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余映潮、武凤霞、贲友林、田冰冰……全国名师同时喊话河南教师,你听到了吗?

“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

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个角落

成长的梦啊

谁都不会错过

终于迎来今夜这欢聚时刻……

在成长学院激情的日子里

我们肩并肩啊收获得太多……”


8月15日上午10点,洛阳华洋国际学校校史馆里,中原教育崛起丛书(第四辑)的第一本《耕耘不问收获——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创生记》新书发布仪式,在2018、2019河南教师成长学院“成长之夜”主题歌《同一首歌》的音乐中拉开帷幕。

伴随着优美舒缓的歌声和为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定制的歌词,一个个让人难忘的画面,又把围坐一团的导师、班长、学员的情绪点燃,思绪回到在河南教师成长学院激情燃烧的日子里。

中原教育崛起丛书(第四辑)由教育时报编著、开明出版社于近期出版。丛书包括《耕耘不问收获——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创生记》《自有一路花香——河南教育名片启示录》《只要初心不忘——河南教师读书会十年谈》《脚下就是远方——第二届河南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四本书。

河南教师成长学院院长、河南教育报刊社副总编辑刘肖,2018河南最美教师、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导师、河南师范大学教授王彩琴,2016河南年度教育新闻人物、河南教师成长学院洛阳校区校长、洛阳华洋国际学校校长裴素青,首届河南最具影响力校长、河南教师成长学院长垣校区校长、长垣市第一初级中学校长蔡瑞昌,以及河南教师成长学院班长代表、学员代表等20多位嘉宾参加新书发布仪式。发布仪式由河南教育时报社副总编辑杨雷主持。

裴素青首先致欢迎辞,她说,2016年7月19日,河南教师成长学院首次在洛阳校区,也就是洛阳华洋国际学校亮相,受到了全省乃至全国各地老师们的广泛好评。随后连续3年,河南教师成长学院的规模一年比一年大,影响越来越大。

“为了迎接2020河南教师成长学院‘班师回朝’,我们整整盼了3年,又做了很多投入,投资了100多万元:整修了400米塑胶跑道和足球场,整修了教室和卫生间,更新了电教设备等……”裴素青说,“如果没有新冠肺炎疫情,今年夏天我们就如期相约在华洋了——听让人热血沸腾的导师课堂,一起度过让人留恋和难忘的成长之夜。”

“但很是遗憾,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的计划。高兴的是,今天大家还是因河南教师成长学院而相聚在了华洋……对于成长学院,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随时迎接大家的到来!”

刘肖在致辞中从新书的书名,特别是“创生记”这三个字切入,对几年来河南教师成长学院的快速发展、做出成效和影响进行了解读。

创,即创新、创意。河南教师成长学院的深度研修模式是创新,是让教师培训更契合教师成长需要的创新;创意是指河南教师成长学院的课程、班级及文化建设中有许多用心的设计。“种种的创意在一起,它成了一种文化。为什么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很难复制?课程可以复制,制度可以复制,但文化怎么能复制呢?”刘肖说。

生,就是生命、生长河南教师成长学院也是一个生命,孕育了两三年才艰难出生,而教育时报几十年的积累使得这个生命有着非常强大的生命力,所以生长得很快很茁壮。刘肖还结合参加此次新书发布仪式的几位学员代表的成长故事,展现了河南教师成长学院给教师带来的生命状态的巨大改变。

记,即记录与记忆。河南教师成长学院与许许多多的教师一路走来,有很多共同的难忘经历,都被浓缩到这本新书里。成长需要记录,因为记录本身就是一种关注。当教师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会发现有那么一个班,有那么一个地方,让我有这么多的同行者,就不会感到孤独,心中会充满力量。

“刚才《同一首歌》的音乐一响起、画面一出来,我看到几位老师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眼泪……这就是记忆的一种力量,我们想让自己的记忆更丰富、更完美,我们就要成长得更快……这也是这本‘创生记’的意义所在。”刘肖动情地说。

