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桂枝加杏子厚朴汤治胃痛、产后咳嗽等奇案分享!

“张胜兵中医”

导语:在这段时间讲《伤寒论》中讲了几个桂枝汤的加减方,其中有一个治疗有喘症的方子,只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了两味药,其治疗的疾病就扩大了很多范围,可见经方的神奇。但是如果你不理解其中的医理,那么在临床上就很难灵活运用,也无法体现其方的神奇。上一篇介绍了厚朴这味药,今天我们再看看该方的另一味中药和它在临床上的应用!


01

杏仁的传说

春天,燕子呢喃,布谷声声,绿满田野,杨柳青青,杏花也迎着和煦的春风,盎然开发,“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杏花,“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细细观赏起来,光洁细腻,白中透红,令人神往。

杏,自古以来,就与医药结下了不解之缘。相传在三国时代,东吴名医董奉简居庐山,为人治病,从不取金钱报酬。施恩者不图报,而受惠者却不忘恩,患者病愈之后,就在他家的周围栽上杏树。小病愈者栽一棵,大病愈者栽五棵,几年之后,竟栽得杏树十万余棵,蔚然成林。直到现在,“庐山杏林”仍在医界传为佳话,而且“杏林”已成为中医药界的雅称。

杏树的一身皆可入药。杏叶能治目疾、水肿;杏花能治女子伤中、寒热痹症;杏枝可治跌打损伤引起的瘀血,但临床上用得最多的还是杏仁。

中医认为,杏仁苦、温,有毒,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杏仁随配伍不同,可用于多种咳喘;与麻黄、甘草同用,组成三拗汤,能治疗风寒咳嗽、喘满痰多;与桑叶、菊花配伍,如桑菊饮,能治疗风热咳嗽;与桑叶、贝母、沙参同用,组成桑杏汤,可治疗燥热咳嗽;由杏仁等组成的麻杏石甘汤,则能治疗肺热咳嗽。本品含油脂而质润,味苦而下气,故能润肠通便。常配柏子仁、郁李仁等同用,如五仁丸。在使用时须注意用量,煎汤每剂49克。阴虚咳嗽及大便溏泻者忌服。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婴儿慎用。

伤寒论》原文: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仁。

平素喘家,胃逆肺阻,作桂枝汤解表,宜加厚朴、杏子,降逆而破壅也。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表病而攻其里,里阴上逆,而表邪未解,表里壅迫,肺气郁阻 ,是以发喘,桂枝汤解其外寒,加厚朴、杏子,降里逆而破壅阻。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依前法。

本方解肌发表,降气平喘是治疗素有喘症而受风的常用方剂,亦可用于太阳病误下之后而致喘但如果认为本方只能治喘就太小看了经方的力量。下面整理了一些医案,让我们从中学习和体会经方的魅力!


02

古今用此方的医案

1喘息

戊申正月,有一武弁在仪真,为张遇所虏,日夕置于舟舶板下,不胜跌伏,后数日得脱,因饱食,解衣扪虱而自快,次日遂作伤寒。医者以因饱食伤而下之,一医以解衣中邪而汗之,杂治数日,渐觉昏困,上喘息高,医者仓皇罔知所指。予诊之曰:太阳病,下之表未解,微喘者,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此仲景法也。医者争曰:某平生不曾用桂枝,况此药热,安可愈喘?予曰:非汝所知也。一投而喘定,再投而濈然汗出,至晚,身凉而脉已和矣。医者曰:予不知仲景之法,其神如此,岂诳惑后世也哉。人自寡学,无以发明耳。

按语:解衣受寒,肺逆作喘,虽得于饱食之后,但无食滞之征,故下之为误。病合桂枝加厚朴杏子之法,故一投而喘定。《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论;本案就是外感,典型太阳坏病。医先下之伤中,而后又汗之解表,表里俱不能解,此为坏病。假设,医先发汗,而后不下,此病汗解则愈。表邪未解,里气也壅,故见喘息,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解于表邪,杏子破其肺壅,厚朴破其中满,肺胃下降,则不喘逆,表里俱解。桂枝厚朴杏子汤,虽是坏病救逆之方,但现在临床,用于感冒之后,感冒愈而的咳喘不愈的病,效果如神,这也就是提纲的“喘家”之义。

