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万不要对离婚有幻想

最近在《脱口秀大会5》,初代脱口秀女王思文回归,引发全网热议。

她和前夫程璐,曾经号称是中国脱口秀界的“史密斯夫妇”。

实践着年轻人期待的婚姻范本,治愈了无数年轻人的恐婚:

“夫妻间最好的关系是什么?是变成睡在上下铺的兄弟。”

然而,在所有人都看好这段“兄弟般”的婚姻时,他们却在2020年离婚了。

随后,思文退出《脱口秀大会3》的比赛。

如今时隔2年后,她再度回归——

第一场表演,她聊姐弟恋,现场反应不温不火;

第二场表演,她火力全开,主动与程璐PK,直接聊前夫,聊离婚女性,引爆全场。

不难想象,离婚后这2年,她肯定经历了很多无法为外人道的艰难时刻。

如今,她在舞台上将这一切写成段子,用一笑泯了爱恨情愁悲欢离合。

从某种意义上——

这是喜剧人的一种「自我献身」;

也是喜剧人的一种「自我解脱」。

思文的洒脱,令我感慨良多。

因为现实生活中,离婚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很多人跟一段亲密关系决裂后,依旧困与前任的羁绊里无法自拔:

要么终日以泪洗脸,痛苦不已;

要么终日愤愤不平,咒骂前任。

久久无法释怀,甚至直接影响到新的关系。

一个困在羁绊里的离婚女人

说到这,我想分享个身边人的故事。

我的邻居李女士,今年40岁,是一家美容院的店长。

她长得好看又有气质,身边不乏追求者。

自从10年前跟前夫离婚以来,她特别渴望找到新的情感归属。

按理说,一个有颜值、有事业的女性,要想找到另一半并非难事。

然而这10年来,李女士陆陆续续谈了不下10场恋爱,却始终没能修成正果。

许多人表示无法理解,甚至李女士本人也充满困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直到有一次跟她深入探讨,我才发现,这一切源于:

她在离婚事件中的「未完成情结」。

10年前,前夫正在创业,李女士则成了贤内助——

白天在美容院上班,晚上处理前夫公司的事情,忙个不停。

可谁也不曾想到,前夫非但不感恩、不珍惜,还搞起了外遇。

这对李女士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带着对前夫满腔的愤恨,她毅然决然选择了离婚。

离婚以后,她立刻跟一名年轻男子展开新恋情,尽管她并不爱对方。

“我想向前夫证明,我的新男友比他优秀100倍,背叛我是他这辈子最错误的决定。”

“那,你成功证明了吗?”我问道。

李女士轻轻摇了摇头:“没有,我后来发现新男友徒有其表,好吃懒做,没有责任心,就分手了。”

但李女士并不死心。

从那以后,她开始与各类男性交往,不断晒朋友圈,甚至有时还特意@前夫,以此“羞辱”他。

但每次“羞辱”完以后,她又会因为无法忍受男友的某些缺点而分手,然后再寻找下一个交往对象。

周而复始,不断循环。

表面上早已离婚,实际上却依旧困在与前夫的羁绊里,无法自拔——

这,就是李女士无法在新恋情中修成正果的根本原因。

走不出羁绊背后的3层含义

在完形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未完成事件

指一个人在特定事件中,由于一些情感没有被充分体验,从而对它念念不忘。

当一个「未完成事件」悬而未决时,人就会不自觉地重复一些“荒谬”的行为,去弥补这份情感的缺憾,形成「未完成情结」。

就像李女士离婚的时候,没有真正去感受对前夫的愤恨,也没有诚实去体验自己的挫败,从而导致一直对前夫念念不忘。

在随后10年岁月里,她一直通过新的恋情去“羞辱”前夫,回避挫败。

这,就是她无意识中、关于离婚的「未完成情结」

它的背后存在3层含义:

 其一,“你伤害了我” 

“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怎么可以背叛我,伤害我?”

