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医一剂五积散,上屋不喊下屋喊
userphoto

2023.01.03 山东

关注

五积散

五积散治五般积,麻黄苍芷归芍芎;

枳桔桂姜甘茯朴,陈皮半夏加姜葱;

除桂枳陈余略炒,熟料尤增温散功;

温中解表祛寒湿,散痞调经用各充。

【来源】五积散见于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伤寒门》,但文献考察发现唐《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亦载有五积散,比较两书中药味、药量、服用方法等基本相同,故认为五积散应来自《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可能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较为详细故后人多以此书沿用。汪昂称其为“解表温中除湿之剂,去痰消痞调经之方”,归入表里之剂。本方主治气、血、饮、食、痰五种病邪的郁积,因以五积散命名,为宋元以来历代医家常用的名方之一。

【组成】白芷 川芎 甘草(炙) 茯苓(去皮) 当归(去芦) 肉桂(去粗皮) 芍药 半夏(汤洗七次)各三两 陈皮(去白) 枳壳(去瓤,炒) 麻黄(去根、节)各六两  苍术(米泔浸,去皮)二十四两 干姜四两 桔梗(去芦头)十二两 厚朴(去粗皮)四两

【用法】上除肉桂、枳壳二味别为粗末外,一十三味同为粗末,慢火炒令色转,摊冷,次入桂、枳壳末令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煎至一中盏,去滓,稍热服。

【功效】调中顺气,除风冷,化痰饮。

【主治】治脾胃宿冷,腹胁胀痛,胸膈停痰,呕逆恶心;或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心腹痞闷,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体怠惰,寒热往来,饮食不进;及妇人血气不调,心腹撮痛,经候不调,或闭不通,并宜服之。

  加减法:如冷气奔冲,心、胁、脐、腹胀满刺痛,反胃呕吐,泄利清谷,痃癖癥瘕,膀胱小肠气痛,即入煨生姜三片、盐少许同煎。

  如伤寒时疫,头痛体疼,恶风发热,项背强痛,入葱白三寸、豉七粒同煎。若但觉恶寒,或身不甚热,肢体拘急,或手足厥冷,即入炒茱萸七粒、盐少许同煎。如寒热不调,咳嗽喘满,入枣煎服。妇人难产,入醋一合同煎服之。并不拘时候。

【方解】本方重用苍术以为君,辅以麻姜为之臣,苍术用量独重,气味苦温辛烈,其苦燥之质能燥湿运脾,其辛烈之性则有助发汗,《本草备要》谓能“燥胃强脾,发汗除湿,能升发胃中阳气,止吐泻,逐痰水,消肿满,辟恶气”,故为君药。麻黄辛温,入肺经,助苍术发汗解表;干姜辛热,入脾胃之经,能温中袪寒,以助苍术温散寒湿;桔梗苦辛而平,《本经》谓“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一方面能助麻黄以宣肺解表,另一方面亦能助术、姜治疗因寒凝所致之腹痛,故三者共为臣药。白芷辛温,助麻黄解表散寒;半夏、陈皮、茯苓、厚朴、枳壳助苍术利气、袪湿、除满;肉桂辛热,助干姜以温里袪寒,以上共为佐药。当归、芍药、川芎引诸药入血分,以除血分之寒湿,且有活血止痛之功,炙甘草调和诸药,以上共为使药。

【临床应用提要】五积致病广泛,症状繁杂,根据中医八纲分析,本方适用于阴证、寒证、实证、表里证及寒实证,其适应症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1)胃内停滞寒饮宿食,胃痛,或呕吐,脘腹胀满,或胃有振水音,腰膝有冷感者。

  (2)脘腹挛急痛,疝气上冲,或冷气攻冲,呕吐,欲食不能下,上热下冷,或四肢厥冷者。

  (3)妇人血气不调,月经不匀,或痛经,白带下,腰以下冷痛,脉沉迟者。

  (4)妇人难产,或胎死腹中,或胞衣不下,腹痛,恶露不绝,伴有寒证、实证色脉者。

  (5)咳嗽气喘,动悸迫促,胸内苦闷痞塞,喉间痰涎壅塞,伴有肩背臂痛,腰股挛急痛,脉沉实有力者。

  (6)风寒湿痹,筋骨痛,跌打宿伤,腰膂冷痛,脚气脚膝拘挛疼痛,疝气腹中冷痛,或遇冷则发病,腰脚冷感者。

  (7)感冒风寒,恶寒头痛,不发热,全身疼痛,胸闷,咳嗽气逆,或腹痛,脉实无汗者。[叶桔泉. 我对五积散的经验和体会. 中医杂志,1964(6):34]

