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的终极圆满: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亲爱的同学们,晚上好!今天你的心情还好吗?

感谢大家,从春天到秋天,从雨天到晴天,九九八十一天,来到了今天我们要总结,也要告别的日子。

《道德经》讲的是王天下之道,孔子是讲最重要的,而老子讲根本重要的,你认为老子说的比如绝学无忧,那你首先要认定我们必须要学绝,前两章最终给我们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柔弱胜刚强,在八十一章,老子最后归于天道,以及圣人之道。一句话,《道德经》就是让我们从人道修行到圣人之道,这是中国人讲圣人之道的逻辑:做好了当下的人,要往圣人之道上走,这样你才可以脱离原来的阶层,从思想和思维上上升到圣人的思维,你才可以达到更高的层阶。这就是世界的逻辑,中国的思维。所以用《道德经》成就我们的人生,实现我们人生的终极圆满。八个字:利而不害,为而不争,这是对《道德经》最后的总结。我们今天重点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信与美,善与辩,知与博,究竟包含着怎样的人生道理?第二,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我们常人都知道老子的观点就是无为,为什么用为而不争这四个字来作为《道德经》的结尾?我们应该作如何的理解?

老子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展开剩余96%

大致的意思是:可信的话不华美,华美的话不可信。合于道的不需要巧辩,巧辩的不一定不合于道。真懂的不需要广博的例子来证明,用所谓广博的安全来证明的不真懂。圣人不为自己积攒什么,既然一切都是为了世人,自己就愈发拥有得多了。既然一切都已经给了世人,自己也就越发丰富了。上天的道,有利于天下,但是绝对无害,而圣人的道建功立业而不争功。

前三章从正反两方面给我们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阐述的是柔弱胜刚强,天道胜人道的道理。如果一个王、一个人主、一个君主能够守天道而摒弃人道,那么天下可至太平,天下太平那就是至治之极。接下来又阐述在太平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是什么样子的?四个字:甘、美、安、乐。

这一章是老子的最后一章,接着前面一章最后总结:真正的王天下,真正的王家庭,真正的王班级,都应该谨守守天道,绝弃人道。这样才能够维持你所下辖的所有集体,大而化之,才能够长久地维系天下太平之治。

九九八十一章,我们知道中国的数字绝非妄言,都有特殊的意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就是说很真实很实在的话听起来不是那么动人,非常动听的话不一定真实。我们现在总是鼓励大家说好话,有没有必要?大家可以想一想我们为了说好话,就往往不讲真话了,我们为了说好话,有时候连实话也不说了。你要选那些听起来很动人,但是最后可能是什么也没说的空话。我们是要选择听,或者是说那些忠言逆耳的话,还是听很动人但是很虚空的话。老师给大家讲,这是一个人的命运。从你的家庭里出来,你就已经选择了是说动听的话,愿意听动听的话,还是说忠言逆耳的话,还是讲听起来很动听却很虚空的话。其实从“出家”那天开始你一辈子的命运:你最后能走到多高的层阶基本已经注定了。因为命运就是一连串的选择所造成的结果,因为人生就是不同阶段调整,是不同阶段的选择。而为什么这样选择,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这就是文化属性。

老子接着说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真理永远是真的,你现在认为这个不对那是你的事儿,跟道无关。西方人有句话叫真理越辩越明,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中华民族绝对不是一个辩论的民族。孟子在孔子的学生里面是最会说话的人,但他说难道我愿意给人家辩论吗?难道我愿意喜欢说话吗?他说我实实在在是不得已,不讲不行,能不说就不说了,大家去慢慢地体会。

忠言就逆耳,逆耳就不愿意听,动听往往就不是真话,那么你选择什么呢?只好选择不说话,可是不说又不行,怎么办?就像一个有病的人,没有外人,你给我号号脉,我跟你说最真实的情况,这时候你总该告诉我点什么了吧。这样大家就明白中国人说话,一定是不得已:逆耳你不愿听,好听的又常常没用。那怎么办?你不给我求道,不是很虔诚求道,开玩笑一句话,你不拿很多钱来求道,我不告诉你,为什么?因为好听的没用,有用的不好听,你不拿点儿钱,你就不认为这话是重要的,你就听不进去,常常是这样子。所以很多人你不交钱,我绝对不给你讲,交了钱我们把它做公益的了,给你积功德。这样大家慢慢去体会,真理不是辩出来的,中国人不辩就好,越辩越乱,因为我们永远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怎么听怎么谁都有理,但是你仔细听却怎么听都不见得有理。这才是中国的真相,西方人永远无法了解,所以全世界定条约都不敢用中文定,为什么?因为中文的弹性太大了,用什么文?用法文。一点一滴都很讲究,英文都不如法文这么严谨,严谨你就知道那叫一加一等于二。我们是一等于一加一,中国人、中国字、中国画,弹性很大,应变能力非常强,所以我们都要学西方,这是最要命的事情,所以我们听到坏话第一反应就是这谁说的?就从这里来的。说洪涛老师,有人说你坏话,说你怎么样怎么样,我第一个反应绝对不是说你说的是有道理还是没道理,我只听这是谁讲的?比如是A讲的,她刚送了玫瑰,她讲没事,我知道她,B讲的,我就知道他好几次背后攻击我,所以这个事儿他讲的对不对,没有关系。我只是打个比方而已所以中国人的话,怎么听都是从心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真正了解道,真正明白道,真正去行道的人,他不需要什么都懂,所以他也不必拿很多例子来说明道,说明事情的真相。老子告诉我们知识越多的人经常是良心越坏,就这么简单。我们说北京人很老实的,片儿汤就是片儿汤,酸梅汤就是酸梅汤,但是现在酸梅汤就不仅仅是北京了,酸梅汤可能连一颗酸梅都没有,用的是调料、添加剂、色素等等,为什么?原来根本就不知道酸梅汤必须要酸梅才能做出来,那种感觉和味道,可现在不行,科学发达了,知识越来越多了,那我们用点色素,用点添加剂,一冲立马可以达到。知识拿来害人,知识拿来骗自己,其实骗别人就是骗自己。骗别人的钱就是骗自己的良心。

