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肝癌总复发 全身治疗是关键

对肝癌患者来说,即使是施行了手术,复发率高却一直是一个难解之题。

案例介绍

性别:男

年龄:40岁

病史:乙肝史

诊断:肝细胞肝癌

案例分析

在他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可以看到他手术后三年以后复发,两年后又再次复发,再过一年又复发。这种反复复发在肝癌治疗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情况,因为很多肝癌都是由肝病发展而来的,肝本身有问题,即“土壤”坏了,所以再切除还有可能会出现新的病灶。

慢性肝病三部曲: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第一次手术治疗完整切除病灶以后,两年后的复发有可能是再发,因为病人本身有肝病背景,会产生新的病灶。第二次手术切除也是非常符合指南要求的操作方法。第二次手术两年后,这个病人再次出现复发,此时能切除就尽量切除,这个治疗也是没有问题的。

因为他已经经过三次手术,接下来手术的难度非常大,于是他进行了射频消融术,这两次也都是符合治疗规范的。在这个过程中,甲胎蛋白提示可能还有残留病灶,比如2015年发现肝在双肺的多发转移瘤,甲胎蛋白有可能在肝脏治疗的时候,因为肺部占位的问题,还会持续地、缓慢地上升。

这个病人也用过一些特殊治疗,比如利卡汀治疗,利卡汀是一种用于导向放射治疗肝癌的碘131[131-I]标记的新型单抗,这个治疗确实对肝脏的病灶产生了一些好的后果。

此时如果只处理原发灶而不处理转移瘤,对病人来说可能是远远不够的。此时介入一些全身的治疗,比如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是非常好的。当然,如果能介入的更早可能更好。

肝癌的生物学特性是:如果是两年以后复发,极有可能是再发;如果是术后3~6个月复发,极有可能是原来病灶的残留。这两种行为对预后的提示是不一样的。如果体内残留的病灶很快复发,属于一种肝内扩散,这个病人的分期就比较晚,提示肿瘤的恶性度比较高。如果每隔两年或一年以后复发,有可能这个肿瘤是在肝病基础上新出来的占位,这种情况下比较积极的治疗对病人是有很大帮助的。

这个病人还有一个特点是他的肺上有转移瘤,相对比较稳定,但是也可能会略有进展,可以采取比较积极的治疗。如果肺上的转移灶相对稳定,可以在肺上做射频消融术。肺上的射频消融术不限肿瘤的数目,也不太限制肿瘤的位置,贴近大血管的肿瘤风险会大一些,周围或离大血管比较远的肿瘤都可以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总体来说,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如果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可以选择全身性治疗,如NKT细胞治疗,既可以保持肝上病灶的稳定,也可以对肺上的占位进行控制,病人还是比较有希望获得一个长期的生存的。

肝癌比较复杂,有些类型的恶性程度非常高,有些类型的病情进展却相对缓慢,这个案例属于后者。

肝癌的恶性程度如何判断,现在在临床上还是一个难题,光从影像学上去判断是比较困难的。我们自己有些标记物如TTK之类的,可以提示肝癌的预后。

肝癌的肿瘤常用的标志物主要是AFP(甲胎蛋白)。不过,也有一些肝癌患者虽然肿瘤长得比较大,但是AFP处于正常范围或偶尔高一点。

这位病人开始恶性程度不高,经过反反复复的治疗,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会改变,会越来越恶性。我们在肝癌中发现一个规律:一旦出现复发,接下来复发的频率有可能越来越快,肿瘤的恶性程度也有可能会越来越高。

甚至有的患者每隔两个月肝上就会长出一批新的病灶,目前一般采取的方法是物理治疗,比如射频治疗或放疗。这种治疗能够暂时把病灶打回去,但很难把潜伏的微小病灶根除。现在看来,微小病灶的根除要依靠免疫治疗。免疫治疗跟物理治疗有所不同,越是小的病灶免疫细胞越容易接触到。

这位病人由于肝上的转移灶被射频打掉了大部分,这是一个很好的介入时期,因为免疫治疗,特别是细胞治疗有它的特点,细胞从静脉回输后主要的聚集部位是肝和肺。从这干预的5个月的情况来看,肺的转移灶控制得不错,而肝上8月份出现的两个病灶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免疫细胞治疗起效会相对缓一些,一般我们是在免疫细胞治疗4~5个月后去评效。这位病人在肝上频繁地出现转移灶,说明恶性程度变得越来越高。

这两个病灶就是属于免疫系统没有控制住的两个病灶,这位病人及时做了射频,目前来看肝上算是非常的稳定。

我们也在肝癌上发现了这两种现象:一是患者做完手术后,复发时间越长,相对恶性就会低;二是复发会不断加速,而且它每次的病理学特性会转恶。我们在临床上也发现,有些患者第一次是肝细胞肝癌,两年以后复发变成胆管细胞癌;有些第一次是做手术,病理提示是中分化的,第二次切除病理提示就逐渐变成低分化。

