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你如何检影验光

学习检影验光,我们还常常从光学模型眼入手,学会观察眼底反光、影动及中和过程;然后逐步过渡到真实的人眼验光。下面,我们分别介绍模型眼检影和真实人眼的检影步骤。



一、光学模型眼检影
光学模型眼 是学习检影法的重要工具。模型眼结合附加镜片可以模拟各种屈光不正,供初学者练习检影。模型眼本身无调节、无注视移动和瞳孔固定,而且屈光介质清晰,特别适合检影验光练习,允许初学者集中精力检影和矫正屈光不正。结构上,模型眼为一中空的圆柱套筒,模仿了人眼的光学结构,其最前面是表盘(子午线标志的刻度)、瞳孔、镜片槽(供放置镜片)。瞳孔的后面是一个正球镜,其作用等于人眼晶体和角膜屈光力的总和。套筒的后端是一个盲端,内贴有眼底图能够产生眼底反光。套筒的内部分可以伸缩,产生眼轴改变,相应的屈光度也就发生变化。然而,套筒上的刻度只能大概反映其屈光状态,即模型眼上显示的度数一般不准,所以使用前必须先校正为正视眼,然后在镜片槽上放置已知镜片,模拟各种屈光状态进行检影验光练习。



(一)检影验光的一般准备
(1)首先,我们要熟悉检影镜、模型眼和试镜箱。特别要花一点时间熟悉试镜箱的配置和镜片上的标记。正镜放在试镜箱的右边,负镜放在左边。球镜放在外边,柱镜放在中间。所有镜片的手柄上都有标记(+或-),通常是彩色标记(在美国,黑色标记表示正镜片,红色表示负镜片;在欧洲正好相反),镜片的屈光度数也标记于手柄上。
(2)准备软尺或者细绳,以便于测量距离时使用。
(3)准备半暗室,使我们容易看清光带,同时也能够看清镜片上的屈光度数。
(4)安置模型眼的高度,使其视轴与我们的视轴高度平行或者一致。



(二)眼底反光和影动观察步骤
怎样才能找到中和点呢?假设检查者位于出射光线的光锥中,远点位于检查者之前或之后的某个位置,现在通过检影法观察眼底反光和影动;
(1)首先必须观察和判断是顺动还是逆动,即远点位于检查者的前面还是后面。
(2)如果看到顺动,加正镜片。当看到顺动时,远点位于检查者之后某处,需要加正镜片(会聚出射光线)将远点移至检影镜处,此时,可看到中和过程。
(3)如果看到逆动,加负镜片。当检查者看到逆动时,远点位于检查者之前某处,需要加负镜片(发散出射光线)将远点移至检影镜处。此时,检查者可看到中和现象。在实践中,从逆动到中和是很难判断的,我们可以将它过矫,使远点移至我们之后,变逆动为顺动,然后逐步减少顺动,同样达到中和。

[举例1]如果看到逆动,我们可以依次添加-1.00 D,-2.00 D,-3.00 D的镜片,直至影动变为顺动,然后,逐渐增加正镜片(或减少负镜片),每次0.25 D,直至到达中和点。从顺动到达中和点比逆动容易观察和判断。
有了一定的练习经验以后,注意影动的有些特性可以帮助估计被检眼远点离中和点的距离,即需要多大屈光度的矫正镜片,才可将远点移至检查者的视网膜。影动有三个主要的特性(图2-18)。①速度:远离远点时,影动最慢;逐渐接近远点时,影动变快;到达中和时,瞳孔充满了影光,看不到影动。换而言之,屈光度数大者,影动慢;屈光度数小者,影动快。②亮度:远离远点时,影光暗淡;当检查者逐渐接近远点时,影光变亮。因此,屈光度数大者,影光弱;屈光度数小者,影光明显。在本书的插图中,逆动用阴影表示,因为在任何离远点可比的距离上,逆动的影光较顺动暗。③宽度:当远离远点时,瞳孔内的反光带窄;接近远点时,反光带变宽;到达中和时,充满整个瞳孔。有些情况例外。当检查者离中和点非常远时,影光看起来又变宽,实际是一种假中和,见于高度屈光不正。在实践中,检查者要自动地同时运用这三个特性来判断影光的量,估计离远点的距离。

