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历只管人生上半场,思维方式才决定了人生下半场



撰文 | 罗蓓 氢原子创始人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
责编 | 施杨

浅层认知与深层认知

人类征服坏血病的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故事分为上半段和下半段,大家熟悉的多是上半段。

古代的水手在远航的途中,常常饱受坏血病的折磨。比如16世纪时,麦哲伦团队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的壮举,彪炳史册,但他们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超过一大半的船员死于坏血病。

其实坏血病不是什么不可攻克的顽症,它之所以能肆无忌惮地夺去许多水手的生命,不过是因为当时人们的认知存在很大的局限。

认知不到位,再简单的问题也会造成很大的困扰。

解决坏血病的方法很简单,到了18世纪中叶,英国人发现食用柠檬可以药到病除,轻易攻克坏血病。于是规定英国的海军如果扬帆远航,必须要饮用定量的柠檬叶子水,很快坏血病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到这里,人们认为已经找到真正原因,建立了“正确的”因果关系:“吃柠檬”是因,“治愈坏血病”是果。吃柠檬可以治愈坏血病的方法很快流行开,大面积普及。

这是大家熟悉故事的上半段,但柠檬和坏血病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如果没有洞察力,找不到深层次原因,很多问题只是被表面掩盖了,其实没有真正解决。

在乔纳森·兰博(Jonathan Lamb)的《坏血病》中记载了这个故事的下半段。到了19世纪中期,食用柠檬来治愈坏血病的方法已经广泛流行。但“精明的人们”开始计算起这件事的成本,他们用成本低很多的西印度柠檬,代替昂贵得多的地中海柠檬。人们很快为自己认知的浅薄付出惨重的代价,坏血病这个恶魔再次现身,继续夺走水手的生命。

刚刚建立起来的信念轰然坍塌,原来“吃柠檬”并不是“治愈坏血病”的真正原因。有识之士开始反思之前认知的不足,他们开始通过科学实验探究深层次的原因。最后发现,真正治愈坏血病的是维生素C,而不是柠檬。

正确的因果关系,应该是“吃维生素C”是因,“治愈坏血病”是果。西印度柠檬之所以没啥作用,是因为它的维生素C含量低得可怜。

在生活中我们通常被教导使用线性思维,线性思维模式探究的是简单的一对一联系。它并没有把事物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一个大谜团中只是关注了其中一小块。通常我们所面对的情况远远比线性思维能够分析到的部分要复杂很多。

把“吃柠檬”看作“治愈坏血病”的原因,这就是舒斯特(Steven Schuster)所说的线性思维。线性思维基于日常生活观察到的事实,建立了简单一对一的联系。这种联系可能在一定范围内适用,但没有从根底里解决问题。要彻底治愈坏血病,避免悲剧再次重演,必须超越简单的一对一联系,看到更复杂的系统,揪出来维生素C这个不易察觉的深层次原因来。

医学如此,复杂的商业系统更是如此。因此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很有感触地说:全体员工无论何时都要保持敏锐的感受性,最好能够看透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比表象更重要。



培养深层认知思维能力

思维的类型比较多,难免会让人觉得有些眼花缭乱。我们把各种思维方式做了一个简单整理,以一张图直观地呈现给大家。


为什么这张图是用圆形,而不是用一个金字塔的结构呈现给大家?

首先是因为思维方式没有高低之说,只有适用场景的区分。比如我们在商业战略规划中要用到系统思维,但系统思维是很耗费脑细胞的,所以到了现实生活里面我们仍然乐意使用线性思维,简单高效地处理大多数日常事务。

其次这些思维是相互交融的,例如分类思维是所有思维方式的基础,包含在各种思维方式之中。如果分类不清晰,或者分类有错误,再谈结构化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等就犹如缺少扎实地基的空中楼阁。

培养深层认知思维能力,我给大家一个建议,叫做:两头开打,中间开花。

两头:一头是分类思维,分类思维方式是各种思维的基石,从小学生就可以开始训练,目前我们为企业定制的化繁为简的分类思维培训,也主要针对企业新晋经理人,以及帮助技术专家培养商业感觉。另一头是系统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适合企业总监及以上级别的管理者。


