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浙江大学的老房子2——之江校区(原三分部)

        从青葱岁月到花甲之年,人生的三分之二时间都与浙江大学如影随形。住在求是村、行在求是路、学在求是院,孜孜追寻求是将至终生。浙江大学建校120周年,从玉泉、之江、华家池、西溪、湖滨到紫金港、舟山、海宁,现今是囊括七大校区,面积达四十余万平方米的世界知名综合性大学。我能亲历这一切,深感荣幸和自豪。新时代的壮大离不开历史的积淀,重温校园内保留下来的老建筑,倍感亲切,那些沟沟坎坎浸润了求是校风的滋养,更凝聚着老一辈求是人的心血和韬略。在120周年华诞之际,我心存这些念想,走访了老校区和老教师,拍摄了这些老建筑(文革以前建造,它们大都成为杭州市政府保护的对象),随着岁月的流逝,记忆也许模糊了,但是并不妨碍我们抚今追昔的深情。谨以此作为献给学校的生日礼物。




之江校区风光

        在浙江大学各校区里,之江校区的建筑历史悠久。之江校区的前身之江大学于1952年解体。1961年开始,之江大学旧址划归浙江大学所有,这里成为浙江大学三分部,物理系,无线电系,科学管理系,基础部,成教院,光华法学院依次入驻。1996年,浙大三分部撤销,改名浙大之江学院,四校合并后叫浙大之江校区。

     钟楼原名同怀堂或经济学馆(1936年建),钟楼正面的“经济学馆”四个字是李培恩校长题写。无线电系在时为半导体专业,现为教室。

2007年钟楼维修。

       有着百年历史的主楼原名慎思堂(1911年建),一直是学校的行政办公楼。

门前的一对石狮为无线电91届校友赠送。

       草地上的一对石兽是当年建造慎思堂后,从山上墓地移到这里,经历了百年沧桑,目睹学校的风风雨雨。

蒋遂提供


1964物理班毕业50周年回校留念。

物理学院院办提供。

无线电系的老领导们。

陈敏提供。

计算机硬件教研窒的老师在之江。

陈敏提供。

信电系提供

信电系提供

科管81级同学的毕业照。

张适秋提供。

光华法学院的老师们。

       小礼堂原名都克堂,由美国都克家族捐资建造(1919年),墙上的石碑记载这这一历史。哥特式的教堂象征着这是一所教会学校。

蒋遂提供

图书馆(1932年建)。

1号楼原名东斋(1911年建)。

        2号楼原名西斋(1911年建)。以主楼为中心,1号2号楼左右对称。



3号楼原名工程馆(1951年建)。

4号楼原名科学馆(1932年建),曾经是无线电系的电真空专业,后用于教学楼。

        5号楼原名材料试验所(1935年建),曾经是计算机实验室,现为浙大图书馆法学分馆。

        6号楼原名佩韦斋(1926年建),原为宿舍,现在是医院。屋顶三扇老虎窗,有着美国乔治亚风格。

7号楼,现在的教学楼。

        8号楼(1953年建),最早是浙江师范学院教学楼,现在为学生宿舍。

       前9楼(1920年建),原为外籍教授别墅,后为女生宿舍。

        上红房原名北太平洋楼(1911年建),原校长王令赓和李培恩居住。

        下红房原名帕斯顿楼(1911年建),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曾在此住过。


白房原名卡特楼(1920年建),现今已成灰楼。

灰房原名康沃斯楼(1911年建),为外籍教授别墅。

体育房。

招待所,当年晚上授课还在这里睡了一晚。

家属宿舍。


十间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美校园——浙江大学之江校区
浙江大学之江学院,杭州最美的校园
杭州行(十五)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之江校区
浙江大学?不,是“浙海港溪泉江大学”!
一篇文章带你了解浙江大学的八大校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