博者不知,什么都懂的人可能常识也不够,很多人没有常识,只有知识而已,常识和知识是不一样的,我们讲常识推常理。你看给大家简单的一讲,一个上海的心理咨询师给别人咨询完了,他自己从二十楼跳下去死了。还有一个人也在上海打工,最后谈了九年恋爱的老公卷着自己所有的东西跑了,而且他读研究生还是这个女的给他拿钱,她就想我回家看看老娘就死了,回来我也跳楼了,活不了了,九年的感情、九年的所有积蓄都让这个骗子给骗走了,不光骗走了心还骗走了财。但是回家从小看着她长大的老大娘,告诉孩子晚上到我那去睡吧,晚上把门一关问孩子怎么回事?她说没事,老大娘说不可能,你一定有事,没有事你不可能买这么多东西来看我们。老大娘就给她说,你一定遇见什么事儿?不想活了是吗?很惊呆啊,说怎回事,你怎么知道?老大娘说从小从四个月你光着腚就天天在我怀里,我一直看到你长到七八岁,一直看着你上小学,你有什么心思,我还不知道吗。然后她大哭着说了情况,被人骗了九年。老太太三句话:第一,两个腿的蛤蟆不好找,两个腿的男人遍地都是;第二,你死了,你娘怎么办?你两个弟弟,我们都重男轻女,就是因为你聪明,所以你两个弟弟都没上学,然后让你去上学,你上完大学以后,你给家里做的这种贡献很少,结果你就给这样一个不三不四没有正经工作的人,在一块待了九年;第三,你还不将功补过,怎么还想死呢?你对得起你父母,对得起你弟弟,还是对得起你自己?你自己活这么大最后一句话,两腿的蛤蟆不好找,两腿的男人遍地跑,随便抓就是。然后解决方案,啥都别想,啥都别干,给大娘浇半个月的菜地。每天不要穿鞋要光着脚,也不要戴草帽。半个月孩子好了,什么抑郁症啊,浇半个月的白菜全好了。大家明白吗?我们学的都是知识,而不是常识,所以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圣人不为自己积攒任何东西,什么名分都不要,所以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你替别人做事情是吃亏吗?没有,因为你得到的是经验,经验是谁都抢不走的。你想在这个世界要什么东西,我想要一个好的家庭,我想要一个好的爱人,我想要一个好的工作。那么很简单,天底下的人都和你的想法一样,那么你怎么才能得到呢?你不要想得到,你只想着去做,这样的人就可以了,叫一人好天下。你想得到爱就付出爱,付出爱的过程当中,你就得到爱,至于得不到你自己的预期,或者得到你自己的预期,我要这样爱人家,也要让人家这样爱我,那这就不叫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爱就是你就去爱别人,你想得到爱你就去爱,你不要想着得到任何东西,为什么呢?你想要得到爱,天底下所有的人都想得到爱,你得不到的,只有付出,付出那就是这个世界得到了爱,那么你也得到了爱。如此简单,你越给别人你自己就越有,你越给别人,你自己就越多。西方人完全无法明白我们中国人老子的智慧,中国人是我多做事情就会增加经验,这个经验才是我一辈子所得,我给别人越多,所得到的越多,这就叫教学相长。本来不太懂,教学第一遍,老师讲你自己懂的也不是很多,第二遍,第三遍你越来越懂,这样子大家就知道为什么刚毕业的老师工资不能太高,要求非常的严刻,能过三年这关你就行了,过不了这关一辈子完了。

所以中国人讲任劳任怨,你只有任劳不行,不任怨被别人基本上埋怨死。得到的人心人性,我只有任劳任怨才得到人心,得到人性,反求诸己,做到让别人无怨。所以最后一句话,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天道为什么会生生不已?因为它永远对万事万物有利而无害。草在春天生了,草生的目的就是给牛羊吃的,所以草碰到牛羊要吃它的时候,它没有抱怨,也没有说你给我钱,它不在乎,第二年春天又长出来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谁让它生的,老天。老天没给它收钱,想到收钱的永远是人。我弄两尊佛放在庙门前,收了钱是我的,不是释迦牟尼的,他老人家不要钱。很多年前我一朋友的孩子去爬泰山,走的时候就是在玉皇顶不走,孩子说我觉得那个箱子挺好,怎么箱子挺好?咱也回家做两个箱子放咱门口,凡是往咱家来的都往里投钱那多好呢,我想再看看这个箱子到底是多大的,你看有意思吧。所以说我弄两尊佛在这里,只要说这是开光的,就有人拜,然后拼命收钱。但是给大家一句话讲明白。释迦牟尼、还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华严三圣,他们没有收钱的,那么你替他们收了钱,将来这个账怎么算?大家去想一下,所以,我们就懂天之道是利而不害的,没想到要给你收钱。如果说我们给菩萨放钱,烧香菩萨就会保佑我们,你是不是太天真了?如果他是天的话一定是利而不害。

那么求他就是求自己,求自己求什么?求让自己归于天道,让自己的心长在绝大多数人的心上,让自己的心那么就是成了天心。天心即人心,人心即我心,把人心一去掉,你修得你所有的起心动念都是老天爷爷的起心动念你就得道了。

最后我们总是认为老子的哲学就是无为,这第二个问题,我们都知道,无为为什么用这十六个字。甚至这四个字,为而不争来做总结。圣人为什么会不争,因为圣人仿效天道,天道只有奉献,没有争。任何东西圣人永远为大家服务、永远舍多于取,他只是他取生活的需求而已。