当她把前夫看成施害者,把自己看成受害者时,这就意味着:

她把自己放在了虚弱的角色里,被动遭受伤害,没有主动权。

带着这份虚弱,她在离婚后不断交往异性,以此补偿内心的挫败。

 其二,“你要为我负责” 

“你背叛了我,并伤害了我,你要为我负责。”

当她期待着前夫为这份背叛负责时,这就意味着:

她在心理上并没有与前夫分离,依旧将自己与前夫捆绑在一起。

带着这份心理的纠缠,她始终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离婚的阴影。

 其三,“我要惩罚你” 

“你不为我负责,我就要惩罚你、羞辱你。”

当她带着愤恨结束一段婚姻时,这就意味着:

她在情感上并没有与前夫分离,依旧将自己裹挟在上一段婚姻里。

带着对前夫的报复心理,她始终无法与别的异性建立真诚的、纯粹的亲密关系。

以上3个想法的产生,是因为「未完成事件」背后隐藏着李女士「未表达的情绪」:

特别是对前夫的愤恨。

从而导致:

她一直停留在过去的羁绊里,无法将能量和注意力投入到当下和未来的事务中。

你有多恨TA,就有多需要疗愈你自己

这份经久不衰的愤恨,仅仅来自前夫的背叛吗?

其实不然。

精神分析有一个说法:

几乎每一段亲密/婚姻关系中,我们都会不自觉地重复童年与养育者的关系模式。

而几乎每一段亲密关系/婚姻的破裂,往往也伴随着童年创伤的爆发。

关键在于,我们是如何面对创伤的:

是屈从于它的裹挟,止步不前?

还是从中觉察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走向自我成长?

催眠师黄仕明曾开玩笑说:

“一见钟情,是两个'神经病’在一起。”

李女士的爸爸是一个非常优秀、有力量的男性,但妈妈却文化不高,性格软弱。

她从小崇拜爸爸,且有些瞧不起妈妈。

“长大后要嫁给一个像爸爸一样的男人。”

而李女士的前夫,在家里排行老大,是家族里唯一的男孙,深受长辈器重。

他从小便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两人最初相遇,相互吸引,很大程度源于:

他们能够满足彼此对另一半的期待与渴望。

李女士需要的男性气概,前夫身上有;

前夫需要的事业贤内助,李女士也有。

在这种补偿式的亲密关系中,两人各取所需,听起来挺美好。

但如果婚姻中的两个人,没办法照顾好自己的需求和伤痛,而是过度依赖对方去给予:

“你如果爱我,就应该给我这个那个……”

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感到委屈、生气、抱怨、指责、失去耐心。

令对方疲上加疲,令自己伤上加伤。

长此以往,就会让关系紧绷,充满压力和负担,陷入恶性循环。

李女士与前夫婚姻的破裂,直接导火索是前夫搞外遇;

但追溯到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李女士本人也有一定的责任。

她从小崇拜父亲力量,鄙视母亲的软弱。

在辅助前夫创业过程中——

她一边以父亲为标榜去要求前夫,一旦前夫出现退缩的念头,她就会大声指责对方不像个男人;

当前夫没有达成她的期待时,她就会以“拒绝前夫的性需求”作为惩罚,因为她不想像软弱的妈妈一样,总是向丈夫低头。

当发现前夫出轨后,她第一时间选择离婚,并快速建立新的关系,将期待转嫁到另一个人身上。

这中间,她没有留任何时间和空间去理解、处理自己需求和创伤。

从这个维度来讲,

李女士无法收获完满、和谐的亲密关系,

不仅仅是因为遇人不淑,同时也存在自身原因内在困境

当然我这样讲,不是为了给出轨男性洗白。

而是想透过李女士的故事,让大家看到:

在亲密关系/婚姻中,我们会不断呈现自身缺失、渴求的部分,同时也会从中看见自己需要被联结、被疗愈的部分。

当关系终结时,伴随着童年创伤的爆发,我们一定会产生恨意。

这份恨意——

既包含了指向眼前伴侣的愤怒:你为什么要伤害我/抛弃我/不满足我?

