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挫折教育-独二代的必修课


     近日,日本组织几十位年轻妈妈到上海市民家做客,日本妈妈的教子方法使上海市民频发感慨。

 

     有位1岁多的日本小男孩抓起桌子上的一只生馄饨就往嘴里塞。上海房东欲要制止,其母却说:“让他去,这样他才知道生的不能吃。”小男孩咬了一口,果然皱着眉头吐出了生馄饨。

     还有个不到3岁的日本小女孩下厨切辣椒,被呛得眼睛流出泪,直打喷嚏。上海房东递上毛巾,也被其母拦住:让她自己想办法解决。后来这位小女孩切完了辣椒,半眯着眼走到毛巾架跟前,取下毛巾到水龙头前擦洗着眼睛。

 

      日本妈妈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其中的一位妈妈这样说道:我们是资源贫乏国家,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努力,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使他们在挫折中学会本领,将来才能自食其力,尽快地适应社会,迎接挑战。

 

        是啊,日本人就凭着这样的紧迫感教育下一代,使孩子从小养成能吃苦、会努力的韧性。日本之所以能够在战后短短的几十年内一跃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与他们对孩子一贯施行“挫折教育”确实有很大的关系。

 

        日本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不怕挫折、勇于竞争、敢于拼搏的顽强性格。他们这种教育方法难道不值得我们借鉴吗?

 

★ 什么是婴幼儿的挫折教育?

 

 

  • 婴幼儿挫折教育: 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符合年龄的要求或任务,创设一种适宜的挫折情境和困难,激励婴幼儿想方设法去克服困难、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或者完成教育者所给与的任务。

     

    宝宝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后天自然形成的,它是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而获得的。对宝宝进行挫折教育,逐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行,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 正确分析和评价挫折 

    挫折:是指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得不到满足、动机不能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

    挫折包含三个内容:

    1. 是自己的需求或者行动的目的受到了干扰或者障碍;

    2. 对于发生的干扰或者障碍给予分析和评价;

    3. 根据对挫折的分析和评价决定自己采取的情绪状态和行为反应。
    从中可以看出,对于挫折能否正确分析和评价是决定一个人抗挫能力强弱的关键。如果一个人能够正确的分析和评价所遇到的挫折,再加上从小经过抗挫能力的训练,就会变挫折为动力。

 

  • 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1. 避免独二代重蹈独一代的问题
    我国执行计划生育近30年,大多数的家庭都是一个独生子女。由于家长过分关心,照顾过度,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造成一些独一代不懂珍惜、不懂奋斗,更不懂同情和感恩,甚至表现出以“我”为中心、任性、责任心不强、独立生活能力差。
    现在第一代独生子女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子女——独二代。对于独二代来说,有着比独一代更加优越的物质条件和更加细微周到的呵护。而有些独一代虽然做了父母,却没有做好当父母的准备,常常以工作忙或者能力有限为由将教养宝宝的任务推给父母。隔代人如果仍然遵循当初培养独一代的教育理念,独一代所具有的某些人格缺陷,同样会带给独二代,而且独二代对独一代的依恋关系难以建立,将来势必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如何教育好独二代,避免独二代重蹈独一代的问题,将其培养成具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其中挫折教育是必须的,也是绝对不可以少的。


    2. 高AQ是事业成功的三大因素之一
    心理学家认为当面对逆境或挫折时,不同的人对待逆境或挫折产生不同反应,这种反应的能力,就叫逆境商(又称挫折商),简称AQ。
    在具有相差不多智商和情商情况下,逆境商对一个人的人格完善和事业成功起着决定的作用。高AQ的人在面对逆境或挫折时,始终能保持上进心,从不退缩,他们会把逆境或挫折当作激励自己前进的推动力,把每一次失败都看作是新的起点,能够激发最大的潜能。而低AQ的人视困难如泰山压顶,只能灰心丧气一事无成。一个人事业成功必须具三个成功的因素,即高智商、高情商、高逆境商。高智商的人并不意味着事业成功,而智商平平,却因为有高情商,高逆境商的人反而事业有成。但是一个具有高AQ的人,是需要从小接受挫折教育获得的。