那么我们每个人是不是当圣人,做不到也不要苛求,可是我们要把他们当成我们的目标,因为一个人大肚量对自己又大有好处。很多东西你觉得不理想,但是你也很自在,这是金钱买不到的,老子最后才把这四个字彰显出来,叫做为而不争,他的意思就是很怕我们以为我是无为的、什么事不干的、与世无争的、退隐山林的,像佛家讲的皈皈依僧、皈依法、皈依佛,三皈依。那我就问:中国十四亿人口全部都不干活,脱了俗装换上僧装全都隐到深山里,或者都去拿个碗去要饭,你觉得行吗?如果不行,你去那样做一定不是释迦摩尼佛的意思。所以怎么叫先皈依僧呢?先当和尚,再懂得佛法,再懂得佛。谁讲的?我们不是讲宗教,我们是讲我们人生,到底我们应该怎么讲,可是中国人厉害到什么程度?不管你讲什么,无论是自己自发的还是外来的,我都是嗯,有道理,信不信在我,这才是中国人最厉害的地方。只要一个人管你要管你收香火钱他就不究竟,只要你认为能给这个老和尚、大和尚、大法师捐钱捐油就能得到保佑,那么就是不懂得真正的中国人的文化。中国人的文化是真正的强者,我施舍于你叫之做执左锲而不责于人,要钱,只要我有我能送给你就送给你,不存在借的问题,但是欠条放在我这个地方,我只是让你知道借钱是要还的,杀人是要偿命的,你自己要自得因果的。所以管你要香火钱都不究竟,你认为交钱,交香火钱,你供的是那个和尚而不是佛,供的不是你自己。所以老子一句话把世界文化的五行儒释道耶回全部给大家讲明白。如果你是圣主、如果你是圣人、如果你是天,那一定是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的。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人如果不做事还要吃饭,吃么么不剩,干么么不行,那饭桶,现在叫吃货,所以人一定要工作啊,而且活到老做到老,退休也不能休,这是圣人对我们的期待。但是老子为什么特别强调无为?就是不要违反自然规律,你用不违反自然规律的心态来有所作为,来无不为,然后功成而弗居,生而不有,为而不是,长而不宰,这叫无为无不为。整个的中心思想就在这一句话上,要这样的表现必须有个前提就是不争。你无所争的时候你就可以不违反天道,就可以尽力而为。一旦有争,第一你开始有利害关系,自然就会违反天道;第二人家就不让你有所为,你想为,你想当官,你想发财,你想让我们给你磕头,门都没有,非得打压你不行,打压到最后一看果然你是为我们好,不打压你了,你是领袖。这才是中国人最大的学问,所以不争是基础,不争就是我不居功,不是我不做,而是我做了我不居功,你们要抢功劳随便拿走,我无所谓,挺开心,相当于一个厨师做了最好的饭,你们都吃的那么开心,那是厨师最高兴的事情,我做的饭老公这么爱吃,孩子这么爱吃,媳妇累得都趴在沙发了,她依然很高兴。所以我们就知道,女性才是家里的天,就这么简单,老公吃成那样,孩子吃马那样,吃得满脸都是米饭,那是一个妈妈最高兴的事情,你去看凡是这样的母亲都是好妈妈,她既能成就她老公,又能成就她的孩子。其实一个人最有前途的就是有人抢你的功劳,那个谁抢你的功劳呢?恰恰是你的顶头上司,所以我们要把自己的功劳,踏踏实实地送给我们的上司。很多人认为上司最可恶了,最讨厌了,专门抢下属的功劳,你错了。你制造很多功劳归他,他升官了,他感到下面是空的,因为他升职越快越感到没人做事,他第一个要求把你提上去。就是这样子,一辈子有一个人拉你就够了,你要做一个强者,如果你是一个弱者,投奔一个强者,全然地信他,你让自己变成强者以后去呵护更多的弱者,这才叫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在近两千七百年前就完成了,但是时至今日,每一句话是如此的珍贵,真正地把它用在日常的生活上面对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整个人类都有莫大的好处。我们靠的对人情、对社会的无私奉献来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这是最大的收获,而其他所有的都是我们所不能控制的,那么就不要去多想它,这是八十一章给我们的启示。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一人好世界。

《道德经》八十一章讲完了,那么最后老子跟我们讲,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那么我们今天要给大家讲的,人生的终极圆满叫利而不害,为而不争。但是我们这章是对老子整个五千言的总结,那么我们今天就带领大家一起去回顾,在这八十一讲里面,在这五个多月的时间里面,老子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让我们的人生达到终极圆满的法门?总心诀:利而不害,为而不争。但是通过哪些方面在《道德经》当中,又有哪些论述让我们成就自己终极圆满的人生。一部《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言核心第一是道,第二怎样去追求道?那就是求德,叫德经,道经和德经。在结尾老子对天道进行了很多种形象的解读,在这章里进行精辟的总结概括,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之道,为而不争,点睛之笔精髓所在。这是他的心法,做任何事情,老子道德经五千言一个字没有背下来,但是你也要背下来这八个字。不管干什么事,我是校长、局长、厅长、市长、省长,还是一个普通老师,哪怕只是孩子的妈妈,最高的心诀就是: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生之蓄之,亭之毒之等等。最后,我主宰不了你,你只有符合于道,你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妈妈主宰不了你,爸爸主宰不了你,就正如我们的爸爸妈妈也主宰不了我们是一样的。所有的招数有那么多,但是心诀只有一句话: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在利和不害之间,利是根本,是宗旨。要利于别人那就要有为,就是给别人利,给别人爱,给别人钱,给别人幸福的生活,这是根本,是宗旨。不害是底线,是基本。根本我给你利,那么底线是什么呢?我不恨你,我虽然给不了你什么东西,但我不能恨你,所以那个是宗旨。利是宗旨,不害是基本,是底线。那不害是什么?三条。第一,不害自己,不害别人,不害万物,那就是不害道。天之道要求我们不能出现不尊重客观规律,好心办坏事的这种行为。为而不争,则是得到有德的人具体做事的准则和方法,具体的手段千变万化,但是方法和手段只有一个,叫不争。不争是什么?不争功,不争名,不争权,不争利。老子在这里进一步阐述出无为思想的核心和本真就是利不害与为而不争。无为实质上就是为,而是利而不害的为,为而不争的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弗居这是第二章讲的。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二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治人事天,莫若啬。治大国若烹小鲜,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故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还有说我们怎么做事?什么时候开始叫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六十四章里面的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保持初心,永远不忘初心,永远要慎终追远则无败事。

