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Dr.魏:掌握大脑三大规律,做终身学习的父母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
他们学习的途径主要靠观察家长做出什么样的行为,然后不自觉地模仿。
父母有良好的用脑习惯,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受到影响,日后在事业等方面更可能会有所成就。

但在当今信息过载的时代,很多学习方式已陈旧。
而认知科学提倡遵从大脑规律学习,如何利用这些规律帮助自己做一枚精英父母呢?我们先从大脑的认知特点谈起。

掌握大脑三大规律

大脑永远想偷懒

我们夸一个孩子聪明时爱说「这个孩子挺爱动脑筋」——但其实没有人愿意动脑筋,大脑会在你不知情下偷懒。
做脑科学实验经常会用核磁共振扫描人的大脑,这种技术可以让我们看到人脑那些区域是处于激活状态的。经常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使没有做任何思考任务,大脑的能量消耗也很大,成人的大脑一般是 1.5 公斤,大概占体重 2 %,但却消耗了整个身体 20% 的能量。
正因大脑耗能极大,所以大脑会自动优化效能,会尽可能把所有的能量都花在刀刃上,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的偷懒,寻找省力的诀窍。

大脑爱偷懒的特点还体现在大家平时喜欢刷朋友圈和微博,这其实也是反映了大脑爱偷懒的特点。看有深度的书多难呀,你需要思考,你需要理解,大脑耗能高,就不想做了;刷微博多简单,手指轻轻一划,新奇有趣,大脑不要耗能,就喜欢做。

大脑永远爱新奇,渴求模式

大脑的第二个特点是好奇英文专门有一个词来形容好奇心,叫「seeking」,「seeking」是一种能力,是我们天生的倾向。小孩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如果你留意看小孩儿眼神,他们总是贼溜溜地四处扫望。不止小孩,成人也好奇,比如路上有车祸,吃瓜群众都围过去看……

大脑还爱渴求模式。心理学上有个著名「格式塔效应」,我们大脑倾向于在混乱中找到模式,擅长于找到看似不相关的东西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我经常用格式塔效应跟同事开玩笑说,我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问题,但是今天还不能告诉你,快下班了,我先走了。同事好奇心吊着,急于补全心中的模式拼图,就会拽住我说,你赶紧告诉我,要不我今天睡不着觉。我就不得不告诉他,他就会很爽。

大多知识以内隐形式存在

我们学习的通常是外显的知识,它能够表达出来,写在纸面上,但这些外显知识永远是冰山一角。更多的知识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比如我擅长打羽毛球,你要问我为什么要从那个角度击球,有时候我说不出来具体原因,因为有些知识是内隐的,即使我大脑知道,也不一定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人类知识中有大量的内隐知识,无论是知觉的、运动的、知识的……还有些知识存在于情景,跟当时的背景和人有关,无法一一言说。还有些数据本身是高维的,但是表达出来就已是降维粗浅化,丢失了很多信息。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熟知大脑的各种规律,再逆向利用,学习效率才会提升。我们接下来谈谈具体如何做。

根据大脑三大认知规律,你可以这么做

对付大脑偷懒有诀窍

延时记笔记:很多人喜欢做随堂笔记,然后下课或培训后把笔记一合,就以为自己记住了内容,但其实大脑在偷懒,你写下并不代表你记住了。
正确的记笔记方法应该是当时只记几个要点,稍后找个时间通过回忆把笔记补全。有不明白的地方,自己查阅课本和资料把这些地方弄懂,同时对课程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重组。

这在心理学叫「必要难度」,同时还利用了「记忆的生成效应」。也就是说,你自己生成的记忆会更加难以忘记。
现在我们常常感叹自己记忆力下降,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发达的互联网让我们可以直接检索需要的内容,自己生成记忆的机会减少了。
所以,如果你的绝大多数信息都是留在表层,不提取,不和其他记忆连接的话,永远都无法记住;而尽量间隔提取,形成自己的独特记忆,这样更容易记住。