 

  • 挫折教育是一把双刃剑

     

     


    根据宝宝的身心发展特点,设定适宜的任务和逆境难度,在实施过程中即使是失败了或者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也表现出对宝宝充分的信任,鼓励和引导宝宝想出各种办法克服困难。通过他不懈的努力,最终战胜困难,完成了任务,在享受胜利成果的喜悦中,宝宝的信心、责任心和抗挫能力都会获得提高。这样的挫折教育经历会是宝宝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但如果运用不当也会不利于宝宝的成长:例如,给宝宝提出的任务或者平时流露出的期望值过高,设计的挫折情境远远超过了他所能承受的能力,当他遭遇失败或者达不到设定的期望值时,他得到的不是鼓励和引导,而是讽刺和挖苦……当宝宝经常处于这些失败受挫的状态中,就会产生自责、自卑、懦弱、紧张焦虑的情绪,甚至还会以攻击、破坏等消极的行为方式来发泄对受挫的不满。


    当然,如果设定的任务和挫折情境不需要做太多的努力就能轻易完成,由于成功来的太容易,宝宝就不会珍惜,也不会积累成功的经验,体会不到胜利的喜悦,更谈不上抗挫能力的提高,这样的挫折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挫折教育。

     

  • 挫折教育中的误区

    1. 挫折教育就是吃苦教育
    一些家长片面的理解挫折教育就是吃苦教育,因为现在的宝宝多生活在优越的物质环境中,没有受过什么苦,因此就应该让宝宝多吃苦,多经受一些磨难,不能满足他提出的任何需求。虽然让宝宝吃一些苦,经受一些磨练,确实是挫折教育中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对宝宝来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合理的营养和家庭的关爱是宝宝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素,这时如果让宝宝吃苦不当、感受不到亲人的爱,正常的需求不能获得满足,这样会严重挫伤宝宝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损害身心健康。


    2.挫折教育就是批评教育:
    有的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处在一个听惯了表扬,容不得批评的环境中,因此就需要多加批评,少表扬。然后这样做的结果,会使他认为无论做任何事情、无论怎么努力都会受到批评,从而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尤其对宝宝来说,往往是依靠家长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批评教育使宝宝在挫折面前不仅不能找出自己的闪光点,焕发内在斗志,还可能从此一蹶不振消沉下去,其结果只会让他失去尊严和自信。

 

挫折教育大讲堂


挫折教育从宝宝出生就要开始。根据不同年龄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允许宝宝有自己的活动,让他高高兴兴地去做,也不要怕宝宝因受挫而放弃。


◆让宝宝从小学会“等待”
当宝宝7——8个月有一定需求时,就要让他学会“等待”。例如:给宝宝喝奶时,告诉他等奶凉了才能喝。宝宝学习精细动作时,给宝宝一块包了糖纸的糖,告诉他自己剥开糖纸才能吃到糖。带宝宝去商店买东西或排队上汽车时,告诉宝宝必须遵守规则。


◆让宝宝掌握生活自理能力
鼓励宝宝自己动手、动脑,通过反复尝试,宝宝经历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就能掌握自我服务的本领,获得满足和自信。例如,教会宝宝自己拿杯子喝水、拿勺吃饭、穿衣、穿鞋、系鞋带等等。当宝宝掌握了某一项生活技能时,对他来说就是一次很好的挫折训练。因此你应该放开手,只要是宝宝力所能及的事都要让他自己去做,即使他衣服穿得一塌糊涂,饭粒洒得到处都是,都不要插手。让宝宝在不断尝试过程中,学会克服困难。


◆让宝宝学会“善始善终”
无论宝宝做什么事,都必须善始善终。如果是玩玩具,那么过后就一定要让他分类放回原处,不能有任何理由不去做。如果有的事情宝宝独立完成有困难,你可以和宝宝一起做。当宝宝克服困难完成了,也一定要给予表扬,来巩固这种行为,形成好习惯。


