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德江扶阳古城简介

德江扶阳古城遗址是唐宋扶阳县城还是明皇室后裔建,遗址上、中、下3个古寨组成,坐北向南,依山傍水而建,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中寨和下寨,其整体规划布局规模宏大,一律纵横扩展,错落有致,以一个个大院落相连而构成浑然一体的建筑群,显示出建设时的规划理念和建设凝聚力。考察组一行从中寨进入,只见一条用石块修建的排水沟直穿山寨,寨里几乎每个庭院都有1至2座年代久远的青石龙门,有的是近20年才被损坏,所有庭院的城墙、院子、阶檐等都是用六七米长、重数吨的条石、石板砌成和铺就,现在的房屋全部是直接修建在以前的地基上的,但从整个院落的规模看,明显感到后来修建的房屋与庞大的院落不相协调,显得比较小气。


德江扶阳古城简介:

贵州德江----天麻之乡 没有到过这里的旅客简直是人生的一大憾事!建筑规模之大、设施齐全、建筑施工精细是在全省没有见过的,我们感到十分震撼,这是迄今为止在贵州境内发现规模最大的宏伟建筑,极具开发价值……

村寨建有防卫设施,四周有土墙和青石墙围护,有一条约2米宽的古石板路穿越村寨,据称是古时通往费州、思州的古官道;中寨和下寨共有3座占地面积近100平方米的古塔遗址和1座现存高约16米的惜字亭古塔,以及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的书院遗址等。在这偏远山寨还保留有如此完好、规模庞大的古城墙和相关古遗址,让考察人员发出了由衷的惊叹。


德江扶阳古城考古:

德江扶阳古城所在村寨大部分人家都姓朱,在考察完后,有的学者提出这里可能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后裔所修建,因为古时只有皇室后裔的大户人家才有这样的经济实力,但是无法解释的是,大户人家也不可能修建如此大规模的城来,而且明显有规划、设计的痕迹。

有的专家则认为,根据《贵州古代史》载:“唐、宋代扶阳县,在德江西南煎茶溪(朝阳村古时为煎茶区)”,以及元代《元和郡县图志》和《中国古代地图集》记载和图标,这一城址有可能是唐宋代时费州治下的扶阳县遗址,同时,据《嘉靖、道光思南府志》记载,该处是思南府通往务川县、龙泉坪长官司(德江龙泉坪)古官道上“旋厂铺”之古驿,在古驿道上修建县城完全合乎当时实际情况。

但让人不解的是,在如此完好的遗址上既没有文字记载又没有相关的民间传说,因此有的学者怀疑在这里有一个文化衰落区,是后来的入侵者人为地割断了历史,留下悬念。

德江县有关领导在听取了考察人员的汇报后,高度重视,当即表示将首先采取保护措施,待条件成熟时再进行开发。

同时,该县一方面将继续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古遗址进行考察论证,并利用杭瑞高速公路将从扶阳古城附近经过的机遇,提前搞好规划,把扶阳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挖掘出来,打造成该县乡村旅游的典范。


扶阳古城基本情况:

从遗址的总体布局来看,衙署和驿站为遗址核心,顺缓面坡地而建,横向排列6道巷院。每道巷院面阔20米,纵向延伸3-5重庭院,由一道石门进出。巷院之间,纵向砌两道高大坚固的石墙相阻隔,同时形成五尺宽的巷道。整体建筑有明暗排水系统、内外城、城门、院门、巷道、庭院,外城墙设有东西南北四门卡子,南北方各设一座护城池,驿站和衙署外围,设置集市、戏台、岗哨亭、兵营、监狱、练武场、园林等,不仅设施完备、布局合理,同时还体现了很强的防御意识和消防意识。

古城留下的是一座气势壮观的石头城,保存较为完好。遗址内遍布石围墙、石甬道、石官路、石龙门、石阶檐、石院坝、石地基,令观者惊叹不己。一座长三间或长五间房屋的石阶檐,通常只用三五块石料铺成。这些石料通常长4米,宽1米以上,厚20公分,每块石料重3吨以上。其中最大一块石料长600公分,宽110公分,厚25公分,重量达4.5吨。

