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间故事:戏言无悔

#民间传说##传奇故事#

宣州县令胡雨亭刚刚走马上任,宣州就遭遇了一场从未有过的大洪水,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纷纷扶老携幼外出逃荒要饭。

胡雨亭心想,这样也不是办法,田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总得要人种呀!于是,他在城门口贴出告示:凡是愿意留在家中种田的百姓,都能到县衙门领十两银子,日后无须归还。可是,告示贴出好几天了,衙门里的银子一两也没发出去。原来,百姓们都觉得官府发银子闻所未闻,其中必定有诈,现在给你十两,往后说不定敲你一百两。自古官府猛如虎,哪会白送银子给你?再说,县太爷的银子从哪来?还不是从老百姓身上搜刮来的?要了这种银子、即使不还,良心上也过不去呀。

胡雨亭的银子到底是从哪来的呢?原来,他出身在一个经商世家,父亲胡瘦梅是个远近闻名的大商人,本来指望他能子承父业,走经商之路,将祖上的基业发扬光大。没想到少年胡雨亭却迷上了唱戏,立志要做个梨园红角儿、父亲看不起戏子,极力反对儿子的选择,可是胡雨亭那种要当红角的痴迷劲儿九头牛也拉不回来,胡瘦梅一气之下将他赴出家门。后来,胡雨亭在江湖上因顿落魄,只差没有讨饭,觉得没脸回家。儿子毕竟是目己生的、胡瘦梅就拿一笔钱,替胡雨亭买了一个县官,把全部家业给丁他。现在胡雨亭要发公民的这些钱,实际上是他变卖家产所得。

县太爷真心实意给老百姓发救灾银子,老百姓却不取要,胡雨亭感到十分哀。他一番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条妙计。经过走访,他得知宣州白姓十分喜欢黄梅戏,决定在九九重阳这天,把著名的黄梅戏红角梅花石请到宣州来。

这梅花石人称戏痴、戏鬼、戏神,艺名一枝梅。他五岁登台,七岁唱红,王公贵族、官宦人家,都以能听上一回梅家班的戏而感到莫大的荣幸。可是一枝梅这样的大红角儿如何能请得动呢?胡雨亭虽然心里没底,还是决定试试。

当时,一枝梅的梅家班正在安庆唱戏,胡雨亭来到安庆时,已经有很多人在排队送戏帖子请一枝梅,其中有头有脸的人就有两个,一个是苏州知府,一个是钱塘知府,其他的人一看这阵势都知趣地打道回府了。胡雨亭心想,既然来了,请不动一枝梅,和他见上一面也好。两个知府哪把一个小小的县令放在眼里?苏州知府送上了一份请帖,上面开出的戏酬是八百两银子;钱塘知府开出的价钱是田地百亩、店铺三个,外加丝绸、古玩等物品,一看就让人心动。一枝梅接过胡雨亭的请帖一看,上面只写了一行字:八十老母,病入膏肓,只盼听一出梅先生的戏死而无憾。

一枝梅被感了,他把胡雨亭请帖上的话念给两位知府听,然后说:“二位大人,来日方长,天下戏迷是我的衣食父母,一枝梅唱戏讲的是戏德两个字。苏州、钱塘的戏容在下日后补过,八十老母临终之时,想听一出梅某的戏,是对梅某最大的厚爱,此戏不可不唱!”

就这样,一枝梅跟着胡雨亭来到了宣州。可到衙门一看,发现他母亲身体硬朗,谈笑风生,未见半点病态!一枝梅勃然大怒,破口大骂道:“姓胡的,你好歹也算个朝廷命官,如此欺骗,张口撒谎,还配当这父母官吗?”胡雨亭赔着笑脸说:“先生息怒,咱们到城楼上说话。一枝梅不知道胡雨亭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还是跟着他来到城楼上。胡雨亭指着城外受灾的农田说:“我刚来宣州,就遇上水灾。你看,那些饥饿的百姓就好比是我的兄弟父母啊,我的生身母亲虽然身体无恙,可是还有许多的父母正处在煎熬之中,我说的老母生病没有错啊!”

“百姓忍饥挨饿,你身为当地父母官,不去为他们着想,难道还有心思听戏?”一枝梅问道。

胡雨亭沉重地说:“当地百姓被贪官盘剥多年,我自掏银子,劝他们留乡务农,可他们心存疑虑,怀疑有诈,纷纷外出行乞。百姓流离失所,何谈苛捐杂税?身为七品县令,实在是上对不起朝廷,下对不起黎民百姓哪!”

“我还是不懂,你为什么要我来唱戏?”

“我想请先生唱一出《包公散银》。”

一枝梅笑道:“戏台上只有《包公散粮》,哪有什么《包公散银》?”

胡雨亭告诉一枝梅,戏还是按包公散粮来唱,到时候咱们散银子就是了。一枝梅总算明白了胡雨亭的一番苦心,激动地说:“胡县令,我唱了这些年的戏,还从来没有唱过这样的戏,你真是百姓的父母官哪!”胡雨亭说:“不,百姓才是当官的衣食父母呀!”