◆让宝宝学会“言必信,信必果”
当宝宝小的时候,大人做事或答应宝宝的事,一定要信守诺言。宝宝3岁时,你除了要树立诚信的榜样外,还要教育宝宝信守承诺。凡是承诺了的事,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也要履行。但是由于宝宝思维的局限性,你也要适当的提醒和协助他。


◆让宝宝从你的态度中学会“自信”
鼓励宝宝学会处理自己的事情。经常交给他一些有一定困难的任务,给予他充分的信任,即使失败了或者造成乐一定的损失,也应该鼓励宝宝,帮助他找出问题所在,再重新开始,并告诉宝宝:你一定能成!


◆不要轻易满足宝宝的要求
宝宝的要求不能轻易给予满足,如果认为宝宝确实需要,就应该让他知道:只有先付出,而后才能得到。因为只有经过自己努力获得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也是宝宝最珍惜的。例如,对于2——3岁的宝宝买玩具的要求,你可以告诉他,要想获得这个玩具,必须饭前帮助妈妈摆筷子,如果做到了就带他去买。


◆鼓励宝宝的进取心
当你交给宝宝任何一项任务时,一定是希望宝宝能够完成,而且能够有所创造,不要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因此,向宝宝交代任务时,也要诚恳地说:妈妈希望你比从前做得更好。例如:你今天用积木搭的小房子非常漂亮,可惜被小朋友弄倒了,还能搭一个比这更漂亮的吗?让别的小朋友也学学!


◆玩具是挫折教育的好工具
由于宝宝大动作或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可能在玩一些比较难的玩具时不能随心所欲,难免会遭受挫折,这时你就应该鼓励宝宝并给予一定的引导,让宝宝学会操作和掌握使用玩具的技巧,感受到完全掌控玩具的喜悦,宝宝就会更乐意去尝试难度更大的玩具。但是也不能选择过于复杂的玩具让宝宝去玩,这会使他们感到无从下手,继而失去兴趣,放弃或者依赖家长来完成。如此就违背了你进行挫折教育的初衷。


◆让宝宝学会处理交往过程中产生的挫折
一般宝宝2岁半以后就开始喜欢与同伴进行交往。但是由于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里总是处于被照顾的地位,一旦与小朋友交往,由于缺乏交往的技巧,往往会遭到粗暴的对待和拒绝,这会让他感到失望和畏惧,甚至惧怕与人交往。因此,你应该指导宝宝与小朋友玩合作的游戏,通过游戏帮助宝宝分析了解遭受小朋友拒绝的原因,教会他交往的技巧,鼓励他再次与小朋友玩合作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宝宝与小朋友合作、克服粗暴或懦弱的行为,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小朋友愿意与他玩,使宝宝从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平时进行这样的训练,就能培养出高AQ的宝宝,使得他们在困难面前,具备坚韧的意志,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Tips

  1. 设计的任务和情境要适度、适量,符合相应年龄段宝宝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兴趣。

  2. 在实施挫折教育的过程中,对宝宝要有正确的评价,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及时肯定宝宝的进步,以增强宝宝战胜困难的信心。面对胜利,除了给与适度的表扬外,鼓励宝宝找出自己不足的地方;面对失败,要引导宝宝学会分析、找出原因,让他看到成功的希望,重新开始。

  3. 在挫折教育中,宝宝是接受教育的主角,只有激发宝宝内在的潜能,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作为家长,不应该越俎代庖,指手画脚,横加干预。

  4. 家长是宝宝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家长每天都能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勇于面对逆境和困难,这就是对宝宝最好的挫折教育。如果当宝宝遇到一些困难,家长表现得比他还紧张焦虑,这种情绪就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宝宝,造成宝宝异常敏感,不敢面对困难,不敢尝试失败。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招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有什么小窍门来提升孩子的“逆商”?
《澜》杂志第76期 - 天女网
中国孩子的挫折教育
逆商: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
学会承受 懂得承担 体验成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