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文庙 · 深埋于故纸中的情怀



上海文庙

        文庙也称学宫,是古代上海的最高学府。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上海设县后,在县署东(今聚奎街附近)营建县学。大德六年(1302),筑殿轩,增设大门、学门,重绘孔子像,筑垣墙,绘先贤于西庑。后又扩建天光云影池、止庵、杏坛、明欧渚、午云桥、洗心亭、古水井、礁石堂等,并遍植松、梧竹。清咸丰三年(1853)小刀会起义,曾在此设指挥部。咸丰五年,清军攻上海城,文庙大半毁坏,翌年迁现址(原明代海防道署基地)重建文庙。民国二十年(1931)为上海市民众教育馆。1949年后,人民政府拔款对文庙进行三次大规模修缮,重修大成殿、明伦堂、崇圣祠、魁星阁、棂星门及东西两庑等建筑。自1986年开始,文庙旧书市场成了上海最为重要的旧书集散地。




       

读书人的朝圣地

文庙是上海老城厢一景。过去的老城厢里,旧书店是不少的。旧时的文人,常以在那里淘书为乐。文庙在古代是培养人才之地。其建筑群布局严谨,气垫宏敞,极具民族特色。是古代上海的最高学府。


与别处的文庙相比,上海的文庙另有一番韵味,多了一种浓浓的书香气息。不然,它何来这么大的名声。文庙书市,是爱书人的一方觅宝之地,一种难以抵御的诱惑,更是一个放牧心灵的精神家园。




上海文庙第一进分上下两院,下院正中之泮池保存完好,池上有桥,桥孔嵌有石龙首和狮头。上院左右两侧分别为节孝祠及民明伦堂。第二进正中的棂星门,系四柱门冲天式雕花石牌坊,面阔9米,高8米,刀法精湛,布局严谨。院子两端的奎文阁和尊经阁,皆为重檐山顶。第三进为大成门、大层殿和两座钟鼓楼构成的四合院。


成殿前有两根居石透雕的龙柱,柱上盘绕着两条镂空的云龙,一鳞一爪一须,均有细致的刻画,生动传神;柱高6米,柱径0.8米,分别由两头石托起,集深、浅浮雕、圆雕、透空雕等多种名雕技艺为一体,体现出艺人高超的石雕技艺。其构思之独特,造型之优美,技艺之精湛,令中外专家赞叹不已,认定为国宝


上海的文庙建于南宋咸淳年间,距今有七百来年。所幸的是,穿透历史的烟云,人们读书求学之风,依然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今日沪上学子,乃至全国各地的读书人,都无不将上海文庙视作心中向往的圣地,每周日总不忘前来朝圣一回,着实过一把淘书瘾。






对于老上海人,老城区的文庙是熟悉的。年少印象里的文庙是孩子的乐园,几乎每个孩子都可以在文庙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各式玩具、美味小吃,还有花鸟鱼虫。长大后,上海繁华得太过迅速,文庙逐渐退居到不再耀眼的位置,很多人再也不曾涉足。

 

文庙原为朝圣孔子所立,如今尊儒尊孔的势头早已势微,但每逢周日一遇的文庙旧书交易市场却合上了立文庙的本意,在喧哗里透出一点带着古意的书卷气。


每周日早上7点半到下午4点半,旧书市场就设在大成殿前面的空地上,门票1元。一周一会,热闹与颓败相互映衬着,是昨日时光里落下的一缕书香,也是被时光撇下了,却仍旧动人的一段风情,上海的风情。



文庙“鬼市”凌晨开摊


一个周日的清晨五点,街上行人稀稀落落,上海文庙内的旧书市场还有两个半小时才开门,但在题有“上海文庙”牌坊正对面的方斜支路上,却是另一番景象。大爷们看书看得有些忘我和兴奋,在这路上一溜儿的摊位前驻足停留,或蹲或站,或与摊主讨价还价,也颇让过路人哑然失笑。

如果你认为清晨五点即有如此书市景象甚是难得,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为了抢占好位置,有些摊主竟然凌晨两点就来这里摆摊。


凌晨两点可有人光顾?摊主们表示不用为这等小事劳心,有些淘书客为了淘到“尖货”,半夜就会出动以抢个先手。他们或借着路灯微弱的光,或是打着手电筒,更有甚者为了图个方便还会头顶矿工照明灯——文庙“鬼市”之名即由此而来。

这“鬼市”里的读书人也非同一般,个个如狼似虎,前一秒看上去斯斯文文,后一秒眼见出摊的老板从红蓝编织袋里把书一本本抛出来,“嗖嗖嗖”,但见七八只“爪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眼前闪过,手到书没,与此同时,这还价呀可也得紧攥着看中的旧书,一旦放下可就又被别人捞走喽。

说着聊着,书友们手持今日收获,彼此交流讨论得不亦乐乎,大有初战告捷之势。随着天色逐渐大亮,附近的市民也纷纷出来活动了,空气中的旧纸气息就要消散在日常生活的烟火气里了。



随着天色逐渐大亮,摊主们纷纷做起了收尾工作,他们得在城管到来之前就默默撤离,因为这条道实际上是不允许摆摊的,而文庙内的摊位过于紧张,并非人人都能抢到一席之位,“鬼市”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淘书淘饿了的书友们钻进文庙路口的乔家栅里来点上海式早点,如果两两间彼此相谈甚欢,那是淘书遇知己了,更是要请你吃碗面了。而更多的书友和摊主已是迫不及待向文庙路深处走去。