古城留下了匠人们精湛的工艺。一块块料石加工精致,四棱方正,四角垂直,安装严丝合缝,线条平直,虽经千年风雨,火灾兵灾,山崩地震,一壁壁石墙仍然坚稳壁立,一道道石阶檐仍然平整笔直,一座座石龙门依旧岿然不动,一方方石院坝依旧平坦如砥。镇守城池的高大石狮工艺古朴,气度不凡;庭院内草木鸟兽石雕图案精美生动,寓意吉祥;整齐平直的石地基上一条条匀称的錾路组成一组组整齐的几何图案,其石工工艺、形制与德江县煎茶镇宋代古墓群极为相似。

古城石墙遗址的做工用料也非常考究。一壁壁石墙全为双层料石构造,墙体中间不用泥土全用河沙填充;不仅石墙如此,石院坝下方亦全用河沙铺垫。河沙是理想的填充和铺垫的材料,它渗水,少损耗,受力均匀,可保持墙体及石院坝的清洁和增加其稳定性。泥土填充不仅污墙体和庭院,而且年久还会造成墙体的中空和庭院石块的位移。

古城建造规模宏大,须有众多的工匠艺人和充裕的人力物力财力。仅这6万平方米的主体遗址,石墙石院坝石阶檐所需填充和铺垫的河沙就在12万担以上。古城靠近扶水河上游的河床全是硬底石山,且落差大,很少有河沙沉积,大量取沙须从2-3公里外的扶水河搬运。12万担河沙,需要100个劳力搬运1年,即需要3万多劳动日。6万平方米的古城主体建筑加附属设施从开挖平整地基到石料的开采搬运加工安装到房屋亭台的修造,按当时的生产工具和技术,约需100多万个劳动日,按每天使用500劳力来计算,约需持续修建6-7年;其所耗财力折合粮食当在20万担以上,折合当今人民币需要3000万元以上。


如此巨额的财力和众多的民力及庞大的工匠队伍,根据隋唐时期扶阳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民力资源及技术力量,建造这座古城不知需要多少年。

据《旧唐书》载,费州在唐代贞观四年(630年),有2709户,6950口,天宝年间,有429户,2609口。费州领四县:涪川,扶阳,城乐,多田。史料对扶阳县户口没有记载,但可推测其在隋唐时期的人口也就一二千之数,且散居于现德江县境大部分地区。要建造如此规模的县城,当时的百姓将要承受何等重负?

费州建于北周宣政年(578年),据史料记载,推测废于北宋末年,建置500多年,其治所在今该县潮砥镇官宅村。官宅村濒临乌江,亦有石料,为何不见州城遗址?不仅官宅村没有留下费州古城遗址,在全省范围内还未有发现唐代的任何一座州县城遗址。这6万平方米的遗址,到底隐藏着多少历史玄机?


唐代贵州在文化方面非常落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唐诗风靡中原时,贵州还“俗无文字,刻木为契”。贵州南部西部的50多个羁縻州,朝廷列为化外州地。在唐代长安城一片繁华之际,贵州的百姓仍住山洞,或“依树为屋巢而居”(《旧唐书-南蛮传》);州城无固定治所,因部落而置,寄治于山谷之间;农业生产刀耕火种,原始畲田,不知施肥,岁岁易土而耕。在黔北和黔东北地区,因靠近川湖,间接受到中原影响,经济文化比黔南黔西要进步,唐朝廷将该地区一度设为正州,但其经济文化的总体水平与中原相比,仍很落后。费州被列为正州中的下等州,其治下的扶阳列为中下等级县,要建造如此规模和工艺水平的县城,需要历时多久?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古城遗址上现有居民300多人,多为朱姓,现住房屋多为清代晚期及民国时期建造,先前祖居房屋在清代咸同年间全被号军烧毁。现有居民房屋占据遗留宅基地不到三分之一,古城空置的宅基地及废弃的集市、戏台、兵营、监狱、练兵场、护城池、马道全用着庄稼地。庄稼地里,石龙门、石阶檐、石级梯、石排水沟、石马槽布列其间,破碎的陶片瓷片,锈蚀残损的古钱,苔痕斑驳的瓦砾,随处可见。


