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壬寅主秋,防郁养收

壬寅立秋,防郁养收

原创 节气文章编写组 道心语境 2022-08-04 03:00 发表于北京

壬寅立秋,防郁养收
公历2022年8月7日(农历壬寅七月初十)20点28分,太阳到达黄经135°,我们居住的北半球进入立秋节气。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瑟成熟。但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仍处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真正的凉意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
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还有「贴秋膘」「咬秋」等习俗。

《黄帝内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讲: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此段大意为秋天的三个月,自然界万物生长盛满平定,植物果实饱满,是收获的季节。天气清肃,景物明爽。人们应该早睡早起,使精神情志安宁平静,以缓和秋季肃杀之气的伤伐。夏季向外宣散的阳气向内收敛,使人体顺应秋气之性,而保持平和安定。情志不要向外越泄,以保持肺气清肃通畅。这是顺应秋天养护人体收敛机能的法则。如果违背会伤损肺脏,到了冬天容易出现完谷不化的泄泻。这是由于秋季没有很好地收敛,以致供给冬天闭藏的阳气不足之缘故。
壬寅年立秋所处五运六气的主要因素包括:中运木运太过;在泉之气厥阴风木;立秋处于四之气中,主气太阴湿土,客气阳明燥金;8月7日立秋到8月30日处暑后7日之间仍处于三运中,主运、客运均为太宫(土运太过);秋季应金。
立秋后为「秋行秋令」,金气更盛,肃杀收敛之气峻烈,而立秋仍在暑中,故一方面,金气对木气的克伐会比立秋前更为严重,更易出现木郁;另一方面,凉热交织往来,更易出现云雨现象,阴雨湿凉,易伤脾胃。而木郁会使脾胃虚寒雪上加霜。

立秋节气时令养生建议如下:
1

谨防木郁

(1) 舒肝解郁
壬寅年四之气,阳明燥金当令,立秋后金气更盛,需防木气欲发而不得发,形成木郁。《經》云:木郁达之。肝郁者,可在戌时或丑时醒时饮食舒肝,另,如果寅时起床后感觉头懵头晕,茶灸前后也应该适当饮食舒肝。血热黏稠者,巳时、午时如果出现头懵头晕,也应考虑饮食舒肝。
(2) 酸味收敛
辛主发散,酸主收敛。《經》云:「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酸味食物可收敛阴液以生津。燥凉之秋,万物收敛,适量食酸,以助肺收。尤其肝郁血热者,宜食酸味的猕猴桃等。
(3) 口黏茶灸
壬寅立秋「金木相搏」之势更盛,对血热肝郁而心脑循环不佳之人,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此类人易现头懵。虽可忍受,却令人不悦。积患至久,人的心脑血管堪忧。《本草拾遗》告诉我们解决之道,即「茶为万病之药。」每日除寅时之外,我们随时注意口水黏稠程度。只要口水发黏发稠,即时用有机绿茶进行茶灸。当口水变为稀薄甘甜,则化危况于无形。
2

养护脾胃

立秋十五天仍处于「三伏」之中。炎热使得人易贪凉,生冷食物易伤脾胃。胃为火炉,胃凉人慌。脾胃虚弱者,可在辰时、巳时、未时、申时健脾和胃。津液黏稠或郁热者,空腹吃常温水果。脾胃偏弱者可将水果用开水烫或加热后再食,也可将水果榨汁烧开饮用,以助生津。
3

饮食清淡

民间讲的「贴秋膘」真正含义是:秋三月万物收敛,人也同步到了收获的季节,春夏获得的能量渐变为扎实的肌肉质量。「贴秋膘」不是过量地进肉蛋奶,而是适量补充人体所需要的部分。否则,过量的「营养」不能有效地气化,反而形成了血液中的垃圾阻塞循环。在壬寅立秋金木相搏的气候下,有可能发生梗症。自检失衡的方法是:随时体悟口水的稀与稠。一旦口水黏稠时,在食用主食的前提下,适量辅助新鲜水果和蔬菜。口水由粘稠转为稀薄甘甜时,可适量吃些鱼肉蛋奶等食物。

结束语

熙熙攘攘的夏三月终于落下了帷幕。万物进入壬寅年秋三月金木相搏的时空,使得「多事之秋」雪上加霜,导致一些人焦躁、郁郁不悦、纠结等情绪泛滥。所以,理解、包容是缓解一些矛盾激化的有效方法,也是对和谐社会的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节气大全】立秋已至:风吹叶落,万物惊动
曲黎敏教授讲解《黄帝内经》智慧养生笔记(下)
春天养出一年的美
曲黎敏讲黄帝内经与十二时辰养生(完整版)
给手脚冰凉,一补就上火的你:一年中最适合调理的时机到了!
立秋养生 南北各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