中间开花:分类思维保证了思维大厦基础材料的质量,系统思维则勾勒了思维大厦的架构蓝图。从这两头开打往中间推进,其他思维方式一是容易掌握,比如分类思维学好,结构化思维自然水到渠成。

二是容易学出彩,比如善于找分类维度,看事情的视角与众不同,那创造性思维就很容易有成果,所以叫中间开花。



化繁为简飞轮

我们先说基于分类思维的“化繁为简飞轮”(PPRI模型)

“化繁为简飞轮”(PPRI模型)致力于用简单分类解决复杂问题,他的精髓是:抓出主要矛盾,选择关键分类维度,从而能集中有限资源,解决关键问题。


分类思维是构建其他思维方式的基石,也是培养商业深层认知思维能力的起步。但分类思维也最容易被忽视,因为大家觉得分类人生来就会,何必需要专业的学习和培养。

确实,人生来就会分类,但“本能分类”和通过刻意练习铸就的“科学分类”存在天壤之别。这里面存在的核心区别在于分类的维度。


上个世纪末,凯文·凯利(Kevin Kelly)借助进化论的视野,审视了技术时代社会的跃迁,写成了《失控》,这让我们对创新的演化,以及用分类学的视野去审视新物种的生命力有了一个别致的维度。

就在凯文·凯利写成《失控》后的第3年,乔布斯回到了阔别已久,但当时市场地位已经岌岌可危的苹果公司。其实在乔布斯离开苹果的12年里,苹果公司的掌门人无一不是商业精英。

比如约翰·斯卡利(John Sculley),他是乔布斯亲自出马,用了一句“你是想卖一辈子的糖水,还是和我一起去改变世界”,从百事可乐公司挖过来的。约翰·斯卡利就曾经为百事公司从可口可乐那里夺取市场份额立下过汗马功劳。

再比如吉尔·阿梅里奥(Gil Amelio),曾经挽救过处于巨亏状态的国家半导体公司,也是商界传奇。这些大牛们都为苹果公司做过诊断,也试图用各种方法推动苹果走出困境,问题在于,他们担任掌门期间,苹果公司江河日下,最后苦苦挣扎在生死线边缘。

看到种种矛盾不难,难的是抓住主要矛盾,化繁为简。

在乔布斯刚回到苹果公司的时候,他就敏锐地发现了一个关键问题,当时苹果的产品线实在太多太杂了。根据苹果公司员工的回忆,当时苹果的产品种类多而杂,稀里糊涂地开发出来。以至于乔布斯花了三个多星期,让员工们给他解释这些产品,最后聪明的乔布斯都没搞明白。

“如果我要把苹果的产品推荐给我的朋友,我该让他买哪些呢?”乔布斯不禁都产生了这样的困惑。煎熬了几个星期之后,乔布斯决定拿起“分类法”这把大刀,对苹果的产品线做大刀阔斧的改革。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在苹果公司大型产品战略会议上,所有人目不转睛地盯着乔布斯,看他会变出什么神奇的魔术来。

乔布斯走到白板边,拿起画笔,画出了一个四方格的坐标轴。

在横轴上,乔布斯写下了两个词:“消费级”和“专业级”。也就是说,按照这个维度来做区分,苹果的产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给普通消费者用的,比如说大人小孩玩的iPhone。一类是给专业人员用的,比如说设计师用来做设计的Mac。

在纵轴上, 乔布斯又写下了两个词:“台式”和“便携”。也就是说,按照这个维度来做区分,苹果的产品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比较大,适合在桌面上用,比如Mac的一体机。另一类则是可以揣在口袋里到处溜达,比如iPhone、iPad。

采用两个坐标轴,或者两种分类维度,苹果的产品就被分为了4类:

乔布斯宣布,苹果公司从此要砍掉那些乱七八糟的产品线,只围绕这4种分类,集中做出精品。从乔布斯去世到今天,苹果公司仍然坚持了乔布斯的这一产品分类法。尽管苹果公司又新推出的iWatch、Airpods等,也都可以归属到移动消费产品,而且是在原有的生态进化出来的。