刘肖还透露一个消息,“河南教师”微信公众号将明确定位为河南教师成长学院的官方微信,将其打造成导师、学员共同的精神家园、成长平台,培育线上的河南教师成长学院文化,凝聚起更强大的成长力量。

刘肖还在致辞中

深情回望了河南教师成长学院的创办历程

以及见证许多优秀教师

在成长学院研修学习、成长的

动人故事

↓↓↓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创造历史

倔强生长

积淀记忆

——在《耕耘不问收获》新书发布仪式上的致辞

□ 刘肖

今天,我没有准备讲稿,因为关于成长学院、关于这本书和围绕这本书所发生的这么多的事、所遇到的这么多的人,时刻都在我的心里。

这本新书的书名《耕耘不问收获》,实际上出自这四句话,很多老师也很熟悉:“耕耘不问收获,自有一路花香。只要初心不忘,脚下就是远方。”这是我在做省名班主任工作室评估报告的时候,在结尾为了鼓舞士气,加上去的几句话,没想到后来被频繁地引用,最后分别成为了四本书的书名,也成就了一段佳话。

这本书有一个副题叫“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创生记”,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因为是我们共同经历的,不用多说也不用介绍,我就想想说说为什么叫“创、生、记”——

“创”是创新、创意。关于教师的培训,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参加过、体验过很多次,教育时报也在十几年前就在做,通过“成长力”“智慧力”的颁奖,来做教师的培训。

但是,我们想我们所经历的教师培训,无非是两种形式:一个是“盛宴式”的,像“成长力”“智慧力”颁奖那样,在一个上千人的大会场举行,专家可以说是点到为止地去发表一些金句,然后你方唱罢我登场。这种培训“很热闹”,我们在回去的路上,可能还在回味这种感觉,但是真正地回到了自己的教学中,会发现热闹是他们的,我还是我自己。

另外一种培训就是“拼盘式”的,基本上是根据专家的时间,每人半天,看似一周的培训,但是各个培训之间是没有太大的关联的。老师们听过之后,会有收获,但这种收获不是系统的。这些培训的课程,更多的是专家擅长的,而不是我们老师实际需要的……

如何让培训更有实效、更符合教师的需求?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就是在这样情况下,教育时报在想:有没有更高效的、性价比更高的培训方式?经过了几年的磋商研讨,诞生了河南教师成长学院这样一个模式——用一周的时间,跟着全国的顶级名师,听他的报告、观摩他的课、跟他同课异构、听他评课议课,甚至跟他同吃、同住、同生活……这样的培训,在全国的教育培训中都是一个创新。

成长学院的另一个创新,是将举办多年的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河南最具智慧力班主任宣传推介活动,与成长学院深度融合——所有候选人全部从成长学院的学员中海选产生,候选人在近千人的会场进行演讲和答辩,全体导师和学员都是评委,每人一张选票……这种创新,真正让培训和评选有机结合,实现“以评促培,以培带评”,让优秀教师有出口,有展现自己成长魅力的广阔舞台。

再一个是“创意”,是打造学院文化,覆盖到学院的每一个环节设置。比如,余映潮导师和黄厚江导师同台同课异构,连黄厚江老师的夫人都要来到余映潮的班来做学员,她说:虽然他们俩都是名师,但也没有听过余映潮上课,更没有见到过余老师和黄厚江同台上课。这两位都是花甲或者古稀之年的长者,这一生都没有想象、经历过的场景,在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实现了。

这种创意,渗透在了成长学院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的王彩琴导师,她的班长也叫王彩琴,这个班就叫“彩琴班”;任明杰,他的爱人跟他一起在成长学院结婚、度蜜月……在成长学院,这样的创意还有很多。就是这样一种种的创意合在一起,形成了成长学院独有的一种文化。

为什么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很难复制?课程可以复制,制度可以复制,但文化怎么复制呢?上升到文化的层面,这样一帮人,这样一种模式,在这样一种气场下,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情怀,他们对自身成长的渴求,他们共同营造的极致体验……这些都是不可复制的。