周日书市 别有洞天

广场上热闹的旧书市场几乎是见缝插针摆开了四列共一百多个一平方米大小的摊位,所留的过道窄得可怜。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此次淘书的领路人韦泱先生才道出了为什么自己喜欢“鬼市”甚于此处的原因,几个热门摊位真是不好挤进去,相比之下,“鬼市”的地摊就“舒展”得多。     

书市里有一些苏浙赶来的书友。历史上掀起过很多文学运动的上海,作为全国的文化重地在许多人眼中还是块淘得出宝的好地方。淘书客们多数是已经退休或是临近退休的爷叔们,他们中许多人是老相识,来文庙是淘书和会友兼有之。


张晓刚六九年生人已算不得年轻了,但是在满眼望去灰白头发的淘书客中,也勉强算得上是新生力量。张晓刚说自己上世纪八十年代读中学时期就在南京西路上的上海书店里买旧书。

如今,他的淘书地点也移到了文庙。张晓刚爱惜地翻阅着一本蓝色封皮的旧笔记本,翻开扉页是端端正正的“古诗抄”三个字,里面则是密密麻麻抄选的古诗和读书笔记,并“啧啧”跟旁人感叹:“你看现在谁还手写东西啊。”在张晓刚看来这些不是古诗,而是回忆。

旧书市场里除了书,经常能淘到这样的纸制品,过去的年历片,谁家扔掉的老相册,各色的笔记本和手抄本……淘这些小玩意儿对书友来说就像东西的旧主们穿越了时空与我们分享了他们的人生片段。

有人淘的是回忆,也有人淘便宜货。除了前面提到的旧相册和笔记本,从去年还在书店里热销的畅销书到1946年的美国旧杂志,从日本漫画到金庸武侠,旧书市场书的种类可谓五花八门。


正说着,旁边的人喊道“小学来了!”他可是如今文庙附近的“小红人”,摊主和常来文庙的书友几乎都认识这个九零后。王小学告诉我他真正的小名是王小猫,因为自己小学文化,被书友们叫着叫着就成了王小学,十多岁从事这一行也十多年了。年纪轻脑子转得快,如今许多像小学一样从事旧书业的人早已把自己的生意搬到了“孔夫子旧书网”上,来文庙有时仅仅是会会旧友挖挖宝。像小学这种买进卖出做差价的“专业选手”,眼光也“毒”,一堆旧纸里总能被他翻出宝。

其实,当你看到摊主们将这些泛黄的书本小心翼翼包在一个个塑料封套里,再贴上标签,字迹工整地注明版本、年代、作者甚至是扉页题字,就知道对这些爱书之人来说,书哪有贱不贱的说法。



旧书价钱 何高何低


说到这里,要谈谈文庙旧书的价钱了。摊位上一般的书三五块能带走一本,几十块钱就能淘到一些解放前乃至新文学时期的旧书。在这里,还价也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和乐趣。询价一本民国时期的竖版《简·爱》时,摊主开价六十块钱,一边像是摊主太太的人觉得开低了嘟囔了一声,老板则笑呵呵地辩解:“照顾小姑娘呀。”这句话让我在看中一本外国旧杂志时,得寸进尺地让老板给个“小姑娘价钱”。

当然也有书友捡漏的时候。那天,韦泱先生那天二话没说五块钱拿下了一本1991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郑辛遥幽默画》,乐滋滋地说,老板大概没注意到扉页上作者的亲笔签名和自画像所以才低价了。细想来,这本书真的卖低了吗?或许是。但面对破烂旧纸如获至宝的淘书者心中究竟何为宝?何为高?何为低?每个人心中那杆秤都不一样,市场价值是一回事,心头好又是一回事。

许多卖书人也告诉过我,买卖对他们来说,更多时候是在“以藏养藏”,他们的本职工作也五花八门,企业管理、干保安的、做销售的、搞金融的……应有尽有,唯一的共同点,可能就是那么点对书的爱好,那么些深埋于故纸中的情怀。也因此,旧书市场里的讨价还价没有面红耳赤的窘境,生意人咄咄逼人的气势在这里也很少见。



藏书家陆昕先生在自己的《买书琐记》里就一针见血地写道:从事古旧书业的人,大都喜欢读书人,愿意和专家学者交朋友,同时也深知读书人爱书成癖而又囊中无钱的窘迫。

“文庙旧书市场已经作别了自己最好的年代。”身为摊主又是爱书之人的许波,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在文庙摆摊,据他介绍,那时候为了争一个摊位,排队两天两夜者也有之,如今四十至八十元不等的摊位费多年不变,但客流量已从当年五六千人一天,降到现在二千人左右一天了。

文庙旧书市作为上海最后一个成规模的旧书集散地,若不是有前面提到的并不合乎规定的“鬼市”存在以辅佐,还是稍显局促了点。相对那些越做越大、消费层次越来越高的概念化书店,这种舒展不开的无奈有种“灯前客未空”的疲累,而随着古籍、二手书文化的回归和普及,我们也希望偌大的上海滩能对这些淘书人有“我歌君起舞”的了解,诠释书予人类社会的多重意义。 



(摘自《文汇读书周报》,并收录于《读者参考》130期)


读参君的福利社


读参君送福利啦!现在开始,我们每周将根据留言的点赞数量和留言质量选出一位幸运粉丝,赠送最新一期的《读者参考》纸质书一本,届时我们将通知这位获奖读者,取得联系方式。欢迎大家参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给城市添一道旧书风景线
一杯拿铁承载不了的故纸情怀
文庙买书记
上海最大的旧书市场 文庙“怀旧风”再起
上海人的回忆:文庙旧书市又回来啦!无需门票!
你是不是也有关于文庙的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