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消化道疾病的超声内镜诊断
userphoto

2023.03.09 湖北

关注
超声内镜(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 EUS )自问世以来,经过不断进步与功能拓展,在消化系统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下分别就 EUS 对各项疾病的诊断意义和价值进行阐述。
一、食管癌的诊断和分期
应用 EUS 对食管癌进行临床分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确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可以帮助判断能否进行内镜治疗、手术治疗,或选择放疗、化疗、支持治疗(如放置支架)等。在食管癌局部侵犯范围( T )分期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N )分期方面, EUS 的准确率均不同程度地高于 CT 检查。由于 EUS 有穿透深度的限制,对远处转移( M )无法得出结论性判断,所以对食管癌要做出一个完善的临床分期, EUS 不能替代 CT 检查, EUS 应与 CT 联合应用且 EUS 检查通常应在 CT 检查之后进行。
 EUS 用于食管狭窄但黏膜光滑的食管癌病例,可以采用微探头通过狭窄段扫查或者线阵式超声内镜在狭窄的头侧进行扫查。尤其是当狭窄性质难以确定时,应用线阵式超声内镜可以对病变穿刺取材,对确定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EUS 有助于观察食管癌术后吻合口情况,尤其是术后吻合口狭窄性质待定时, EUS 可协助了解吻合口及吻合口后方的情况,以区分是吻合口炎症引起的良性狭窄还是肿瘤复发造成的恶性狭窄。EUS 对吻合口复发的敏感性好,结合活检和细针穿刺,是诊断吻合口复发的重要方法。
 EUS 有助于随访观察食管癌患者行放化疗的治疗效果,判断肿瘤是否明显缩小、淋巴结是否明显减少。但是由于 EUS 本身的局限性,有时难以区分组织炎症、纤维化和肿瘤,可能会导致一些判断错误。
综上所述, EUS 能有效地用于食管癌的分期、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鉴别诊断,从而帮助确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相信随着超声内镜分辨率的提高、超声弹性成像和三维成像等新技术的成熟, EUS 在食管癌诊治方面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二、胃癌的诊断和分期
研究表明 EUS 对胃癌侵犯深度( T 分期)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T1期68%~92.9%,T2期57.1%~73.9%,T3期69%~93%,T4期60%~72.7%。
 EUS 诊断淋巴结转移( N 分期)的准确率为57%~79%。虽然肿瘤转移性淋巴结具有某些声像学特征,较正常淋巴结偏大,形态偏圆,内部回声偏低、不均,甚至有无回声坏死区,但单纯根据 EUS 影像特征鉴别肿瘤转移性淋巴结与结节病或炎症性肿大淋巴结有时仍很困难,需借助细针穿刺技术进一步提高淋巴结诊断的准确率。EUS 扫查深度有限,对于判断肿瘤是否存在远处转移,要得出结论性的诊断是困难的。
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很高,早期胃癌诊断率的提高将明显提高术后的生存率,因此,胃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胃癌诊治的发展方向。EUS 用来评估肿瘤的浸润深度,它在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的鉴别中准确率高。但在判断早期胃癌是黏膜内癌还是黏膜下层癌时,它的可靠性就相应降低,应用高分辨率的超声可以提高其准确性。
伴有淋巴结转移、周围器官(脾脏/胰腺/肝脏)浸润的胃溃疡被认为是恶性溃疡。但是,一些良性的胃溃疡(尤其是长期胃溃疡)的外观与局限性的胃癌极其相似, EUS 区分这种溃疡良恶性的能力是有限的。线阵式超声内镜可以指导我们在活检时选择取材部位,对提高胃癌的确诊率有一定意义。