六十五章里面的,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七十七章里面讲,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七十八章里面讲,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这都是谦卑积极向上的有为,表现的是一种为人处世理政的极高境界。

我们如何才能够利而不害,为而不争,达到人生的终极圆满呢?有五条。第一条,致虚极,守静笃;第二条,处下,守柔;第三条,知止知足;第四,功成弗居;第五,不争而善胜。

第一致虚极,守静笃,反复强调致虚守静的行为之法。致虚对修心的要求,要虚其心,实其腹,把内心清空,常常使自己处于空杯状态,使自己的心空无杂物,空无杂念,让自己的心灵没有任何污染,达到如婴儿一般纯朴的境界。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过任何世俗的浸染,没有任何的私心杂念,心境清明,为人光明坦荡,处事谦虚谨慎,没有偏见,这就是致虚。守静就是对自己心态的掌控要宁静、安静、清静,不起妄念,这样就能够抗拒外界的所有诱惑,从而任何情况都做到第二十二章讲得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要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老子所说的道,就必须达到心智的消解,就是我们前几天一直讲的不开人之天,要开天之天,要还原到自己的赤子之心。所谓赤子之心就是没有什么心机,没有什么成见,无论处下,无论居高都应该致虚极守静笃,没有这种修养,不可能利而不害,也不可为而不争。最高境界的自我约束:致虚极,守静笃。

第二,要处下,守柔,怎么达到人生的终极圆满?利而不害,为而不争。老子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柔弱胜刚强,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所言的处下守柔很大程度上还借助最接近于大道得水的特性,像水一样地甘居下流,不争上游,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谦卑处下,虚怀容物。老子之所以强调处下守弱是因为他自己在第三十九章讲高以下为基,以下为利,以高为害。当我们处于高位、上位时,招来祸害的危险比在低位时更大,叫不虞之险,不虞之毁。你根本想不到危险就来了,根本想不到就毁灭了,但是老子告诫我们,你只要示弱,只要处下,只要避掉别人的妒忌,你就会避祸,所以要处下,守柔,才能深邃洞察。利而不害,守柔处下,守弱才能保护自己。为而不争,才能以弱胜强;处下守柔,才能汇集智慧,形成合力。处下守柔,不是表面、暂时的,应该是真心的处下守柔。常态就是处下守柔,检验一个人是否能够做到处下守柔,两个标准:第一,看他自己是不是终不为大,第六十三章讲终不为大,不为大主要指什么?为人做事不要贪大,且勿自大,求大,而且更要命的是叫充大。贪大,他自己本身不大,但是他把自己想象成大的,天天冒充老大。很多人反对老子终不为大的观点。因为人生在世,只有做大才能展示自己的知识才华,实现自己的价值理想,这种说法本来毫无问题。就要处大,但是那是最重要的事,根本最重要的是什么?大了不觉得自己为大。六十四卦所有的卦象里面只有谦卦是不向坏变化的。基本上是最良性发展,只有这个谦卦叫谦逊,所以《道德经》就是老子给精英阶层对易经的文学解读。老子之所以认为不应该为大。第一,如果你贪大求全,那必然有疏漏,贪大求全,必然精力难以集中;第二,你为大了,你必然骄横、骄傲、骄慢、骄蛮、骄纵,那这种骄最后必然为霸,而为霸,强梁者不得其死矣。就是说你为大了,你必须折。在人的行为准则中,老子力倡不为大。太值得我们深思而自觉地去为之,另一个是看是否敢为天下先,这是老子取天下的三宝之一。

在人的社会行为当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在为先者的心里,既要先,就是说你只要想在前面,必然就会争,只要争一定就会有区别,有取舍,有权衡,而区别、取舍、权衡,必然最后导致心性大乱。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子说不敢为天先,才能实现最终意义上的至先,大先。只有保持处下守柔不为大,才能明晰利而不害,也能甘于为而不争。所以实现人生第二条,要处下守柔,不为大。

第三,要知止知足。老子说得很明白: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提出的知止是有的放矢的良药,他教给我们办事不要过分。止所当止,方能实现初衷。从个人效率的角度来讲,要达到知止的境界,一定要明心见性,只有心明才能见事,见事才能知止。那么心灵源自于什么呢?不贪,不奢,不贪婪,不奢侈,不奢华。老子提出知止,绝不是消极的见识,表面上看是寻一个自保,而深层上却是一种稳妥的前行。该退的时候我退一步,我们进三步。我再前边进一步,雷区,粉身碎骨,炸死了。这是一种以主动选择自我控制为特征的圣人智慧,主动选择,我选择退,我选择退和选择进是一样的。主动选择自我控制,控制什么?让自己少私寡欲。知足更是修养生息的大学问,很多人不愿当官儿,拿着这一句话就去修道了。跳出身来,置身事外,以静观天下之势,静察天下之变,整合力量,积蓄能量,知足五个方面。第一,知足不辱,就是说你知道满足,你才不受辱;第二,知足不殆,你知道满足你才能避免危险;第三,知足为富,你知足你才知道你富有。你老给人家比,你一农村来的孩子在济南拼搏了十年,有两套房子了,还有一好老公,好孩子,还有星期六、星期天,生活得挺美。可是你一看人家有四套别墅就难受,你还幸福吗?天天逼迫老公来,逼迫到最后离婚了;第四,知足就长寿,知足才能身体健康,知足才能常乐,知足常足也,知足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达到知足的境界,当然需要客观的基础,但是更重要的是心里的支撑。要从心里明白自己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不需要什么,不要盲目去攀比,特别要明白物极必反,凡是不求穷尽,求穷尽必然破坏平衡。一旦打破平衡,失度失衡,什么事也难以达成最后的圆满。总之,事因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只有知止知足,才能心静、心安、心宁,才能进入利而不害,为而不争。作进入利而不害的天一样的境界,为而不争的圣人界。