学院有了文化,自然也就有了“创生记”中的“生”,即生命、生长。成长学院也是一个生命,她的出生很艰难,经历了三年才落地。但由于教育时报几十年的积累,由于从“成长力”到“智慧力”,10多年的积累,使得这个生命的培育很艰难,但它却有着非常强烈、强大的生命力。所以,他一出生,就开始茁壮成长。我们都知道,成长学院2016年是3个班,2017年是6个班,2018年10个班,2019年12个班。如果今年没有疫情的话,计划在洛阳校区开设16个班。这种生长的速度,不就是一种生命力吗?

成长学院的班级规模的生长,更多是外在的表象,主体是每个班里是坐着的几十位学员的生长——助力和加速河南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才是成长学院的初心,才是我们举办成长学院的初衷。

说到成长,成长学院的故事太多。今天来到新书发布会现场的老师,都有着生动的故事——

许昌高中的徐虹艳老师,一位做班主任的体育老师,自从来了成长学院,回去就不一样了。刚刚她跟我说,作为一个体育老师,她成了中原名师培养对象候选人,我想这里面也有成长学院的功劳……

灵宝市第一初中的强红瑞老师,已经做了副校长,已经有了自己的名师工作室,还来参加成长力教师评选。2019年,她未能入选十佳,很遗憾。强老师怎么都觉得过不去,所以她在去年同时又参加了下一届的海选。当时她跟我说:有教育时报、有成长学院做我的支撑,我就是打不死的“小强”。今年很遗憾,没有办成成长学院,未能站到领奖台上。强老师,明年开班仪式上我还会点你的名,因为我觉得你这个名字实在太棒、太强了!

永城市演集镇第一初中的李利老师,也是今年刚刚入选的成长力教师。评选前我看到李利没有太高的荣誉,但李利的批注式阅读,实在太让人震撼了。40位成长力教师、智慧力班主任的候选人,我只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了他的事迹,通过这种方式为他助力。因为我觉得李利真的称得上具有“成长力”,他确实值得大家投上一票。

我们再说说封丘县潘店镇大辛庄小学的任明杰老师。2017年是任明杰收获最多的一年——先是成为网红教师,继而当选河南最美教师,年底又成了河南年度教育新闻人物……但任明杰说,比起河南最美教师,我更想当河南最具智慧力班主任,因为我要想把教学做好,仅做最美教师是不够的,肯定还要有专业能力,还要有智慧的班级管理方法。我也觉得特别欣慰,任明杰这样一个村小的老师,为自己开辟一条新的成长路径,在河南最美教师的位置上,又成为河南最具智慧力班主任,非常难得!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王磊老师,已经是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又来参加河南最具智慧力班主任评选,我能感到他是想在班主任这条路上走得更远。让我们感到很欣慰。其实智慧力班主任和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是不同的渠道,但都是在共同地促进其专业成长。因为王磊今年入选了智慧力班主任,带动了这样一个现象,今年很多工作室的主持人都要参评,让智慧力的阵容更加强大。

河南省实验中学思达外国语小学付莉老师,我对她的第一印象,是去年在成长学院有一天晚上11点,我在电梯里面碰她在哭。深夜一个女老师在哭,我当时真是心头一紧,就赶紧问她为什么哭,她的话让我也很感动:她报名参加了智慧力的海选,导师田冰冰一直在给她辅导到深夜,她既感激、又心疼导师,忍不住就哭了……今年进入4月之后,过一段时间她就问我一次“成长学院啥时候报名”。她还报名参加了教育时报的新年大会。我说那天有暴风雪,她说:“那怎么能阻挡我回家的脚步?暴风雪只能证明我是真爱!” 

