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家拳实验室:尾闾中正与松骶骨方法

时常有拳友咨询尾闾中正的姿势,其中不少朋友对这个要求存疑:他们认为尾闾中正,是要求保持上半身垂直于地面,但是行拳(或交手)中保持与地面的垂直会影响动作,导致招式的完成度不高。拿前辈们的拳照(如下图)看,也并非每招每式上半身都是垂直的,所以不明白这个要求到底要如何做到。

杨澄浦拳招:海底针

解释这个问题需要明确两个前提:其一,腰椎之上的部分中正与尾闾中正不同;其二,中正并非单指垂直往下一个方向。在前篇《内家拳实验室:一歪犯百病,一正解千难》中明确指出:中正一体。内家拳的正,是四正四隅饱满,支撑八面的正,并非只有如顶梁柱一般垂直地面的唯一姿态。明白这一点,骶骨之上部分要如何调整就有方向了。

内家拳的立身中正,是要让腰椎、胸椎、颈椎各部分从不自然的受力状态下解放出来,而不是让大家去折腾脊椎,上拔下沉去拉直它,真拉直了,人也废了。努力挺拔脊椎都会造成身形僵硬,不用说将其弧度拉直,那就没法活动了。为何要解放脊椎呢?普通人站立(马步、弓步)出拳,在身形不扭曲的情况下(两肩连线保持稳定,不前后转动),只能向接近正前方的方位发力。将你手臂拉直,就只能靠背部支撑,向前发出推力。此时,让你向后发力,则人重心立刻向后倾斜。

为何会造成上述的现象?是因为大家将脊椎与背部看成是一体的。往后发力,背部后靠,脊椎也同时后移,骨头架子都移动了,重心不倾斜才怪,而且这还是典型的以上带下,重心不可能稳定。在内家拳的发力序列中,骨骼的姿态是需要稳定的(不能随便晃动),这样才便于劲的快速流畅传导。内家拳立身中正的姿态下,肌肉与骨骼之间应该松柔包裹,而非相互紧绷对抗。身体某段肌肉紧绷骨骼像是在水管上安装了一个闭合的阀门,劲的传导就此中断。人体骨骼受到关节与韧带的限制,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运转,但是肌肉却不同,它是延展各方的,想要将劲发往任何方向,其前提在于各方向肌肉的整体放松。

弯腰状态下骨骼图

骶骨可就没那么容易调整了。习练多年,劲卡在腰部的问题多数都是胯与骶骨没有调整好。骶骨在脊椎末端呈反曲状,有人认为开胯之后的会感觉上半身坐在一个可以旋转的小凳子上,这个感觉我也曾出现过,但是只是个阶段,不必强求,出现也不必在意,让它自然来,自然消失。内家拳意为先,但是某处意重也是毛病。调整骶骨,在于盆骨的开合,将骶骨解放出来,自然悬垂。盆骨开合的姿态就是正襟危坐时盆骨的形态。坐在椅子上好开,站起来保持就难了,这就是需要大家下功夫的地方。

腰椎不往下压迫骶骨,盆骨打开,不从两侧挤压骶骨,这时自然就尾闾中正了。尾闾在骶骨末端,它的中正还真就是垂直往下的,但不是刻意为之。满足上面脊柱与左右盆骨不挤压,尾闾自然会松沉往下。尾闾如陀螺仪中的指针,始终保持指向下方。假如尾闾不能保持中正指向下方,身体中的陀螺仪就无法正常工作了,不仅解决不了外力,自己的劲也会断掉。

弯腰曲体训练

松骶骨,保持尾闾中正可从弯腰曲体训练入手:站立两脚分开约两肩宽,上半身放松,双手分开,缓慢弯腰,最终姿势如上图所示。训练重点在于体内的感受的认知,在弯腰过程中,感知脊椎的拉伸,以及骶骨部分的拉紧感,试着调整盆骨的开合看看对身体整体重心的影响。盆骨与骶骨最佳状态下,即使增加训练的速度,也不会因为身体前附而影响重心,此时的尾闾即处于中正状态。更进一步,会感知到不仅身体前附不会拉动自己重心偏移,而且随着身体前附的动作开合,下盘会更加稳固。

“传承传统武术,传播侠义精神。”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 xiakexueyuan

郑重声明:我希望大家更安全,具备防范危险的能力。未来会增加许多动作教程,但是所有的训练方法与建议都存在危险性,按照其训练的人需要把握尺度带好护具,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自己解决。我会提供安全防护方面的建议,但不承担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尾闾”了解“太极拳”
你真正悟出杨式太极拳太极十要了吗?
如何检查脊椎弯曲?如何发现骨盆歪斜?——人体骨骼自检法
《国标舞内功解秘:尾骨与站姿的关系》
远离“久坐之伤”,教你如何守护你的骶骨!
揭秘胯在太极行拳中的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