2咳喘(感冒并发肺炎)

刘某某,男,33岁,1994125日初诊。

感冒并发肺炎,口服先锋4号,肌注青霉素,身热虽退,但干咳少痰,气促作喘,胸闷。伴头痛,汗出恶风,背部发凉,周身骨节酸痛,阴囊湿冷。舌苔薄白,脉来浮弦。证属太阳中风,寒邪迫肺,气逆作喘。法当解肌祛风,温肺理气止喘。

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炙甘草6克,大枣12克,杏仁10克,厚朴15克。

服药7剂,咳喘缓解,仍有汗出恶风,晨起吐稀白痰。上方桂枝、白芍、生姜增至12克,又服7剂,咳喘得平,诸症悉除。

医院复查,肺炎完全消除。

按语:本案喘而兼见汗出恶风、头痛背凉,显为中风表虚兼肺失宣降之证,故径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之。刘老经验,本方用于风寒表不解,而见发热、汗出、咳喘,屡屡获效。[《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

感冒并发的肺炎,大多是麻黄石膏证,而桂枝证者,甚是少见,虽然治愈了,但慎重起见,还是要加点麻黄,发表闭之寒,泄肺郁之卫热,以助桂枝解表,还可预防误用桂枝而吐血。误用桂枝吐血者,不是一下子就直接的吐血,而是内郁壅满先呕吐者,后必吐脓血,这也就是太阳十七的提纲之义。保险起见,还是加点麻黄,本案之所以没加麻黄者,还是西药起到了退热的作用,此热已退,所以桂枝解表,不会助热内郁,桂枝解肌,所以能解表。本案能止喘者,麻黄配杏仁,变成了桂枝配杏仁。本案西药退热之后,即使在加点麻黄,也不为过。

3奔豚

项某某,女,36岁,198724日诊。主诉少腹胀痛,气上冲胸,胸闷窒塞,气息短促,一日发作数次,伴失眠、烦、躁。素有此疾,常因情绪刺激而诱发。舌偏暗,苔白腻,脉弦滑。证属肝郁心虚,冲气上逆。治宜养心柔肝降逆:桂枝、白芍、酸枣仁(研吞)各15克,制厚朴12克,大枣6,檀香(后下)6克,杏仁9克,炙甘草4.5克,生姜3片。

3剂后,奔豚即止,夜寐转安,唯少腹胀满不舒,原方去檀香加乌药4.5克,又3剂后告愈。[浙江中医杂志1988,(4):175]

按语:本案为心胸阳气不振,下焦冲气上逆,又有肝郁之扰,故每因情绪刺激而诱发。辨证抓住了胸闷气喘等肺气逆乱之重点,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斡旋胸中大气,俾胸中大气一转,则其气乃散。加檀香以增平冲降逆之力,则奔豚立止。

论;少腹胀痛,气上冲胸,脉见弦滑,此属内伤杂病,木气郁陷,陷而郁冲也。木陷不升,则肺逆不降,桂枝汤乙木之郁升陷,厚朴杏子降肺胃之逆。本案不是外感病,弦为木郁之脉,滑为木气下陷,证也是升降不利。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哮喘,胃疼,产后咳

4哮喘

1975年夏,到昌邑巡回医疗,遇一青年男子,在麦收劳动后,大汗淋漓,口渴,饮大量生水,仍然热不可耐,为纳凉跳进池塘沐浴。归后当晚,恶寒高热,咳嗽,气喘,请乡村医生注射青霉素。2天后热退,但哮喘不止,入夜加重,曾服各种西药,病未好。3个月来靠服氨茶碱缓解症状。查看病人时见微微作喘,伴有哮鸣,面带倦容,时而轻咳,吐出少量白黏痰,舌苔薄白,脉略数。结合病史,此病系哮喘无疑。病人年轻体壮,无宿痰,病因劳动后出汗,以冷水激之而发。劳动后,腠理开,大汗出,以冷水洗澡,水寒之气从皮毛入侵,皮毛阻塞,肺气不利,上逆而致喘。《伤寒论》第75条说:“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部分注家认为,饮水多之喘可用小青龙汤。遂用小青龙汤剂以治。