第四要功成而弗居,但是接下来一句话,太厉害了,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第九章接着讲,功遂身退,天之道。所以,功成弗居是老子一贯秉承的思想,纵观历史,坐拥成功而终酿悲剧者太多了,为了彰显自己的功名利禄流芳百世,最后想流芳百世,结果来了个遗臭万年。为什么这样的悲剧在几千年的历史上会反复重演?从统治者的角度看,与功成身不退关系太大。所以,功成身退是前瞻性的智慧,以及对自己生存环境清醒的、睿智的预测和把握,而对一个人而言,功成名就本来就比较困难,但是更困难的是功成名就之后如何去对待。所以老子告诫我们功成而弗居,学会急流勇退,才能够活得长久,任何事物到了一定程度,必然会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叫否极泰来,叫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古今中外历史长盛不衰的人又有几个呢?功成名就,当然是好事,但是暗藏着的祸水忧患也同样的巨大,这叫做一等于一加一。贪慕权利禄,得寸进尺,恃才傲物的人总是锋芒毕露,有才华谁也看不起,死得很惨。有功别表,一表就了,有功不要表,一表就没了。经验也告诉我们,盛名之下,如果你不懂得韬光养晦,羡慕嫉妒恨就来了,结果是孤独寂寞冷。羡慕嫉妒恨是因为你居功,当你居功,所有人都离你远去,当所有人离你远去,打击你的时候,那么你得到的就是孤独寂寞冷,横批忐忑。功成弗居,于人于己都是利而不害的事,是最典型的为而不争。

最后一条,要实现人生的终极第五条,要不争而善胜。老子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七十三章)。利而不害,为而不争,老子告诉我们,中国太多的现象从来不需要去争抢,逞强总会招来灾祸。但真的达到了什么都不屑于争夺的境界时,就没有人可以跟你争了,从来都不需要用言语来表达,因为所有表达的往往都已经在行为之中流露出来了,不需要召唤,乞求应该来得准时就会来。

所以老子讲的不争之德,不只是适合于战争,同样适合于我们人生的各个领域。一方面,不争而善胜,告诉我们的是不争之益,不争的好处是什么?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并进一步强调夫唯不争,故无尤。不争的好处,不争则超然。超一切纷争之外,一切打斗之外,一切私欲之外,一切的尔虞我诈之外,一切的机巧机诈之外,那你就是神一样的存在。不争就自然会法地、法天、法自然,一切自然而为,崇尚自然的不争,是天下安宁、社稷安宁、家庭安宁、内心安宁的良药,是真正意义上的无尤。不争无祸,固执无福,天下万物,只有不争,才能真正让人避灾、避难。才能够让我们避免善,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福气源于祸害,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当我们的生活遇到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情时,亲爱的同学,要得理让人,忍让为先,做到忍气忍辱。在中国人的眼里,忍耐是美德,更是一种以屈求伸的深谋远虑,只有屈则直。忍耐退一步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不争而善胜,揭示的是什么?不争之力,老子的不争是最高之争,这种天道就是道家的智慧,独属于人类当中,中国人的智慧,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他反复强调,所以不争符合道的本质,任何的炫耀,贪婪,争强好胜,这样的人必然违反了道。所以最终注定不可能成功,人类的痛苦和纷争的根源在哪里?亲爱同学们,就是因为我们在争,而且只要争就会过头,只要争就会头破血流,所以我们在讲要不争。但不争,我们要饿死吗?我们不争还要善胜,一切顺其自然,绝不患得患失,绝不处心积虑地去争夺。你嫁给了相中的一个男人,二十年过后,他沦落了,沦丧了,你是他的领导,你没有把他教得好。一个女人在青春懵懂之下,因为荷尔蒙的原因,你追了他三年,你跟他结婚了,他就是一家之主,你就是一家之长。二十年你没有让这个家庭做好,你怎么当的一家之长呢?男人没有培养好是女人的责任。而男人没有做好这个家长,那你又要反求诸己是不是不忠。你追一个女人是追一个领导,家里要什么没什么,没有实现这种立身扬名,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以显我们这个家的荣耀,那么对不起,你错了。在这里不争而善胜是对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之道为而不争内化于心的深刻理解,是对自身能力素质的高度自信,是人生智慧和思想的极大升华。

五方面人生要达到它的圆满,老子讲第一,致虚极,守静笃;第二,处下,守弱不为大;第三要知止之足;第四,要功成而弗居;第五,不争而善胜。全给大家讲明白了。这五个要素,我们知道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的本质是什么?顺应自然,遵循规律,也就是老子讲的道法自然,利而不害是大境界,为而不争是大智慧。循自然而为,尊自然而往,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是对守规律有了清醒的认识,是对天道有了清醒认识之后的自觉性转折,而不是我们爹让我们改,我们媳妇让我们改,我们老公让我们改,甚至我们孩子让我们改,甚至我们的老师让我们改。这是一种自觉的行为选择。为而不争,不争而争才是行为决策中最核心的智慧。无论从出发点或者落脚点来观察,不争都是为了实现不争,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为,因此不争是一种更加积极的行为,本质是进取向上,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应该成为人类最高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道德经》的言道论德,是对客观自然规律的概况与科学的总结,不是抽象的凭空而谈。《道德经》所构建的道德大厦虽然仅仅有五千言,却经历了两千七百年,不但没有被历史所尘封,反而随着科学的发展,比如现在量子纠缠最新的科技成果,越来越证明老子的《道德经》它会放射出越来越夺目的光芒,为全世界各国人民所重视。《道德经》所有的语言都是依托天之道,也就是客观规律而产生的有根有据的言语,而且是文学的表达。它没有讲政治,没有讲经济,也没有讲军事,但是它又常常以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人性来作为最形象的表达。告诉我们道像婴儿、像水、像原木一样的质朴自然。它不言之教,它不需要华丽的词藻来修饰,却揭示出我们必须遵循的客观的自然规律。正是因为《道德经》,老子的宽广胸襟,然后老子好像很难成为儒家一类的主流文化。但是正是因为这个,老子的思想成了世人遭受磨难之时必不可少的精神良药,而且每试都卓有成效,尤其在当前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的社会,需要老子让我们沉静下来。弱肉强食,强者为王,败者为寇,都需要《道德经》的慰藉,让我们的内心不再受伤害。需要老子匡正我们的行为举止,《道德经》是古今中外安身立命建功立业的大智慧、大思想、大哲学,也是大方法论。

