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雍正的审美 向往田园欣赏文雅秀气

 雍正(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735年),清朝的第五位皇帝,康熙的第四个儿子,人称“四爷”。“四爷”45岁登基,一生勤于政事,有“以勤先天下”之称,在位时间虽然只有13年,但后人收集他朱批过的折子达360卷之多,是名副其实的工作狂。

  在穿越剧中走红的“四爷”雍正,最近又在微博上火了一把。幸运的是,这次他终于脱去了“篡位”“苛政”的刻板印象,化身为当之无愧的Cosplay先驱。这一切,都源于新浪微博认证的北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故宫淘宝”对《雍正行乐图》的大胆创作。

  这组名为《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的动图共9张,取材自故宫博物院典藏的《雍正行乐图》,工作人员通过数字技术,让古画中静态的雍正“活”了过来,图片中的“四爷”或端坐于松下抚琴,或一身武士打扮斗虎,或淡定于江边垂钓,其中一幅濯足图还配有诙谐的文字:“朕……脚痒……”

  这组行乐图的大热,也撩开了雍正审美情趣的神秘面纱。史书上的他,是个一年只在生日那天才给自己放假,每天工作至深夜的超级工作狂,而他对艺术品的鉴赏却是出了名的挑剔苛刻,在他执政的13年中,留下了无数工艺精湛、格调高雅的艺术品,在清代乃至整个中国艺术史上占有崇高地位。

  遥不可及的田园梦

  关于雍正的一生,有许多野史和传闻,由于其对待政敌手段强硬,再加上小说、戏剧的演绎,导致众人心中的雍正冷酷、凶残、没有人情味。而现实中的“四爷”却很有生活情趣,他审美品位极高,对各种工艺品都有极大的兴致,作为皇帝的他,虽日理万机,却从不吝啬对工艺品品头论足。

  近日走红于网络的是一套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雍正行乐图》册页,这套册页共14页(一说13页),为绢本工笔重设色,尺幅不大,纵34.9厘米,横31厘米。与其他帝王行乐图的大队人马前呼后拥不同,雍正行乐图每页都只有一个人物———他自己。

  而更令史学家费解的是,雍正在画中的奇特装束。行乐图中的他,穿着汉族衣冠、和尚袈裟、道士道袍或少数民族服饰,最“非主流”的一幅还属他身着欧洲贵族绅士的洋装,头戴金色卷曲的假发,完全是个“假洋鬼子”的模样。

  了解历史背景就可知道“四爷”的Cosplay有多大胆出格。满族入关建立清朝后,为巩固统治,顺治帝颁布了极为强硬、严厉的命令,要求汉族人改换服饰与发式,甚至有“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之说。时隔不到百年,满族皇帝自己却在画中穿起汉服,这不禁让人心生疑问,四爷,你这是要闹哪样?

  据文献和档案记载,命宫廷画家绘制画像是雍正的一大爱好。他的行乐图数量众多,大多寄情于山水,营造出宁静、恬淡的氛围,和其编选的《悦心集》诗文内容、意境完全一致。在这本“四爷”钦选的小册子里,收录了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桃花源记》,王维的《山中与裴迪书》,白居易的《池上篇》《冷泉亭记》,刘禹锡的《陋室铭》,苏轼的《述怀》等等。单就其取舍标准就可判断,年轻时的雍正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对归园田居的乡野生活十分向往。

  可身为帝王的他如何实现田园梦?行乐图成了雍正寻求心理补偿的最佳阵地。他抄苏轼的《江郊》“意钓忘鱼,乐此竿线,优哉游哉”,行乐图中,就有他孤舟蓑笠独钓江雪的场面;抄周邦彦的《喜迁莺》,行乐图里就有“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的羽扇轻摇。至于图中雍正扮演的人物,能够分辨出来的有汉代性格诙谐的文人东方朔、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苏轼、西域来中土面壁修行的高僧达摩、南北朝时“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等。

  雍正皇帝的审美观

  无疑,雍正的画像与其审美情趣密不可分。史书记载,雍正对艺术有很高的感知力和鉴赏力,他曾直接干预工艺品的设计和生产,并留下了大量指点设计制作的谕旨。在这些谕旨中,“四爷”不仅对工艺品的款式、纹样、颜色、做工一一指点,还自有一套评判标准,褒雅贬俗,务求尽善尽美。