【临床应用】

  案1  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蒲辅周医案)

  董某某,女,22岁,学生,1973年9月22日入北京某医院。全身浮肿两个月,头晕、纳呆、恶心、腰痛、尿少3天而入院。1965年患过急性肾炎,此次诊为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经中西医积极治疗于1974年3月以后肾炎基本好转。但于同年2月9日起反复出现周期性发热,每次高热连续7~10天,最高达41.2℃,一般在38~39℃。一天中体温高峰也无定时,有时早晨最高,有时中午最高,发热期间一天中间体温也可降至正常。发热时伴有腰及双膝痛较甚,两腿发沉、发酸,无力,恶心纳差,食后上腹痛,口苦心烦,心慌气短,手足心热,汗出以脸部及上半身为多,偶见头痛、咽痛等症。两次发热间隔约13~16天。1974年3月起患倒经,周期性鼻腔出血而无月经,经用吴茱萸粉调醋敷贴脚心后,于6月起鼻衄基本已止,而行月经。发热有在月经前后出现,亦有发热同时又来月经。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血沉1小时末101~130mm。两次查血未找到狼疮细胞及血寄生虫。谷丙转氨酶:210U/L,其他肝功阴性。波状热血清凝集试验:第一次玻片法1:50凝集,试管法1:40可凝集;第二次玻片法1:40凝集,试管法1:20凝集。布氏杆菌皮内试验:12小时(±),24小时基本消退。血培养阴性。X线胸片及消化道造影均(?)。骨髓穿刺检查大致正常。用多种抗生素按波状热治疗,未见明显疗效。中医曾用清热解毒等法,后改为发作时用达原饮加味,不发热时先用补中益气汤,后又改为参芪知柏麦味地黄汤加味,虽发热程度较前有些减轻,但仍有周期性发热。

  1974年8月7日请蒲老会诊。诊时病人发热,体温39℃,头痛,腰膝关节痛,多汗,纳呆,恶心,脉弦数,舌正边红,苔黄白腻。蒲老意见:结合脉症,起病前又有受寒受湿的经过,分析病因、病史,由受寒湿引起。经过治疗肾炎虽有好转,但寒湿之邪仍未去净,并有化热的趋势。现正当暑天,治慢性病有困难,按病人病情,应用五积散合二妙丸加泽泻、木瓜、牛膝、生苡仁,共为粗末,每包1两,每天纱布包煎1~2包,因近来天气较热,不能用上方,待气候凉爽后再用。目前阶段宜用下方:茵陈9g,青蒿6g,泽泻3g,苍术6g,黄柏3g,生苡仁12g,牛膝3g,木瓜3g,荷叶6g,神曲6g。嘱服1个月后,再服五积散加味方。

  8月13日:病人近来已不发热,诸症减轻。尿酚红试验:两小时排泄总量65%。尿常规:蛋白微量,无红细胞及管型。血清肥达氏反应(?),继服上药。

  8月19日:11天来未再发热,血、尿、大便、胆汁培养均无细菌生长,胆汁常规检无异常。自觉症状除感轻度腿软及腰痛外,一般情况好转,继服上药。

  8月31日:从8月26日开始,每晚又发热在37.6℃以下,仅28日晚上38.5℃,伴腰酸及膝肘关节痛。昨天起热又退。脉沉细,舌正苔薄黄,仍服前方。

  9月5日:药后将近1月,这次发热间隔19天,发热4天,高峰为38.5℃,只1~2小时便降,余均在37.6℃以下,病情大为好转。发热时仍伴有关节痛及腰痛。但无明显纳减,也无心悸、气短等症。蒲老意见:按原来方针,每天用五积散2包,纱布包煎,加黄柏2.1g,泽泻3g,木瓜3g,牛膝3g,生苡仁6g,共煎2次,总量约400~500ml,分3次服,可连服1个月。

  9月17日:近来体温一直正常,有时头痛、腰酸痛、关节痛,夜间觉下肢浮肿,晨起即消。近来查心电图正常。脉舌无变化,原方继服。

  9月28日:近来已30天未发热,情况良好,尚有腰膝酸痛,夜间四肢胀,其他无不适。原方继服,加木瓜丸早晚各服一丸。

  10月8日:除仍有轻度腰腿痛外,已40天未发热。复查尿常规及胆固醇均正常,血沉1小时末25mm。脉沉细,舌正苔微黄。由于木瓜丸缺药,仍用原方继服。

  10月21日:仍有腰腿痛。复查血沉1小时末10mm。已50余天未发热,继服前方,巩固疗效。

  10月26日:前3天去某医院会诊认为:根据发病经过及实验室检查所见:波状热诊断,目前尚难成立。理由:1. 患病以后第一阶段主要是肾病综合征表现,原因待查: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2. 血象:白细胞偏高,波状热一般正常或减少。3. 波状热凝集反应,两次滴度无明显升高且下降,殊难解释。4.发热时虽伴有出汗,但胃纳极差,此与波状热常见症状不符合。建议作波状热补体结合试验,进一步确诊。