也包含了指向养育者的愤怒:你当初为什么不好好爱我,让我如此匮乏?

这个时候,你有多恨对方,就有多需要疗愈你自己。


谢谢你的存在,让我更加完整

 

那么,在一段破裂的亲密关系/婚姻中,该如何去疗愈自己呢?

按照完形心理学的说法:

当「未完成事件」悬而未决时,「未完成情结」会一直持续存在着,直到我们能勇敢地面对过去,接受丧失,完成哀悼。

这时,我们需要回到过去的「未完成事件」中,把那些不为人知的失望、悲伤与愤怒表达出来,缓解心灵僵局,走出羁绊。

总结起来,它需要经历2个阶段:

 第1阶段:宣泄。

当我们有恨意却不去体验时,就容易干一些“荒谬”的事情。

就像李女士不断在新关系中“羞辱”前夫,无法修成正果。

也因此,当恨意产生时,要觉察到它的存在,并试着让它在关系中流动。

这时,我们可能会在愤怒的驱使下,产生很多破坏性的想法。

而恨意一旦从情绪变成伤害性行为,就会对他人造成切实伤害。

也因此,我们需要给它披上一层胶囊:

减轻表达恨的力度。

让它从不可忍受变成可以忍受,从不被外界所接纳变成可以被外界接纳。

就像思文和程璐,两人既然走到了离婚这一步,必定是彼此间出现了不可协调的矛盾,造就了不可挽回的伤害。

或许就像程璐所说的,在思文经历父亲离世、生病动手术等艰难时刻,他却因为忙于工作,无法给予她陪伴。

而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的思文,面对丈夫的冷落与忽视,你说完全没有怨言与愤怒,也不现实。

但她没有将这份恨转化成直接攻击,而是在脱口秀舞台上将它转化成了一个个段子:

我是主动选择跟程璐一组PK的。

选的时候觉得很好玩,但选完之后我就后悔了。

我在想——我会不会又选错人了!

这可是比赛呀,怎么能跟婚姻一样儿戏呢?

此番一语双关的操作——

既释放了自我的压抑,也表达了对前夫的不满;

既有岁月静好的体面,也有身为喜剧人的素养。

 第2阶段:整合。

所谓整合,就是透过一段亲密关系/婚姻,看见自己需要成长的地方。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说:“人生下来就是残缺的。”

这也意味着,

我们需要在关系中填补自身的残缺,而亲密关系/婚姻,则是人与人之间最深层的联结。

伴侣存在的真正意义——

不是永无止境地满足我们的缺失与匮乏;

而是帮助我们感受自己需要被完整的部分,了解自己未被满足的需求。

它的破裂,则意味着——

伴侣也有他的路要走,有他的生命旅程,他/她已经给予你,他/她能够给予的一切,他/她没有的,既不能给自己也没法给你了。

但是透过对方,我们看到了自己的需要和渴望。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可以为自己的需求去做一点事情——

我满足自己的渴望,开始照顾好自己,为自己的需求负责任,爱我自己,安慰内在的不安。

这会帮助我们踏上了一段意识进化的旅程,疗愈、整合、成长、蜕变的过程。

然后我们就会变得更完整。

亲密关系/婚姻的最终指向——

从来不是彼此补偿,而是自我的成长。

所以,当亲密关系/婚姻逝去的时候,不要沉浸在过去的羁绊中。

试着把力量带回给自己,带着完整的自己告别过去,走向新的关系,新的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离婚女人的爱与恨:我还爱着前夫,只是为了感情报复
“贾静雯与前夫同框”:最好的离婚关系,是与过去的人生和解
一位35岁离异女子的哭诉:我满足前夫要求,他却表示不可能复婚
离婚女人,不拒绝和前夫发生关系?这三个女人的经历,让人反思
重新开始一段婚姻,还不如维护好之前的婚姻
坂元裕二:写尽人生情感羁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