  据《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记载,雍正特别有兴趣、着意指点和参与设计的陈设及文玩种类包括瓷器、漆器、木器、绘画等。皇宫造办处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下简称《清档》)极为详尽地记录了皇上的谕旨和管理人员奏报活计制作的全过程,可从中窥见雍正的兴趣爱好、审美标准和鉴赏水平。

  如一方黑白玛瑙盒西山石砚曾得到雍正的褒奖,他点评此砚“做法文雅,甚好!”并嘱咐“照此样再做一方,略放大些。”秀气也是雍正遵从的审美标准,他曾要求将一件商金银蟠螭圆鼎的紫檀木座“肚子去了,往秀气里收拾。”还要求“照怡亲王进的活腿四方香几做二件,或漆的或木的,做秀气着。”

  在雍正眼里,凡是达到“文雅”“素静(今作素净)”“秀气”“精细”的器物方能赢得“甚好”的评语,得以“持进御用”;反之,则是“蠢了”“甚俗”,要求改做;对不可改做的工艺品,还会连连感叹“可惜材料”,并束之高阁。

  雍正最为反感的是流于俗套的平庸之作。雍正六年(1728年)10月,玻璃厂曾呈进各色玻璃鼻烟壶100个,随后,郎中海望拿出41个并传达了谕旨:“此鼻烟壶款式甚俗,不好!可惜材料!尔持出放在无用处。”经过雍正的审视,入得了他眼的鼻烟壶的比例不足六成,余者皆“不堪入目”,又囿于材料的局限,不能改做,只好“放在无用处”。

  雍正喜欢自然、含蓄的美。有研究发现,雍正年间造了许多柄如意,但金质或黄铜镀金的只有区区几柄,其余则多为木、玉、月白玻璃、象牙等天然材料,雍正显然更偏爱天然材质与花纹,不喜工艺复杂、纹饰繁缛之作。而据《清档》记载,得到雍正明谕“款式好”“留样”的正是一柄木质如意。虽然我们今天难以确定这柄如意是否存世,但《雍正行乐图》中有雍正手持天然木如意的形象,或许已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是谁画的行乐图?

  那么,帮助“四爷”实现人生梦想的行乐图创作者所为何人呢?和明代一样,清代没有图画院的设置,只在内务府造办处设置画院处和如意馆,负责组织画家为宫廷服务。

  宫廷画家集中于如意馆,被称为“南匠”。他们创作表现帝后生活的宫廷画,纪录重大事件。如意馆和画院处的画家,无论是由大臣引荐还是献画自荐,均需经过严格的考试才可入选。根据其绘画水平分三个等级,并有试用期。

  清顺治年间,初见于文献记载的宫廷画师只有黄应谌一人,康熙时有唐岱、焦秉贞、冷枚等。到了雍正时期,宫廷绘画机构慢慢趋于规整,雍正本人也比较注重对宫廷画家的培养,还设立了画家奖惩制度。同样据《清档》记载,雍正曾赏赐一位宫廷画家豪宅一间。房子有多大呢?光是房间数量就有24间,远远超过当时造办处里匠人们的俸禄。

  雍正至乾隆前半期是清宫廷绘画的鼎盛时期,西方画法的融入是这个时期宫廷人物像的重要特色之一。画家有丁观鹏、金廷标、陈枚等等,而在宫中供职的外国画家里最为著名的莫过于郎世宁。

  郎世宁将西洋画的写实技巧带到了宫中,在人物肖像作品中,一方面强调透视,一方面又结合中国特色,适当吸收中国传统“写真”的要素,既保留解剖准确、略带敏感的欧洲风格,又具五官清秀、中国“写真”的特点。

  不过,经学者考证,目前看到的这些雍正画像,并不是出自郎世宁之手,因为无作者题款,所以无从知晓作者的确切身份。但从绘画技巧来看,可以推测大部分绘画作品是中国画家绘制的,这些宫廷画家运用中西融合之法,把雍正皇帝的个性特点和审美趣味通过画像的形式更形象、直观地彰显出来,表现出了浓郁的文人笔墨与意趣。