考试:说实话,没有人不讨厌考试的,我说考试好,也并不是说我现在身份是老师,就帮考试说好话,是认知科学家们说是考试好。为什么呢?因为学习有目标,有指向,记忆会增倍。

我曾经在自己的课做过实验,上课前说,我今天讲的内容非常重要,下一节课我会随机抽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同学们虽然会立刻哀嚎起来,但在面临全班同学面前复述的巨大压力下,他们都会开始努力听课。后来的结果也出奇的好,全班同学在期末的成绩平均分都有显著提高。

考试还有一个作用,逼着你去重新梳理知识。考完试,你做错的、你不会做的题目就表明那些知识点没有掌握,从而可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练习。

切换场景:尝试做一个小测试:在限定时间让你背单词,第一次是在一个房间里,第二次是在不同房间里,两次的效果会有什么不一样呢?

结果是第二次的效果明显比第一次好。
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记忆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是跟情景连在一起的,不同房间的多样性情景,会产生不同的情景记忆编码,有效提高记忆效率。

交错式学习:以考试为例,假如复习科目有五六门。一种策略是先复习一门,掌握后再复习另一门;另一种策略五六门课交叉复习。
这两种策略哪一种更好呢?答案仍然是后者。

后者这种方法被称为交错式学习,更符合大脑认知规律,是经大量研究证明的有效学习策略。

善用好奇心助力学习

既然大脑天生好奇和喜欢寻求模式,那么就顺水推舟,主动为大脑创造好奇与模式,让大脑为我们服务。

你是否有类似这样的经历:老师开学发你一套历史书,三本一千多页,让你在这学期把这本书学完,你会不会觉得学习变得无聊而动力不足?
但是,如果老师提出一个开放式的问题: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你会不会觉得你的好奇心被勾引起来,给了你努力的方向和强烈的目标,你就会主动去看这本书。

开放式提问会给你无穷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
我平时也会自己会给自己提开放式问题,接着就会翻很多书,看很多个人的观点,然后再综合各家的观点,形成自己的思考。

除了开放式问题以外,也需要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比如,看到任何不懂的事物问一个为什么;看完一本书上的解释,就想还有没有别的解释;面对一个难题,传统的解决方法是什么,有没有什么其他脑洞大开的方案;书上说的真的是这样的吗?

学徒式的学习最有效

大多知识都以内隐知识存在于大脑,如何获得更多的内隐知识呢?
大家都知道名校出生的孩子有很高的成才率,除了名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孩子们本身的高素质之外,还有一个我们容易忽略且重要的因素:同侪动力。

研究学习的科学家通过大量研究表明,成人的最佳学习方式并非独自练习,而是在情境中学习。
普通人想进入一个领域,有效学习是直接进入相关情景,找到自己的「学习共同体」,然后围绕重要成员转。因为他们有一套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事习惯、研究方案和研究思路。这些东西不在课本上,都是内隐的知识,在外面你根本学不到。你得靠近他们,做一些外围工作,随着技能增长,进入学习共同体圈子的核心,逐步做更重要的工作,最终成为专家。

就如同学习编程,你想从小白想进阶为大师,需要直接进入编程领域的社区,跟程序员交朋友,先帮他们打杂搞好关系,随着自己技能的增长逐渐一步一步的成长起来。
找工作也是,所以,我希望我的学生一开始工作不要主要考虑钱,而是考虑跟优秀的人干活,考虑跟他们学到的东西,开始内隐式学习。优秀的人的公开演讲、论文和书往往不会教给你研究和思考的方式,你需要去到他身边,安静做一个学徒,观察他、模仿他,慢慢地变成他。

其实,孩子就是我们的学徒,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孩子。你塑造的家庭微环境,会深远地影响孩子的潜能。
愿你和孩子每天都在进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不爱上学,告诉你九个方法帮助孩子爱上学校
《认知天性》
大脑爱偷懒?教育专家这五招挺管用!
家长怎么做能帮助孩子做有意义的思考?
超常记忆力绝非天生!掌握7大记忆规律,练就最强大脑!家长必看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丹尼尔·T.威林厄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