对于这种反复复发的肝癌患者,一旦出现肝转移或肺转移,如果能采用物理治疗先把大的病灶控制住,剩下的微小病灶靠免疫治疗控制是非常好的方法。判断免疫治疗是否有效,可以通过复发的时间或新的病灶长出来的时间来判断。

肝癌的治疗其实是一个全身治疗。如果病人明确反复发作,仅仅做局部治疗是不够的。通过一些物理学方法,比如射频消融、手术切除、无水酒精注射,以及一些化学的方法对病灶进行治疗是必要的,但也是不充分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一定是血液里面有转移的癌细胞,所以全身都会有转移的可能。这种情况一般来说要做全身治疗,因为肝癌对化疗不敏感,所以一般不主张做化疗来预防复发。

一般临床上还是使用免疫治疗,包括细胞治疗、PD-1等,这些全身性的免疫治疗对病人是有很大帮助的。在整个的文献调研过程中,包括我们在临床处理的数据中,发现细胞治疗总体来说还是能明显提高OS(Overall Survival,OS总生存期),它只是像张教授所说起效比较慢,但是效果持久一点。

如果血液里面有转移的癌细胞,那么全身都会有转移的可能

如果是肿瘤标志物不敏感的患者,只能通过影像学片子来观察是否复发吗?

一般来说,术前AFP或CA199升高,术后监察这些是比较有意义的。但也有很多病人对肿瘤标记物不敏感,每次复查在临床上经常使用的手段还是影像学检查。比如我们经常会让做完手术的病人每三个月复查肿瘤标记物、复查B超,如果怀疑有复发或转移,就让他做进一步的增强CT、核磁或PET-CT做监测。

现在,临床上有一些新的进展,比如CT-DNA检测,我们的研究认为这种检测方法与肿瘤复发可以做到一定的同步,还有CTC(Circulating Tumor Cell,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也是可以尝试的。

这位患者在前两次的复发灶处理后,AFP都降到了正常值以内,但接下来几次处理复发灶,AFP虽有下降的趋势,但都没有落入正常范围,是否提示肺部转移瘤的活动情况?但观察一年下来肺部转移灶变化并不大,是否需要及早处理呢?

这里面有两个概念。第一,肿瘤标记物对肿瘤的复发有很好的预测、帮助诊断的作用,但并不一定是100%同步的。也就是说甲胎蛋白可以信,但不可全信。第二,这个病人一直有残留病灶,这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他的甲胎蛋白不可能降到正常范围内,因为残留的病灶就可以分泌甲胎蛋白。

这位病人的肺部病灶虽然相对稳定,但还是有进展,这种情况可以进行射频消融术或其他的介入,但同时要配合全身的治疗才有意义。否则只是把所有看得见的病灶杀掉,如果没有全身治疗的支持,下一次的病灶可能来得更猛烈,直到有一天不能控制所有的病灶。

如果之前通过射频把肝上大的病灶减掉后AFP降到正常范围,说明此时转移灶还是有限的。最近几次,如果把大的病灶减掉后AFP并没有明显下降,我认为它的微小残留灶会越来越多,所以这种情况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目前就肝癌而言,全身治疗的化疗方案不是特别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把免疫治疗的强度和频率加强一下,进行一些控制。

1、患者目前的状况,能否采用细胞治疗+靶向治疗的方式?目前肝细胞癌有合适的靶向药吗?可否使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药?2、PD-1药物目前十分火热,在肺癌中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肝癌是否也有喜人的成果?有何利弊?

按照指南,这位病人接下来可以做“多吉美+介入治疗”的方案。目前肝癌只有多吉美这一个靶向药物可用,但这个靶向药物目前在延长病人生存期上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在大型人群调查中,多吉美能使欧美人群的生存期延长2.8个月,而在亚太区人群里只延长了2.3个月。

在《Oncotarget》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综述文章,把所有肝癌使用的靶向药物、化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做了整理和总结,发现多吉美如果配合肝癌的栓塞介入治疗,在一部分亚洲人群的一个亚群里面会有效果;多吉美跟所有化疗药物配比没有见到明确的效果,可能需要更多临床试验的支持;所有的靶向药物,如果单药与多吉美比,延长的生存还不到2.8个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肿瘤与免疫”第十六讲:肝癌免疫治疗相关问题解答!
院士讲科普 | 肝癌怎么治疗?生活中如何护肝?护肝片真的有用吗?
肝癌长期存活的秘密——保护“土壤”,拔除“杂草”
不可切除晚期肝癌,再次大获全胜
肝癌多学科联合治疗策略与方法
肝癌治疗面面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