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爱因斯坦关于国家的观点: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国家

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是谁?估计大家都会想到爱因斯坦。没错,在科学界爱因斯坦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当然,爱因斯坦除了是一名物理学家外,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犹太人。
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家庭,父母皆为犹太人。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非常聪明,12岁就自学了高等数学,16岁自学了微积分。
大家或许有这么一个错误印象,认为爱因斯坦是德国人。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没错,但是他在22岁的时候(1901年)就取得了瑞士国籍。因为当时瑞士相比于德国来,对犹太人更宽容。
加入瑞士国籍的爱因斯坦迎来了创作上的井喷期,1905年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这一年他发表了发表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接着完成了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

成名后的爱因斯坦受到德国科学界的邀请,于1914年重返柏林居住。随即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虽使爱因斯坦生活在战争鼓吹者的包围之中,但他却坚决地表明了自己的反战态度。
1924年爱因斯坦加入柏林的犹太组织,并成为缴纳会费的会员。从此,爱因斯坦将自己的命运和其他犹太人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1932年,纳粹势力在德国崛起,爱因斯坦号召德国人民起来保卫魏玛共和国,全力反对法西斯。
1933年德国纳粹政府查抄了爱因斯坦在柏林的寓所,焚毁其书籍,没收其财产,并悬赏十万马克索取他的人头。爱因斯坦当时在普林斯顿大学任客座教授,得知消息后便加入美国国籍。从此爱因斯坦再也没有踏上德国的领土。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1949年5月,美、英、法3国占领区合并,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史称“联邦德国”,也就是“西德”。西德成立后,鉴于爱因斯坦的巨大影响力,西德政府想要邀请爱因斯坦重回德国,但是被爱因斯坦本人一口回绝。因为爱因斯坦再也不想回到这个曾屠杀六百万犹太人的国家了。
1955年爱因斯坦病逝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延伸阅读:国籍的争论

1921年,爱因斯坦撰文指出,“社会或者国家不是他盲目崇拜的对象;他把社会要求个人作出牺牲的权力,完全建立在社会应当给个人的个性以和谐发展机会这一责任之上。”(文集,页10)爱因斯坦正是从良知、人性、正义的角度看待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的。

1922年,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从日本回国的船上得到了获奖消息。按要求,在授奖仪式上,获奖人员要由所在国家的代表陪同;如果获奖人不能亲自领奖,可由所在国家的代表代领。爱因斯坦出国未归,谁能代他领奖呢?德国和瑞士的大臣都声称有此特权。德国称:“爱因斯坦是德国人。”瑞士说,爱因斯坦是用瑞士护照旅行的。德国作证,1920年7月1日,爱因斯坦曾向德国宪法宣誓,他在柏林科学院任职即为“间接的国家官员”,因而属于德国公民。瑞士称,爱因斯坦1901年就已加入瑞士国籍。爱因斯坦适时返回,特别对国籍问题作出两点澄清,一是在加入柏林科学院时曾经声明,“不要改变我的国籍”;二是不反对“获得德国公民权”的说法。(《爱因斯坦传(下)》,弗尔辛著,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年,页571、573)

1930年,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一文中,从哲学和政治学上系统阐述了他的国家观。在政治上,他崇尚民主而反对专制。他指出,“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主义。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让任何人成为崇拜的偶像。”(文集,页43)

在哲学上,他认为:国家并不是最重要的,人是高于国家的,人本身才是国家存在的目的。“在人生的丰富多彩的表演中,我觉得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只有个人才能创造出高尚的和卓越的东西。”(同上)

1931年11月22日,爱因斯坦发表了《主权的限制》一文。这篇文章精辟地阐述了他的国家观。他指出,“国家是为人而建立,而人不是为国家而生存。……我认为国家的最高使命是保护个人,并且使他们有可能发展成为有创造才能的人。……国家应当是我们的勤务员;而我们不应当是国家的奴隶。”(文集,页82)

15岁那年,爱因斯坦坚决地放弃了德国国籍,是不满德国奉行的军国主义。人到中年,他作为闻名世界的科学家,为了曾经的祖国,他毅然宣誓做德国公民。而当德国与时代潮流倒行逆施,成为世界人民的公敌,德国再次笼罩在军国主义的阴影里,爱因斯坦不顾生命安危,再次拒绝了祖国。在这里,中国人奉行的“人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的猥琐的人生哲学,“没有了祖国,你什么都不是”的荒谬说教,对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没有任何意义。

4月5日,爱因斯坦从比利时致信普鲁士科学院,“我打算辞去我在科学院中的职位,并且放弃我的普鲁士公民权。我所以要采取这些措施,是因为我不愿生活在个人享受不到法律上的平等,也享受不到言论和教学自由的国家里。”(文集,页107)在他看来,平等和自由的理念高于国家的藩篱。