  11月29日:近来去某医院作波状热补体结合试验,结果阴性。病人情况良好,已3个多月未发热而出院。

原按  本例特点,蒲老对此病不是只看到高热这个现象,单纯盲目地去退热,而是对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及病史脉症,作了全面具体的分析综合。根据矛盾规律作出判断,认为寒湿化热是主要矛盾。又结合季节气候的客观情况,先予清热利湿,病情好转。立秋后,则寒湿是疾病的本质,是主要矛盾,而蕴热是标,是次要矛盾,遂以散寒除湿为主兼清蕴热为辅而告痊愈。


[马骏. 蒲辅周治疗“周期性发热”一例报告. 安徽医学,1977,(2):61.62]

  案2  寒实痹痛(叶桔泉医案)

  某某,男性,年40余,泥水工人。左腰股痛,时发时止,已有数年。据称因跌伤臀部而起,初痛尚轻微,后因修理码头,入水受冻,腰痛转重,曾在某医院诊为坐骨神经痛,治以针灸、电疗,均能当时见效,但仍有发作。近来腰腹疼痛,卧床不起。诊见病人身体结实,面色苍白,蜷卧床上,头痛,胸闷,不思食,有轻微咳嗽,肢体疼痛,恶寒怕冷,下肢冷,腰腹挛痛,喜热熨,转侧困难,按其腹结实拘挛,大便3日不下。诊脉滑实而紧,舌苔白腻且厚。归纳其症状,既有表证,又有里证,病情属于寒证、实证,予五积散加生姜、葱白为引药,1剂见效,2剂大便自下,腰腹痛著减,后略事加减数剂治愈。[叶桔泉. 我对五积散的经验和体会. 中医杂志,1964(6):34]

  案3  月经不调(叶桔泉医案)

  一农村妇女,年约20岁许。自诉结婚年余,未曾生育,婚前月经正常,近5个月来,月经期间腰痛,腹痛,月经量少色黑,有瘀块。诊其脉沉迟小滑,舌苔微白,二便正常,腰以下冷,即使在睡卧中亦两脚不温,时发转筋,每于月经来潮前五六天,即开始下腹胀痛,腰痛,下肢痛,甚则上冲呕吐,头昏目黑。先予桂枝茯苓丸方加味治之,效果不著,后以五积散加桃仁、红花,效验立显。嗣以原方,嘱于每次经期前服数剂(用剉散剂,每剂约1两,1日2次煎服),历3月而治愈。[叶桔泉. 我对五积散的经验和体会. 中医杂志,1964(6):34]

  案4  喘息(叶桔泉医案)

  江苏吴江一农民,男性,年约30岁左右,素来体格健壮。自某年秋在田间遭受暴风雨之淋袭以后,即常发喘息咳嗽,遇冷即发,时发时愈,已有二三年。笔者因抗战期间,避乱于该乡,适彼又发病,症见咳嗽喘促,痰多泡沫,喉间如水鸡声,胸闷不能平卧,头痛,肩痛,腰背痛,两目似突,苦闷欲绝,并见头上有汗,而两足冰冷,诊其脉沉弦而紧,舌苔白腻。发病当日,不食,不大便。时为发病第二天,因予处方五积散,以麻黄、桔梗、陈皮、半夏等为君药,服药1剂,喘咳大减,续服2剂,病去大半,嗣后,配制丸剂继续服用,即不闻再发。[叶桔泉. 我对五积散的经验和体会. 中医杂志,1964(6):34]

  案5  吐涎沫(文日新医案)

  1980年3月9日,治一周姓男孩,年15岁。其父代诉:患儿时唾涎沫,已历5年。其所服药皆理中、吴萸、六君之类,病情不减。余思温中补益皆投,不可再蹈前辙,查其面色淡黄,舌淡红,苔润白,脉象沉滑,唾涎清稀,出汗少,怯风寒。平日喜饮冷水,兼生冷食物杂进。此乃陈寒内伏于中,困痹犯肺,寒饮上泛之证,宜温化寒饮,疏通表里。嘱服五积散丸,日2次,每次10g,葱姜汤送服。服药到1980年4月中旬,吐涎沫大减,继服原方1月,唾涎止,形寒怯冷诸症消失,食欲增进,随访5年无复发。