[举例2]如果看到大量的顺动,会添加高度数的正镜片拉近远点;看到少量的逆动,会添加低度数的负镜片,将远点远移至检查者所处的位置。灵活地评估影光,可以减少更换镜片的次数。
在观察了真实的影光以后,我们要进一步说明中和点。中和点实际上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范围,主要由球差所致。所以其大小与瞳孔直径和工作距离有关。中和区随着瞳孔直径的增大而增加。因此,大瞳孔检影,应忽视周边像差,注重中央影光。为了避免不确定性,中和时的影动稍偏顺动,恰好位于可疑区域的前端(。中和点的判断是一门艺术,本质就是选择可疑区域稍偏前的一点,此时中央仍有轻微的顺动。在此点,稍微前倾将产生明显的顺动;稍后倾,开始出现不确定的影动,再后倾,出现易于混淆的逆动。即当处在可疑范围内时,应停留在轻微的顺动。


(三)确认工作距离
工作镜的屈光度等于工作距离的屈光度。检影结束时,必须确认检影镜确实位于检查者所要的距离上。刚开始,可以用绳子或带子量出66 cm。一旦检查者习惯于在一臂之长的位置弯腰更换矫正镜片,检查者的手臂将准确无误地测定工作距离。但不要过分地讲究距离的准确性。这个折中距离的优点是向前或向后偏差5 cm,屈光度仅偏差0.12 D。



(四)避免逆动
检影过程中,逆动的影动及速度判断比较困难,从顺动到达中和点比较准确和有效,建议采用以下的中和步骤:
(1)如果看见顺动,加正镜片(或减负镜片)直至中和。
(2)如果看见逆动,加过度的负镜片,转变逆动为顺动;尔后减低负镜片的度数或者增加正镜片度数,直至中和。
(3)寻找和确认中和点时,总是使用平面镜(套管上移)。
经过一些练习以后,我们可以模拟不同的屈光状态,进行深层次的研习,以提高检影验光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模拟前,校正模型眼是必要的。



