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间故事:两口子吵架妻子失踪,丈夫被冤入狱,叫花子发现真凶

从刽子手的刀下捡回一条命!郭裕治就像是做了一场梦一样。

到底是谁救了我?

从监牢里出来后,遍体鳞伤的郭裕治拖着两条伤腿慢悠悠地走出了衙门。衙门口,一群叫花子分列两边,他们手里拿着破碗,正在毫无节奏地敲着,往日听在耳朵里非常刺耳的讨饭声此刻就像是迎接得胜归来才用到的韶乐一般。

看着这些迎接他的人,郭裕治百感交集:这些人脸上虽脏、衣服虽破,但却有着一颗善良的、知恩图报的心。

他怎么也想不到,帮他讨回公道的竟然是一群叫花子。

人群的尽头,是一个用几根烂木头搭起来的简易轿子,为了怕郭裕治硌得慌,他们还在上面铺了一层厚厚的东西,仔细一看,这些东西竟然是他们破破烂烂的衣服,看到这,郭裕治的眼眶再一次湿润了。

把郭裕治扶到“轿子上”坐好之后,一群人高高兴兴地走了。

郭裕治到底经历了什么?故事还得从一年前说起。

郭裕治今年三十岁,是明朝正德年间一个普普通通的商人,在杭州城北开着一家绸缎铺。

原配妻子因病去世后,郭裕治又娶了杭州城外刘隆宝的女儿刘氏为妻。

刘氏过门后,郭裕治打理店铺,刘氏在家伺候婆婆,一家人倒也过得其乐融融。

这天,绸缎铺门口来了个叫花子,这叫花子看来也是饿得慌了,直接就往店铺里面闯想要点吃的。绸缎铺来的都是些非富即贵的人,不要说叫花子了,就是穿戴稍微不好的人都很少有人进去。

这叫花子也是个愣头青,进了屋里二话不说直接就要找掌柜的,伙计一看,这还了得,边打边骂边推就把叫花子赶出了店铺。

出了店铺的叫花子似乎并不甘心,他并没有走,而是坐在门口大声叫了起来:“哼!早就听说郭掌柜是个仁义之人,没想到却连口剩饭也不肯给,看来是浪得虚名呀!”

他这一叫唤,街上的行人纷纷停下了脚步都朝着他看了过来。

郭裕治此时并不在店铺里,和朋友谈完生意后郭裕治便朝着店铺走了过来,见门口围着一大帮子人便挤了进去。人群中,一个叫花子正坐在地上口中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听了这些话,郭裕治无奈地笑了笑。

只见他来到叫花子跟前,蹲下身子开口问道:“这位老哥,你在店铺门口这般说辞是什么意思呀?你这样一闹,我还做不做生意了?”

叫花子抬眼看了看郭裕治,说道:“这么说你就是郭掌柜了?”

郭裕治点了点头,叫花子一脸不屑地说道:“我看不像。”

听叫花子这样说,郭裕治不由得笑着说道:“怎么不像?”

叫花子又说:“我听说郭掌柜是个乐善好施之人,可今天我才知道原来也是一个为富不仁的人,看来是徒有虚名呀。”

郭裕治疑惑地说:“平常但凡来讨饭的或者有困难的我都会帮一帮,乐善好施不敢当,只不过不太抠门罢了。但你要说我为富不仁这一点我可不认同。”

叫花子又说:“怎么不认同?我刚才去你店里讨饭,就被你的伙计连打带骂的给赶出来了,就这还叫乐善好施吗?”

听了叫花子的话,郭裕治随即把伙计叫了过来,问明情况后,他又对叫花子说:“你们干这个的可能也有规矩吧,上门要饭在门口好好地等着就行了,为什么要闯进店铺里?假如店铺里正在谈一笔大生意,你这一来就有可能搅黄这笔生意,你想过没有。不过他打你是他不对,我给你赔礼了。”

说完,郭裕治竟恭恭敬敬地朝着叫花子行了个礼。

叫花子听了郭裕治的话,不再无理取闹,只见他站了起来朝着郭裕治小声说道:“我可不是一般的人,说不定哪天你还用得着我呢。”

坑蒙拐骗的人大都这个德行,生怕别人瞧不起,一般都会以类似的话来为自己打圆场,这些话,郭裕治听得多了,他也没在意。

不过从刚才的谈话中,郭裕治还是觉得这个叫花子有些特别之处,于是就带着他来到了后院。

丈夫乐善好施这本身没错,可他却似乎做得有点过头了,以前都是给叫花子把饭送到门口,今天倒好,竟然领到家里来了,一看到叫花子,刘氏的脸上马上阴云密布。

这郭裕治也是个不会看脸色的人,竟然让妻子准备饭菜,刘氏马上骂道:“你也太不像话了,你把他们当爹来伺候,我可没那么善心。”说完,刘氏转身回到屋里睡觉去了。

郭裕治无可奈何地笑了笑,便亲自出去买了几个菜,酒足饭饱之后,叫花子意犹未尽地走了,临走他还撂下一句话:“我还会来!”

