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掌握这四点,战胜高血压不是梦!

文|老兵

距1970年确诊高血压病已46年啦。46年来我和高血压几经风雨,相安无事,目前除老年性动脉硬化外,心、脑、肾靶器官没有大的损伤,连早年诊断的左室高电压、交界性期前收缩和冠心病也幸运的痊愈啦!

在这里说点个人感受与朋友们分享,也希望得到专家的指导。


一、努力学习求真知,控压需打持久战

记得确诊时血压130/90mmHg,曾在1973、1974年两次住院治疗,当时血压降至120/70mmHg,但出院后两天没用药就恢复如初,所以也就没有当回事。1976年家母因脑卒中过世,当时血压并不很高,记得是115/85mmHg,我并没有认为是高血压引起的脑卒中,而且认为高血压不吃药就高,不能一辈子吃药,加之工作挺忙,“偏见比无知距离真理更远”,所以也就继续“裸奔”啦。直到1993年血压升至130/95mmHg,而且发生了“左室高电压”,医生告诫必须吃药,而且要“吃一辈子”,否则就会发生“脑卒中”。这才真正引起注意,认真找来高血压的书籍学习。说起学习的事,也是老生常谈。在这里有几点想和朋友们交流。

第一,要博学,不要怕重复。

动员朋友到大课堂听课,朋友讲“还不是那么回事”。好像都明白啦。事实上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并发在胰岛素抵抗基础上的慢性病,牵涉面很广,每个讲课专家有他自己的理解,听不同专家讲课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内容,都会受些启发。听多了才能融汇贯通,才能理解深透。我到老年大学学过“中医”、“中老年卫生保健”等课程,订阅《糖尿病之友》杂志,研读过《国内外糖尿病指南与专家共识解读荟萃》、《糖尿病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09年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等专业书籍,深感知识贫乏。曾经看过一本书上讲一个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圆越大周边越长,与未知领域的交界面越大。深刻说明了广泛学习的重要性。

第二,对接触到的知识要注意甄别。现在微信获取知识很方便,但也鱼目混珠,需要加以甄别。我曾经看到原国家疾控中心首席专家黄建始教授对这个问题的答复。大意是首先要明确资料的权威性,其次要搞清有没有循证医学的支持,有没有人体双盲对照试验,实验样本数量等,不能轻易相信,防止上当。

第三,要把知识用起来。我们学习不是为了“应试”,更不是为了炫耀。实践出真知,只有用过了才能深刻理解,才能把知识用活,才能出真知。比如戒烟问题,人人都知道吸烟不好,但真正戒烟的不多。人们经常说吸烟伤肺,其实对血管内皮的伤害更大,吸烟的确是高血压的大敌,之所以不能戒烟是由于没有马上面临其危害,没有马上发生脑卒中,存在侥幸,没有“真知”。高血压病需要终身治疗,必须活得老学到老用到老,打持久战。


二、生活方式大转变,基础治疗打前站

良好的生活方式是战胜高血压的基础。关于生活方式,除了常说的“平衡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以外,我的体会还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一是要坚持“三个半分钟,三个半小时”。

三个半分钟是早上醒来要在先在床上躺半分钟,然后起来坐半分钟,接着在床沿边坐半分钟;三个半小时是吃过饭不要马上运动,要休息半小时,每天午睡半小时,晚饭后散步半小时。这样做可以避免大部分的突发脑卒中。

二是运动要避开高血压的危险时段。

早上起床后到11时这一段时间,由于高血压“晨峰”现象没有得到控制,特别是严寒天气,血压会急剧升高,加之空气污浊,外出锻炼对身体不利。

三是限盐,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有资料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不超过3克)。

由于钠会改变体液渗透压,摄入钠过多会使血压升高。这一点也是不大容易做到的。我的体会是要坚持,要“真知、实践”,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好的习惯养成需要21天的坚持,形成习惯了就好办了。现在外出就餐总感到菜咸,按老伴的说法是如果我感到不咸饭馆就没有客人了。还要特别注意隐形盐(咸菜、酱油、味精、方便面等),再好的咸菜我也不尝。

