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礼记正义
《礼记》自郑注面世,流传甚广,魏晋南北朝学人为义疏者甚多,然众说纷纭,或违本义。孔颖达为之注疏,以皇侃义疏为本,其有不备,以熊安生本补充,必取文征详悉,义理精审,剪其繁芜,摄其机要,取两家之长,除其之弊,与郑注相互发明原义,堪称双绝。在序言中,孔颖达等人坚持了秦汉以来儒家关于礼仪起源的说明,认为礼'本之则太一之初','体之乃人情之欲',即礼从上说体现了天意,从下说根据于人情,是天意和人情的统一。此书把《周礼》作为《仪礼》之本,反映了汉代以后,儒家更加注重在有形的礼仪设施背后起着支配作用的无形的东西。另外,此书解题还特意解释了老子对礼的态度,调和老子和儒家经典,体现了李唐王朝对老子的尊崇。此书亦见重于后世,为儒学重要著作,影响深远,被清人收入《十三经注疏》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礼记正义》
孔老相会及其历史意义
《礼记》谈礼
章景明:儒家对于丧礼的基本观念与态度
以直报怨以义解仇 从朱子《家训》看儒家对“仇”“怨”的态度及其启示
赵法生:先秦儒家性情论视域下的《中庸》人性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