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失败和成功,差的只是一个思维模式


编者按说到成功,你认为,才智和努力哪个更重要?能力是否能通过努力改变呢?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书《终身成长》,作者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对成功的数十年研究后,她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认为,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通常人们的思维模式可以分为两种:固定型与成长型,它们体现了应对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基本心态,不同的心态决定了你是会满足于既有成果还是会积极探索新知。只有用正确的思维模式看待问题,才能更好地达成人生和职业目标。


今天邀请到了财记君的好友、小丫投资笔记的运营者小丫来拆解这本好书,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文|小丫,原载于小丫投资笔记(ID:XiaoyaNotes)

你喜欢读书吗?今天分享一本优质好书《终身成长》,由子悠的好友小丫拆解。

财富不一定是我们一生追求的终极目标,但“终身成长”可以是,这种成长并非物质意义上的层层镀金,而是由内及外在精神与价值层面上的光华流转,无与伦比。

《终身成长》作为心理学作品畅销了10余年,影响了美国一代人。作者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卡罗尔.德伟克博士。

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疑问:

相似的出身背景,差不多的求学经历,为什么同班同学或一起长大的朋友,毕业后踏入社会,所走的路差别越来越大,所取得的成就也差距甚远?

为什么他成功了,我却没有?

成功和失败的背后,究竟是天赋的差距抑或是时运的分差?还是说失败的人不够努力?

先回想下我们小时候可能遭遇过的情境吧:

成绩好的学生,总是能坐在更好的位置上,他们往往也会成为班干部的人选,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优生”。至于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呢?坐在默默无闻的角落,升旗、发表讲话这类的好事基本不会落在他们身上,他们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差生”或“资质平平的学生”。

甚至老师和家长会觉得,优生能力出众,智商过人,将拥有无比光明的未来;而成绩平平的“差生”,前程堪忧,很快就会被这残酷的社会竞争所淘汰。

如果也是“差生”当中的一份子,你怎么想?

有些被打上“差生”标签的学生,愈发变得小心谨慎、自卑怯懦,他们觉得自己的智商和能力,确实不如他人。上课时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因为害怕答错,害怕其他人嘲弄的眼光,让自己更像一个名副其实的“笨蛋”。

这真是煎熬的成长过程,从小就面临着被别人所定义的人生。

但也有一些所谓“差生”举动出乎你想象:

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是想试着去挑战一下,不论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因为他喜欢这样的挑战过程。

而好学生,反而可能不敢去做。因为他们太习惯去做自己擅长的、一定能成功的事,以此来证明自己一直是“聪明”的,万一挑战失败,别人可能就觉得自己不再“聪明”了。

同样的情形,曾发生在我们的成长时代,发生在我们的孩子身上,甚至正发生在我们的职场当中。

你们有没有发现,上司特别喜欢重用聪明的员工。

那些看起来机灵,不用怎么教就能把活干得很好的人,总是更容易得到表扬和晋升的机会。

天道好像并不酬勤,酬的是那些有天赋和能力的人。所以为什么还要这么努力?反正论才华论能力,我确实不如他人,上司不会因为我的勤奋就多看一眼,他们要的是给出漂亮结果的聪明人,也更愿意招聘这样的人。

以上的做法和想法,正应对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怕出糗的差生,不敢挑战更高难度问题的优生,把孩子分为“差生”和“优生”的老师和家长,被动接受“不聪明”标签的职场人,还有那些偏爱招聘聪明人的上司......他们都是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天赋、能力、才华对他们来说是定义人生走向的最关键因素。

而那个享受挑战,毫不在意结果如何的“差生”,却是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无论怎样,任何事情都可以再拼一把试试。

《终身成长》的作者卡罗尔.德伟克博士经过20多年的研究,发现固定型和成长型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将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固定型的思维模式——会使你急于一遍遍地证明自己的能力。如果你只拥有一般水平的智力和品德,以及普通的个性——那么你最好证明你自己能够在这些方面达到正常的水平,不能让自己在这些基本的特征方面看上去或者给人感觉不足。——《终身成长》第一章.P6

比如所谓的“优生”“差生”标签,正是老师或家长为孩子们建立的一种思维模式,在这种思维模式中,全班学生都会有一个强烈的目标,就是要让自己显得聪明而不是愚蠢。每次回答问题,都像处在成败的紧要关头,而非享受学习这一过程。

回看我们目前所处的社会,正是这样对个人的智力、个性和特征进行评估的:成功还是失败?聪明还是愚蠢?接受还是拒绝?

多数人都希望拥有那些正向的品质,太正常不过了。

但世界上还存在另一种思维模式——成长型的思维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品质不是你非要打且不得不打的牌,你不需要总在担心自己手里只有对十的时候去说服大家和自己,你手中的是一副同花顺。你要打的牌不过是你成长的起点,这种成长型思维模式建立在这样一种理念上: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你的努力来培养的。即使人们在先天的才能和资质、兴趣或者性情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和个人经历来改变和成长。——《终身成长》第一章.P7

这并不是说,只要你保持这样积极的心态并通过努力,就一定能成为爱因斯坦或贝多芬。他们只是相信,人类真正的潜能是未知的,在经过多年的热情、辛苦奋斗和训练之后,或许可以有更大的成就。

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在高中时就被校队淘汰了,他并非一个天才,却可能是整个体育史上最努力的运动员;拳王阿里自身的身体素质并不够格成为一名优秀的拳击手,他的打拳方法也完全不对,但他的头脑如此清晰,不但学习了对手的格斗风格,还观察对手在拳击场外是怎样一个人,攻击其精神上的要害。

杰出的人拥有的另一项特别的才能,就是将人生中的挫折转变成为未来的成功。有一项针对143位创造力研究人员开展的调查,关于取得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么,大多数人观点一致——成长型思维模式者产生的这种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精神。

当你不再用各种标签来对自己和他人下定义,当你开始了解固定型和成长型思维模式,你就会了解到底一件事是怎么导致另一件事的,又是如何将你领上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这种经历,被心理学家称作“恍然大悟的时刻”

进入一种思维模式,就如同进入一个新世界。在一个人人能力固定的世界里,成功需要你证明自己的聪明和天赋,证明你自己的价值。在这个世界里,遇到挫折意味着失败,得到一个糟糕的成绩、输掉一场比赛、被炒鱿鱼、被拒绝...这些都意味着你不够聪明,不够有天赋。

而在另一个能力可以改变的世界里,则需要你提高自己,去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才能。如果你自身没有成长,没有完全发挥自己的潜能,才意味着失败。

固定型思维模式,让你更关心别人如何看待你;成长型思维模式,让你更关心能否提高自己。

思维模式,不过是一种信念,是你意志的一部分,而你可以选择改变自己的意志。《终身成长》一书想要告诉你的正是:你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今日思考:

在你过去的生活里,你是否觉得有什么对你进行了评判?一次考试成绩?被老板辞退?被拒绝?集中精力去想这些事,感受下这些事当时带给你的感觉。现在让自己站在成长型思维的角度,问自己:我曾经从这件事中学到什么?我怎样才能借此成长?如果当时你做的是另一种选择,结果又会怎样?

下一次你情绪低迷时,不妨考虑将自己放入成长型思维模式中——考虑下如何学习、挑战及勇敢的面对障碍。

版权信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天听一本书《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
馆员荐书|《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
终身成长,你值得学习
《终身成长》这本书告诉你,成功者都具备这种思维模式!
终身成长1-2章
阅读|《终身成长》带给我的启发:永远在努力的路上,做真正的“聪明”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