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6全国卷必考考点深度解析—物理篇
一、近三年全国卷物理试题数据分析
全国1卷数据分析
2015年高考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理综1卷的省有陕西、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和江西等。从抽样统计数据看,2015年全卷的难度与2014年基本持平。
2013—2015年全国1卷全卷的抽样统计数据
年份
样本量
平均分
难度
标准差
信度
2013年
2465
143
0.48
48
0.907
2014年
1878
158
0.53
53
0.915
2015年
5479
156
0.52
52
0.923
从数据可以看出:2014年和2015年理综1卷难度与2013年相比明显降低,平均得分提高十几分。2014年和2015年难度相当,平均分变化不大趋于稳定。
全国2卷数据分析
2015年高考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理综2卷的省(自治区)有宁夏、云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甘肃、贵州、青海、西藏和广西。从抽样统计数据看,2015年试卷难度比去年有所提高。
2013—2015年全国2卷理综得分抽样统计数据
年份
样本量
平均分
难度
标准差
信度
2013年
24823
143
0.48
48
0.903
2014年
24805
145
0.48
51
0.911
2015年
22748
132
0.44
47
0.888
从数据可以看出:近三年高考的平均分、难度和标准差变化不大,体现了高考稳定的特点,2013年和2014年的均分和难度基本一致,2015年难度稍有增加,均分有所下降,但标准差变化不大。
二、试题特点
1、全国1卷试题特点
2、全国2卷试题特点
三、全国卷物理试题分析
1、选择题试题分析
⑴2016年全国1卷选择题重点关注考点
⑵2016年全国2卷选择题重点关注考点
⑶选择题命题中频繁出现的考点及难易程度分析
⑷全国卷选择题客观特征
⑸2016选择题备考启示:
狠抓重点,关顾冷偏;静心审题,去伪存真;专项训练,提炼方法。
注重研究近几年全国卷选择题的命题特征和规律,把握全国卷选择题的难度,在一轮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高频考点,使选择题的备考做到有的放矢。
2、实验试题分析
⑴全国1卷实验题
近三年全国1卷实验题涉及的实验考点和内容:
年份
第22题
分值
第23题
分值
2013年
测量动摩擦因数、光电装置、游标卡尺读数
7分
测量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部总电阻、电表读数
8分
2014年
探究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6分
安培表、变阻箱法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9分
2015年
测量玩具车过凹型桥最低点的速度,牛二定律应用,托盘秤的读数
6分
改装、校对毫安表并判断故障
9分
2016年全国1卷重点关注的实验
①与打点计时器相关的实验和频闪光源;平行四边形法则。
②伏安特性曲线;半值法测表的内阻;多用电表。
全国1卷实验试题分析
全国1卷实验题中力学实验与电学试探交替出现,但一力一电的模式从未打破,且电学实验占分较高。
实验试题都是分多个层次进行设问,由易至难的梯度提出问题,分值分散,涉及面宽泛。能有效的区分不同层次考生的能力水平。
由近几年全国1卷的实验能看到如下几个特征:
①全国1卷实验题重视学生实验的嫁接组合
②实验情景新
③这些实验题的设计全部取材于课本中的学生实验或练习
⑵全国2卷实验题
题号
分值
2013
分值
2014
分值
2015
22
8
运用平抛运动测量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
6
伏安法的内接法和外接法
6
考查打点计时器和牛二定律
23
7
多用电表的使用
9
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
9
半偏法测表的内阻和误差分析
2016年实验备考中关注:
①力的平行四边型法则验证;探究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②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测量;伏安特性曲线。
全国2卷实验试题分析
①考查的内容涉及面广:
近些年考查过的实验有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探究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探究动能定理、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读数问题和多用电表的使用、替代法、半偏法和伏安法测电阻、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描绘伏安特性曲线、电表的改装、创新实验。
②实验情景新:考查并不是对基础实验的简单考查,而是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拔高来考查学生的各种实验能力,也就是具有“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特点,实验题的设计全部取材于课本中的学生实验,又比课本中的原实验有所加深、提升与变化。
③在考查实验原理和科学方法的同时,更注重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的物理原理解决新问题的迁移能力,也考查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④考查题目是“一力一电”,2016年力学实验的比重有可能加大。
⑶2016年高考实验题复习建议
实验题的命题趋势逐渐以组合题的方式呈现,题目命制的形式多为一力一电,扩大了实验题的覆盖面,加强了对物理问题进行定性分析的设问及开放性设问。
⑴实验题是高考物理成绩高低的分水岭,是物理成绩“跨台阶”的必争之分!