  随后又治一女性,唐某,18岁,唾涎沫已8年,诸药杂进,疗效不显,亦投五积散丸,连服2月余而愈。方书论及理中、吴萸、六君子汤治吐涎喜唾,论之甚详,若药证相符,治愈不难。五积散宣肺温脾,通达内外,善治寒饮冷积之吐涎喜唾,用之得法,有如桴鼓之效。[文日新. 五积散治验三则.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7,(2):35]

  案6  外感高热(洪广祥医案)

  张某,女,57岁,于2008年6月24日首诊。自诉10天前感冒后出现发热,体温≥39.0℃,稍咳,在省某三甲医院住院,查胸片、血常规、血培养、血肥达氏反应等检查均无异常,经抗生素治疗1周热不退而求助于中医。

  症见:高热无汗,先恶寒后发热,恶寒甚则热势高,午后热势明显,稍咳痰少,口干但不多饮,纳呆倦怠,恶心,呕吐痰涎,头昏寐差,舌质暗红、苔白厚腻微黄,脉浮弦细滑。诊断:中医:外感发热;西医:发热原因待查。辨证为:寒湿郁遏,卫表不和。治法:温散寒湿、顺气化痰、和解透表,方用五积散合小柴胡汤出入:生麻黄10g,桂枝10g,白芷10g,干姜10g,苍术10g,厚朴10g,陈皮10g,法半夏10g,生甘草6g,桔梗10g,枳壳10g,川芎10g,白芍10g,北柴胡15g,黄芩10g。7剂,水煎服,日1剂。

  7月1日复诊:病人热势已挫,近2天最高体温为37.5℃,夜晚明显,怯寒,厚腻苔明显减退,脉沉细。目前为余邪未清,而寒湿伤阳征象明显,拟继以温散寒湿,兼顾护阳气为法,守上方去黄芩,加生黄芪30g、熟附子10g、常山10g。7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病人诉服上药2天后发热完全消退,但畏寒怯冷、动则汗出等症状明显,虽夏日仍着衣3件,神疲乏力,舌质暗红、苔白腻微黄,脉沉细。现以正虚为主,阳气不足,故治以温阳护卫汤,或合黄连温胆汤,或合芪附汤、甘麦大枣汤,或合理中汤调治1月而愈。

 原按  外感风寒发热证,只要及时温宣、温散,往往能很快汗出热退身凉。但若治疗不当,或调护失宜,如过用苦寒清热之品、大量静脉输液及使用抗生素、或贪凉饮冷等,则寒邪难除,且易生湿、生痰、成瘀、伤气、伤阳、化热等,产生各种变症。洪师反复告诫:凡遇发热类病证切忌按西医观念认为“炎症”所致而恣意使用苦寒清热解毒之品。本例高热并恶寒、脉浮属外感发热证无疑,治遵“治肺不远温”,通过“温宣、温散、温化”达到了祛邪退热的目的,通过“温补”达到了扶正固本的目的。
  五积散,具有较强的发表温里、理气化痰作用,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伤生冷的发热疗效肯定。汪昂还谓本方具有去痰消痞调经之功用。温阳护卫汤为洪师针对气阳虚弱、易反复感冒病证而创制的经验方,由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补骨脂、胡芦巴组成,具有温阳益气、调和营卫、振奋真元之效,从而达到增强机体御邪和抗敏能力的目的。正如《温病条辨·上焦篇》四九条所言:“寒湿伤阳,形寒脉缓,舌淡,或白滑不渴,经络拘束,桂枝姜附汤主之。”


[张元兵,王丽华. 洪广祥“治肺不远温”理论及临证验案. 江西中医药,2009,(11):14.15]

本文摘自被遗忘的古方.1》 / 钟相根主编.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12     ISBN 978-7-5067-9757-3

本书在当当、亚马逊、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京东旗舰店、天猫旗舰店均有销售

注:文中所涉及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一切遵医嘱,切不可给自己妄下诊断。

杏林墨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积散丸的作用功效、组成成分与现代应用
中医大家治“喉咙痰多、痰黏”的医案!养肾才能收痰,值得揣摩
九味羌活汤
学习一下感冒
辨证与论治辨证篇问诊咳嗽
原来生病了,是因为你体内的正气打不过邪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