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及人之死
前辈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话再延伸一下道理也是一样的——死吾死以及人之死。今年就有两个朋友的爹妈死了,相信他们都很难过。我妈十一年前就死了,知道那种难过倒也不是什么心痛,而是心空。物伤其类,同气相求吧,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存得一副空心,恰也正好参禅,——这话口气很大,属于大话。但大话总还是要说说的,要不怎么办呢?今年早些时候,看见消息说寒春死了,就想起那老太太的样子来。那时我有一个朋友开诊所,老太太常去诊所调理,在那见过几次,也聊过天。老太太是一个把革命意志与平淡生活结合得很好的一个人,两方面都做得很极致,不喜欢人家跟她说英语。一个人能真正做到“肯付出”是不容易的,老太太就很肯付出。但在今天看来,她的付出可能是竹篮打水了,所以她心底似乎有很多愤悱。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以老太太心里很可能藏着许多大启发。其实人只要老到那种程度,心里多少都会藏着一些大启发,只是年轻人通常轻狂,不知道要去探究罢了。
忽然想到前天也是王世襄先生死后的一周年。一想起他那张笑嘻嘻的脸,豁的牙,撑着手杖昂然走路,袁老太太提个破筐伛偻追随的样子,才会想起北京。——北京可爱的人差不多都死了,那地方像是一座空城。
那天在电话中跟人说:我常常只跟自己交谈,跟死人们的书交谈,没什么跟身边这个世界交谈的内在需求。这自然很容易被目为封闭与孤独。其实谁也不知道谁孤不孤独。我们总是这样的,必须靠成见来支撑自己那莫名其妙的生活,为的是使生活看起来不那么莫名其妙。知识也一样,知识就是一种普遍的成见,所以我也时常怀疑知识本身。只有死不是知识行为。死是纯粹的实践。很多事,只有回到“死”这个实践立场上去思考,才能看得清楚。是所谓“及人之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理人生“缓存”
不要苛求完美
缩短心灵的距离
生命需要感动 [图]
學習生活
人就像一株含羞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