此刻坐在这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位学员,都让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你们的成长。那么,成长学院有上千名的学员,他们的成长对于河南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

我们再说一下“创生记”中的“记”,既是记录,也是记忆。这本书里头有导师开讲,有班长评课,有成长力教师从发掘到颁奖的过程,有智慧力的精彩答辩,还有我们的成长文化、学院故事。你看我们现在每个人坐在这里,年龄不一、胖瘦各异,但每一个人都穿着班服,这很能体现出成长学院的文化。成长学院过了这么久,这次新书发布仪式,我们想让大家都穿班服来,大家就都穿着班服来了。这让我觉得大家真是一家人。

我们的成长是需要被记录,因为记录本身就是一种关注。我们经常说“独行快,众行远”,你要想行得更远一些,一定要有同行者。那么,你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会发现有这么一个班,有这么一个地方,有这么多的同行者,你就会感到欣慰、感到振奋。

再一个是“记忆”。看到这本书就像看刚才《同一首歌》MV一样,当音乐一响起,画面一出来,我看到徐虹艳老师就哭得不行了,其他很多老师也是,这音乐,这画面,让我们受不了,这其实就是一种记忆。这种记忆也是一种力量,我们想让我们的记忆更丰富,想让我们记忆更完美,所以说我们就要成长得更快……这也是这本“创生记”的意义所在。

另外说到记录,我想给大家披露一个消息:从8月18日开始,“河南教师”微信公众号将明确定位为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官方微信平台,面向和服务于我们成长学院的导师和学员,打造我们共同的学院文化、我们的班级文化,我们的导师、班长、学员将成为微信公众号的主角。 

“河南教师”的宣传语也将会由现在的“作为一名河南教师,你想知道的,你该知道的,都在‘河南教师’”,变成“名师高徒,为成长代言;携手优秀,向卓越登攀”。成长学院的LOGO、“河南教师”的LOGO,也都有新的变化。这就相当于我们成长学院的所有人,在网上有了一个每天见面的共同家园。我想,改版后的“河南教师”微信,会让我们团结得更紧密,也让我们的学院文化更有特色,更有持续性,也更有力量。

期盼已久的成长学院因为一场疫情而不得不延期,好在我们可以在《耕耘不问收获》这本书中相聚,希望明年暑假我们能在成长学院洛阳校区如约相见!让我们一同创造历史,一同倔强生长,同时积淀下属于我们共同的记忆! 

(本文系河南教师成长学院院长、河南教育报刊社副总编辑刘肖在《耕耘不问收获》新书发布仪式上的致辞。根据录音整理,有删节)

致辞过后,刘肖、王彩琴、裴素青和蔡瑞昌共同为《耕耘不问收获——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创生记》这本新书揭幕,为参加新书发布仪式的老师们赠送新书,并合影留念。

新书揭幕之后、进入主题研讨环节之前,播放了导师余映潮、田冰冰、贲友林、武凤霞,以及学员代表齐崇、熊纪涛祝贺新书出版、点评河南教师成长学院的视频。

再次看到导师和同学熟悉的面孔,嘉宾们忍不住鼓起掌来。余映潮说,希望教师都认真读一读《耕耘不问收获——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创生记》,这本书能够激发起教师的成长理想,向往成为优秀教师,并期待着来年在河南教师成长学院相聚。

随后,大家围绕“创新研修方式·提升培训效果”这一主题,结合自己在河南教师成长学院的学习体会,以及对新书的感受,对河南教师成长学院的发展,特别是培训内容、方式的改进,等等,进行了座谈。

王彩琴导师说,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并没有现成的、可套用的固定模式,而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创新的教师研修模式不仅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领先的,而且符合教师学习成长和行动研究的科学规律。她热情地为这本新书做了别出心裁的推荐语。

河南教师成长学院连续三年在长垣校区举办,蔡瑞昌校长认为,河南教师成长学院目前坚持的研修模式正是老师们特别喜欢的,也最有效的,“如果能进一步加强培训过程中的师生、生生互动,以及训后的跟进实践、跟进指导的督促与回访,效果会更好”