最后的总结:老子在五千言里只讲了九个字:无为无不为,上德不德。方法是不争而善胜,心法是:天之道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理论体系支撑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如果用公式来表达就是:0=01=1+1=0;0=-01=-1+-1=0;1=1+1。

作业:提高人生的层阶与现实生活中的职位,最高妙的办法就是推功揽过,通过本章的学习,你怎么理解“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今天我们的课程超时几近两倍,但是,我不得不讲讲这么多,否则会心不甘,因为今天既要讲八十一章,同时还要对《道德经》五千言进行最终的总结,它告诉我们人生要实现自己终极的圆满,那就是心法离不开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同时又告诉我们必须从五个方面去自觉地选择,自觉地去做。

我们今天的课程就结束了,因为种种工作的原因,我必须进行一到两个月的休整,同时,还要与三届影响济南十大文化人物进行突击性对话。最后感谢儒风大家平台、曹传虎先生;感谢感谢中国孝心网编辑设计中心,同时,感谢我的几个文字助理丁雪莲女士,刘龙祥先生,杨玲娇女士,赵保翠先生。

同时感谢商河电台总编室主任张恒宽先生,为我们提供优美的朗诵,让我们每天因为他的声音而喜悦,同时最感谢你们,亲爱的同学。

今天又是一个告别的日子,《道德经》九九八十一讲,也是九九八十一难,更是九九八十一阶青云阶。在五个多月的时间里,每一个周一到周五,从春天到秋天,从晴天到雨天,从花开到花谢。每天将近一个小时,几百个天南海北的同道人共同感悟《道德经》,今天我们要再做告别。

洪涛老师想说的是,天下的好老师可以有很多很多,但是如你们一样的学生天下难寻,洪涛老师因为你们得到的幸福无以言表,并且因为你们而深深地引以为骄傲和自豪。最后我想告诉你们的只有一句话,你想要的也正是天下人都想要的,你想要的就是你应该付出的,你付出都是你自己的事情,得到得不到预期都是因果的必然,你做了让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做了让天下人喜欢的事情,那都是你的得道,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天心、人心、我心,天人合一,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我有幸因为《道德经》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那么我就在这个世界的尽头等你。

再一次感恩你们,感恩所有的遇见。谢谢大家!

学员感悟之一

感恩相遇,相识,相知!不是结束,将是新的开始。期盼线下见面!

(王立中)

学员感悟之二

用徐志摩的诗作结: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沉默是今晚的笙箫。期望明天再见。

原诗是: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夏虫也为我沉默,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再别康桥》最后两节,今晚的意境。

(一剑惊鸿)

学员感悟之三

告别:新的启程

一缕清风飘起衣裾

一缕秋风荡起秋韵

相聚因为经典

告别只是短暂

走了一生

回到原点

走了一生

它在身边

不再迷惘的是心安

善待经典

听老师内心的召唤

今晚告别是为明日更好的遇见。

遇见

——写在《洪涛读经--道德经》班结业之际

遇见,是一种缘分。

当观众第一次遇见《朗读者》,

《朗读者》节目火了!

当我第一次遇见经典,

我被震撼了!

当我第一次遇见洪涛先生,

我们相识了!

2014年10月,

济南市宣传文化人才培训班上,

似无意,若偶然,

我遇见了用茶缸喝白酒,

用谈笑做酒肴的洪涛先生,

相谈甚欢,无拘无束,

一见如故。

遇见洪涛先生,从此大不同。

彼此不相忘,亦师亦友。

2016年某一天,

久未谋面的洪涛先生,

在朋友圈分享了他的《学记》讲课录音,

邀我听听。

听过,有些入迷的感觉。

那是我喜欢的经典的讲法。

经典是人写的,

经典是人讲的,

经典是讲给人听的,

经典是让人用的。

因此,

经典应有人情、人性,人味,

可信、可学、可用。

洪涛先生的讲法这些都有。

忍不住要听下去了。

忍不住,也止不住。

很多闲暇时间留给了《洪涛读经》。

洪涛先生言:

一个人最大的价值,

就是被别人无偿利用的最大化。

我被惊到了!

被人利用,

还无偿利用最大化,

这有些颠覆我的价值观!

现代人一切向钱看。

只听说过利润最大化、利益最大化啊!

洪涛所言,必有深意!

阳光无价,空气无价,信任无价!

无价才是最高价。

这个理儿我信。

老子:圣人不积,

既以为人己愈有,

既以与人己愈多。

老子: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圣人不骗人。

索性听了老子的话。

我能为洪涛做些什么?

洪涛讲经,需要读经。

曾经吃过10年声音饭的我,

自觉声音尚可。

录一段经典让洪涛听听。

洪涛说,

下一次开课,

经典就由你来读。

终于知道了能为洪涛,

能为经典做些什么。

从此,

播录经典一发而不可收。

一年之后,经典仍在录。

妻笑言:做你的手机都很累。

此言不假。

已近10万的点击量,

比10万钞票金贵。

在《洪涛读经》课前,

传出自己领读经典的声音,

内心很满足。

蒙洪涛不弃,

蒙洪涛鼓励!

经典录过,但不甚懂得。

听得多了,若有所悟。

老子: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

是以不去。

洪涛:

有功别表,一表就了。

从此,不敢表功。

因为上初二的儿子也学会了对我说:

有功别表,一表就了。

是时候给儿子安排任务了!

懵懂的年龄怎可没有经典的护佑?

8月1日,我与儿子约定:

我们一起背《道德经》吧,每天3章。

爸爸带头,妈妈督查!

这种进度,

开学前可以完成任务吗?

我觉得行。

督查很重要,全家总动员!

耳濡目染,妈妈不能待在经典的门外。

爸爸领读,儿子要背,妈妈督查。

三个人完成一个闭环。

开学前,

儿子基本能够背下来每一章的内容了。

小小年纪,记忆力好用。

把经典装进儿子的脑袋,

强过把钞票装进自己的口袋。

我信。

房价涨了,

有人把二套房卖了,

赚进钞票一大把。

那不是我。

老子:不贵难得之货。

老子错了吗?

