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掌颌反射:鸡肋体征?

  掌颌反射是额叶释放征的其中一种表现,又被称为原始反射。这类反射包括利用行为(utilisationbehaviour)、抓握反射、觅食反射、吸吮反射及鼻口反射(当将一触觉刺激置于口和唇周围的任何部位时撅唇)等,他们均涉及肌肉的牵拉反射,提示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一些哺乳动物具有这类反射,可有利于其生存,因此,这些反射可能存在于人类发育的早期,但随着皮质成熟而逐渐被抑制。当神经系统疾病影响额叶时,这些反射将重新出现。

  然而,近日来自英国伦敦大学神经科的Schott教授在在PractNeurol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掌颌反射是「鸡肋」体征,意义有限,临床应弃之不用,让我们来看看他的观点吧。

  通常掌颌反射是用指甲签从近端向远端轻划手掌大鱼际区,若出现同侧颏肌单相同步收缩——即下颌抽动,则为阳性。

  从表面上看,掌颌反射可能是完美体现神经科医师「高大上」的秘技,首先十分吸引眼球,在医学生面前展示,足以令其印象深刻;其次鲜为人知(除了神经科医师,还有谁听过?),还可通过一些神经解剖机制大致「揭秘」(尽管其确切的神经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再次还为发现潜在的额叶局灶性病变(主要是通常难以定位的额叶皮层)提供了一些床旁即可用的检查手段。

  掌颌反射的「优点」如此之多,「唯一」存在的问题是其大多数情况下毫无价值。

  首先,目前对于其应当如何引出尚无统一标准,使用钥匙还是指甲签?轻划还是重划?一次还是可重复?大多数情况下的引出方式都是错误。作者曾目睹了年轻医师在做掌颌反射时自己会出现各种程度的面部「鬼脸」,而非患者。

  其次,神经生理学研究已经证实掌颌反射是一种正常现象,即所有受试者手掌只有接受足够的刺激均可出现颏肌反射。虽然这种能诱发出颏肌收缩的刺激程度,以及在重复检测时易疲劳性,在对照组与患者之间可能存在(或不存在)差异,但是,研究发现这种反射可在半数健康者中同样存在,因此在临床中,即使在床旁检测中诱发出阳性体征,也不能认为这是疾病状态的标志。

  第三,即使掌颌反射可反应出疾病状态,但对任何一种疾病都不具有特异性,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病、唐氏综合征、占位性病变及脑积水等。

  最后,掌颌反射的定位价值也有限,诱发的一侧与颏肌收缩一侧之间的关联并不完全清楚,还可能存在双侧同时收缩的情况,另外该体征也不能提示病变仅局限于额叶,许多神经变性疾病或发育障碍性也可能出现。

  总之,不论掌颌反射如何方便,但这样一种缺乏敏感性、特异性及定位价值的体征在现代神经科临床实践中没有立足之地。对于这项体征,现在是时候去掉神秘感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开眼界——带你领略瞳孔的奥秘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和孔乙己——N 招会 or 几招精
【限时】免费领取——神经科热门畅销书籍三本
【神经指南】神经科其他疾病指南共识
华山专家经验谈:查体的这些精华,学到就是赚到!
神经内科医生是怎样看病的?--冯周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