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尊重的本质——允许不同世界的存在

「底层逻辑:带你发现生活的本质」

尊重,是允许一切人或事,
以一个不被理解、甚至不被认同的方式存在着。

就像一个带着虚拟眼镜的人,
把站在面前的我们当做他虚拟世界里的坏人而恶语相向一样。
任何不被理解的行为或选择,
都只是他所看到的世界与我们不同而已。

我们要做的,也并不是努力去统一所有人的个人世界,
而是允许人们在不同的个人世界中各自安好的情况下,
只对利益冲突的部分进行协调。
至于无关利益的部分,就去尊重它的存在。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求同存异”


01允许不理解的世界存在
现在的我们总是以“科学”和“数量”为标准,
去判断一件事的合理性。
简单点就是要么凡事要求有个“说得通的解释”、
要么以“多数”作为统一标准。

就像不爱吃香菜的人,
没办法证明它的味道
到底会让他们产生怎样反感的感觉,
但是有这样现象的人很多,
所以我们认为它是“合理”的,
然后被动地做着“客观尊重”;
而对于同性恋者,
他们既没办法“科学地”证明同性对他们的吸引
到底为何大于异性,
又在过去这些人因为不敢表现出来而成为“极少数”时,
就被人们判定为“不合理”,并予以“合理”的排斥。

但其实生活中就是有很多事,
以“少数”、“说不通”的方式存在着。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找到标准答案,
但是很多事并不是必须找到答案才能允许它的存在。

相比于简单粗暴地
以“科学”和“数量”去定义对错、追求统一,
不如以不伤害利益为底线,
充分尊重各种现象的客观存在。
尊重就是允许人们在个人世界中各自安好。
而不是以是非对错的思维,
用自己的世界去碰撞他人的世界,
以求得一个绝对统一的认知世界。



02允许不认同的世界存在


其实我们的一生都在不断地
改变、完善、“优化”自己的认知世界。
即便不是每个人都会主动地去这样做,
但是每当遇到一些“差异现象“摆在眼前时,
我们都会下意识地去和自己的认知作比较,
来判断孰对孰错。
而当我们认为自己世界中的认知
远远优于这个“差异现象”时,
要么以批判的方式去进一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
要么“出于好意”,执着地去“优化”这个差异现象。

就像电影《背光抓走的人》中,
人们为判断“真爱”而争执。
原本有的夫妻幸福于平淡的生活,
有的夫妻幸福于轰轰烈烈的日子。
可当真的出现一道光作为标准,
统一抓走在这个标准下的“真爱恋人”时。
反而让很多留下的、与标准不符的恋人们
要么失去了原本的幸福、要么被他人的质疑所打扰。
这就是当人们真正求得一个统一认知标准的世界时,
无数的个人世界因此而支离破碎的样子。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其实比比皆是。
人们总是为了坚持一个自认为“正确”、“统一”的标准,
而堂而皇之地去伤害着他人的利益。

有一个肥胖的谐星曾在节目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现在给我带来最大困扰的不是肥胖,
我也从来没有为自己的肥胖而困扰过,
真正困扰我的,是来自亲朋好友的'好言相劝'”
“我知道我的肥胖会带来多大的健康风险,
甚至危及生命。
我就是愿意以现在的方式再活20年甚至更少,
也不愿意以别人认可的方式再苟活50年甚至更多'

当所有人都在向她强调一个
“正确”、“标准”、“美好”的认知世界时,
可想而知,她的个人世界承担了多少
由充满“正义”的、堂而皇之的不尊重
带来的打扰、甚至伤害。

就像对待同性恋者时,
很多人总是在自己或“公认的”认知标准下,
以“病态”的观念去看待,
甚至十分“热心”地试图“帮助”对方解决这个“问题”。
但这种“热心”的本质,
其实也只是在潜意识中
为了坚持和维护自己世界中的认知标准,
而去强行改变他人的世界,伤害他人利益的行为。

尊重,是要以了解不同世界的存在为前提,
明白一切所谓的“统一标准”其实也都来自
“一部分”人在个人世界中的“相似认知”而已。
对于我们不认同的“差异现象”,
我们需要学会尊重它在某个“差异世界”中存在的合理性。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更多人的世界,
来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认知世界。
但是不能以“充分优化”、
确认“充分正确”后的个人世界作为标准,
去批判或者试图同样去“优化”别人的个人世界。

如果说允许不理解的世界存在
是一种社交品格,
那么允许不认同的世界存在,
则是一种尊重的能力、处世的格局

03尊重的边界


我们确实需要为了尊重
而避免自己的个人世界给他人带去困扰。
尊重也不是要彻底收起自己的世界,
同时对他人的世界不管不问。

就像看到一个每天都在“绕路”的人,
尊重不是要求我们,
在这种看来可以“优化”的问题上选择冷漠。
而是告诉对方捷径的同时,
也尊重他是否接受建议的决定。

很多时候,因为潜意识里对自己世界的坚持,
我们会过分在意自己建议的正确性、合理性。
认为如果对方无法反驳,
那就应该听取我们“正确”的建议,
否则就会为对方贴上一个“不听劝”、“固执”的标签,
以此来为我们没有被接纳的建议找一个“合理”的解释,
以便对“继续坚持自己的世界”
还是“照着对方的样子去调整”,做出一个决定。

但事实上很多时候对方没有接纳我们的建议,
其实也并不代表建议本身的正确与否。
换个角度,也许双方不同的选择,
在各自的世界中其实都是“最优解”

也许那条捷径里有他害怕的狗,
也许他正在减肥,
而故意避免路过捷径中充满诱惑的甜品店,
又或者那里有他不好且不方便说的回忆。
甚至可能有更多来自他个人世界的
“奇葩的”、“无法被理解”的原因存在。
无论我们多么难以想象、难以理解,
总有一些原因就是实实在在地、客观地影响着对方的决策。
尊重的本质,
就在于允许别人一个无需过多解释的决定。

所以与他人世界的和平共处,
既不是为了避免碰撞而彻底收起自己的世界,
也不是“出于好意”而执着地去“优化”别人的世界。
而是在了解不同世界存在的前提下,
“分享”但“不干预”。
这便是尊重的边界,
也正是我们所要拿捏的社交尺度。
                         
        ——《底层逻辑-社交篇》(创作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引领者
为什么现在的社交氛围越来越差?大家几乎不再用心交流,社交就像走马观花一样。
谗言似毒: 若要毁掉你,就让你沉溺在声色犬马中 (有儿女的请必读并收藏)
99%的人都活在假象里,只能被收割!(深度)
要不要远离那些几乎不发朋友圈的人?关键要看这三点
认知世事(一百三十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