我翻看了一下苹果公司2020年第2季度的销售报告。iPhone的销售收入占了半壁江山。其次是Mac和iPad,这3者加起来,注意,仅仅就是这3者的总和,已经占据苹果销售总收入的一大半。

回顾一下乔布斯的打法,其实精要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用户体验:个体崛起+感官荷尔蒙体验需求和当时的产品追求技术功能而疏于人机交互体验之间的矛盾。

找到了关键分类维度。你会发现在乔布斯经典的四象限中,无论是专业维度还是便携维度,其实都是抓住了用户体验这个主要矛盾。四象限无非回答了两个看似简单,其实至关重要的分类维度——苹果的产品给谁用?他在什么场景里用?

把这两个分类维度明晰了,苹果公司就能聚焦在有限的产品线上创造价值,打造最好的用户体验。最终iPhone,iPad等少数几个产品,成为现象级的畅销+长销品。

就是这样一个化繁为简的分类法,推动苹果公司成功转型,一度问鼎全球公司市值第一。



系统思维冰山模型

聊了作为各种思维方式基础的分类思维,我们再来看综合性的系统思维。

早在上个世纪,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 Twitchell Hall)就发现,研究人的行为,研究社会、文化的变迁,不能只是简单地看零星、孤立的事件。这些事件往往只是冰山一角,更深层次的原因有如冰山潜藏在看不见的水面之下。于是他提出了著名的“系统思维冰山模型”。

公司的决策者、管理者对商业的认知不可能只停留在“冰山模型”的可见部分上。如果不能从低飞的燕群嗅到即将到来的暴风雨的气息,要么错过扬帆远航的机会,要么缺少准备而被暴风雨打得船翻人散。


拿起任何一本系统思维的著作,它都会告诉你系统的3个构成:要素、连接和系统的功能目的。日常的线性思维执着于有形有体,具体可感的要素,其实真正的颠覆性变化来源于连接的改变,继而推动系统的演化。

当我们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时候,其实本质是在做商业系统的跃迁。也就是说,数字化转型不是改变要素,而是改变要素的连接方式,继而改变整个系统的功能和目标。

举个简单例子,北京的出租车市场,在过去20年里经历了很多变化。最早这些变化只是要素的变化。车从夏利换成了富康,又从富康换成了现代。价格从1.2元/公里,变成了1.6元/公里,继而变成了2.3元/公里。这种要素的变迁没有从实质性改变出租车这个系统,乘客打车难,司机找客难的问题一直存在。

什么时候这个系统出现跃迁的呢?

答案是打车软件的出现。因为有了打车软件,车与乘客的连接方式发生了改变。乘客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打车软件呼叫周围几公里的车,而且可以高中低档,选择自己需要的服务。

一下子,过去以车为中心,乘客必须站到路边使劲挥手让司机看到自己,变成以乘客为中心,司机来抢单,司机的服务态度一下不一样了。

地图导航让司机能更快地找到乘客,也方便乘客和司机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同时减少司机恶意绕路的可能。

一下子,整个打车系统就变了。就如在打车软件这个案例里,他们没有造新车,没有修新路,但却让出租车、私家车和乘客的连接都发生了变化,打车系统由此跃迁。


最近几年,网上盛传《教父》的一句名言:半秒钟看清事物本质和一辈子都看不清本质的人,命运注定不同。其实你仔细去查询,会发现《教父》的电影和原著里都没有这句话。但这丝毫不妨碍这句话口口传诵,深入人心。因为,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呼声——学会学习,把握深层认知思维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超越常规的创新思维
六个思维层级的表现和认知!时长14分钟#认知思维#思维方式 #思维
苹果公司逆袭的启示:乔布斯“黄金圈法则”
3招帮你打造和乔布斯一样的逻辑思考和表达能力!你值得拥有
如何提升认知层次的方法?
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不同的人生!思维认知的六个层级[赞]学习下: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