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诊疗指南》解读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polyradiculoneuropathy, CIDP) ,即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是免疫介导的运动感觉周围神经病。其病程为慢性进展或缓解复发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传导阻滞及异常波形离散;病理上有髓纤维多灶性脱髓鞘、神经内膜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该病对免疫治疗反应好。

    临床表现

一、 经典型CIDP

发病年龄40-60岁,男、女比例相近;较少有前驱感染史。可分2型:慢性进展型、缓解复发型;一般慢性起病,症状>8周;16%的患者亚急性起病,症状在4-8周达高峰。具体表现如下:

   ①脑神经异常:<10% 出现面瘫、眼肌麻痹、真球麻痹;

   ②肌无力:四肢近端、远端无力,以前者突出。

   ③感觉障碍:四肢麻、痛,手套、袜套样深浅感觉减退,感觉性共济失调。

   ④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⑤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括约肌功能障碍、心律失常

二、变异型CIDP

1. 纯运动型:占10-11%,仅肢体无力,无感觉症状。

2. 纯感觉型:占8-17%,仅有感觉症状(如感觉性共济失调、麻木、疼痛等),以后可出现运动受累。

3. 远端获得性脱髓鞘性对称性神经病(distal acquired demyelinating symmetric neuropathyDADS):无力、感觉障碍局限于肢体远端,进展慢。又分为以下2型:

        a. IgM单克隆γ球蛋白血症,属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对激素治疗无效; 

       b.不伴单克隆γ球蛋白血症,对免疫治疗敏感。

4.   多灶性获得性脱髓鞘性感觉运动神经病(multifocal acquired demyelinating sensory and motor neuropathyMADSAM):四肢不对称的感觉运动周围神经病,与多灶性运动神经病类似,但存在感觉障碍,无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滴度升高。

辅助检查

一、神经电生理:一般选择正中、尺、胫神经、腓总神经进行检查

 1. 运动神经传导:至少要有2根神经均存在下述参数中的至少1项异常:①远端潜伏期较正常值上限延长50%以上;②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正常值下限下降30%以上;③F波潜伏期较正常值上限延长20%以上[当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负相波波幅较正常值下限下降20%以上时,则要求F波潜伏期延长50%以上]或无法引出F波;④运动神经部分传导阻滞:周围神经常规节段近端与远端比较,CMAP负相波波幅下降50%上;⑤异常波形离散:周围神经常规节段近端与远端比较CAMP负相波时限增宽30%以上。当CMAP负相波波幅不足正常值下限20%时,检测传导阻滞的可靠性下降。

     2. 感觉神经传导:可以有传导速度下降和/或波幅降低。

     3. 针电极肌电图:正常,但继发轴索损害时可出现异常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和波幅增高,以及运动单位丢失。

一、 脑脊液检查

  80-90%的患者出现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蛋白多在0.75~2.00g/L

二、 腓肠神经活检 

当怀疑本病但电生理检查结果与临床不符时,需要进行腓肠神经活检。其特征性的变化为

 有髓神经纤维节段性脱髓鞘,轴索变性,施万细胞增生并形成洋葱皮样结构,单核细胞浸润等。

诊  断

符合以下条件考虑本病:

(1)症状进展>8周,慢性进展或缓解复发;

(2) 不同程度的肢体无力,多数呈对称性,少数为非对称性(MADSAM),近端和远端均可累及,四肢腱反射减低或消失,伴有深、浅感觉异常;

(3)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4)电生理检查提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传导阻滞或异常波形离散;

(5)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 

(6)糖皮质激素有效。

鉴别诊断

POEMS综合征:

   表现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脏器肿大、内分泌异常、M蛋白、皮肤改变。 骨穿见浆细胞增多或骨髓瘤。尿本-周蛋白阳性。

癌性周围神经病:

   癌症引起的非转移性周围神经损害。周围神经受损可先于癌症出现,也可同步或后继出现。多见于中老年人,呈进行性发展,免疫治疗效果差。主要通过对癌症的全面检查得以确诊和鉴别。

MGUS伴周围神经病:

感觉症状重于运动症状,远端受累更明显;约50%患者抗髓鞘相关糖蛋白(MAG)抗体阳性。对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调节剂治疗反应差,但可能对利妥昔单抗治疗有效。偶尔IgG型或IgAMGUS亦可伴发CADP,其临床和电生理特点与CIDP相似。免疫固定电泳发现M蛋白是诊断MGUS伴周围神经病的关键。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

MMN是一种仅累及运动神经的不对称的CADP。成年男性多见;起病初期为不对称的上肢远端无力,逐渐累及上肢近端和下肢,也可下肢起病。受累肌肉分布呈现多数单神经病的特点。

神经电生理检查为多灶分布的运动传导阻滞。MMN与典型的与MADSAM很相似,两者的鉴别点在于:

     a. 前者无感觉症状,血清中可检出IgM型抗神经节苷脂GM抗体。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lnIVlg)或环磷酰胺(CTX)治疗有效,而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

     b. 后者伴感觉症状,血清中无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Refsum病:为遗传性运动感觉性周围神经病。植烷酸氧化酶缺乏引起植烷酸沉积;青少年或成人发病;周围神经病、共济失调、耳聋、视网膜色素变性及鱼鳞皮肤等;脑脊液蛋白明显升高,易误为CIDP。血浆植烷酸明显增高可诊断该病。 

治疗

免疫治疗:

1. 糖皮质激素:为首选

  ①甲泼尼龙500~1000mg/d,静滴3-5天,渐减量,或泼尼松l mgkg-1·d-1,清晨顿服,维持l2个月后渐减;

 ②地塞米松10-20mg/d,静滴7天,后改泼尼松l mgkg-1·d-1清晨顿服,维持l2个月后渐减;

 ③泼尼松l mgkg-1·d-1清晨顿服,维持l2个月后渐减;

 上述泼尼松减量至最小(5~10mg),半年以上。

 注意:补钙、补钾、保护胃粘膜。

2. 丙种球蛋白:

  剂量为400 mg·kg-1·d-1,静脉滴注,连续3—5 d1个疗程。每月重复1次,连续3个月,有条件或病情需要可延长应用数月。

3. 血浆交换:

   每个疗程3—5次,间隔2—3 d,每次交换量为30 ml/kg,每月进行1个疗程。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IVIg3周内,不能进行血浆交换。

4. 其他免疫抑制剂:

    硫唑嘌呤、CTX、环孢素、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临床较为常用的是硫唑嘌呤,使用方法为13 mg·kg-1·d-1,分2—3次口服,使用过程中需随访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等。

神经营养:

    B族维生素治疗,包括B1B12B6等。

对症治疗:

    神经痛者应用卡马西平、阿米替林、曲马  多、加巴喷丁普瑞巴林

康复治疗:

预防废用性肌萎缩和关节挛缩。

预后

缓解复发型比慢性进展型预后好;70-80%的患者对免疫治疗反应良好,少部分无反应,或短期有效后产生依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新指南 |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
日问70: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标准诊疗?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
腓骨肌萎缩症(CMT):临床分型与诊断|疑难探究
可治性罕见病—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烧烤诱发四肢麻木无力,这个病 90% 的医生没见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