3日后病人复诊时说:“服药后心中微微作悸,哮喘如故。”我反复斟酌,决定采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以辛温解肌,利气定喘。服3剂后复诊,病人症状大减,复开3剂,服后病愈。《黄河医话》

论;热身入于水,寒闭皮毛,表里俱壅,表阳闭则发热,里气壅则喘逆,西药退热,而里壅不破,仍气逆喘息,桂枝厚朴杏子汤,双解表里。单纯的饮水多而喘者,大多是五苓散证和茯苓甘草汤证,此可以观以上二方医案。

5胃痛

李某某,男,48岁,工人。2002426日初诊。患者有10余年之久的慢性胃炎病史,每遇饮食不慎或情志不遂便出现胃脘胀痛不适。1周前因与爱人因家务事争执不下,又出现胃痛发作,厂医予西药治疗,无效。现症:胃脘胀痛,两胁亦感胀满,按之稍舒,嗳气,食欲不振,大便不爽。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诊为胃痛,证属肝气犯胃。治宜疏肝和胃,行气止痛。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处方:桂枝10克,酒白芍10克,炙甘草6克,杏仁10克,厚朴15克,枳实10克,青陈皮各10克,木香6克,生姜6克,大枣4枚。水煎服,

二诊:胀痛大减,大便已通畅,继服4剂,胀痛及其他症状全消失。

按:患者胃脘胀痛,其证型属肝气犯胃,治当疏肝和胃,行气止痛。投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以桂枝化肝气,白芍抑肝止痛,甘草、生姜、大枣益脾胃,杏仁肃降肺气、佐金制木,厚朴能消胀满,亦有和胃、行气、止痛的效用,加枳实、青陈皮、木香以助行气消胀止痛。《经方治病经验录》

论;脉弦,肝木之脉。桂枝汤,疏肝建中,厚朴破气行滞。用别的汤能不能行,比如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建中以疏木,此或也行。

03

6喘息

康某,男,64岁。咳嗽喘息十余年,x线检查:双肺纹理增重,肋间隙增宽。提示慢性支气管炎、轻度肺气肿。常服氨茶碱、肺宝三效片等治疗。今年以来,反复感冒,几至一月病,感冒则咳喘加重,输先锋霉素、阿奇霉素,口服感康、快克等五七日,始热退喘减。昨又外感,不欲输液,求服中药。

身高体胖,面白脸垂,舌淡润,苔白微腻。询知素喜开出,汗后极易感冒。刻下胸满喘促,咳嗽,痰少、色黄黏稠,鼻塞,耳闷,身热(38℃),汗出恶风,背心寒,胃纳可,口干不欲饮,夜尿频,大便日一行。素有高血压、糖尿病,服降压、降糖西药,血压、血糖基本在正常范围。诊得脉象浮弦。脉症相参,证属表虚营卫不和,肺失宣降。治当解肌和营,宣肺定喘,邪净之后益气固表,以绝感冒反复光临。拟: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厚朴10g 杏仁10g生姜5片红枣6枚二剂

二诊:喘咳缓减,发热、汗出、恶风、鼻塞、耳闷皆失。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表邪已解,接下之治,当益气固表,调和营卫。若外邪不侵,喘咳夙疾当自蜇伏。拟: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黄芪15g 生姜3片红枣6枚五剂

