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驻马店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总体规划(2013—2030)

2015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表扬奖,2015年河南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

项目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

项目规模:354平方公里


驻马店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总体规划

(2013—2030)



规划背景与构思

宏观背景:2014年,河南省《关于加快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建设示范区是我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战略举措,是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现代城乡体系的重要抓手,示范区将成为服务业和都市高效农业协调发展的复合型经济发展区,经济、民居、生态功能兼具的综合性科学发展实验区。


基地背景:示范区位于驻马店市中心城区西侧,是中心城区向西部拓展的延伸区,354平方公里的热土里坐拥“山、水、田、园”四大优质禀赋。未来的示范区的定位不拘泥于产业承接区的概念,而是一个容纳城市新型业态的功能区,是对中心城区的有效补充与提升。


图1:示范区与中心城区的区位关系

 

方案阐释

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思路在河南省地方所作的全新示范路径探索,本次规划特色可以归纳“四个示范,一个落实”:

四个示范:“示范空间一体化、产业一体化、用地一体化以及人的一体化”

一个落实:以启动区为空间载体,项目引爆点为触媒,引导建设项目有效落地,促进示范区框架的形成。


2.1 示范空间一体化

示范区以“心灵驿站,田园新城”为发展总目标,形成“高水平城市功能板块+高品质生态开敞空间”高度统筹的“和谐二元”结构。


(1)增量用地底限把控:理解传统增量发展的理念向增量约束发展的转变,平衡建设与生态的诉求。以底线控制的方式,充分尊重基地原有生态结构,在山水格局基础上,组织城绿交融的“细胞式”用地结构,核心城市服务功能高效集聚、绿色细胞组团有机分布,形成“城野相融”的“大分散、小集中”空间格局。

图2:示范区土地使用规划图


(2)统筹空间结构:示范区“北田园、南山水”的自然特征以及“东城市、西乡野”的建设特征造就了各具特色的三大片区。“二心三轴三片”是对示范区总体空间结构的提炼概括。

图3:示范区规划空间结构图

 

(3)交通建设共轨:城乡道路一盘棋考虑,构建区域通道,优化道路网体系,形成“一环十横四纵”的路网结构。重视公共交通的建设,优化城乡居民出行环境。重视慢行系统的打造,结合山、水、田、园,形成魅力动线。


(4)环境的保护与塑造:规划通过“育山留绿,理水成环”的策略,塑造独特而秀丽的山水格局。山之策略以保育山体为主,控制开发,保护城市的生态之肺;水之策略以现状河网为底,形成“三廊一环,一渠多脉,群湖成珠”的水系结构。


同时将田园转变为公园,示范区多元化的田园景观,将形成“独特、可识别”的田园生态景观格局。通过留田造园,形成层次分明、主题明确的田园风景区,打造一处人与自然对话,24小时不休的生态乐园。


图4:示范区大地景观规划图

 

2.2 示范产业一体化

(1)城、镇、村一体的产业组合:规划重新定义城、镇、村在产业发展中的地位,提炼各自角色特性。城市是核心驱动力,为区域提供技术服务与交易、消费市场信息等功能。镇是融合支点,吸纳条件成熟农村人口的城市化,也是镇村体系中的核心节点,是次级消费市场;村是支撑基础,适合发展安全的农产品基地;郊野型度假居住地、运动、旅游空间;奥特莱斯等低成本第三产业功能区。城、镇、村在产业体系中拥有各自的优势,通过整合这种优势,形成互补互促的产业体系。


(2)“X+0.5”的产业发展观:示范区以一产为基础,三产为引导,二产为链接创建驻马店示范区的产业基础架构。并以此为基点,植入“加0.5”的产业提升理念,形成引领1.5,提升2.5,创导3.5 的产业发展观。


图5:“X+0.5”的产业发展观


(3)“一”+“三”组合的产业体系:一产提升,依托于驻马店传统农业大市角色,整合全国芝麻、小麦主产区的种植资源,中原“农洽会”的论坛资源升级、补缺,发展涵盖了新农业的服务体系、生产体系、流通体系的产业集群。通过三大体系的互联互动与乘数效应,发挥1+1+1>3的带动作用,形成新农产业全价值链。

图6:“X+0.5”的产业发展观

 

三产引导,利用高铁站点的资源优势,顺应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发展总部经济、商务金融功能,充分建设“平台”经济。通过全服务中心的建设,支持区域产业发展。


“一产”+“三产”的产业组合是示范区产业发展的创新关键,将成为未来支撑、撬动整个示范区发展的支点与动力。“三产”的植入是对传统“一产”的内涵与附加值的全面提升从而给示范区带来持续而多元的活力与效益。

图7:示范区产业布局图

 

2.3 示范用地一体化

示范区用地规划考虑全域空间格局,体现一体化精神。除纳入总规的31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之外,统筹考虑乡镇建设用地以及新农村建设用地,形成城镇村三级用地体系。通过契合用地政策,以“整体规划、分类报批“思路,对此三类建设用地进行整体管理、明确事权、落实规划、引导建设。


图8:示范区建设用地分类图


2.4 示范人的一体化

(1)设施配套的均好化:交通支撑倡导以网络化的城乡综合交通体系保障生活和生产的要素流动畅通;公共服务设施支撑提倡以均好化的理念保障城乡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市政设施的布局强调生态化、集约“市政岛”的低碳理念,注重环境保护层面的诉求。


(2)就业机制的创新:倡导从农民的转型创新,以新型农民的身份参与到农业改革与众筹创新的进程中。从传统农业劳动力向科技型农民转型;从传统农业劳动力向从事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产业工人转变,从传统农业劳动力向旅游业服务者转型都是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2.5 规划落实

总体规划调控平台的作用应予以充分重视。通过与市场导向建设行为的结合,对引入项目的门槛设立,保证品质。通过启动区与引爆点的布局,以空间供给的方式协助市场导向重点项目落地。


示范区发展思路归纳为:“点状爆发,以点带面,核心促动”。四大启动区作为示范区发展的先期支点,每个启动区各有特点,高铁服务启动区以服务驱动,发展现代服务业;新农产业启动区以新农塑造为特点,统筹驻马店本市及周边的农业生产单元、流通单元、服务单元。山水养生长廊启动区以生态引领,发展山水度假养生产业。诸市农示范启动区以三农体制机制创新为特点,形成三农创新示范小镇。


以高铁服务启动区为例,每个启动区的谋划将涵盖项目库的构建、重点项目的引导以及基本的经济测算等列项引导片区的切实发展。


图9:示范区四大启动区

 

2.6 规划实施

本规划于2014年12月通过驻马店市人大审议,于2015年5月通过驻马店市人民政府批复。目前高铁东广场地区已经完成了后续控规、城市设计的编制并进入实施阶段,部分项目开始了基础打桩的工作。


项目主要编制人员:戴慎志、刘婷婷,胡浩,李欣,高晓昱,俞国平,曾刚,翟东,陈庆伟,凌逸,冯浩,董丁丁,高丽,张小勇,张子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SJTUDRI · 产学研 | 迈步农业经济开发区——农业产业发展3.0版的探索
【城事】驻马店市首条地下综合管廊将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实施
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大气“起步”
南阳土地市场再掀波澜,商务中心区地价突破210万/亩
2018年,南阳市中心城区将新增11040个中小学学位!
范恒山:对建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若干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