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人绝对地拒绝绝对,等于拒绝智慧本身

中国人绝对地拒绝绝对,等于拒绝智慧本身    


西方哲人以追求“绝对精神”为己任,然而中国人却在孔儒骗子们的欺骗之下,完全丧失了对于绝对精神的追求。丧失了绝对精神的中国人,等于丧失了真理、丧失了自由,丧失了逻辑,最终,即等于丧失了中国人自身的智慧。我可以肯定地说,这才是造成中国人始终都只能愚蠢下去的一个非常根本性问题的关键。中国人几乎全都是一个个绝对的相对主义者,就像是一个个疯子绝对地拒绝一切的绝对,视之为“走极端”、“偏激”、“片面”等等,中国人全都把“中庸”、“和稀泥”当作了自己终生的宝贝,却绝对地拒绝了人类最重要的绝对精神。其实,无论绝对、相对;客观、主观;唯心、唯物,全都是人生的必需。

打一个非常浅显的比方,人们跑步必须在硬实、平整的地面上,才可能有利于尽量快地前行,如果让人们到软踏踏的泥地里,或甚至索性让人们在坑坑洼洼的沼泽地里前行,你绝对会感到寸步难行。为什么?因为人是相对活动的东西,如果没有一些环境中绝对的硬物,你会感到无所凭依、无所适从,譬如突然遇到地震,山摇地动,树木摇晃、房屋倒塌。又例如你观察周围事物的运动状况,如果你竟然找不到任何一个最起码相对静止的坐标,你会感到一片混乱,甚至头晕,无法观察。其实,对于人类的思维来说,也同样是如此,你必须找到最起码一些相对不变的精神支柱,也即“绝对精神”的东西来支持你的思维。

就拿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来说,严格地讲,爱因斯坦学说的本质应该是“绝对论”,而不应命名为“相对论”。虽然说他反对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但是他却假定了一个绝对不变的“光速”,正是这个绝对不变的“光速”帮助他推导出来了“洛仑茨变换”的公式,并从而形成了他的“狭义相对论”。以后我会谈到,真正宇宙间具有绝对的相对属性的东西就只有时间,凡是时间参与的一切,都只能是相对的,而永不可能绝对。但是请注意,人类思维的世界却必须要有绝对精神,人类必须尽量在有限的生命中“克服”、“延缓”或“对抗”相对性,因此绝对精神便成为了人类进行思维的不可缺少的必要的前提。例如就拿《物理学》来说,如果没有几乎是“绝对”的质量能量守恒定律,人类就将不可能会有关于物理学的任何深入的思考。关于人类自身生存的问题也一样,如果没有几乎就是绝对的“人人平等”公理的人类共识,那么关于人类问题的任何深入的思考,也都将同样是不可能的。很显然,最起码将不可能会有人类社会的道德、法律、宪政等等所有一切最重要的精神意识。

我认为我已经发现了中国人之所以不会进行逻辑思维的最关键的精神障碍,尤其是涉及到人类自身问题的思维之时,简直全都成为了白痴,中国人任统治者和儒家文人们欺骗;其实就是统治者和儒家文人们本身,也同样被孔丘的纯粹经验主义、现象主义、唯物主义、功利主义的实际上完全相对主义的“礼乐主义”的意识形态彻底败坏了,他们事实上早就已经丧失了人类正常应有的理性思维能力。总之,在孔儒错误的“中庸”(实际上应该是“无用”)思维的影响之下,全体历朝历代的中国人的思维能力,全都被彻底地败坏了。关键在哪里?关键就在孔儒把中国人头脑中“绝对精神”的意识彻底地消灭了。

下面讨论,为什么“绝对精神”有那么重要,它们主要指的是一些什么重要的东西?绝对精神与相对物质彼此对称。很显然,没有了绝对精神的民族,人们心中惟一就只能具有相对物质。说白了,就是只能具有相对物质性的唯物主义、经验主义、现象主义、功利主义等。用一句最世俗的话来说,中国人心中就只有吃喝拉撒睡的自然欲求,然后再加上权力、财富、名望的社会需求,而根本就匮乏任何精神上的例如信仰、求知、爱智慧的创造性思维等等的精神追求。在关于精神追求的上述的三个方面,信仰和爱智慧的逻辑思维的自由,就全都属于“绝对精神”的范畴。所以,没有“绝对精神”的中国人,即永远都只能绝对地匮乏关于信仰的精神和关于爱智慧的思维逻辑精神的追求。这就是两千多年来孔儒意识形态垄断中国人的文化生活的一个最关键也最严重的历史恶果。