后,其孙女感冒咳喘来诊,知药后再未外感,虽喘咳未已,然甚微矣。

7产后咳嗽

蒙某,女,25岁,本院护士。产后体虚,腠理不固,伤于风寒,咳嗽不已。住院七天,疗效甚微。刻下,咳爽甚多,清稀白沫,倚息不得平卧。恶寒发热,汗出头痛。口干思饮,舌边尖红赤,脉象浮数无力。观其脉症,此病在太阳,营卫不和,支饮留肺证也。今口干思饮,舌边尖红,虽属热象,然口虽干,喜热饮,且痰涎消稀,得冷即咳,显然不可清热。治宜调和营卫,宣肺化饮。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加味:

桂枝10g 白芍10g 甘草6g 杏仁10g 厚朴10g细辛6g五味子6g生姜3片红枣5枚二剂

二诊:咳喘减轻,可平卧。进食及活动则发热汗出,汗后微恶寒。此外邪未净,阳气已虚、原方加党参10g 附子6g二剂

三诊:咳喘停,痰涎净。恶寒发热止、出汗减少,口渴亦轻,舌尖仍红。此病邪已退,气血未复,改圣愈汤善后。李映淮老师评语:本案舌边尖红,口干思饮为饮邪化热。

《金匮要略》小青龙加石青汤,为治表寒兼内饮化热之方,宜斟酌行之。《经方躬行录》

论;脉象浮数,浮为太阳之病,而数者,是太阳经阳不泄?还是里气相火上逆?此仍用桂枝解表,当是相火上逆,也就是同肺气上逆一个道理。相火不降,则见脉数,所以舌边尖红,也就是舌质红。此数不是外感,经气不泄而内壅之热,是胃逆不降,胆肺上逆之数。这也就是虽然脉数与舌红,是为热象,仍用桂枝解。

本案比较典型,虽然证不喘,但是咳嗽与喘的病理是一样的,皆是肺气上逆。

8哮喘

10岁的少女,因哮喘反复发作来诊。该患者3岁那年,因为外感发热咳喘住院而被确诊为哮喘。经西医治疗后热退,咳喘消失,但从此以后经常发病,屡治屡发。5岁那年,家人决定寻找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效果比较好,除了每次都能控制之外,发作的次数也大为减少。此后的三四年期间里,哮喘一次也没有发作。1周前,因受凉后发高热而咳喘不已,住院治疗1周后,咳喘依然。其外公又想起了中医,遂特来我处诊治。初诊于2009118日。

该患者消瘦憔悴,肤黄面白。当时的症状主要是:头痛无汗,咳喘痰少,胸闷气短。脉浮数弱,舌淡红而苔白。恶寒发热,体温在37.6~38℃之间。

根据以上症状,考虑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1剂后热退喘减,3剂后症状消失。

此后,20119月发作1次,用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合方咳喘平息;2013年感冒后发热有汗,咳喘复发,用麻杏甘石汤3剂而愈。

临证体悟:我临床上诊治发热咳喘病人,经常使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麻黄汤、麻杏石甘汤。我是依据以下几个主症的不同排列来分别选择它们的:

发热咳喘,恶寒无汗——麻黄汤。

发热咳喘,恶寒有汗——桂枝汤加厚朴杏子汤;有的发热咳喘恶寒无汗的患者也可以使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然而一定是腺病质体质或者脉象出现浮数弱的状态。

发热咳喘有汗——麻杏石甘汤。

论;桂枝厚朴杏子汤,我个人理解,是感冒之后留下的咳喘后遗证,可以用,也就是所谓的喘家。此是表不解,里不降之因。桂加厚朴汤,双解表里。太阳误下,用桂加厚朴汤,就是此理。

9感冒咳喘

x男,42岁。有气塞于胸中,上冲,即咳嗽气急有声,已三四年,近受风寒侵袭,喘咳大作,有汗,脉浮缓,舌质淡,苔白。

桂枝9克 白芍9克 川朴9克 杏仁6克 枳实9克 生姜3片 甘草3克 大枣4枚 方7剂 病人主诉,服药后咳喘气急大为减轻,精神亦好。

桂枝9克 白芍9克 枳实9克 川朴9克 杏仁9克 茯苓9克 生姜3片 大枣4枚,药服5剂,病愈。

按:本案宿有喘咳,近受新感诱发宿疾,辨证为太阳中风兼有喘咳,故投以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减。厚朴与杏子及枳实相须为用,药后患者症状大为减轻,二诊去甘草防其中满,加茯苓则更利于去痰湿。《经方发挥与应用》