抓住出题规律,狠抓热点;关注实验原理和方法;注重过程和操作规范;注意规范表达。
⑵考纲必考实验共11个,前6个为力学实验,其中:
实验1.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4.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5.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6.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均为与打点计时器相联系的实验。复习时,可让学生以打点计时器为核心进行实验规律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
以纸带为依据的实验考查,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可以反映出运动学的所有物理量(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时间、位移)。
通过这条纸带可以解读各类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等动力学问题。
①如果把纸带数据分析与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起来考虑,可以探究力F的作用效果;
②如果把纸带数据分析与动能定理结合起来考虑,可以探究合外力做功;
③如果把打点计时器置于竖直方向使用,则可以通过纸带数据分析得到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或动能的变化量。
④可以关联许多实验情景:频闪、光电门、平抛运动、“等时间间隔”的匀变速问题、以及逐差法的应用。
⑶考纲必考实验的后5个为电学类实验,其中:
实验7.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8.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9.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10.练习使用多用表。
这四个实验前三个为测量性实验,后一个是测量仪器的使用。以电阻的测量为主线把它们串起来,为了适应能力为主的考试要求,可以引导学生以设计者的姿态进行复习。
a.电学测量仪器的选择及电路的设计问题
①仪器的选择(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的选择);
②测量电路和选择(安培表内、外接的选择);
③滑动变阻器限流、分压电路的选择。
b.根据实验目的及设计实验的要求充分发挥想象设计实验
①明确实验要求,给出多于实验要求的实验器材,练习正确的选取方法;
②按要求设计出实验原理并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③说出实验步骤并连接实物图。
④依据实验原理进行误差分析
⑤变化器材,重新设计。
3、近三年全国卷计算题命题分析
计算题命题形式已经固定,一力一电,总分32分。
2013年—2015年新课标1卷计算题涉及的知识点及内容
年份
第24题
分值
第25题
分值
2013年
运动学(两辆玩具小车牵连运动问题)
13
电磁感应(滑轨、动力学)
19
2014年
运动学(公路上两车安全距离问题)
12
类平抛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动力学)
20
2015年
静力学(安培力作用下导体棒平衡)
12
板块模型:两物体多阶段匀变速运动组合问题(动力学)
20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3年之前,全国卷的压轴大题已经连续6年考的都是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从2013年到2015年这类题型在压轴大题中再没出现过,但在三年的选择题中都有考查。
物理课程改革给高考物理命题以及中学物理教学带来的影响是显注的。
试题分析时应注意几点:
第一、从知识结构及整体要求来看,课改前后高考物理考纲并无太大变化。
第二、概览近几年全国卷一和全国卷二,高考物理计算题知识考查主要以“力与运动”、“电磁学”为主。
第三、课改后高考物理计算题主要考查的三种“能力”的题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情境分析能力。
全国1卷计算题分析
⑴全国1卷第24题主要考查必修模块(静力学或运动学)的知识内容
第24题物理情景的设计强调与现代生活、体育项目和社会实践紧密相关,保证适当的难度与必要的区分度。一般涉及2个物理过程,研究对象为1个或两个。
从近几年全国1卷命题来看,24题应是学生必得分题目,命题以必修内容为主,难度要求较低。当然,看似难度较低,但知识点较多,对考生表达规范性、分析问题能力等有一定的要求。备考中的策略是严防死守,要求学生不要滞后做这道题。
⑵第25题主要考查选修模块的知识内容
从2007年一直到2012年,全国1卷第25题一直把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作为压轴大题;2013年压轴题考查了电磁感应滑轨模型;2014年压轴题考查了平抛运动+带电小球在电场中的运动;2015年考察了动力学中的板块模型。
可以看出压轴大题是以选修3-1、3-2为主要命题内容,近年来趋向于必修、选修综合命题。
分析近三年的考题,在备考中能总结出一些得分的规律。
全国2卷计算题分析
第24题
分值
第25题
分值
2013
电荷在匀强电场中的圆周运动
14
物块与长木板模型结合V-T图象
18
2014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结合V-t图
13
直导线切割磁感线模型
19
2015
电场、动能定理、速度合成与分解
12
板块模型牛顿运动定律
20
⑴全国2卷第24题的命题强调考试内容的基础性,总是从基础知识入手,简单明确的物理过程,要求学生将所学物理知识灵活应用于解决问题当中。
⑵25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难度较高。
观察近几年全国2卷25题的命题特色可以看到:
①重基础,依考纲。考题围绕力、电等主干知识展开。
②题型稳定,重点突出。重模型、考思想,强化基本方法。
将复杂的实际过程简化为一个利用高中物理知识可以进行计算的两阶段模型,这是物理学家研究实际问题常常使用的一种方法,也是考生必须掌握的探究客观世界的能力。