四是调控、稳定情绪,杜绝大起大落。

情绪特别是大怒、大悲、大喜,都会使血压引起极大波动,甚至造成高血压危象。我的办法是运用及时转移法,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及时避开,如去唱歌,转移去干别的事情,过一段时间再去处理就会理智得多,不为负面情绪所伤。

五是保持排便通畅。

便秘时过分用力,腹压大增,又是在血压“晨峰”阶段,极易造成血压升高,甚至造成脑溢血,所以一定要避免。办法是定时养成习惯,适当进食膳食纤维多的食物,定时饮水等。

六是穴位按摩。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难得掌握。我仅经常通过按摩几个穴位来保健。这几个穴位是脚上的涌泉、太冲和头上的百会、四神聪,五指梳头等。具体效果不得而知,可能会有些好处。


三、该用药时必须用,巧用药物是关键

治疗高血压关键是用对药,把药用好。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是该用药时一定要听医生的,不能害怕“是药三分毒”,拒绝吃药,或者吃吃停停。

“是药三分毒”是很多人的观点。有人说“能不吃药就不吃药”。不错,在这个观点指导下,不少人不能不吃药时还是不吃药。我早年认为吃药血压降下来,但一停药血压马上就升上去,所以吃药解决不了问题。致使早期血压得不到控制,危害到心脏,引起左室高电压、早搏、冠心病!吃药可能有副作用,但副作用不一定就发生在自己身上,但不吃药一定会造成靶器官的损害!所以一定要听医生的按时按量吃药,不能偷工减料或者阳奉阴违。

二是要巧用药。

高血压有两峰一谷,用药要讲究时间学,根据药物的性质、作用时间灵活用药。过去没有长效制剂,一般作用时间4小时,晚上睡前吃药起效时间正好在血压低谷,是危险的。现在大部分是长效制剂,作用时间达16-34小时,由于凌晨四点血压开始升高,6-10时是最高时间,所以我把要服的药物分成两批,一批睡前服,控制晨峰现象,一批早上服控制下午4-6时的高峰。

三是不可频繁变动治疗方案。

目前的高血压药物多数需要1-2周才能达到最好治疗效果,不能1-2天效果不佳就换药。而且,高血压药物不像糖尿病药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继发性失效,一般不需要经常换药,不能跟着别人吃药。

四是不能依赖保健品。

现在保健品很多,象鱼油、蜂胶等,还有形形色色的治疗仪。我觉得有条件可以用点保健品,但不能靠保健品治病,还是要正规治疗。正如协和医院营养科的陈伟主任所说“不能靠蜂胶治糖尿病,但蜂胶对身体健康可以起促进作用”。对于食疗也不能太过于依赖,食疗的作用有限,需要持久坚持或者需要对有效成分进行提纯才能起作用。


四、用好监测侦察兵,查病观效保安全

监测是检验治疗效果的手段。血压监测是无创的,所以只要思想重视比较容易实现。我的体会是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是要有一个好的血压计并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我的血压计是欧姆龙公司生产的电子全自动臂式血压计。好处是可以自己起床前在床上测血压的“晨峰”数据。测试方法要按说明书操作,测三次,每次都要打开袖带,重新绑扎,取其中数字最接近两次的平均值。

二是要规律测血压,不能想起就测,想不起来不测。

我测血压是每周一,测起床前“晨峰”血压、早饭后、上午十点、下午四点、晚上睡前五个点的血压,并记录在案,以便观察血压变动规律,向医生汇报。并在每年测一次24小时动态血压,以全面掌握血压的昼夜规律,调整治疗方案。

三是每年住院检查身体全面情况。做一次整体检验,制定措施防患于未然。

更多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诺友团(微信号:nyt36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血压用药20问
2017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降压目标值应低于 140/90 mmHg
别陷入高血压防治的十个误区
高血压服药常见误区,避坑!要想血压测得准,六个技巧要掌握!
胡大一(2)国人健康手机号-高血压
为什么台湾专家强烈反对“欧美降压标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