(五)校准模型眼的步骤
1.准备
(1)调整瞳心轴和视轴 放置模型眼,使其高度与检查者的视线等高(有仰角的模型眼例外),检查者的视轴与模型眼的瞳心轴一致。
(2)测准检影镜离模型眼的距离为66 cm 。可以使用细绳长度为66 cm (26英寸);其一端刚好接触至模型眼的表面处。这个距离非常重要。反复测量这个距离,可以了解自己手臂的长度,当检查者知道66 cm在哪里,就能做到心里有数。
(3)光学的校正 右手拿检影镜,套管上位,两眼都睁开,用右眼看检影镜。从检影镜的窥孔看出去,将看到来自镜片表面上的两点微弱的反射光(浦肯野像),利用其进行快速的光学校正的检查。
(4)将+1.50 D的球镜片,放在模型眼前的镜片槽内(尽量靠近模型眼),检查镜片的反射光。忽视眼底的基本红光反射,集中注意力观察工作镜上明亮的大的反射光带,光带的宽度和明亮程度取决于模型眼表面曲率。
(5)调至正视眼 调整模型眼的内套筒,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模型眼的外套筒的后缘。
2.校正模型眼的步骤
(1)调低暗室照明,调整检影光带于90°或180°子午线,将检影镜靠在检查者的眉弓上并且小幅度地摆动检影镜,使得光带在瞳孔区,沿着与光带的轴向垂直的方向扫过。距离模型眼66 cm左右,两眼睁开,寻找眼底反光。看见眼底反光以后,按下面步骤进行。
(2)先观察眼底反光的亮度和宽度,然后向前慢慢移近模型眼,直到距离近至20 cm左右,连续观察眼底反光的亮度和宽度。然后,转动检影镜,可发现瞳孔区内的眼底反光带与外部光带的移动方向一致,这是顺动;继而慢慢远离模型眼,距离模型眼未超过66 cm时,保持眼底反光光带的同向运动状态(顺动)。
(3)理论上,在细绳的末端,检影镜的套管上位,会看到中和点。当检查者靠近模型眼,会看到顺动;当检查者返回到细绳末端,瞳孔区将充满影光即中和;移远至模型眼66 cm移外,将会看到逆动(瞳孔内反光带与外部光带移动方向相反)。
(4)模型眼的校准 如果在66 cm处看到的不是中和,按照下面的步骤调整模型眼的眼轴长度:看到顺动时,将模型眼内套筒稍稍拉出一点,以增长眼轴;看到逆动时,则将模型眼内套筒稍稍推进一些,以缩短眼轴,直到在66 cm处看到的正好是中和。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眼轴的少量改变,检查者可以将中和点位置从0到66 cm任意改变。校准完毕以后,向模型眼移近7~10 cm(3~4英寸)时,将看到顺动;退回到细绳的末端(66cm)时,瞳孔将充满影光,相对不动(有时也叫满月)。
(5)模型眼刻度的确认 校准完成后,检查模型眼套筒上对应的刻度。看零刻度是否正好对在正视0的位置上。多数模型眼有1.00 D以上屈光度的偏差。完全校准的模型眼才是正视状态。如果有大于1.00 D的偏差,应该重新标记。例如,如果在+1.00 D处看到中和,那么模型眼的屈光读数应减少1.00 D。如果偏差较少(如小于1.00 D)或者在标记处接近0,简单的方法就是记下这个刻度,在矫正屈光不正时,予以相应的镜片补偿。例如,在0到-1.00 D的中间处模型眼刚好中和,提示误差是-0. 50 D。如果想在模型眼上产生-2.00 D的近视,可将刻度对准-2.50 D的位置。
(6)确认校准 去除工作镜,将已经校准的模型眼的套筒向外拉到刻度对准-1.50 D,则为-1.50 D的近视。重新进行检影,如果校准准确,在66 cm处可再次看到中和,等同于有工作镜时正好中和。如果不是中和,也许是模型眼的刻度本身还有偏差。
(7)校正散光 重新插上+ 1.50 D的工作镜,将模型眼调整到校正后的刻度0,再次确认校准和距离。首先,选择垂直光带(90°子午线)进行检影,向前移近看到顺动;返回工作距离,看到中和。然后,将光带转至水平(180°子午线),重复检影。如果两子午线的中和点都在中和点上;也可以检查45°及135°子午线的中和情况。通过比较这些子午线上光带的中和状况,学会进行“子午线比较”。若各条子午线是同等中和,证实该模型眼是球面的,即没有明显的散光。
为避免模型眼不精确的校准引起的误差,可以用模拟镜片来产生未知的屈光状态。通过使用符号相反、度数相等的一对镜片,中和模拟的屈光不正,例如:-2.00D的模拟镜片+2.00 D的远视,需要用+2.00 D进行中和。为了避免高度屈光不正带来的问题,模拟屈光不正应限制在±4.00 D以下。练习时注意将矫正镜片的片数减至最少,因为在模型眼上只有3个插槽。