第二天,一枝梅在宣州花戏楼唱戏,早得到消息的百姓们在告,戏台下人山人海。一枝梅扮的黑脸包公赢得了阵阵叫好声。戏快要收场的时候,一枝梅来了一点发挥

包公问老家人:“今年宣州遭了水灾,百姓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啊?”老家人说:“包大人,百姓们也做过明年的打算,怎奈房屋倒了、牛也死了来年的种子也没了,实在走投无路啊!”

“我这里有些银子,叫百姓们按人头前来领取!”

“包大人,您这银子………”

“怎么?你怀疑我包黑子的银子来路不正是不是?”

“不是!”

“既然不是,那还等什么?快叫大伙上来领银子呀!”

老家人手里拿着一张各乡报到县衙门里的花名册,照着名册喊人上来领钱。一开始,被喊到的人还有些犹豫,老家人说:“包大人发银子给你们度荒,你们还犹豫什么?快上来呀!”看戏的人这才陆续到台上来,每人从“包大人”手里领到了十两银子………

宣州的百姓后来听说那些银子是胡县令变卖的家产钱,都说胡老爷爱民如子,真是个难得的好官。他们不会再外出讨饭了,而是要齐心协力,重建家园。

第二年是个少有的丰收年,宣州百姓们早早地交了粮国税,然后把胡雨亭给的银子凑齐后用箩筐盛着,上面盖一块红绸布,敲锣打鼓地来到县衙门。胡雨亭笑着对百姓们说:“大家刚刚从灾荒中恢复元气,这银子留着发展生产,还债的事以后再说吧。”

三年后,胡雨亭要调离宣州去扬州赴任,百姓们又一次把银子抬到衙门里,胡雨亭还是不肯收,这可怎么办呢?清官的日子本来就不宽裕,这银子说什么也得还给胡大人。其中有个聪明人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当初这银子是一枝梅在台上发给我们的,今天这银子还得请他出面还给胡大人。大伙如此这般一商量,就有了一个主意。

他们找到一枝梅,说胡大人当了三年宣州县令,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咱们老白姓办了许许多多的好事,如今他要走了,我们凑了些钱,想为他唱一本《大清官》。那个聪明人把自己的想法跟一枝梅说了,一枝梅十分感动,说:“这出戏我唱,而且分文不收。”

胡雨亭临走的头一天,一枝梅来到了宣州,他对胡雨亭说:“胡兄,明天的戏可是非问寻啊,常言道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我消你是个戏迷,当年曾经演过好儿年的戏。明天这场《大清官》咱们搭档怎么样?”

胡雨亭一听喜出望外:“啊呀,能和梅先生同台唱戏,我是想也不敢想啊!”“戏言无悔,咱们就这么定了!”一枝梅说。

“承蒙梅先生看得起,我真是荣幸哪!”胡雨亭兴奋地到院子里吊嗓子去了。第二天,胡雨亭和一枝梅同台演出《大清官》,一枝梅演包公,胡雨亭演书家人。戏中有一个情节,包公让老家人“附耳上来”,然后一阵耳语,老家人点头称是。戏演到这里时,一枝梅喊道:“老家人,附耳上来!”胡雨亭将耳朵侧过来,一枝梅故意问出声来:“三年前,宣州遭了水灾,你拿出自己的银子救济宣州百姓,后来百姓们要还你的银子,你硬是不肯要,有这事吗?”按照剧情,胡雨亭本来要不停地点头,可是听到一枝梅这么说,他却摇起头来,大声说:“没有,包大人,没有这回事!”

“哚!”一枝梅朝胡雨亭横眉冷对,“呀呀呀,他胡说八道,气死我也………”胡雨亭一听他说的不是戏里词,知道一枝梅发火了。这时候,台下的观众也喊了起来:“老家人穿帮了,演得不对!”

一枝梅又问:“老家人,我再问你一遍,百姓们要还你的银子,你硬是不要,有这回事吗?”接着又小声地问胡雨亭,“这戏你还想不想演啦?”

胡雨亭明白了今天演的是哪出戏,只好说:“包大人,有,有。”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当官不能搜刮百姓的钱财,可是百姓也不能白拿清官的银子呀,你说对不对?”

胡雨亭点着头:“是,是!”

一枝梅从怀里拿出一张纸来:“这是百姓们还你的银票,你画个押收下。”

“包大人,这…………”

“什么这呀那的?难道你要老夫发火不成?”一枝梅喊道。

胡雨亭只好将那张银票收下了,那可不是一件道具,而是一张实实在在的银票,里面凝聚着宣州百姓的一片深情,他决定把这份情带到扬州,去救济那里的百姓。

第二天,胡雨亭离开宣州的时候,成千上万的老百姓为他送行。

胡雨亭为官清廉,不仅受到百姓的爱戴,而且得到朝廷的重用,历任扬州知府、江南巡抚,官至吏部尚书。多年以后,一枝梅根据胡雨亭的真实故事写了一出戏,名叫《戏言无悔》。

每天不断更新古今中外小故事,有喜欢此类文章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或者点赞收藏;您还可以长按点赞,这样就可以强力推荐此文。

多谢观看,谢谢您的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间故事 贪吃的知县,成也大雁败也大雁
爱看
民间故事:知府三入卦摊测字,先生:轻则锒铛入牢,重则午时问斩
历史上的包拯
【名家专栏】包公大义灭亲:铡包勉
爷爷一个怪梦,几十年后,竟让孙子被仇人活活打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