1940年10月1日,爱因斯坦正式宣誓成为美国公民。

促美研制核弹

很多年后仍然有人认为,爱因斯坦的一个行为是不可饶恕的,那就是在“二战”期间,他竟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美国加快原子能研究,让美国人以原子弹对付自己的祖国。事实上,美国确实抢在德国前面率先掌握了原子技术。在国人眼光里,这大约应属十恶不赦的“卖国”或“德奸”行为。

1939年8月2日,爱因斯坦致信美国总统罗斯福,“已经有几分把握地知道,在大量的铀中建立起原子核的链式反应会成为可能,由此,会产生出巨大的能量和大量像镭一样的元素。……这种新现象也可以用来制造炸弹,并且能够想象——尽管还很不确定——由此可以制造出极有威力的新型炸弹来。”因此,建议美国“加速实验工作。”(文集,页177)这封信未能及时引起罗斯福的重视。9月3日,纳粹德国向波兰发动进攻,“二战”骤然爆发。罗斯福这才意识到这封信的重要性,随即决定,“我们应当跑在纳粹德国的前头,否则他们将我们炸得粉碎,……”(聂本,页328)并于1941年12月6日建立了研制原子弹的秘密的“曼哈顿工程”。法西斯德国未等原子弹派上用场就土崩瓦解了。1945年8月,美国为避免在日本本土作战中大量军人的阵亡,美军向日本投掷了两颗原子弹,日本被迫宣布投降,战争提前结束。

有人开始把爱因斯坦叫做“原子弹之父”,因为他的公式 E=MC2,奠定了原子弹的理论基础;因为他写给罗斯福总统的那封信,加快了原子弹研究和制造的进程。

1952年9月20日,日本《改造》杂志就原子弹问题向爱因斯坦提问。作为唯一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国家,日本人的提问显然带有责难性质。爱因斯坦的回答斩钉截铁,“我却感到非采取这一步骤不可,因为(当时)看来很可能德国人也会抱着完全成功的希望在同一问题上进行工作。我看,我那时只能这样做,再无其他可以选择的余地,……”(文集,页306)1953年2月22日,爱因斯坦回复另一封日本来信时也强调,“我的确相信,我们必须防止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万一会单独占有这种武器的可能性。在当时,这是真正的危险。”(文集,页313)遏制“祖国”发展经济与遏制“祖国”祸灭人类,两者性质迥异,爱因斯坦选择的是后者,这两封回信,都强调了法西斯威胁之下的别无选择,反映的都是:爱因斯坦开阔的正义胸怀而非狭隘的爱国主义。

爱因斯坦不是一个庸俗的国家主义者,他也不是一个狭隘的爱国主义者。基于法西斯德国给整个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爱因斯坦作为一个向来主张宽容和解的科学家,对德国民族几乎作了整体的否定。
1944年,他说:“德国人作为整个世界的一个民族,是要对这些大规模屠杀负责的,并且必须作为一个民族而受到惩罚,……”爱因斯坦不承认“人民永远不会犯错”的逻辑,他指出,“站在纳粹党的背后的是德国人民,在希特勒已经在他的书中和演讲中把他的可耻意图说得一清二楚而没有一点可能发生误解之后,他们把他选举出来。德国人是唯一没有做过任何认真的抵抗来保护无辜的受害者的民族。”(聂本,页281)这就是国人在指责民主弊端时常用的例证,希特勒是德国人民主选举上台的,德国人当然要为自己的错误选择承担责任。在爱因斯坦看来,罪犯不是希特勒,不是纳粹党的领导,不是国家社会主义运动,而是整个德国国家。1944年,他在《华沙犹太人居留区英雄们的讣告》中写道:“整个德国国家应该为这次大规模的屠杀负责,如果世界上还存在正义的话,德国作为整个国家应该受到惩罚。”(文集,页198)

爱因斯坦永久放弃德国国籍72年后,德国这个当初被爱因斯坦抛弃的国家,决定将2005年命名为“爱因斯坦年”,并决定将爱因斯坦的政治信条刻在政府大楼上:“国家是为人而设立的,而人不是为国家而生存。”72年后,德国人明白了,纳粹当政的国家剥夺了国民的自由,才使它失去了一个伟大的灵魂;他们明白了,国家应当是人民的勤务员;而人民不应当是国家的奴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爱因斯坦的国家观: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国家
爱因斯坦是“卖国贼”吗?
(揭秘)爱因斯坦为何支持外国惩罚自己的祖国?
【人物】伟大的逃亡者:“米狗”米塞斯和爱因斯坦
海森堡为纳粹研制原子弹,是爱国还是害国?
美国为何不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进行保密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