论;典型医案。宿有喘咳,就是提纲“喘家”之义。表不解则里不降,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双解表里。

10外感引动宿喘

刘某,男,42岁,手工业者。素有痰喘之疾,发作较频。春日伤风,时发热,自汗出,微恶风,头痛,且引动咳喘,发作甚于前,胸闷而胀,气喘倚息,痰白稠量多,咳喘之时则汗出更甚。不思食。舌苔白腻脉浮缓、关滑有力。此风邪伤表引动痰喘复发,外风挟痰浊塞滞胸脘,肺胃气逆不降所致。方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

处方:桂枝6克 白芍6克 生姜2片 炙甘草4.5克 厚朴9克 杏仁9克 麻黄1.5克 贝母9克 苏子9克 炒枳壳9克。

连用3剂后,表证去,自汗止,痰喘亦平。《伤寒论方医案选编》高德

11久病咳喘

陶某,女,61岁。19651025日初诊。咳喘十余年,时发时愈,咳出白粘痰,多咳即喘,夜难平卧,容易汗出,纳少神疲,腰背酸楚。舌质淡青、舌苔薄腻,脉象细滑。痰饮恋肺,感邪即发,肺失肃降。治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加味。

桂枝4.5克 生甘草4.5克 厚朴3克 杏仁6克 苏子9克 炙紫菀15克 陈皮6克 前胡6克 淮小麦153剂。

1028日二诊:咳喘减轻,痰粘不易咯出,渐能平卧,汗亦渐止,腰酸足麻,纳食略减,舌质淡,脉细。仍用原方?去厚朴。

1115日随访,据述停药后咳喘已愈,半月来未见发作。《伤寒论方医案选编》高德

论;咳喘者,肺胃不降根源也。本条医案,肺胃不降之病者,是因太阳之阳伤也。

12风寒咳嗽

吴某,男,2岁。1周前因受凉感冒,出现咳嗽,痰多而清稀,流清鼻涕,夜间啼哭,继而加重。以“小儿肺炎”急诊入院。经西药抗感染治疗3天,未见明显好转。检查:患儿急性病容,面色青暗,精神萎靡,鼻冀煽动,容色青紫,咳声低微,呼吸短促,舌苔白滑,指纹淡紫;心音低钝,双肺满布干湿啰音。诊为风寒犯肺,营卫不和。治以祛风散寒,宣肺平喘,调和营卫为法。方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处方:桂枝6g  白药6g 大枣3枚 生姜6g 甘草3g 厚朴6g 杏仁6g 每日1剂,水煎服。

服上方2剂悉平,后以六君子汤调理善后,5天后痊愈出院。

按语:本案运用经方治疗小儿肺炎,2剂悉平,可见经方在儿科应用之妙。小儿肺炎以热证居多,本案营虚卫弱,若按常法治疗,实难奏效。本案运用经方之灵效,关键是辩证准确。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厚朴、杏仁降气平喘,标本同治,故收效满意。《国医大师经方临证实验录》

论;本条按语言,小儿肺炎,是以热证居多,此是指麻黄石膏证型,而本案属营虚卫弱,即是本条桂枝厚朴杏子汤之义,所以不按常用之方,仍是常用之法,表里双解。本条所谓的小儿肺炎,也是西医的诊断而已。麻黄石膏证,多见浮紧,桂枝杏子证,多见浮缓。

张胜兵中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医讲伤寒】张长恩---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治疗发热案
马老师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咳嗽验案一则 -- 马氏妇科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63条
经方: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感冒发烧、咳嗽气喘)
桂枝加杏仁厚朴汤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