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谈“货品/商品和产品”,地产人升级的三个语境

从互联网业传来的伪概念潮

现在,就如各种“伪创业,伪共享,伪创新”的商业模式到处横飞一样,房地产业的“伪产品经理”也层出不穷。

各种产品系,代表各家开发商对市场的态度,本来应该是精彩纷呈的,但是除了立面园林和装修配置之外,实在很难搞清楚,各种产品系,他们到底是卖给谁的,日常场景到底有何不同?

这是因为,产品和定位脱节严重,他们不是一拨人,是楼盘在前期规划和后期营销的两个环节,甚至,他们用的价值语境,都不相同。

真正的 “产品经理”,是多么高贵的岗位啊,比如宋卫平/罗立平。研发一条产品要三年磨一剑,如果当年就能上市,只可能是提前打了两年腹稿。

房地产里的产品经理很少

成为真正的产品经理,门槛还是比较高,特别是各种碎片知识满天飞的今天,基础的知识架构不扎实,就很容易把产品变成包装,变成市场中的笑话。

所以再谈一次“货品/商品和产品”,这是一个楼盘的三个语境。这3点扎实了,不管怎么谈楼盘,你都知道对方在说什么,说得对不对。

货品

任何用来交易的,首先他得是货。

所有“货品”的识别,是物理参数。不管有形的货物,还是无形的服务,必须能够有参数进行计量和描述。否则根本没办法组织生产,不管是批量还是少量。

货品和参数

一台汽车,你得有车长车宽和轴距,排量,变速箱挡位,这样才能成为一台车。不是买车人识别的问题,而是工人才能心中有数的生产。

无形的服务是最难的,比如你去“洗脚”,一般的计量方法,就是时间,先生,你是要一个钟还是两个钟?

楼盘就不用说了,从规划大出的容积率/密度/高度和间距指标,都是数学;中间的面积/公摊/房间数;到细节的外墙材料,保温层厚度,大堂挑高等。一定都可以识别。

常见楼盘指标

有很多东西,没有物理参数,所以无法交易,就比如“知识”,人们能感知对方的知识面,但知识怎没有通行的指数,来说一个人是渊博。现代教育制度的设计者,就发明了“学历”,初中/高中/本科,这是可以以时间和考试成绩计量了,211/一本/二本,可以对比学历的含金量。

下面甩两个关于 “货品”的要害金句:

为什么日常工作中,经常将货品和产品混为一谈?

因为消费者,会经常将货品的参数进行对比,来判断货的好坏。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就是这样来的。我们作为消费者时,都是这个领域的外行,识别的方式,就是多看几家,进行对比。

时间长了,再加上不爱思考的毛病,很多人就自然认为货品的参数,是产品的卖点了。这就会掉入下一问题中揭示的陷阱。

货品参数最重要的指导意义,是约定生产成本。

真靠货比货,未必就能全部卖掉货。因为参数优秀的商品,意味着更高的成本。

所以货品最重要的价值,是给生产者提供一套交货标准。是啊,谁都喜欢低容积率的楼盘,但地价相同的前提下,这意味着更高的楼面地价。所以每个心中想住别墅的购房人,最后乖乖的买了一层6户的超高层。

在产业链全打通的商业社会,货品的参数,意味着成本,不代表开发商的情怀和能力。抛开贸易中的禁售壁垒,全世界任何已有的货品,即便是奔月的火箭,我都能给你造出来,但是你可能买不起。

优秀的产品经理,未必用更好的参数来制造货品。因为货品只是消费者决策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不是全部。

但是,不懂构成货品的参数,你就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因为你无法判断,哪些参数是合理的。

比如,120平米,到底是做3房好,还是4房好,乃至一房两房好。

目前产品人的功力,答案肯定是房间越多的4房越好,因为消费者喜欢,认为捡了便宜。没错,房间数是参数,但是房间数量越多,每个空间的尺寸参数就不忍直视了。

这就是货品层面的意义,要成为优秀的产品经理,你必定去过生产一线。虽然你不是工人,不是图纸的绘制者,但是你得清楚,不同得生产流程对应不同参数的货品。

在房地产行业,一线的设计人和工程师,是最懂楼盘参数的。但他们未必就能成为优秀的产品经理,因为货品,仅仅是基础。

商品

有参数,货品才得以生产出来。但不是所有的货品,都是商品。两者之间的基本概念,区别还是很大的。

比如说,你22岁,身高170CM,体重55KG,本科学历,9头身,锥子脸,胸围33e。这就是你的货品参数,应该很值钱,但是你一耳光甩过去,本小姐不是用来卖的。

你不卖,有人卖,地产大V黄章林说,出来都是卖的。所以你拿出来卖的参数是:本科学历,两年工作经验,每天能工作10小时,365天全年不休,白酒两斤,月薪1万。

贴上价格标签的“货品”,才叫“商品”。

不是所有货品都是商品,如果没标价

如何给货品贴价格,变成有竞争力的商品,也是一门大学问,催生出了一群高级人群,那就是商人。

商人永远计算一点,参数所产生的货品成本,和市场定价之间的差额。比如澳洲的进口奶粉和国内的奶粉之间,有价格差,就产生了“海外代购”,这种“倒买倒卖型”商人;也可以是,发现了某种商品需求,自己雇人画图纸,买材料,请人生产,自己销售,房地产商和汽车商手机商皆如此,这种称为“生产型商人”。