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过了几天,叫花子又来了。又过了几天,他不仅来了,身后还跟着四五个人,看样子他们是吃定郭裕治了。

这些天里,城北的郭记绸缎铺里隔上几天都会上演一幕匪夷所思的好戏,从绸缎铺出来的既有穿戴非常讲究的贵人,又有邋里邋遢的叫花子,这幅场景也成了城北的一大奇观。

尽管也有人劝过郭裕治,可他却根本没放在心上,只要自己心里过得去,管他别人说三道四呢。

而郭裕治却丝毫没有一点反感的样子,仍旧是酒肉招待。在他眼里,人没有穷富和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能谈得来,都是朋友。

生活中也是如此,自己的日子自己过,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没必要为了博取他人的要求去刻意地改变自己,你就是你,独一无二的你。

这天傍晚,叫花子们正在院子里吃喝,一阵激烈的吵闹声从屋里传了出来。

吵架的正是郭裕治和他的妻子刘氏。听到这吵闹声,叫花子们都放下了碗筷站了起来,过了一会,只见刘氏从屋子里背着包裹哭着出来了,看到刘氏的这个样子,叫花子们一个个都低下了头。

又过了一会,满脸怒气的郭裕治从屋子里走了出来,走到叫花子跟前,他拿起酒壶一饮而尽。

这些叫花子们也很是识趣,看到郭家的这种状况,赶紧悄无声息地溜了出来。

郭裕治两口子吵架的原因不为别的,原来,郭裕治从小就失去了父亲,是母亲一把屎一把尿把他拉扯大,后来,老娘瞎了眼,孝顺的郭裕治对老娘自然是百依百顺。

而刘氏这个人,好吃懒做不说还生性放荡,成天不着家,自己都想找人来伺候更不要说照顾瞎眼婆婆了。

这天,刘氏又出去逛门去了,留下瞎眼婆婆一个人在家。婆婆一不小心就把头磕破了,郭裕治回家后很是生气,就和刘氏吵了起来,这郭裕治也是个火爆脾气,上手就给了刘氏两个耳光。

这件事情过后,郭裕治并没有放在心上,吵架对于他们两口子来说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每次吵架后,刘氏都会回娘家去,所以这一次,郭裕治也就理所当然地以为刘氏回了娘家。

因为有了这件事情,叫花子们也就没好意思再来。

一个月之后的一天,郭裕治的岳父进城办完事情后就来到了女儿家,对于岳父的到来,郭裕治也很是意外,就赶紧准备了一桌酒菜招待。

因为不见女儿的踪影,岳父就问起了郭裕治,这问题把郭裕治问得一头雾水:你女儿不是回娘家了吗?怎么反倒问起我来了?

一个说已经回了娘家,一个说压根就没见着,两人大眼瞪小眼吵了半天也没个结果。

这一来,郭裕治慌了,赶紧就沿路找了起来,已经过去一个月了,要是刘氏活着的话早就回了娘家了,要是被人害了的话至少也应该有尸体,可刘氏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第二天,恰逢衙门放告日(古时衙门限定只有在一些特定的日期才可起诉),刘隆宝便以郭裕治杀死女儿为由把他告上了县衙。

出了人命案子,县官不敢大意,不问三七二十一就先把郭裕治逮了起来,一番严刑拷打,可怜的郭裕治受尽折磨,不过好在他还算命大,总算没有承认杀人。

因为没有找到刘氏的下落,所以案件只能搁置了下来。

郭裕治有个朋友名叫王思举,这个人家境富裕,因为平时和郭裕治有些生意上的往来,两人就成了朋友。

尽管算不上莫逆之交,但郭裕治出事后,王思举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因为郭家在这里乃是独门独户,没有外人帮衬,郭裕治的母亲又是个瞎子,郭裕治出事后她早已吓坏了,见有人肯出面帮忙,便对王思举非常感激。

很快,王思举便从郭裕治的母亲那里拿到了不少钱,最后连绸缎铺都抵出去了,拿到这些钱后,王思举便四处活动了起来,钱花光了,郭裕治还在监牢里。

这天,已经有很长时间不露面的叫花子又来了,或许是为了打探情况,这次只有一个人,也就是最初在绸缎铺门口大吵大闹的那个人。这个人名叫王六,也就二十来岁,尽管衣服破破烂烂,可他的眼睛却显得非常炯炯有神。

