药迅速成为石药业绩的主要增长点,是公司目前利润快速增长的发动机,2016年创新药收入为47.74亿港元,占本集团收入总额由2015年的33.1%进一步增加至38.6%


目前,石药集团拥有创新药、普药及原料药三大业务板块,主要从事医药及相关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


▲石药集团2016年年报


主营业务


成药业务2016年销售收入达89.67亿港元,同比+15.1%。成药产品主要包括抗生素、心脑血管用药、解热镇痛用药、消化系统用药、抗肿瘤用药和中成药等系列近千个产品。


  • 创新药业务


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市场份额继续扩大,销售收入为47.74亿港元,同比+26.4%

创新药产品:恩必普、欧来宁、玄宁、多美素、津优力、艾利能、诺利宁


  • 普药业务


整体保持平稳增长,实现收入为41.93亿港元,同比+4.3%

普通药产品:牛黄降压胶囊、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诺舒罗克等


原料药业务总体销量略有下降,实现收入为34.02亿港元,同比-5.5%

原料药产品:抗生素、维生素C、咖啡因。


药物创新


2016年石药集团在研新产品170余个,主要集中在心脑血管、糖尿病、抗肿瘤、精神神经及抗感染等领域,其中1类新药有15个,3类新药50个,另外有28个产品在国家药监局待批生产申请,包括3类新药4个,及20个产品在进行生物等效试验或临床研究,包括1类新药9,在美国进行的新药申请的药品共计7个,另外16个处于研究阶段。


2

国药集团

Sinopharm Group


关键词

医药流通、零售诊疗、转型“运投创”


2016年年报显示收入为133.86亿元,同+10.83%



国药集团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大型医药健康产业集团,打造集研发、制造、物流分销、零售连锁、医疗健康、工程技术服务、专业会展为一体的大健康全产业链。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药品直销为主要业务,面向医疗客户、零售终端客户和商业客户


2016年国药集团启动重大资产重组,其中新国药股份加强投资驱动和创新驱动新增长方式,实现从传统“购+销”商业模式向“运(营)、投(资)、创(新)”一体化特色医药健康专业化品牌商转型,公司全年利润保持稳步增长,毛利率稳定。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国药集团2016年年报


主营业务


其拥有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医药流通配送网络和与国际水平接轨的30个配送中心,是国内大型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企业,承担了80%以上的国家免疫规划用疫苗的生产任务。


  • 商品销售营收收入为135.78亿元,比2015年同比+11.39%

  • 产品销售营收收入为2.89亿元 ,同比-10.45%

  • 仓储物流营收收入为1.89亿元同比+12.59%


创新业务


国药集团大力探索新商业模式,培育新利润增长点:


  • 试剂耗材项目:快速切入医疗诊断试剂市场、完善业态布局、形成业务协同效益;

  • 零售诊疗项目:编制国药股份零售诊疗发展规划,着力发展医院合作药房和DTP药房,以及应用互联网技术发展线上线下零售业务;

  • 学术推广业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完善学术推广体系建设;

  • 仓储保税业务:取得北京市药监局GSP认证证书,积极拓展盈利渠道和第三方业务,积极在食品、医疗器械进口业务方面寻找合作机会。


3

复星医药

Shanghai Fosun Pharma


关键词

收购医院、医疗服务布局、药品研发


2016年年报显示收入总额为146.28亿港元,同比+16.02%



复星医药主要从事药品制造与研发、医疗服务、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医药分销与零售,其中以药品制造与研发为主,并以医疗服务为发展重点


复星医药坚持“内生式增长加外延式扩张”双轮驱动战略,2016年研发投入110,612万元,较2015年增长33.23%,其中药品制造与研发板块的研发投入为57,177万元,同比增长6.36%


在外延扩张方面,复星医药通过并购方式完善产品线,并已基本形成沿海发达城市高端医疗二三线城市专科综合医院相结合的医疗服务业务战略布局,同时,其通过集团参股投资企业国药控股涵盖到医药商业流通领域


▲复星医药2016年年报


主营业务


目前,复星医药的业务板块包括:药品制药与研发、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


  • 药品制药与研发业务2016年营收收入为1,025,954万元,较2015年+14.83%,复星医药旗下18个制剂单品或系列销售过亿元。


产品: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抗肿瘤等疾病治疗领域主要核心产品及青蒿琥酯等抗疟系列、抗结核系列产品销售保持较快增长,


  • 医疗服务业务收入共167,759万元,同比+21.67%


控股医院:集团控股的禅城医院、机敏医院、广济医院等核定床位合计3018张,同时,集团积极支持高端医疗和睦家医院和诊所网络的发展和布局。


  • 医疗器械和医学诊疗业务实现营收266,391万元,同比+18.17%


产品:代理业务“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复星旗下Alma Lasers将进一步加强新产品,尤其是医用治疗器械的开发、产品线向临床治疗领域拓展。


