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智永“退笔冢”的千古美谈

  汉字作为象形文字,从诞生之初就具备了艺术与美感的基因,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没有哪国文字能像汉字一般,将书写形式发展成独具特色的一门艺术。

  这门艺术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并不是文人墨客的专利,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与多样性令这朵文明奇葩开得愈加灿烂,许多方外人士也为书法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高超的书法造诣使得他们在空门与俗世都备受尊崇,陈、隋时期的智永禅师便是其中一位。

  有些人或许并不知道智永,但一定听过书圣王羲之的大名,智永本姓王,名法极,是王羲之的七世孙,可谓家学渊远,与书法结缘不足为奇。


  他对先祖的书法极为推崇,为使其万古流芳,将传家之宝《兰亭序》带到云门寺保存,云门寺中有书阁,智永居阁苦练书法二十余年。


  书坛前有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佳话,智永丝毫不输先祖,张怀瓘的《书断》中对他的勤奋有一段记载:“永公住吴兴永欣寺, 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 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之,号为‘退笔冢’。”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大意是说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有十瓮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石(那么重)。来求取墨迹并请写匾额的人多得像闹市,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踏出窟窿,于是就用铁皮包裹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后来他把笔头埋了,称之为“退笔冢”。


  智永写坏的笔到底有多少?我们可以粗略换算一下,石是中国古代的重量单位,二百五十斤为一石,他埋了十瓮,每瓮都有几石重,也就是说他写坏的笔重达好几吨,可以想象得到他有多么如痴如醉了吧!

  不知是不是骨子里流淌的血液都浸染了墨香,王家子孙对书法异常执着,云门寺前身乃是王献之的旧宅,智永和他的侄子慧欣皆在此地出家为僧,且都成为一代书法大家,历史上,云门寺也因这二人一度改名为永欣寺。


  历代书法家对智永的书法亦多有评价,都穆《寓意编》云:“智永真草千文真迹,气韵飞动,优入神品,为天下法书第一”;解缙云“智永瑶台雪鹤,高标出群”;韦续《九品书人论》云“智永正草,品上之下”;宋人编的《宣和书谱》说智永“笔力纵横,真草兼备,绰有祖风”。

  一座千年古刹,一段千年墨香,如果有空去浙江,不妨到这书法圣地走走看看,领略一下古人对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户限为穿
智永 草书《兰亭序》
智永《真草千字文》日藏墨迹本
“书圣”王羲之的后人智永和尚,人物生平及作品欣赏
智永善书,书有家法。将王羲之作为传家之宝的《兰亭序》,带到云门寺保存。云门寺(原名永欣寺)有书阁,智永禅师居阁上临书20年,留下了"退笔冢"、"铁门槛"等传说。 智永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他
“退笔冢”与“铁门限”的故事告诉你,智永书法为啥如此厉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