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都无常、苦、无我,没有一个是可以确定的!当下把它们切断!


一旦你知道修行之道,意味着你知道什么是世间,什么是苦,什么把我们束缚在生死轮回中。然而即使你知道这些,你还是无可避免的会踩到这些“刺”,心依然受各种欢乐和悲伤摆布,但它不会完全耽溺其中。你毫无间断地精进,摧毁心中的任何执着——消灭和清除心中的世间法。


修行必然是在此时此地修,在此修你的波罗蜜,这是修行的心要,精进的心要。你内在不断对话,不断讨论和思维佛法,这些都在心里面进行着。

 

随着世间的执着被根除,念住和智慧无休止地往内渗透,那个“觉知者”平等、专注和清澈地保持着觉知,不攀缘任何人事物,不受它们奴役。不攀缘的意思是没有染着地知道——知道的同时把所知搁置一边放下,你仍然有快乐、痛苦,仍然接触六尘和心的各种境界,但不染着。

 

一旦你如实看待事物,你将如实知心,如实知六尘。你知道与境隔开的心以及与心隔开的境:心是心,境是境。一旦如实知这两者,它们一交涉你就会注意,心接触境时念住会觉知。我们的老师曾形容瑜伽行者的工夫,即是行住坐卧都保持这样的觉知,绵绵不绝成片,这是正修行,你不会忘失自己或失念。

 

你不单止观察修行粗显的部分,同时往内观心,这是更深细的境地,至于外在的你放一旁。从这里开始,你只是观察身和心,只是观察这个心与它的所缘生起灭去,明白它们生起了必然灭去,灭去了会再次生起——生死,死生,灭了又生,生了又灭。最后,你只观察灭去:变坏灭尽,心与尘的本质就是变坏灭尽。

 

心修到这个地步,它不再追寻其他的什么——由于念住跟得上变化,心同步觉知着尘,看只是看,知道只是知道,心与尘就只是它们本来的样子,法尔如是,心不会加油添醋。

 

 修行不要混乱或含糊不清,也不要堕入疑惑中。修戒时是如此,就如我之前说过的,你得观察和思维是非对错,思维了就放下,不再去怀疑。修定也同样,一路修下去,逐渐使心平静,如果你思想,不要紧;如果你平静,也不要紧,重点在于了知这颗心。

 

有些人要把心平静下来,但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平静。有两种平静——一种由定得到,另一种由慧得。

 

经由定证得平静的心依然还有无明,这种平静是通过把心与尘隔开而得。没有外缘,心会宁静,这也导致修行者染着伴随而来的禅悦。然而,一旦受到六尘的刺激,心就立刻降服,它害怕六尘,害怕快乐和痛苦,害怕称赞和批评,害怕色声香味。

 

经由修定得到平静的行者什么都怕,不愿参与外在的任何人事物,他们一心只想远离人群,独自住在山洞里不必出来,在那里享受禅悦,哪里有平静的地方,他们就会溜过去。这类的定参杂着太多的苦——他们很难出来与人交往,他们不要见色闻声,什么外缘都不要有!结果他们只好住在特别安排,没有人烟的静僻之处,他们需要绝对宁静的环境修行。

 

这类平静心无法办事,万一你是这样修行的 — — 停下来,佛陀没有教我们以无明来修定。你证得所需要的定就退出来,心得定之后,用它作为基础修观,思维定本身的平静,用它来联系心与境,同时反省各种所缘。


利用定的宁静来思维色声香味触法,思维身体的头发,体毛,指甲,牙齿,皮肤等不同部位,观察无常、苦、无我三相,思维这这整个世间。思维够了,可以再次入定,依坐禅入定,心入定平静之后,又再起观。用定的宁静来熏修和净化心,用它来磨砺心。

 

你得到了智慧,用它来与烦恼斗争、锻炼心。如果你只是入定,然后待在里面,你将得不到任何内观——你只是让心宁静罢了。不过,如果你用定心来思维,从外在的经验下手,这个宁静能逐渐往内越来越深入,直到心证入最深的平静。

 

经由智慧得来的平静非同凡响!因为心从定中出来之后,智慧让它不再害怕色声香味触法。也就是说,一旦心接触到六尘,它立刻觉知这心的所缘。一有感官接触你立刻把它搁置一边;一有感官接触,念住敏锐的足以立刻放下六尘。这是通过慧而得的平静。

 

这样修心,跟纯粹修定相比,它相对微细。心强而有力,不再逃避,有了这个力量,你变得勇猛无畏,过去你害怕接触任何东西,现在你如实知道六尘,不再害怕它们,你知道心的力量,所以不再害怕。


见到色,你思维它;听到声,你思维它,你精通思维心的所缘。你培养起崭新的勇气修行,可应对任何情况,不论是色声或香,一生起你就看到它们同时把它们放下,不管是什么,你都能彻底放下。你清楚地看到快乐并放下,你清楚看到痛苦然后放下,不管在哪里看到它们,你就在那里放下它们。这就是道!

 

不断放下它们,当下把它们舍弃一边,没有任何境界可以凌驾心。你把它们舍弃在那里,安住在心中如如不动。接触到什么你就舍弃什么,一接触你就观察,观察了就放下,一切六尘不再有意义,不再动摇你。

 

这是Vipasanna(内观)的力量,当这些特性在修行者心中形成,此时的修行可以称作毗婆舍那行——清楚地如实知,这就是修行的目的——如实知法的智慧。这是平静的最高境界,毗婆舍那的平静。如果你想要通过纯粹修定得平静非常、非常困难,你总是受惊吓。

 

心最平静时,应该做什么?——锻炼它,以它修行,用它来思维,不要害怕事物,同时也不要执着。你修定修到只是坐在那里享受禅悦,不是修行的真正目的,你必须退出来。佛陀说你一定要打这场战,不是只顾窝在战壕里躲避敌人的子弹。是作战的时候,你一定得站出来开火,最后你一定得站出那战壕,应该作战时你不能躲在里面睡觉。修行就是如此,你不能让心只是躲着,畏缩在阴影里。


戒和定是修行的根基,唯有打好这个基础才能修其他法。作为修行者,你们一定要避免陷入疑惑中,不要疑惑修行之道。快乐时,观察这快乐;痛苦时,观察这痛苦,培养起觉知,努力摧毁这两者。放下它们,把它们丢一边;知道心的所缘,不断放下它们。


们坐禅或行禅都无所谓,如果思想纷杂也不要紧,重点在于心无时无刻皆觉知。如果脑子拼命打妄想,那么条理一下把它们统统集在一起,作一个整体来思维,一开始即切断它们,告诉自己:“这些念头,看法,想像,全都只不过是妄想罢了!全都无常、苦、无我,没有一个是可以确定的!”当下把它们切断!


作者:阿姜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定力的修练
南师讲《宗镜录》录音整理(第60集)
阿姜查大师的经典语录
人生成功的秘诀
心的智慧包括了什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逐句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