 EUS 对胃癌手术治疗后观察随访也具有一定价值,可以观察术后吻合口的情况,帮助发现腹腔淋巴结,是诊断胃癌术后复发的重要方法,虽然敏感性很高,但特异性可能较低。吻合口肿瘤复发与吻合口炎症改变鉴别有时较为困难,需结合胃黏膜活检。同样,腹腔淋巴结性质的判断,也需结合细针穿刺活检。
三、黏膜下肿瘤(上皮下病变)的诊断
黏膜下肿瘤( submucosal tumor , SMT )是内镜检查的常见疾病,仅凭内镜发现病变较容易,但很难确定肿瘤的来源和性质。迄今为止, EUS 是诊断 SMT 的首选方法,尤其对直径<0.5cm的肿瘤。首先,通过 EUS 我们可以轻易地除外腔外压迫的情况,进而通过 EUS 显示病变来源于消化道壁的哪层结构、在消化道的部位以及病变的大小、形状、边缘和回声等情况,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初步区分几种 SMT 。然而从这些方面区分肿瘤良恶性,结果不能令人满意,尤其是早期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的早期恶变几乎无法鉴别,此外,黏膜下层的肿瘤种类多,超声影像学特点相似,因而检查 SMT 进行细针穿刺或整块切除送检有时是必要的。
最多见的消化道 SMT 就是来源于肌层的肿瘤。随着间叶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的应用,人们对消化道肌层肿瘤的认识有了巨大的变化。同样是消化道肌层来源的肿瘤,可以是胃肠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 GIST )、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和施万瘤(神经鞘瘤)等。区分这几种肿瘤的金标准即CD117( C - kit )、CD34、 Desmin 、 SMA 、S100等免疫组化染色。
(一)平滑肌瘤
平滑肌瘤是消化道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见于食管,个别见于结肠及直肠,胃及小肠罕见。EUS 下食管平滑肌瘤显示为一个低回声团块与管壁超声第四层结构(固有肌层)或第二层结构(黏膜层)相延续,小的食管平滑肌瘤大多回声极低,甚至接近于无回声,大的平滑肌瘤可见内部有点状或条索状强回声,病变一般呈圆形、梭形,边界清晰。
(二)间质瘤
间质瘤最常见于胃(60%~70%),部分发生在小肠(20%~25%)、结肠和食管,转移以腹腔种植及肝脏多见,淋巴结转移则极少。在 EUS 下,间质瘤多位于超声第四层结构内,直径<2cm的肿瘤多呈低回声。大肿瘤多呈不均质中等偏低回声,内部回声不均,有片状高回声,有不规则无回声区或囊状无回声区,边界不光滑等改变。
在 EUS 下,我们可以依据超声影像测量肿块的大小,有无坏死,判断有无肝脏转移和腹腔内种植,还可以用内镜下结扎剥离或全层切除等方法取出肿块,帮助我们进行组织学良恶性的判断。
(三)施万瘤
施万瘤又称神经鞘瘤,是由周围神经的神经鞘所形成的肿瘤,普遍认为此种肿瘤是起源于施万( Schwann )细胞,也有人认为是起源于神经鞘的成纤维细胞。在 EUS 下,施万瘤呈低回声,故与平滑肌瘤和间质瘤鉴别困难,最终的确定诊断主要依靠切除后的病理检查。
(四)脂肪瘤
脂肪瘤是由良性脂肪组织组成,几乎可发生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胃窦多见,也常见于小肠和结肠,是黏膜下层的实质性肿瘤。EUS 下脂肪瘤显示为高回声团块,来源于超声第三层结构(黏膜下层),所以脂肪瘤是真正意义上的黏膜下层肿瘤。因为脂肪瘤质地软,行 FNA 、 TNB 和深挖活检的难度较大,成功率低。
(五)异位胰腺
异位胰腺是先天发育时残留在胰腺外(多为消化道壁)的胰腺组织。多发生在胃窦大弯侧或后壁,邻近幽门,病变一般较小。内镜下有时在隆起性病变表面可见特征性的凹陷。在 EUS 下,病变多是中等回声,也可以是混合回声的。可发生于胃壁的任何一层或几层,但多发生在黏膜下层,如果能发现腺管结构,更有诊断意义。
(六)囊肿
消化道周围器官的囊肿一般来源于胰腺、肾上腺、肾、肝、脾等,而消化道壁的囊肿多位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食管囊肿多为前肠囊肿,而胃和十二指肠囊肿中潴留性囊肿最常见。十二指肠的囊肿多为布氏腺囊肿,内镜下见隆起表面光滑,黏膜色淡,有透光感。在 EUS 下可见超声第二、三层结构内的无回声病变,水囊压迫会变形,无回声区内无血流信号。应用 EUS 除可以诊断各种食管、胃囊肿外,还可以行细针穿刺,对囊肿穿刺抽出非血性液体可使囊肿消退,既有诊断价值又有一定治疗作用。