历史文献记载:

据史料记载:扶阳县建于隋朝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初属庸州、后属思州,唐宋属费州,废于宋代。

《通典》卷第一百八十三页载:“扶阳在扶水之北。”

《元和郡县图志》载:“扶阳县,中下。东南至州(费州)八十五里。武德置,属思州,贞观四年属费州。”

《旧唐书》载:“扶阳。隋仁寿四年庸州刺史奏置,以扶阳水为名。”

《新唐书》载:“费州涪川郡,下。贞观四年析思州之涪川、扶阳,开南蛮置。土贡:蜡。户四百二十九,口二千六百九。县四:涪川,(中下。武德四年析务川置。贞观四年以黔州之相永、万资隶费州,十一年省。)扶阳,(中下。)多田,(中下。武德四年置,隶思州,贞观元年隶务州,八年来属。)城乐。(中下。武德四年招慰生獠置,隶思州,贞观元年隶务州,八年来属。)”

嘉靖《思南府志》载:“废扶阳县。 《元志》云,在府西北八十里。隋于扶水之北置县,属庸州。唐属费州,宋废。”

《中国古代地名大辞典》载:“扶阳县,隋置,唐初因之,后废。故治在今贵州思南县西北八十五里”。

此外, 《旧五代史》 、 《太平寰宇记》 、《舆地纪胜》 、 《武经总要》 、 《读史方舆纪要》 、 《贵州通志》 、 《贵州古代史》等史籍均有扶阳县的记载。

《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扶阳县城距离东南方的“州”城八十五里,(该“州城”指思州呢还是费州?)扶阳县在历史上隶属于思州只有短暂几年时间,自贞观四年(公元630年)至宋废一直隶属于费州。李吉甫所指“州”应为费州无疑。费州城址在今德江县潮砥镇官宅村(见德江县志)。“东南至州八十五里”,即扶阳县城在费州城的西北方八十五里。按费州城西北方官路八十五唐里(1唐里等于180丈,1丈合今制307厘米)测算,该城址在今煎茶镇到合兴乡一带。


嘉靖《思南府志》说扶阳县城位于思南府城的的西北方,相距八十里。按思南府城西北方官路八十明里(明代1里为180丈,1丈合今制326厘米)测算,该城址在今合兴乡一带。

查看《中国古代地图集》 ,扶阳县城的图标位置,处于今煎茶镇至合兴乡一带。

以上史料指出了扶阳城址所在的大体范围,那么,城址的具体地点在哪里呢?


《旧唐书》说扶阳县城“以扶阳水为名”, 《通典》和嘉靖《思南府志》明确指出扶阳县城在“扶水北”.“扶水之北”。只要在煎茶镇至合兴乡一带先找到名“扶阳水”或“扶水”的河流,再从“扶水”的北面去找寻遗址,答案就会找到。

遍察煎茶镇至合兴乡地境,只有合兴乡朝阳村有一河流旧称“扶水河”,亦名“浮水河”,在河流北面一个名叫中寨的村寨,正好有一座古城遗址。据当地老人传说,古城遗址旧称“扶王城”,或称“浮王城”“福王城”。这些称谓也与“扶阳”谐音暗合。由此看来,合兴乡朝阳村中寨的古城遗址当是扶阳城址无疑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寻城记 ——北京通州汉代路县故城现身始末
周明海:嵩县故城探略
唐朝墩,竟然就是唐代的蒲类县城
索县古城遗址考证
邢台历时三个月对境内古河道进行勘察
惊呆了!莱阳历史上的千年古城,你知道几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