(六)模拟屈光状态的检影练习步骤
(1)首先,要校正模型眼为正视。加上工作镜,在检查者的工作距离上要确认中和。在最后一个插槽上加一个低度的模拟负镜片。
(2)研究眼底反光镜片 双眼睁开,套管上位。顺动还是逆动?如果看见顺动,思考应该使用什么镜片来中和?每隔0.50 D增加镜片,直到在工作距离上看到中和,然后精确到以0.25 D递减。如果有疑问,可保持微小的顺动。前、后移动来确认中和点。
(3)现在来比较模拟镜片和你的矫正镜片(工作镜的度数除外),两个度数接近吗?差异应该在0.50 D以内。
(4)现在放上正的模拟镜片,重新开始上面的步骤。记住用足够的负镜来反转逆动到顺动,然后再减少负镜度数到达中和。看看误差是否也在0.25 D以内呢?
(5)放上一新的负的模拟镜片,这次开始使用左眼,左手拿检影镜。保持双眼睁开,在工作距离上观察。一直这样做,交替改变镜片和眼,直到误差在0.25 D以内才休息。



二、真实人眼静态检影
(一)准备(彩图3)
(1)患者摘去其眼镜。
(2)调整患者的坐高,使他的视线与检查者的视线高度相当。
(3)给患者戴上试镜架并使试镜架的瞳距与患者的瞳距相等,这时,患者正好从试镜架的中心看出。
(4)告诉患者整个检影验光过程中,两眼始终是睁开的,检查者不能挡住患者注视眼(未被检眼)的视线,如果挡住了,要求患者及时告诉医生。
(5)检影验光过程中,检查者的两眼始终是睁开的,用右眼检查患者的右眼;用左眼检查患者的左眼。
(6)检影验光必须在半暗室中进行。
(7)确认工作距离是66 cm。
(8)检影镜的套管上位,平面反光镜。


(二)检影验光检查步骤
(1)要求患者左眼始终注视大视标(视力表上最大的视标,或者投影视力表上0.05的视标),首先检查患者的右眼。
(2)首先插入工作镜,在360°内转动检影镜的光带进行观察,初步确定被检眼的屈光状态是球面屈光不正还是有散光?特别注意观察散光的特征性变化:
①破裂现象。
②厚度现象。
③剪动现象。
④影动方向不同。
⑤影动的速度不同。
⑥眼底反光的亮度不同等。

(3)如果是球面的屈光不正,要正确判断眼底影动是顺动还是逆动
①如果是顺动,增加正球镜度数,直到中和,然后进一步确认中和点。
②如果是逆动的,加负球镜度数,先转为顺动,然后逐渐降低负镜片的度数,直到眼底反光不动,确认中和。
③取掉工作镜,或者减去工作镜的度数,就是被检眼实际需要的屈光矫正度数。
(4)如果确定是散光,要分别确认两条主要子午线
①转动检影镜的光带,首先找到没有破裂现象的两条主要子午线,然后分析影动方向。
②如果两条主子午线都是顺动的,先用正球镜中和其中一条度数低子午线,留另一条子午线的顺动,继续用正柱镜中和,按标准确认中和点。
③如果两条主子午线都是逆动的,先用负球镜中和,使两条子午线都变成顺动,一条子午线正好中和,留另一条子午线的顺动,继续用正柱镜中和,按标准确认中和点。
④如果两条主子午线的影动方向相反,即一条顺动另一条逆动,先用负球镜中和逆动的子午线使其先中和,留另一条子午线的顺动,继续用正柱镜中和,并按标准确认中和点。
⑤当第二条子午线也被中和以后,重新检查球镜中和的子午线,必要时调整球镜的度数,重新检查另一条子午线,必要时调整柱镜的度数。
(5)达到中和以后,用凹面反光镜,重新检查所有的子午线,做出必要的调整。
(6)保留患者右眼总检影镜度数(工作镜+矫正镜)在试镜架上;重复步骤(2)~(5),中和左眼的屈光状态,左眼屈光不正中和以后,保持左眼的总检影镜度数在试镜架上;重新验证右眼,做出必要的调整。
(7)被检眼的屈光矫正度数,只要去除工作距离镜即可。也可以计算出来:工作距离66 cm时,工作距离镜为+1.50 D,试镜架上镜片的代数和为-5.00 D,被检眼需要的屈光矫正度数等于[-5.00-(+1.50)]D = -6.50 D;试镜架上镜片的代数和为+5.00 D时,被检眼需要的屈光矫正度数等于[+5.00-(+1.50)]D=+3.50 D
(8)试戴最后的屈光度数(纯静态检影镜度数),分别测量两眼的矫正视力。
(9)记录
①分别记录每一眼的纯静态检影镜度数。
②记录患者每一眼的矫正视力。