王六见绸缎铺大门紧闭,便和周围的邻居打探起了情况。

得知了事情的经过后,王六大吃一惊:通过这些天的相处,对于郭裕治这个人他多少有了些了解,脾气不好为人大大咧咧,爱骂人,但要说是他杀了人,打死王六也不相信。

只见王六把手放在嘴里打了个呼哨,瞬间,七八个叫花子从四面八方走了出来,王六把情况告诉众人后,这些人也都目瞪口呆。

此时的王六看上去不再像一个叫花子,更像是一个指挥若定的将军,随即他交代众人两件事:一件是找到郭氏母亲的下落;另一件就是撒出人手打探和案子有关的任何线索。

很快,一个叫花子就在城门口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郭裕治的母亲。

老婆婆自从儿子出事后,便过起了无依无靠的日子,那个好朋友王思举在把郭裕治的钱花光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没了生活来源的她只能沿街乞讨。

找到郭裕治的母亲后,叫花子把她背到了城外的一个破庙里。

这个破庙是叫花子们的一个据点,破庙里,王六正在和众人议论和案件有关的一切线索。

叫花子张三说:“王六哥,你说这刘氏到底是不是郭裕治杀的?”

叫花子李四推了一把张三说:“我说你这人也真够没良心的,你没吃过郭掌柜的饭吗?你看郭掌柜像那样的人吗?”

张三说:“那天的情况咱们也看到了,刘氏是从郭家哭着出来的,想必是受了气,要说不是郭裕治杀了她,那她还能自杀吗?”

李四又说:“别人受气自杀我相信,要说刘氏嘛,我不相信她会自杀。你看她整天擦胭抹粉,在街上晃荡来晃荡去,一看就不像个正经人家,这样的人肯自杀吗?”

张三又说:“你这人说话左右全是你的理,说郭裕治没有杀人的也是你,说刘氏不可能自杀的还是你,那你说刘氏到底是谁杀的?”

李四斜了一眼张三,说道:“我看你这人也是没脑子,世界上除了郭裕治难道就没有其他人杀死刘氏了吗?再说了,我要是知道凶手是谁还用咱们在这里吵吗?话又说回来,一个大活人要是死了,路上怎么能没有一点消息呢?”

这时,一直在一旁沉默不语的王六说话了:“要说也是,这人要是死了最起码也得有具尸体吧,可听人们说压根就没见过刘氏的尸体?有没有这种可能,那就是刘氏没有死,而是藏到了一个地方。”

听到这个说法,众人都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了,很快,议论就变成了吵架,看到这种情况,王六马上喝令众人安静下来。

待众人安静下来之后,王六说道:“这样吧,咱们在这里吵也不是个办法,不如咱们分头去找线索。明天,张三你前去衙门口盯着点,看看有什么消息;李四你去刘氏的娘家盯着;赵七你带着人从郭家到刘家沿路找找,看看有什么发现。”

第二天,众人按照安排分头行动了起来。

先说张三,中午时分,张三正在县衙门口的墙根底下晒太阳,正在迷迷糊糊的他耳朵里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他赶紧睁开了眼,只见一群捕快从衙门里走了出来,后面跟着一顶轿子,再后面,一个五花大绑身上血肉模糊的人在囚车里坐着,这个人正是郭裕治。

看到这个情况,张三马上来了精神,跟着大部队走了。

走了大约一个时辰,众人来到了一条河边。河边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张三使劲挤了进去,只见河边的地上一张白布盖着个东西,不用问白布底下肯定是一具尸体。

白布掀开后,一具早已腐烂的尸体露了出来,不过从她的穿戴依旧能够看出尸体是具女尸。

很快,仵作就验完尸了,回禀县太爷说尸体是一具女尸,应该不到三十岁,是被人殴打致死后扔进河里的。

仵作的说话张三全部听在了耳朵里,尸体的这些特征和刘氏都不相上下,难道刘氏确实是被郭裕治打死的吗?

听了仵作的汇报后,县官马上把郭裕治带了上来,让他前去认尸,五花大绑的郭裕治被带到尸体跟前后盯着尸体看了半天,最后说道:“尸体的面目早已腐烂,无法辨认。”

就在这时,一阵哭声从人群后面传了出来:“女儿呀,你死得好惨呀!”

