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山居秋暝》看“诗佛”王维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是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这不仅是说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是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他的诗风格多以山水田园生活为主,也有不少边塞诗和送别诗都很出名。而且他精通音律,善书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艺术全才。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王维将其修缮重建后自己居住。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树林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与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在诗中说道:“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他的著名山水诗《山居秋暝》就作于此时,因着雨后山中空气清新,月光柔和,潺潺溪流,景色十分宜人。便引发的王维的诗意,写下了这首诗: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已经进入秋季,一场雨过后,山里的空气变得清新起来。松林里缓缓升起一轮明月,潺潺溪流从石头中淌过。不远处的竹林里音乐可以听见浣女归来的声音,划着小船惊动了莲叶却不见人。任他春天的芳菲逝去,这山中的秋天可任由王孙居留。

此诗将秋雨初晴后傍晚、山村中的旖旎风光以及山中居民的淳朴风尚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表现出诗人寄情山水田园之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王维的这种意境一般人很难体会到的,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美。

首联先告诉我们,时间:刚下过雨的秋季,地点:傍晚寂静空旷的山里,从时间和空间勾勒出一种自然美;颈联镜头一转换,从天上的明月到山涧的松林再到地上的清泉,自上而下展现了山涧景色的细节美。写景不写人是不可能的,所以颔联就写了竹林里喧闹的浣衣女,以及拨动莲叶的小船,一下子让整个幽静的山涧显得活跃了起来。

但是有人就想不明白了,不是说空山吗?为什么会有人?作者前后写法不一,不是自相矛盾吗?其实不然,诗人这样安排自然有他的道理,是因为山林茂密将人的活动痕迹完全掩盖了,所以会给人一种错觉,以为是空山。这和“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中的意境是一样的,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中也说到“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因为云雾遮挡所以看不清采药的师傅去了哪里。

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中,这就宛如一个世外桃源般,怪不得王维最后两句要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随便你春天美景逝去我也不会感到惋惜了,因为我找到了一处可以留下来尽情享受的地方。

这里虽然没有直接夸赞秋季的美景,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有种秋天胜过春天的美。也是王维心中的立场,洁身自好的表现,寄予了他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完美追求。和刘禹锡的“我言秋日胜春朝。”可比拟,刘禹锡则更加直白一点,王维却是委婉内敛的,更加细腻恬适一些。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将人与自然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情景交融、浑然天成、流动空灵,正是体现了王维“诗佛”的禅意特点。

它就像是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是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其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更是成为写景的千古佳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詩解讀】王维《山居秋暝》
[唐诗选读]王维诗《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赏析
王维被唐朝视为叛徒后,看淡人生隐居终南山,写下一诗《山居秋暝》,流传至今
书法《王维“山居秋暝”》等两幅
唐诗鉴赏:王维·山居秋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