给商品贴价格标签,是一门学问,但都是为了追求“价差”,产生了有很多活法:比如生产升级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一种;但最直接的是供需关系,是令供应始终小于需求,比如安排托抢位置,或者关闭其它厂家的生产线,这样定价权在手就横着走。

哈哈,所谓的“供给侧”改革,手段是很多的。

对于消费者来说,从“货品”升级到“商品”,他们的选择依据,也上升了一个台阶:

货品是货比货,谁参数强谁赢,意味着技术领先;

商品是谈性价比,参数确定之下,看谁的价格好;或者是出价确定之下,看谁的参数高。

这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有经验的营销人,和顾客谈得最多的,不是参数,而是性价比。

有经验的老板,对里谈成本,对外谈售价。

房地产行业,老板和营销人,规划时,都比较有经验了。都能结合市场谈做什么参数,能得到什么样的性价比,然后控制哪里的成本,得到如何的价差,从而指导楼盘的定位。

商品的经验已经如此丰富了,那就运转下去呗。错了,产品这个终极大BOSS还没出现。

产品

商品人已经很多,其实知识框架全面的商品人,没在小公司做老板,就在大公司做高管。但还是要继续往上谈“产品”,呼唤行业稀少的产品经理出现。

大量的案例中,有很多性价比高,且价差控制得很合理的商品,最后还是滞销了。

消费者说,商品的确很好,但是我为什么要买呢?

性价比并非神药,很多滞销的商品价格都很低,在我看来,打折能卖掉的都不叫滞销,叫性价比不合理;打折不能卖掉的才叫滞销,犹如我们记忆深刻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头羊已经降价到1美金,还是没人卖,只能宰掉掩埋。在房地产领域,你们马上就会看到。

因为人们不会对不需要的东西买单,不管性价比和合理,这里分两种情况:

1)毫无需求。顾客认为自己根本不需要,当然价格合理也不行。嗯,现在的股市已经降到2700多点,专家又说到了历史地位,并给出很多公司的市盈率已经降到了4的数据证据。性价比不是神药。

2)同样的东西,我为什么要买第二次。需求是存在的,也不是不需要,但是相同的东西为啥要买两次呢?如果习惯是一种情怀的话,那你为什么不会开旧一辆BMW3系后,再买一款3系呢?同样,顾客已经买了120平米的房子,但是市场还是120平米为主流。所以我们认为,已经满足的需求,都应该从需求清单拿掉。

“产品”是个熟悉的词语,但是实际运用环节中,对很多人来说,非常陌生。

它是定位的终极大BOSS,解决顾客需求的问题。

在《需求制造》这本书中,我们定义消费是角色寻找道具的过程。

嗯,你为什么要买奶粉,是因为你做了爹妈,为了做无私有爱的爹妈,你节衣缩食,都要用进口奶粉来代表爱。至于养活孩子,非要进口奶粉么?不一定,在人类漫长的过程中,都是靠母乳喂养,母乳不足,还有奶妈这个角色。我小的时候,母乳枯竭也没有奶妈,是吃着米糊糊长大成人的。

所以替代方案很多,但是中国的爹妈快把全球超市货架买光了。因为他们定义无私有爱父母的定义,是给孩子最好的,而进口奶粉无疑称为最佳道具。

做产品,先了解顾客的角色,通过角色的分析,再为角色量身制造道具。

门槛无疑变高了。

作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首先你得懂各种社会角色,光认知自己年龄段的人群角色还不够,你至少要了解上下各两代人的家庭/社会/社交/虚拟角色。所以,30岁才是产品经理的开始。

其次,你肯定要懂得市场。因为性价比还是得谈的,至少要了解定位客户他们可选择其它产品的代价是什么,做综合对比。然后还能知道生产成本的产生和控制手段。

最后,你得懂货品的参数意义。也就是说,你得对空间和设计,有相当的概念。否则你描述的刺激顾客角色的各种产品场景,都无法实现。

嗯,房地产业有懂市场的,有懂客户的,有懂建筑设计的,但是三项交叉,基本上淘汰完。所以,这是各个专业人成长的机会点。

用产品的知识框架做楼盘定位,好处也很明显:

1)基本上不会有产品雷同:

只要顾客的角色不一样,产品就不会一样。不会因为容积率雷同,更不会面积段雷同。成功避开“品类过剩”的大坑。

家家都在复制,人人都在抄袭。趋同是个大潮流,为什么要讲不雷同呢?过几个月你就知道了。

2)基本上不被市场左右:

只要顾客角色没有发生社会化的批量逆转,产品对应的真实角色存在,那么需求就一直存在。项目投资的安全性,才能得到真正的保证。

最后要强调的是,不管你生产时多么强调货品的参数,运营时怎么考虑性价比,最后顾客买走的,都是“产品”。

所以难度再大,我们都有必要,从顾客的角色出发,去反推自家生产链的定价和货品参数选择。

3组词语,6个字,写了3600多字,还是很皮毛,自媒体就是这种承载量。本文先告一段落吧。

最后,向大家汇报一下,观念研究院的年度产品大课,已经成功结束。

站了讲了7个小时,累觉不爱。

同学们收获多,感到心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层层深入做好商品分析?(四)
服装陈列技巧
IT经理世界 - 屈臣氏的千店梦
如何更好的经营墙纸店
折扣店不会告诉你的秘密:有些商品专门为打折而生2
地产定位趋异:不要什么好卖 卖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