对与错,

对也是错。

幸福的定义很多种,

怎能统一为一种?

不去打扰别人的幸福,

我的幸福也不希望被打扰。

呵呵。

自得其乐,

自得至乐,

乐在其中,

乐在经典中。

人生是长跑,终点是目标。

目标有远近,远近谁知道?

听听《洪涛读经》,

豁然、释然、自然。

无为无不为,上善曰若水。

不争而善胜,病病乃不病。

九九八十一,过程不容易。

坚持走下来,收获满满滴。

想说的话很多,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遇见洪涛,约会经典。

学习经典,珍惜遇见,

不说了,啰里啰嗦,

以此存念,共勉。

张恒宽

2017年9月13日

学员感悟之四

@一剑惊鸿:今天的收官何等重要,告白天下的结局,是如此的圆满喧闹。离别老耳慈颜鹤发圣告,握别同学婆娑泪眼潇潇,居然今天只能在一旁任思绪迢迢,想要挣脱出来的那颗心啊,不知咋的才不随老子奔跑!带着残却的遗憾,在离别的日子哀婉苦笑,想给亲们一个个轻轻的纯纯的拥抱!去扑找那随亲们一起走过的花开花落,蝶蜂飞绕。

(杨磊)

学员感悟之五

散是聚之因,聚是散之缘!无论聚散,永远随洪涛老师前行!

(黄河人家)

学员感悟之六

写于昨天晚上的一点感悟,如有不当之处请老师同学批评指正。认真学习老师精心整理的讲义,忍不住想哭,在平常这个时间我应该困得不行了,今天我失眠了。深刻体会到夫唯无以生为者,则贤于贵生,感恩杨校长把自己实践案例分享给我们,源于自己知识浅薄又不虚心,所以一直都停留在表面上,没能在生活中践行,愧对老师辛苦教诲。回想自己总拿生活中鸡毛蒜皮小事掰扯,抱怨妈妈,先生,领导,同事的不是,实在不应该,我知道自己做错了,听过老师总裁妈妈,也知道老师说女人就是总裁,我作为一家之长,却总想自己的利益,总是活自己,太自私了,太把自己当回事了,老师说放下自己你就是神,以后彻底的践行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凡事时时反省自己,从心出发,彻底的付出,喜悦的放下,学会换位思考,争取让自己成为夫唯无以生为者,则贤于贵生的人。感恩老师!老师辛苦了。 (天 云)

学员感悟之七

半年时间内,非常有幸在儒家学社的大家庭里与同学们共同学习道德经。在窦老师不辞辛苦循序渐进教导下,以及与同学们交流互动过程中,我渐渐明白了道法自然,夫唯不争,上善若水,无以为用,虚极静笃,大者处下,为以无为,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等等意思,及我们日用而不知的很多道的常识,使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清晰明确,心安神静。

具体收获如下:一.目标:上士;二.明理:言有宗,事有君;三.方法:1.道法自然,希言自然;2.易知,易行;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3.见小曰明,守柔曰强;4.勤而行之;5.致虚极,守静笃;四.成果: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3.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4.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道德经,九九八十一章,犹如九九八十一难;每一个难关过去,内心就会更宽广,富足,柔软,包容。对老师最好的回报:学以致用, 勤而行之,持之以恒。找回真正的自我,相信自己,肯定自己,与道合一:我即道,道即我!

再次感恩儒家学社,窦老师,同学们!有缘再聚!

(吕志霸)

学员感悟之八

我是从第53节车厢进站的,然后在窦老师的人生列车上边跟着走边欣赏落下的风景,到站了都下车了,我因为错过了好多美景就没有下车,继续在窦老师号列车上跟着大道行进,走着走着,尤其到37节车厢时突然就感觉心跳加速了,到中点40节时竟然不自觉泪流满面,本来是抱着提高一下自己修养的目的认识儒风学社同学们和老师的,结果大大出乎了自己的预期,竟然不经意间就上道了,颠覆了以前认识的绝学无忧、无为无不为,更明白了什么叫柔弱胜刚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贼不打三年自招、一切皆是因果、君子被褐怀玉;上善若水、大国者下流等等随口就拈来的经典所蕴含的意义,老天这是来拯救我的节奏吗?看来我还不太坏,还有救,这就是窦老师说的在合适的时间偷偷送来的帮助我提升层阶的给我上课的贵人吗?擦擦泪偷着乐吧,我还有救! (兔子妈)

学员感悟之九

老师说:一本《道德经》乃一部哲学巨著。洋洋洒洒五千言,借用自然界众多意象阐明两个核心内容:“道”和“怎样求道”?并在第八十一讲“人生的终极圆满:利而不害为而不争”中果断指出“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为全篇点睛之笔,精髓所在,是为人处世之心法。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守住八个字:利而不害,为而不争!从老师精辟的总结里我终于明白《道德经》乃古今中外安身立命、建功立业的大智慧、大思想、大哲学、大方法。我们若能将其中的道理致用于生活,致用于工作,世间万物将自不教化。

“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在利和不害之间,利是根本,是宗旨。即利于别人,就要有为。给别人利,给别人爱,给别人幸福的生活是根本,是宗旨”。“为而不争,是得道之人、有德之人做具体事的准则和方法。不争什么?不争功不争名,不争权不争利”。这是老师对“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的解读”。“给别人利,给别人爱,给别人幸福的生活”不就是全然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活着的利他精神吗?不就是我们要践行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吗?