王彩琴和蔡瑞昌的率先发言,激发热情,启发思路,大家逐一发言。班长代表、首届河南最具影响力教师、洛阳高新区第二实验学校校长武艳艳建议继续增设学科和学校管理方面的学习内容。学员代表、第10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许昌高级中学教师徐虹艳说,来到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就会不断受到“刺激”,让自己从懈怠、迷茫中走出来,这是自己最看重的。研讨会气氛热烈,欢声笑语不断。【详细研讨内容见明天(8月19日)“河南教师”微信

新书发布仪式上,参会嘉宾还为这本新书录制了推荐视频,并在20本新书上签名。这些珍贵的新书将通过“河南教师”微信公众号赠送给河南教师成长学院的粉丝。

发布仪式结束之际,各位嘉宾仍意犹未尽,恋恋不舍,相约明年相聚河南教师成长学院,继续一起“创造历史,倔强生长,积淀记忆”。

作者:教育时报记者 吴松超

看完新书发布仪式盛况

还有一个重磅好消息告知大家

那就是——

“河南教师”微信公众号

从今天起改版啦!


“河南教

微信公众号改版公告

8月15日,在《耕耘不问收获——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创生记》新书发布仪式上,河南教育报刊社副总编辑刘肖在致辞中透露:“河南教师”微信公众号正式改版,基于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办号,这让河南教师成长学院的导师和学员老师又多了一个归属平台。

新版的“河南教师”微信公众号,以“名师高徒,为成长代言;携手优秀,向卓越登攀”为办号宗旨,内容尝试将表现和创作主体以成长学院导师、班长、学员等为主,打造河南教师成长学院的网络版,以增加用户黏性;基于河南教师成长学院,但不囿于河南教师成长学院,突显专业性、话题性、新闻性、公益性、原创性。“河南教师”微信公众号的风格定位以专业、时尚为主基调。

“河南教师”微信公众号将约请国内顶级专家导师撰写专业引领性文章,体现普适性、启发性,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坚持大教育观办号,结合当下教育热点话题,组织主题研讨,微信报纸互通;结合新闻热点教育事件,刊发评论等;继续开设《签名赠书》栏目,推动教师阅读,坚持公益行动不停歇,鼓励师生自觉向书籍靠拢。

新书发布仪式上,还公布了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和“河南教师”微信公众号的新Logo。

河南教师成长学院Logo

搭建进步高阶助力成长

携手教育征途彼此砥砺

追随名家,更新自我

深耕杏坛,幸福人生

舒展书型,象征不断向上和学习,“教师”英文单词首字母T和“成长”拼音首字母C、Z,意为学院以“教师”为主体,以“成长”为基本。

“河南教师”

微信公众号Logo

构筑教师交流专业平台

拓展教育创新广阔空间

问道学院,绽放讲台

众行致远,成就精彩

“河南教师”微信公众号Logo,自河南教师成长学院Logo衍化而来,寓意:学院为树,学员为叶;根深叶茂,蔚然成林。


最后,福利来啦

↓↓↓

《耕耘不问收获

——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创生记》

你是不是特别想要一本

编者和嘉宾联袂签名的新书?

别急,20本免费送!



签名赠书



《耕耘不问收获

——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创生记》

教育时报 编著

开明出版社

目录(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参与规则:在本文末留言区分享一条你与河南教师成长学院的故事或你期待中的成长学院,留言点赞数前20位每人获赠一本。免费签名版真香,赶快留言抢书吧!

给您足够的顶起时间,8月18日至9月3日中午12点!9月4日揭晓获奖名单。

成长永无止境

愿我们不断相逢

原载:《教育时报》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河南教师”。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与河南教师成长学院
每个冬天的句点都是春暖花开 ——写给我的2019
“生命传记师”之“四元对话”培训 | 做咨询,需掌握对话的艺术
遇见“王子”,相爱相杀;“邂逅”成长,层楼更上……好时光不老!齐华班不散!
外表冷漠,课堂狂热——“多面”管建刚五天五夜给了建刚班学员什么
2018年度中原名师工作室省级名师培育对象集中阶段培训第一天(2018071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