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啥啥不行也许是因为太聪明导致的

天天练习,日日精进。

前些年,无意当中知道了王阳明,看书上画像,以为是一位道家高人,后来了解多了,竟然是儒家最后一位圣人。

真实感慨。

当然,咱也能理解,毕竟咱可是学过《中国哲学简史》的人。

哈哈哈,不装了,先笑一会儿。

印象比较深的就是落第啊,革竹子啊,被刘锦派人追杀啊,龙场悟道啊,平叛啊什么的。

后来,听梁冬、吴伯凡聊过洞穴时间的话题,推测王守仁应该是坚信收到了上天的感召,接收到过神谕,所以才内心极其强大、坚韧。

王守仁讲的知行合一思想更是被推崇到极高地位。

虽然他也不是原创,但是他确实是最具代表的践行者,无愧于时代的圣人。

刚开始接触知行合一吧,理解仅限于字面意思,有点费解。

估计这也是这个阶层这个年龄这个性格的悲哀,也没什么人交流和请教,大多数人都那儿赚钱呢,哪里有时间琢磨这个啊。

我也一样,生活工作中各种纷繁的杂事,完全没有能力和意愿琢磨这个,不实用啊,能干嘛呢?

倒是口罩这几年,安定了下来,躺平了。

没事儿健健身,听听书,读读书,写写日记,参加个读书会什么的,有时间也有机会琢磨这些看起来不实用的东西了。

还有比普通人读《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简史》、《中西哲学启蒙课讲义》更没用的行为吗?

不过呢,还别说,真的挺有收获。

王守仁一个文人,不管是治理政务、还是带兵打仗,又或者是琴棋书画,吟诗作对,就连教书育人也是一把好手。

这还不是知行合一嘛。

老外嘛,目前看到了亚里士多德,这个前边介绍过,那是没得说的,就连孔子老人家在行上也不行。

还有就是昨天提到的奥古斯丁,也是知行合一的高手。

还有就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啊文治武功,超级牛。

再有·······

不清楚能不能发,咱就不说了。

反正总结一个词,亘古烁今的牛。

那知行合一有什么内在逻辑吗?

哎,问到重点了。

不知道你看过《阿甘正传》没?

阿甘做到了,简单、听话、照着做,他竟然成功了。一直跑步,吸引了一群人跟着跑,还上了电视那个桥段就非常的说明问题。

一个智商不健全的人,一直跑,竟然成了很多迷茫的人的精神偶像,跟着偶像跑心理很踏实,很有生存的意义,偶像不跑了,他们懵了。

这里揭示了人性很重要的一个点,智力不够,简单、听话、照着做就是智慧,也一样会成功。

因为真正聪明的人也是下笨功夫的人,看起来跟智力水平不够的人也没什么区别。

大多数人,大聪明的人多,总是怕麻烦、没耐心、找捷径,根本看不到连续性带来的质变。

我们总以为世界的变化是数量级的,其实它还有可能是指数级的。

就好比,读书上大学有什么用啊,还没搬砖挣的多呢?人家搬砖一个月还挣八千、一万呢?大学刚毕业能挣一万吗?

很多人五千都挣不到吧。

这就是数量级的思考方式之一。

如果是指数级的,比如杜拉拉升职记里的杜拉拉,有一段就是飞速的发展,跨越了几个级别。

现实生活中传说中的阿里前台童文红,2021年,51岁以10亿美元的财富位于福布斯全球富豪榜2674位。10亿美元换算为人民币约为65亿元,她在阿里巴巴干了二十一年就获得了65亿元的身家,平均下来,每年就能获得3亿多。

是不是现实比小说更夸张。

核心是什么,聪明人下笨功夫。

知道的不等于能做到,能做到不等于能天天做到。

为啥我发出来的注意力、速记视频看起来比较枯燥呢?

这就是笨功夫啊。

总想找有趣的、简单的、快速的方式,给了又觉得还是不够有趣、简单、快速啊,还有更好的吗?

我没有了,张老师做不到啊。

我们所有的笨功夫都将是我们成长的基石,所有的巧都是建立在拙的基础上的,所有的举重若轻也都是从举轻若中开始的。

这个道理和配套的行动对成人和孩子同样有效。

今天就到这里了,速读速记明天见。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阳明《传习录》导读
看《传习录》和王阳明传记,就能学会王守仁的“心学”?不可能
后王阳明学说之纪(2)——蒋介石所学习王阳明的心学理论的前后
知与行
知行合一
释读中国历史310:实现“人生三不朽”的两个半人之一,王阳明告诉你圣人是这么来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