③重应用,求创新。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应用。
④考生在平时学习时应重视分析综合能力的提高。遇到一个过去没有遇到过的问题,首先在心理上不要有“畏惧”,要有“勇气”,特别是要有“兴趣”去研究它,不要轻易放弃,仍要坚持“一定要自己去解决它”的顽强精神,最终慢慢地把问题解决。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分析综合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计算题主要考查三种能力
①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的表达出来。
②综合分析能力:能独立的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期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③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物理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分析和表达。
4、全国卷选考试题分析
全国1卷与全国2卷选考部分的重点和难度要求基本相同。
选考3-3的考生复习重点是气体实验定律。
《2016年全国卷考试说明》中,气体实验定律的能力要求由Ⅰ改变为Ⅱ,想必在2016年的命题中会有所体现。
选考3-4的考生复习重点是简谐横波、折射定律、全反射。
选考3-5的考生复习重点是动量与能量、原子和原子核物理。
(1)近三年选考题涉及的知识点和内容
年份
3-3
3-4
3-5
2013
分子力、气体实验定律
(热力学定律与波义耳定律)
简谐横波、折射定律、全反射(弹簧振子、折射定律、反射定律全反射临界角)
核反应方程、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原子核的结合能、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2014
热力学定律、物态变化、气体实验定律(布朗运动、水的表面张力、晶体的各向异性的特点、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干湿泡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简谐横波图像、折射定律、全反射(机械波图像与机械振动图像问题的综合运用,光的全反射及光的折射问题)
天然放射现象、衰变、三种射线的性质、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密立根、贝克勒尔、居里夫妇、卢瑟福、汤姆逊在物理学史上的贡献;考察了动量守恒实验、计算相对误差绝对值)
2015
晶体与非晶体、气体实验定律(分子动理论、玻意耳定律)
折射定律、全反射、简谐横波图像(光在玻璃中的传播和机械波的传播)
光电效应实验、追碰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波粒二象性和动量守恒定)律、功和能。
(2)选考题的命题规律
①选考题的命题不回避重点,重点知识重点考。命题的物理情境和设问以常规设问为主,均为学生熟悉的类型,这部分命题时并不追求创新。
②三个模块的命题题型和评分标准追求相对公平。
每个模块的小题为选择题或填空题,有着较稳定的模式。模块3-3小题都为选择题;模块3-4和模块3-5小题多为选择题。
③命题彰显新课程理念。
试题设计既要遵循考纲的要求,又能甄别学生能力水平的高低,还体现出了课程改革的思想。
④每个选考模块的试题都基本不涉及到必考内容,各选考模块试题所考查的内容彼此独立,不发生横向联系,保证了模块的独立性。
(3)全国1卷选考试题分析
33题[选修3-3]试题分析
34题[选修3-4]试题分析
35题[选修3-5]试题分析
四、高三复习备考的一些建议及反思
从评卷角度看中学教学中应该反思的问题:
①加强阅读训练,理综试卷阅读量较大,特别是在化学、生物稍稍难度稍大点时,不要指望学生有充足时间做物理,平时一定要限时训练,一定要学生用好考前刚刚拿到试卷的几分钟。
②必须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多动手,近几年实验题更加贴近教材,难度适中,实验复习一定要回归教材,放手让学生动手做实验。
③要加强规范性答题,少写综合式和连等式,尽可能拿过程分。培养良好习惯,多画物理图像,多写分析方法。
④选好选修教材,选修的计算题近年来难度相对24、25题容易。
⑤不放弃25题,近三年该题难度一直下降,特别是其中第一问很常规,要认真分析其物理过程尽可能拿分。
备考建议:
1.研究考纲课本,扎扎实实打牢基础
2015年试卷有相当一部分考题来源于课本信息:如22题实验题就是教材练习的变形,选择题大部分和教材联系紧密,有的是原题,有的作了适当改编,充分体现出高考命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高考要求。只有以厚实的基础才能应对变换包装的常规题型。
2.注重过程状态研究,突出审题能力提高
一轮复习是知识的逐一复习梳理,二轮复习则是知识整合和知识应用提升的关键阶段。建议要在审题审什么、注意哪些变化、审解有没有归纳总结上下工夫:
(1)突出以试题为载体,开门见题;
(2)少铺垫、不暗示,多把思考留给学生;
(3)精讲重点难点,精评联系变化,精练发散提升,精提方法技巧。
3.重视数理模型构建,强化数学能力培养
考纲明确提出加强考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
五、物理二轮复习探讨----提高学生得分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综合训练中注重总结归纳“具有带动作用”的类型和规律,全面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编辑:弓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5高考理综全国卷分析+2016备考建议
不看吃亏!详解2016高考理综物理部分命题趋势!
【考点预测】2016高考物理九大必考点
物理 全国卷Ⅰ/Ⅱ/Ⅲ卷2018与2019试题对比分析
聚焦名师眼里的理综全国卷Ⅰ、卷Ⅲ
权威发布 | 教育部考试中心:2021年高考物理全国卷试题评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