围观群众赶紧闪在一旁,来人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正是刘氏的父亲刘隆宝。

只见老头一边哭一边跑向尸体,踉踉跄跄地来到尸体跟前后,老头趴在地上哭了起来,哭了一会之后,老头上前拽住郭裕治就打。

县官得知这个老头就是刘氏的父亲后,也没阻止他。

县官见刘氏的尸体找到了,案件有了重大突破,急于了结案件的他并没有仔细推敲其中的漏洞便打道回府了。

见众人走了,张三便赶紧回到了破庙里。

破庙里,王六正在召集众人汇总一天的收获。

张三先开口了:“今天县太爷带着郭裕治到了一条河边,有人说是在河边发现了一具女尸,郭裕治看了尸体后不肯承认,可刘氏的父亲却一口咬定说那具尸体就是刘氏的。”

王六问道:“你看清楚那具尸体了吗?”

张三摇了摇头说道:“我离得比较远,看不清楚,只是听仵作说是尸体面目已经腐烂了。”

王六想了想说道:“既然尸体已经腐烂了,那为什么刘氏的父亲一口咬定就是自己的女儿呢?这个老头有什么异常之处吗?”

张三正要开口,李四抢先说道:“今天我在他家门口一直盯着,未时(下午一点到三点)左右,刘老汉从家里走了出来就朝着出现尸体的地方去了。”

王六问道:“今天早上可曾有人去过他家?”

李四想了想说道:“我去他家时也就是卯时(上午六点到八点),这个时候好多人家都还没起床呢,相信应该没人比我还早了,我到他家后,他家的一直关着,没人进也没人出。”

王六说:“这么说,刘老头早就知道今天会在河边出现尸体吗?难道他能掐会算?”

听了王六的话,众人仔细一想:确实是呀!没有人前来报信他怎么知道河边一定会出现女尸?而且女尸还一定就是她的女儿?

张三接口说道:“你们这样一说,我想起来了,那刘老头还没走到尸体跟前,就哭了起来,口中说可怜的女儿呀。他怎么知道尸体就一定就是他的女儿?除非不管那具尸体是谁,他都要一口咬定就是他的女儿。”

王六又说:“这样看来的话,他的目的就是要把郭裕治置于死地,只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看来这家伙的嫌疑比较大了,盯紧点。”

要说郭裕治也算是命大,本以为有了尸体后案子很快就能了结,不料,县太爷却因为一桩小事得罪了上司被参了一本,县太爷自身难保,这件案子就被搁置了下来。

后来,县太爷被革职,郭裕治侥幸留下了一条命。

尽管如此,可王六他们的行动却丝毫也没有放松。

几个月以后的一天,一直在刘隆宝家门口盯梢的李四有了消息。

这天,李四在刘隆宝家门口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原先叫花子们在郭裕治家吃饭时曾经见过这个人,虽然见面次数不多但李四还是对他有些印象。

这个人就是王思举。

回到破庙后,李四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王六,听到这个熟悉的人名,王六不由得沉思起来:这个人是郭裕治的朋友,他到刘隆宝家干什么?难道他也和这件案子有联系吗?

自从那天找到郭裕治的母亲后,王六他们便把老婆婆背到了庙里把她当做自己的母亲养了起来。听李四说起王思举的名字后,老婆婆打开了话匣子:“你们说的这个王思举是不是郭裕治的朋友啊?”

李四说道:“是的大娘。”

老婆婆叹了口气说道:“哎,这个人可真把我害苦了。你们也知道我们家在这里是独门独户,没人帮忙。可自从儿子出事后,这个人就特别上心,把家里的钱财都给拿走了说是给儿子去衙门里打点,后来家里实在是拿不出钱来了,这个人也就不来了。都怪我老婆子分不清好赖人呀,钱全花光了儿子也没救下。”说完,老婆婆哭了起来,众人赶紧安慰起了她。

听老婆婆说完后,王六他们随即有了对策。

第二天,王思举家门口便出现了几个叫花子。一天没有消息,第二天还没有动静,第三天,王思举家里出来了一个五六岁的孩子。

=看到这个孩子,李四马上有了想法。只见他走到孩子跟前,低下身子问起了小孩:“孩子呀,你能不能从你家里给我找口吃的,我实在是饿了。”

孩子远远地看着他,大概是第一次见到叫花子,孩子的脸上露出了奇怪的神色,只见他嘟起小嘴问道:“你的衣服怎么烂了?你的脸上也好脏呀?”

李四说道:“我是个叫花子,从小就没人管。哪像你有爹娘疼爱?”

孩子说:“我爹对我可好了。”

李思说:“你爹是谁?”

孩子说:“我爹叫王思举,是个有钱人。”从孩子的表情可以看出,有一个有钱的爹是幸福的一件事情!