为什么说信仰精神和逻辑精神是绝对精神?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很简单:因为人类的信仰必须是惟一的至高无上的东西,它只能是先验抽象的某种绝对性的观念,例如西方人的神上帝,或后来哲学科学中的真理等等;同样,逻辑思维的创造性的自由精神,也只能属于超验理想的某种绝对性观念或观念系统,例如形式逻辑或数理逻辑的基本规律等。换言之,凡是必须远离经验、现象、物质、功利等等世俗具象存在的观念性的东西,都将必然是属于绝对性的某种不可知,或只能猜测,或只能凭空自由地进行人为创造的观念性的东西。

很显然,上面所述的两种观念性的东西,中国人全都是绝对匮乏的,中国人就是翻烂了他们的儒家经典也是不可能找得到的。这是因为,孔丘及其儒家徒子徒孙们压根儿就没有这所有的一切。诚如孔丘弟子们自己所言:“子不语怪力乱神”,也根本就不谈论任何涉及抽象天道、人性的问题:“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尤其糟糕的是《四书》中的《中庸》,貌似哲学,其实狗屁不通,它最大的问题即在于,它完全、彻底、深刻地否定了一切关于“绝对”问题的思考,全视之为“偏”和“倚”的极端、偏激、片面。更尤其今天的中国人简直就把“一分为二”和黑格尔错误的名言“存在的即合理的。”也全都当作了令箭。这等于不允许对任何东西加以绝对性地肯定或否定,即使是假的,也得“一分为二”地给予相应存在的承认,甚至还更认为这就是“辩证思维”。

如此毫无脑袋、愚昧至极的“和稀泥”,居然成了中国人的“辩证”思维,真是可笑之极。如此思维的中国人还能有自己的脑袋吗?明明是百分之百假的东西,居然也要“一分为二”、“和稀泥”、“辩证地”肯定它的可能存在的价值,这叫做什么?这叫做活死人的思维方法,也是培养奴才的最方便的法门。孔儒文人,其实就是两千多年来最明显的活死人和最好的奴才。我很遗憾,如此的思维方法,居然也被今天的中国人当作了“辩证思维”的“宝贝”。

所有上面所述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均在于对于“绝对精神”的绝对的拒绝。我真是为我们这个民族的如此的愚昧而感到深深的悲哀:丧失了“绝对精神”追求的民族,其实质,即是丧失了对于人类真正智慧的追求啊!中国人为什么就只能这么愚蠢?原因正在于此。

告诉亲们一个思维“窍门”:凡是涉及到真与假的判断问题,以及美于丑的判断问题,你们都应该勇敢大胆地进行“绝对”性的思辨。因为凡是属于真和假的问题,都只能具有绝对惟一性的判断,绝对地不能有“和稀泥”;其实,在涉及到美与丑的判断问题时,也同样应该大胆勇敢地进行“绝对自由”的思辨,美的就是美的,丑的就是丑的,当然,在主要牵涉到关于精神观念方面的判断之时应该是如此,但如果与经验、现象、现实、功利等问题具有情感性的关联,下结论时谨慎一点也是应该的,否则容易伤人。但请大家注意:美的本质是自由,不是经验,不是现象,更不是功利。即是说,美的本质是关于自由的绝对精神性范畴的问题,谁也不应该采取垄断的态度加以对待。至于善恶判断的问题,基本上是属于相对性哲学范畴的问题,与人们的经验、现实、情境、功利密切相关,在这里适当地“和稀泥”是必要的。顺便指出,这里所言是老子全息逻辑理论教给大家的方法,我不过是传话而已。

最后总结一下:中国人最大的思维毛病,是孔儒传统教给中国人的绝对地拒绝“绝对精神”,还美其名曰不要“极端”、“偏激”、“片面”。换言之,中国人永远准备“和稀泥”。过去把此思维方法称作“中庸”,今天则改称之为“辩证法”,“一分为二”,我今天要告诉大家,这些全都是非常错误的东西。匮乏绝对精神追求的人和民族,绝对会是愚昧无知的人和民族。在真假、美丑问题的判断之中,应该大胆地进行绝对性的思辨;只有在关于善恶问题的判断之中,应该更多地考虑相对性、矛盾性,以及对立统一的“一分为二”的方法。

正是因此,关于孔儒“文化传统”,由于它的涉及真假、美丑判断的“中庸”错误的方法,实质上灭绝了中国人的“绝对精神”追求,所以,我只能对它给予绝对的拒绝,甚至要求“灭绝”,因为拒绝“绝对精神”基本上等于灭绝中国人的智慧;而关于老子,则完全相反,老子在涉及到所有关于“真、善、美”问题上的全息逻辑的思辨结论,几乎全都是那么全面、彻底、深刻地正确无误,并因此而让我感到震撼。中国人不去学习、继承老子,还让谁去学习、继承?老子的学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千古乃至永恒的骄傲啊!2016,8,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与亲们谈谈绝对与相对的思维范畴
老子的全息逻辑文化解读
为什么两千年中国人精神成就近于零
狼性、血性及爱国
中国是终国,是圣—剩人之国
中国历史是一具僵尸,孔儒文人是灵魂蛀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