  闲话帝王行乐图

  “行乐图”是中国人物画的一种,通常描绘人物的日常娱乐与休闲生活的场景。根据中国最早的绘画著录《梁太清目》记载,早在南齐时就出现了行乐图。此后,行乐图逐渐成为一个较为常见的绘画题材。行乐图也可以解释为“自己画或别人为自己画的小像”。袁枚《随园诗话》卷七有云:“古无小照,起于汉武梁祠画古贤烈女之像。而今则庸夫俗子,皆有一行乐图矣。”

  不仅“庸夫俗子”喜留行乐图,就是皇帝嫔妃也不能免俗,如明宣宗朱瞻基、明宪宗朱见深、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道光皇帝等等帝王皆有行乐图,这些行乐图以集体肖像画或是个人肖像画的形式留存。在现存的帝王行乐图中,以明宣宗和清雍正的作品居多。

  明朝第一个充分享受宫廷生活的帝皇,无疑是明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除了享受前辈们留下来的优越生活外,宣宗皇帝还主动开创了许多新的内容,使宣德时期的宫廷生活多姿多彩。而让史学家能够得出这个结论的,就是大量描绘其日常休闲娱乐的行乐图。

  雍正帝的行乐图以超现实非主流闻名。画像中的主角雍正皇帝的形象异常丰富,其中,最具代表的作品就是《雍正行乐图》册页,图中描绘雍正各种休闲活动:着袈裟进山、着儒服抚琴、执弓视孔雀、练功见飞龙、读书观泉、石壁题字、山洞打坐、水畔观瀑、临海观涛、林间逗猴、与兔共憩等。在帝王行乐图中,这种超现实的表现手法,在其他帝王画像中从未出现过。而其作品数量和雍正丰富多变的造型设计也是其他帝王无法比拟的。

  故宫博物院现在馆藏的雍正行乐图包括《雍正十二行乐图轴》《胤禛行乐图册》《雍正行乐图》等,其中《雍正十二行乐图轴》是一组表现雍正皇帝日常生活的作品。按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的顺序排列,分别为“正月观灯”“二月踏青”“三月赏桃”“四月流觞”“五月竞舟”“六月纳凉”“七月乞巧”“八月赏月”“九月赏菊”“十月画像”“十一月参禅”和“腊月赏雪”。这12幅行乐图展现了雍正皇帝生活的各个场景,也表现了12个月的不同节令风俗。

  乾隆时期的《弘历雪景行乐图》也是帝王行乐图中的传世名作,这幅作品由郎世宁、丁观鹏、唐岱、陈枚、孙沈源合作绘制,再现了清乾隆帝偕子赏雪的情境,也体现了清代宫廷绘画的极高水平。

  帝王行乐图

  顾名思义是一种描绘帝王日常闲暇生活的画幅,此类作品与通常所见的皇帝穿戴整齐的朝服像不同,更有生活气息。

  要秀气,要文雅 “四爷”的审美

  要秀气,要文雅

  评砚台:“做法文雅,甚好!”“照此样再做一方,略放大些。”

  评紫檀木座:“肚子去了,往秀气里收拾。”“照怡亲王进的活腿四方香几做二件,或漆的或木的,做秀气着。”

  评鼻烟壶:“此鼻烟壶款式甚俗,不好!可惜材料!尔持出放在无用处。”

  参考资料

  耶耳 《另类雍正 行乐图引发的迷思》 中国收藏 2008,009

  林姝 《从造办处档案看雍正皇帝的审美情趣》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4,006

  李理 《郎世宁与清代宫廷画》 北京档案 2012,003

  王伟 袁艺 《现存雍正画像研究》 美术大观 2010,0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雍正行乐图
故宫里,那些藏匿已久的画…
神还原,故宫的雍正真容泥塑,还是你一直追寻的那个帅帅的四爷吗?
皇帝也爱Cosplay
雍正的审美有多高级?从这些事上告诉你
雍正皇帝也玩Cosplay 四爷,您别闹了行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