(三)综合验光仪上的负柱镜检影法
在综合验光仪上只有负柱镜,怎样使用的负柱镜进行顺动的检影验光呢?推荐下面的两步法,先进行球柱镜转换,同样能顺利地完成顺动光带检影。步骤如下:
(1)先用球镜中和,然后在柱镜子午线上留剩余顺动。
(2)将负柱镜的轴转向其垂直的子午线。
(3)用柱镜和球镜组合的新柱镜进行检影验光:即为了在某子午线上加+0.25 D的柱镜(例如90°),可以先在其垂直子午线上加0.25D的负柱镜(180°),再加0.25D的正球镜。
(4)每加0.25D的负柱镜,我们得先加0.25D的正球镜。这样可以将正柱镜效应,有效地转换到正确的子午线上。
(5)当使用两步法时,用负柱镜法则来细调柱镜的轴向和度数。
(6)两步法看起来比较复杂,练习几分钟后就会变得简单了。
(7)先加负柱镜,后加正球镜直到中和。
(8)为了防止错误,可先记录下验光仪上的验光结果,然后将其转换成正柱镜形式。



(四)综合验光仪上检影验光步骤
(1)消毒 综合验光仪与被测量者肌肤相接触的部位用酒精消毒。
(2)调整 被测量者所坐位置高低和头部位置的调整,调整水平、瞳距和顶点距离。
(3)先右眼后左眼,左眼打开处于“0”的位置,右眼打开处于“P”位置。
(4)让被检测者看着远处的视标,一般为最大的视标,如0.05的“C”字。
(5)检查者右眼检查被检者的右眼。
(6)用负柱镜法检影检影中和散光。
(7)检查者用左眼检影被检者的左眼。
(8)用负柱镜的形式书写右眼的检影处方。
(9)仪器镜片和各个控制钮复原,盖上防尘罩,关闭电源。
(10)结束。



三、检影验光法小结
(一)应用球镜
(1)套管上位,观察影动。
(2)应用球镜,直到在工作距离上见到各子午线的顺动。
(3)细调中和球镜度数,直到确认中和。
(二)估计散光轴向和度数
(1)观察顺动的子午线,把套管往下推,观察有没有影光的增强
①如果没有观察到,说明度数较低(小于1.00 D )。
②如果观察到增强现象,说明度数较高(大于1.00 D)。
(2)在套管某一位置(影光增强),观察以下的现象
①破裂现象。
②厚度现象。
③亮度现象。
④剪动现象。
(3)套管下位,并在刻度尺上读出散光的轴向。
(三)中和散光
在初步确定的散光轴上,估计散光量,给予中和。
(四)重新精调球镜
调整球镜,如果有必要,在66 cm上再找中和点。
实践中,对每一个被检眼,都要按以上步骤来检查,形成一个好习惯,这是学好检影的捷径。
(五)影响检影验光度数准确性的主要因素
导致检影验光度数不准确的主要因素包括不正确的检影工作距离、检影过程中没有始终对准被检眼的视轴、被检眼在检影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固视在远视标上。当然,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中和点,不能确定主子午线和不能确定剪动等,必然不能获得准确和正确的验光结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上最全检影验光技术讲解
检影验光技术讲解
角膜曲率计的使用方法和步骤
谁能告诉我检影验光练习的详细方法?谢谢!
攻略笔记 | 一张图教会你检影验光!
马氏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