老子所言“天之道,利而不害”倡导天下“人”应该像“天”一样,保持一种自然本性,要处下守柔,要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利而不害,为而不争”,不只是中国人奉行的价值观,它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坚守的成功学。

中日友好人士稻盛和夫认为:成功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沉醉于做事的人!“敬天爱人,自利利他”是他的经营理念,也是他人生的哲学,是他事业成功的根本。所谓“敬天”,是“爱、诚、和谐”,即遵从事物自然的发展规律,不逆天而行;而“爱人”,便是由人的本性出发自然的人。他崇尚“爱、诚、和谐”,主张作为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主张居人上者,“人格第一,勇气第二,能力第三。他经营的京瓷和日本仅次于NTT(是全球最大的电信公司)的第二大通讯公司。2010年2月1日出任破产重建的日本航空公司董事长,带领日航实现扭亏为盈,一跃成为全球利润率最高的航空公司。他的管理来自于中华文化的“利而不害,为而不争”。作为两个世界五百强的商道领袖,崇尚“爱、诚、和谐”,主张“以善恶,不以得失”做判断,这正是“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的具体呈现,也是他得以驰骋商界的法宝!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寥寥八个字概括出了人性中最动人的部分,千年流传。古往今来,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从来都不缺乏这样的大英雄!“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伏羲坐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神奇八卦,揭示天地运行规律,拯救多少天下苍生?大禹治水十几载三过家门而不入,解除几多民众的水患之苦?墨子摩顶放踵,不辞辛苦,四处奔走,给天下人谋取了多少利益?他们为了谁?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怒海英魂邓世昌,壮志凌云祖逖,赤胆傲骨史可法,铁血将军张自忠,大漠狂飙霍去病,将门虎子戚继光,扬眉四海郑成功,声撼寰宇林则徐,精忠报国岳飞,还有铿锵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作者文天祥,他们又是为了谁?

之所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存在着如此大的争议,主要是源于人与人之的信仰不同,价值观不同;在于人与人的格局不同、层阶不同。

老师的作业中说:“提高人生的层阶与现实生活中的职位,最高妙的办法就是推功揽过”。我想起了《菜根谭》中所言:“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推功揽过,是赢得人心最快捷的方式。有人评价说,三国时期的孙权,在做人方面丝毫不输给刘备。在亲自率兵收回荆州之后,孙权设宴庆功,犒赏三军,并把大将军吕蒙置于上座,对大家说:“荆州久攻不下,今天得以成功夺取,都是吕蒙大将军和大家的功劳啊!”孙权把战争的胜利全部归功于将士们,令众将士深为感动,更加忠心。之后,孙权带兵与张辽决战,结果大败而归。孙权自责地说:“这次失败,完全是我轻敌所致,从今往后我定当改正。”孙权推功揽过的做法,深得将士们的拥戴和敬重。没有天子和家族做后盾,也没有皇亲国戚的称号,甚至在江东没有深厚的根基。他的成功,靠的不仅仅是父亲和哥哥打下的基业,更重要的是有一群对他忠心耿耿,肯为他拼命的能臣良将!孙权靠着自己会做人这点,终于成为一代圣明的帝王。

推功可以收获人情,而揽过则会使自己更得人心。可是如果一个人好大喜功,功劳独占、过失全推,则很容易失去周围人的尊重和信任,最终导致众叛亲离。可以说“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利他”、“不争”是人生走向成功走、进辉煌的不二法门,也许有人会说,我若这样做的话,活在世上不就吃亏了吗?“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老子他老人家说:圣人不为自己积攒什么,既然一切都是为了世人,自己就愈发拥有了;既然一切都给了世人,自己就愈发丰富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散财,行之有道。”稻盛和夫说:“这是利他之心的回报,为对方着想似乎伤害了自己利益,但却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果。”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宋朝名相范仲淹人生格局的完美诠释!青年时期的范仲淹穷困潦倒为求学备受熬煎,于是在求学期间就立下誓言:将来若能出人头地,定要救济贫苦百姓!他言行一致,重在落实。后来在为官期间不仅节衣缩食养过三百多家人,还把在苏州购置的一处风水极佳的住宅捐出来做学堂,让苏州城百姓的子弟入学。范仲淹为他人谋福利,甘愿牺牲自己的利益,其功德是无法估量的,而上天所回报给范氏子子孙孙的福禄,则是范仲淹当时所付出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说起“为而不争”,思绪就不由得穿越时空,追溯到那让人难忘的历史时代:刘邦攻破咸阳,却不敢占据其地;曹操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却终其一生不敢篡汉自立,他们都是怕成为众矢之的。所以,面对利益,一定要权衡取舍之道。“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功成身退”的故事惊醒万千世人。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由于官兵的毫无作为,节节败退,清廷决定让各省自己兴办团练,共同对付太平军。当时曾国番带领的湘军大显神威,战果累累。为了尽快平定叛乱,清廷赋予了曾国藩自清朝成立以来汉人所拥有的最大权利,兼任四省的巡抚。在叛乱被平定下去以后,曾国藩因战功显赫被加封为毅勇侯。曾国藩并没有因此而忘乎所以。一方面他上书朝廷,要求解散湘军,另一方面告诫家人尽快抽身而退,以防朝野的猜忌之心。后来,他果然得以保全自己,并担任两江总督之职。

曾国藩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尤其是他终成大器的必备六戒甚为经典: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第三戒: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第五戒: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第六戒: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持此六戒方能“为而不争”!成事在人,谋事在天。老子说:“祸过莫大于不知足,罪莫大于欲得”、“功成事遂天之道”。曾国藩对老子的“道”领悟至深,践行至透,无疑都体现在他的通达与洞明上,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他以毕生精力做好了“世事洞明”这门学问、写好了“人情练达”这篇文章,他以“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理想境界,被誉为“官场楷模”、“中华千古第一完人”,受之无愧,得之安然!而那些为争权夺利,争名夺位导致的父子互相残杀、兄弟反目成仇,为一点蝇头小利去争个你高我低、拼个你死我活的人,都是因为不懂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的逻辑,没能领悟“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的为人处事之道;没能明白“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真正秘密所在,而深受其害!但是我们作为洪涛老师的学生,跟随老师走进老子的世界,聆听老子的教诲,守着老子的心法“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做到“不害自己,不害他人,不害万物”“不争功不争名,不争权不争利。”那么,最终我们必将走向人生的辉煌,得到人生的终极圆满! (磊)

中国孝心网,济南格林文化传媒编辑中心赵宝翠,根据录音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道德经》: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有关老子道德经的经典语录哲理
《道德经》智慧:谦让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
老子经典警世格言20条 喜欢的分享收藏
道德经圣解(九十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