原来,这个孩子是王思举的儿子。

正在这时,孩子往后退了两步说道:“对了,我六娘说不让我和叫花子说话,她说她非常讨厌叫花子。”

听孩子这样说,李四转了转眼珠子问道:“为什么呀?你六娘为什么讨厌叫花子?”

孩子又说:“六娘说以前她家里经常有叫花子,都快烦死了。”

谁的家里经常有叫花子?

李四继续套话:“你六娘真得这么说的吗?等我见到她时我一定要问问她。”

孩子哼了一声,说道:“你找不到我六娘的,家里人都说她是属老鼠的,平时不见人,一有人来她就躲起来了。”

听到这个消息,李四顿时一惊,好好的人为什么要躲起来呢?难道她不敢见人吗?

为了从孩子嘴里套出话来,李四笑眯眯地说道:“是吗?那你六娘肯定长得丑了,她是不是怕人说她丑她才躲起来的?”

孩子说:“才不是呢?我六娘长得可漂亮了。不过从她一来我家我爹就把她锁在了一间小屋子里,只有家里没有外人的时候她才出来。”

李四又问:“你六娘什么时候到你家的?”

孩子说:“我也记不得了。”

正在这时,王家院子里突然出来了一个家人,把孩子领了回去。

得到这些消息后,李四不敢耽搁,赶紧回到了破庙里。

告诉王六这个重大消息后,几个人合计了起来,随后他们几个人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三天后,新任县官到了。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县官也是个雷厉风行之人,第一把火就烧到了陈年积案上。

王六等人得到消息后,便开始了他们的行动。

因为没钱写诉状,几个人找了块破布后咬破手指用血写了一个大大的“冤”字,随后背着郭裕治的母亲来到了县衙。

新任知县得到消息后,马上调来了卷宗,经过认真查阅,他发现了疑点:刘氏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她的下落至今是个谜。

就在他焦头烂额之际,手下回报说有几个乞丐知道刘氏的下落。

县官马上把王六等人带了上来,李四随后把他在王思举家门口见到的情况说了出来。县官听后问道:“你亲眼见过刘氏在王思举家吗?”

李四回道:“没有。”

县官说:“那你仅凭一个六岁孩子的话就能断定那个王思举家里的女人就是刘氏吗?”

李四摇了摇头,县官又说:“既然不能断定,我怎么能单凭你的一句话就相信刘氏还活着?”

李四半天没吭声,随后他说道:“是不是刘氏上门一搜不就知道了吗?”

县官听了他的话也是哭笑不得,随后说道:“你说的倒是轻巧,要是搜出来还好说,那万一搜不出来呢?”

李四一咬牙:“要是搜不出来的话,要杀要剐任凭你处置。”说完,李四重重地磕了几个头。

他这一磕头不要紧,大堂外的王六等人全部跪在了地上,口中异口同声地说道:“要是抓不到刘氏,我等情愿顶罪。”

这县官也有心拿这个案子为自己的官场生涯开个好头,见这些叫花子们重情重义,便以民意不可违为由派人前往王思举家搜查了起来。

很快就在王家的一间暗室里找到了失踪多日的刘氏。

至此案件真相大白:原来,刘氏本是个水性杨花之人,在没嫁给郭裕治之前早已经和王思举好上了。那天和郭裕治吵架从家里出来后,半路上正好遇到了王思举,刘氏便跟着王思举去了他家。

在王思举家里待了一段时间后,刘氏不想回去了。

王思举知道刘氏的真实想法后,便前往刘隆宝家告诉了他,刘隆宝起初很是生气,后来王思举拿出不少钱财才摆平了他。

为了嫁祸郭裕治,刘隆宝第二天就假装去了郭裕治家,随后上演了一出贼喊捉贼的好戏。

郭裕治被关进监牢后,王思举又假装帮他脱身,从郭裕治家拿了不少钱财,说是给郭裕治打点门路,实际上一部分钱他拿了出来给了县太爷让他早日结案,一部分他留了下来。

眼见案件久悬不决,王思举又和刘隆宝商量,狠心把家里的一个丫鬟杀了后抛到了到河里。

郭裕治重获自由后,又回到了家里,很快,他的生意又有了起色。得知是一群叫花子帮郭裕治翻了案,众人都惊叹不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字箴言——慌
民间故事:男子交友不慎,妻子巧计相劝,一只黄狗拆穿朋友真面目
民间故事:姑娘坟前痛哭,顺手摘坟前谷粒吃,月余却发现怀孕了!
坠子《叫花子投亲》郭永章 高爱香
王锡死后复活
民间故事4 淫人妻者。天理循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