药物创新


2016年,复星医药在研发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及疫苗等项目173项,药品制造与研发板块专利申请达103项1款药品在美国获批上市8种生物制药、原料药等获得国家食药监总局生产批文


4

中国生物制药

Sino Biopharmaceutical


关键词

专注核心药物、9大生物医药研发方向


2016年年报显示收入总额为158.25亿港元,同比+8.8%



中国生物制药是一家综合性兼集团化制药企业,公司主要透过应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和中药现代化技术,研发、生产及销售多种促进人类健康的化学药品、生物药品及中药现代制剂,原先其主要生产仿制药,后转入自主研发药品领域目前公司的主要销售和利润来源于传统的肝炎药物


中国生物制药的药品主要针对肝病及心脑血管治疗领域,并正在致力发展治疗肿瘤、镇痛、骨科疾病等其他疾病的药物。

▲中国生物制药2016年年报


主营业务


现在公司药品主要覆盖九大领域,包括肝病用药、心脑血管用药、肿瘤用药、镇痛用药、抗感染用药、骨科用药、肠外营养用药、呼吸系统用药、肛肠用药和糖尿病用药


排名前三的药物系列


  • 肝病用药销售额约725,227万港元,占集团收入约45.8%


产品:甘利欣注射液和胶囊、天晴甘平肠溶胶囊、润众(恩替卡韦)分散片等


  • 心脑血管用药销售额约337,828万港元,占集团调整扩大后收入约17.5%


产品:天晴宁注射液、凯时注射液、贝前列素钠片


  • 抗肿瘤用药销售额约175,895万港元,占集团收入约11.1%


产品:止若注射液、赛维健注射液、依泰注射液、晴唯可注射液


药物创新


2016年中国生物制药共获得临床批件198件、新获得生产批件5件,新申报临床17件、新申报生产8件,新提交专利申请249件,获得专利授权91件,其中87件为发明专利。


5

药明生物

Wuxi Biologics


关键词

生物制剂研发、全球市场


2017年年报显示收入总额为161.88亿人民币,同比+63.7%



药明生物是药明康德集团旗下的生物制药研发、生产服务企业,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中国江苏无锡,2016年在中国生物制剂研发市场占有率达48%,并在全球范围内领先市场地位,迄今为止,公司已与全球20大制药公司中的12家合作,其中包括着名的业内参与者,如AstraZeneca和Genentech。2017年6月药明生物赴港上市


药明生物提供生物制剂发现,开发及生产服务,目前是全球唯一的开放式生物制剂技术平台,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让客户能从概念到商业化生产过程中发现、开发及生产生物制剂。

▲药明生物2017年年报


主营业务


药明生物采取“跟随药物分子发展阶段扩大业务”的策略,其大部分项目目前处于IND(investigational new drug,临床研究申请)前阶段,因此药明生物IND前服务费占其集团收益的半数以上,IND前收益+54.0%至约人民币1,049.2百万元,占集团收益的64.8%


另一方面,药明生物的IND后服务费快速增长85.1%至约人民币569.6百万元,占集团收益的35.2%


研发创新


药明生物研发开支约为人民币74.5百万元,占收益的4.6%,同比+39.8%,未来其将继续增加研发投入。


由于5家公司2017年报尚未完全出来,所以除药明生物外,其他四家均参考了2016年上市年报。



这5家企业分别来自于生物医药行业的不同细分领域,各具特色:


石药集团创新药和普药并重,同时还有原料药板块,有近千个产品系列,此外还有170余个在研管线;

国药集团是医药流通领域龙头老大,以药品直销为主要业务,但已经开始转型“运(营)、投(资)、创(新)”

复星医药除了大笔投资药品制造与研发外,通过收购医院来完善医疗服务业务战略布局已经初具规模;

中国生物制药则是在主打产品肝病用药之外,大力开发心脑血管用药、肿瘤用药等其余8个医药领域,9大生物医药研发方向全面推进

药明生物深耕生物制剂研发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市场地位,客户来自全球各地的生物医药研发公司个人


生物医药行业改革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国家医药改革政策不断出台,规范行业,鼓励创新,另一方面中国医疗市场前景广阔,医疗医药服务需求呈几何倍爆发,我们期待更多的生物医药企业能够在这场变革中找到自己的机会,共同推动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走上更高的台阶。



长按图片三秒,识别小程序码即可购买


2018医趋势年度独家内刊

第一批订购已全部售完

最后100本火爆抢购中

给自己最好的礼物,下单火速发货

你将从一本书中,读懂中国医疗的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福布斯全球企业 2000 强 恒瑞、药明、石药、百济、豪森等上榜
恒瑞、石药、复星等8家最赚钱药企大比拼
过去一年,这几家内资巨头们都表现如何?
恒瑞、康美、石药、中生,哪些超级品种让他们冲出千亿市值?
恒瑞医药、复星医药……医药龙头业绩大PK
谈谈中国500强企业里的12家医药公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