(七)食管颗粒细胞瘤
颗粒细胞瘤( granular cell tumor , GCT )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发生于消化道的 GCT 更为罕见,仅占1%~8%。食管的 GCT 多数是内镜检查时偶然发现的,大多数病例内镜下见局部黏膜光滑隆起性病变,呈淡黄色或灰黄色,少数呈息肉状、粗糙或伴有浅表糜烂,很难与平滑肌瘤、间质瘤或息肉鉴别。在 EUS 下可见超声第二结构内低回声肿块,内部回声均匀,边界清晰。内镜诊断 GCT 的概率非常低,消化道 GCT 的诊断几乎都是通过病理活检来确诊的,结合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特征可以帮助诊断。
(八)静脉瘤
严格讲这不能算是黏膜下的'肿瘤',但临床上常可见到不典型的静脉瘤和静脉曲张,与 SMT 形态酷似,对这些病变,有时也习惯地将其归入'黏膜下肿瘤'。消化道孤立性静脉瘤往往无明显病因,内镜下观察孤立性静脉瘤多为色泽青紫的囊性病变。EUS 显示静脉瘤为边界清晰的无回声结构,并可以显示静脉瘤与胃壁的关系,还可以用沿血管走行扫查的方法和彩色多普勒功能来区分血管和囊肿。
(九)血管瘤
消化道的血管瘤较为少见,有学者认为血管瘤是血管的发育畸形和异常扩张,并不具有肿瘤的组织学特点,故不将其归入肿瘤,但多数学者在习惯上仍将其归入肿瘤,其包含三种类型:毛细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EUS 显示黏膜或黏膜下层为边界不规则的不均质较高回声肿块,边界清晰,质地软,内部无血流信号,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十)淋巴管瘤
淋巴管瘤是由淋巴管内皮细胞构成的肿瘤,均为先天性。消化道淋巴管瘤通常单发,好发部位为直肠、右侧结肠,也可见于食管。内镜下可见肿瘤表面光滑,有透明感。EUS 下可见黏膜下囊性无回声肿物或者囊实混合肿物。
(十一)直肠类癌
类癌又称嗜银细胞瘤,为一种少见的内分泌肿瘤,国内则以直肠最多见。大肠镜下直肠类癌特征性表现为呈微黄色或灰白色黏膜下光滑隆起,直径多<1cm,推之可移动,质地偏硬,界线清楚,活检钳触之具有 SMT 特征。EUS 下病变呈低回声,边界清晰,早期病变位于肠壁超声第二层或黏膜下层。病理检查是确诊类癌的金标准,免疫组化显示 Chromograin - A 、 NES 、 Synaptophysin 可呈阳性。
(十二)消化道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肠镜检查时,可发现肠腔有不同程度的狭窄,表现为黏膜下或壁外肿物的征象,黏膜表面可正常,或为充血、水肿及浅表溃疡,有时可见炎性息肉,偶见黏膜下层暗紫色出血斑及偏心性的黏膜皱缩。EUS 下见肠壁超声第1~5层结构均可能被累及,表现为肠壁内一混合回声肿块,内可见无回声区,形态不规则。
(十三)手术后改变
消化道手术后,常常可以在吻合口的周围见到表面光滑的隆起性改变,多为手术缝合致使黏膜皱襞折叠或黏膜下皱痕形成,需要与肿瘤复发和新生 SMT 鉴别。单纯手术后改变在 EUS 下可见局部胃壁超声第一、二层结构清晰,第三层结构以下显示不清,常有线状、点状强回声,后方伴有声影,这主要是由于黏膜下层内的手术缝线、吻合钉或钙化的痕形成的,因而具有一定特异性。
(十四)其他疾病
 EUS 常常还可以发现许多罕见的 SMT 或腔外肿物,如纤维瘤、纤维血管性息肉、食管血肿、十二指肠类癌、纵隔结节病、胰腺囊肿、组织细胞瘤、异位脾、脂肪肉瘤、布氏腺结节。这些病在 EUS 下的表现不完全相同,但由于有些疾病的病例少见,其中许多病变目前还未总结出特征性表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超声诊断
超声内镜诊断有关知识预热学习
掌握这 9 种超声内镜表现 轻松识别胃黏膜下肿瘤
胃肠新刊:超声内镜EUS诊断专辑
直肠MALT淋巴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国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诊治专家共识(2018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