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诊断|望诊-望色
中医诊断-望诊

望色

我们今天来学习全身望诊的第二部分-望色

是指颜色光泽,望色是通过观察病人全身皮肤色泽变化,主要是指面部皮肤的色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望色的主要内容包括望体表粘膜、分泌物和排泄物的色泽。我们本章节重点是对面部皮肤的色泽的望诊。

(一)望色诊病的原理

望色为什么能治病呢?

它的原理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来体现,首先,五脏六腑通过经络与面部相连,比如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手足三阳经皆上行于头面;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分布于头面,因此,望面部的色泽可以反映五脏六腑。另外是色与气之间的关系。《四诊抉微》言:“夫气由脏发,色随气华”。这说明人体的肤色,随着精气的充养而光彩于外。而精气是由脏腑的功能活动所产生的,因此,皮肤的光泽是脏腑精气盛衰的表现,此外,是色与神之间的关系,《医门法律》有说:“色者,神之旗也,神旺则色旺,神衰则色衰。”这说明,神为脏腑精气的外在表现,皮肤的色泽荣润与枯槁是神气充足与否的表现,因此,望皮肤的色泽可以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色泽是脏腑精气的外在表现,通过望色可以诊断五脏六腑精气的盛衰。

(二)面部与脏腑相关部位

1、《灵枢·五色》分候法:(见下图)

《灵枢·五色》明堂蕃蔽图 

鼻——明堂。

眉间——阙。

额——庭(颜)。

颊侧——藩。

耳门——蔽。

2、《灵枢·五色》面部色诊分属部位:(见下图)

《灵枢·五色》面部色诊分属部位图

庭——面首;

阙上——咽喉;阙中(印堂)——肺;阙下(下极,山根)——心;

下极之下(年寿)——肝;肝部左右——胆;肝下(准头)——脾;

方上(脾两旁)——胃;

中央(颧下)——大肠;挟大肠——肾;

明堂(鼻端)以上——小肠;明堂以下——膀胱子处。

3、《素问·刺热》分候法:(见下图)

《素问·刺热》面部色诊分属部位图

左颊——肝;

右颊——肺;

额——心;

颏——肾;

鼻——脾。

(三)色与泽的意义

正常的面色就是血液充盛的表现,咱们中国人通常描述为有血色,所以,色反应的是血液的盛衰病情的情况,有血色则代表了血液充足,所以我们称为有色则血至。

病变的颜色通常可以反映不同脏腑的病位,根据五色配五脏的原理。肝心脾肺肾的病变分别对应的颜色是青赤黄白黑的变化。


病色,还可以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质,比如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

1、:皮肤颜色(色调的变化)—青赤黄白黑。

(1)生理:反映了血液盛衰和运行的情况。  “有色则血至”

(2)病理:

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质—“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

反映不同脏腑的疾病—“五色配五脏。”青为肝,赤为心,黄为脾,白为肺,黑为肾。

2、:皮肤光泽(明度的变化)—润泽明亮,晦暗枯槁。

(1)生理: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  “有泽则气至”

(2)病理: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

面色荣润光泽—脏腑精气未衰,属无病或病轻,预后好。

面色晦暗枯槁—脏腑精气已衰,属病重,预后差。

润泽明亮又称为有光泽,晦暗枯槁又称为没有光泽。

什么是有光泽?什么是无光泽呢?

我们用两块写字的板来举例,比如这是一块白板,上面是有反光的,而这块黑板上面是没有反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有反光就是有光泽,没有反光,就是没有光泽。

下面我们用面色来举例:

比如这两个人面色发黄,第一个面色隐隐有光泽,下面这个黄色憔悴没有光泽

而下面这两个黄疸的病人,第一个是黄色鲜亮有光泽,下面这个黄色晦暗没有光泽。

我们看到有光泽,面部有一种反光的表现,而没有光泽憔悴的病人面部是没有反光的,所以我们可以简单的说有无光泽,主要是通过面部有无反光的表现来反映的。

3、望色、泽的意义:

(1)了解脏腑虚实、气血盛衰;

(2)反映疾病的病性、病位;

(3)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四)常色与病色

1、常色:健康人面部皮肤的色泽(即正常、无病面色)。

(1)特点:明润含蓄

明润是指面部皮肤光明润泽,这与脏腑精气的充足,气血津液旺盛有关,含蓄的面部红黄隐隐而不显露,它是胃气充足,精气内含而不外泄的表现。

☻ 中国人的正常面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2)分类:

 主色:因个体种族、禀赋原因皮肤颜色一生不变的正常色泽。又称正色。

 客色:因外界因素(如季节、气候、昼夜等)不同,或生活条件的差别而发生正常变化的面色。

2、病色:因病而发生异常改变的面部色泽。

(1)特点:晦暗、暴露——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

(2)五色善恶:

(五)五色主病

【含义】五色主病是指根据病人面部五色变化来诊察疾病的方法。又称五色诊。

1、白色: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

2、黄色:主脾虚、湿证。

3、赤色: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

4、青色:主寒证、疼痛、气滞、血瘀、惊风。

5、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

(六)望色的注意事项

1、知常达变,综合判断;

2、整体为主,荣枯为要;

3、排除干扰,辨别假象;(尤其注意光线、昼夜、情绪、饮食等对色泽的影响)

4、注意面部色诊的动态变化。

☻ 望色十法:是根据面部皮肤色泽的十类(浮沉、清浊、微甚、散抟、泽夭)变化,以分析病变性质、病位及其转归的方法。

浮、清、微、散、泽—主表病、轻证、新病

沉、浊、甚、抟、夭—主里病、重病、久病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情绪的影响,比如则神气外扬,所以面色容易发红;则肝气横逆,面色容易发青;忧郁,则气并于中,所以面色容易发沉;思虑过度则气结于脾,所以面色发黄;惊恐,就会导致精神涣散而导致面色发白。

最后我们还要注意一下饮食的影响,比如喝酒以后脉络扩张就会表现出面红目赤,吃饱饭以后胃气充盈,所以表现出面色荣润有光泽,饥饿过度就会导致胃气消减,面色和光泽度都会削减而少气。

五色诊健康,面部皮肤的色泽变化可以用来诊察病情诊断五脏六腑精气的盛衰,所以,面色出现异常时一定要注意,这也许这是身体在发警告哦! 



中药方剂、经络穴位、病理辨证,逐条对比,图解清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望“色”诊法
中医诊断:望诊知识点总汇(1)
20230829_130458_12468_1.1.2+全身望诊(望色)pdf
全身望诊速记及歌诀
第二章望 诊(上)
相色原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