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播行动---中药透皮技术基本处方
湿贴:把溶酶喷洒在沙蒿子上,边缘留1-2mm。
干贴:当皮肤表面破损,有渗出液的情况下,只用沙蒿子干贴。
小儿腹泻
第一个处方:
一般腹泻:消肿止痛贴+洛哌丁胺,湿贴于肚脐
严重腹泻:消肿止痛贴+洛哌丁胺+苯乙哌啶,湿贴于肚脐
病毒性腹泻:消肿止痛贴+洛哌丁胺+潘生丁25mg-50mg,湿贴于肚脐
细菌性腹泻:消肿止痛贴+洛哌丁胺+黄连粉0.5-1g或黄连素片0.1-0.2g,湿贴于肚脐
(洛哌丁胺剂量:1-6个月1袋 6-12个月2袋 1岁-2岁 3袋)
第二个处方:
消肿止痛贴+消炎痛25mg+654-2 10mg+异丙嗪12.5-25mg,湿贴于肚脐
第三个处方(慢性腹泻):
炮姜、白芷各等份,共研磨为细末,取0.5-1g,湿贴于肚脐
注:1、24小时复诊(听听肠鸣音,以防止缺钾性肠梗阻);
2、注意补水补钾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急性发作期: 消炎痛25mg,654-2 10mg,罗通定30mg,硝苯地平2.5-5mg,湿贴肚脐。 如疼痛剧烈,同时舌下含服硝苯地平2.5-5mg
巩固期: 芒硝0.5-1g,凉姜0.5-1g,湿贴肚脐,连续贴敷7-14天。
小儿急-慢性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
第一个处方:
消肿止痛贴+舒喘灵2.4mg+异丙嗪(12.5mg-25mg)(或+西替利嗪10mg)
注:舒喘灵实际剂量为小孩公斤体重24小时量的1.8—2倍,异丙嗪剂量最多25mg
第二个处方:
麻杏石甘汤+地龙(6-9g)+黄芩(8-12g),取两等份,一份打磨成粉,一份熬成汤,用它的汤调它的粉。
第三个处方:
AL散(大人口服量):阿司匹林/扑热息痛(0.3g)、 氨茶碱(0.1g)、 异丙嗪(25mg),小儿剂量可根据实际小孩体重、体质、病症取以上剂量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
穴位:肚脐,膻中穴(两乳头正中间),肺腧穴(膻中穴对应的后背穴位),天突穴,大椎定喘穴
注:可根据症情严重情况及家庭经济条件,最多同时贴三个穴位,贴之前可放血,24小时换贴时可更换穴位贴,如若同时贴两贴或三贴,剂量遵循“加贴不加量”的原则,总剂量不变,可根据所贴的数量平均
腮腺炎:消肿止痛贴+芒硝2-3g(或+大黄2-3g、或+青黛2-3g),湿贴于患处,然后隔薄膜冷敷25-30分钟。
注:如选大黄可加适量青黛,可避免皮肤着色。
牙龈肿痛:消肿止痛贴+消炎痛50-75mg+大黄2-3g或芒硝2-3g或大黄、芒硝共2-3g,湿贴于面部疼痛点,然后隔薄膜冷敷25-30分钟。
注:如若已化脓,则需要引流
顽固性口腔溃疡:消肿止痛贴+黄连粉0.5-1g+冰片0.1-0.2g,在沙蒿子中间用手指摁一个小坑,将所放药物堆成小堆对准双侧涌泉穴湿贴。如若患者已有十来年病史,则需要连续贴敷治疗1个月,同时口服药6个月以上。辩证使药六味地黄或金匮肾气丸,如辩证不清则使用交泰丸。
注:1、如贴敷方法正确,换贴时发现涌泉穴呈黄色,则考虑黄连粉为假
2、冰片只需两三小片,不可过多,过多会引起脚底起泡
急性乳腺:消肿止痛贴+大黄1-2 g +芒硝1-2g,湿贴乳房肿块处,贴完后冷敷25-30分。
乳腺增生(轻度)、乳腺结节:消肿止痛贴+芒硝2-3g,湿贴于乳房肿块处,贴完后热敷25-30分。
乳腺增生(重度):先在两侧腋中下第十肋缘隙处针刺,拔罐放血2ml;然后消肿止痛贴+芒硝2-3g,湿贴乳房肿块处,贴完后热敷25-30分钟,同时配合口服逍遥丸3-6个月。
附件炎:消肿止痛贴+消炎痛50-75mg+大黄1g+芒硝1g+元胡1g,湿贴患处
子宫内膜异位、痛经:消炎痛100mg,硝苯地平20mg,湿贴小腹部。每月周期前三天或月经第一天开始贴敷,连续贴敷3-5天,连续治疗3-5个月。
卵巢囊肿:芒硝1-2g,贴卵巢囊肿部位,疗程贴敷14天。
盆腔炎:芒硝1-2g,湿贴小腹两侧,疼痛的加消炎痛,疗程7-14天。
带状疱疹:先用火燎法,然后用消肿止痛贴+利多卡因2ml+B12 1ml(或+聚肌胞2mg或+西咪替丁0.2g),把沙蒿子拿下来,一片一片贴于患处,外用纱布缠绕固定。
注:此病不用溶酶,利多卡因代替溶酶,因为溶酶对皮肤破损有刺激作用。
褥疮:先用中药清洗,然后用无菌纱条包住沙蒿子,塞进褥疮洞里,第二天换药时重复。
糖尿病足、顽固性下肢溃疡:先用中药方清洗,待皮肤晾干后,在患处放适量苯妥英钠,用沙蒿子干贴,外用纱布缠绕固定。
中药清洗方:生大黄50g 芒硝100g 黄连20g 生栀子20g 丹参30g 赤芍20 g 丹皮20g 川芎20 g 鸡血藤50g 红藤30g,水煎外洗(三剂的量)
关节炎:消肿止痛贴+消炎痛100-175mg(布洛芬),湿贴关节疼痛处。
颈椎病、腰椎病:患处拔罐放血,姜黄粉0.5-1g,消炎痛100-150mg湿贴患处,神灯烤20分钟。
外痔:用2-3ml利多卡因把痔核大小的棉球浸湿透,用手轻轻挤压一下,不让棉球滴水,把棉球放于痔核处,然后用消肿止痛贴湿贴于痔核外面。
内痔:云南白药、三七粉、沙蒿子两片,用利多卡因调成稀粥状(可加适量生理盐水),用导尿管导内痔处。
扁桃体化脓(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上焦火引起的疾病):消肿止痛贴+大黄2-3g+冰片0.1-0.2g(一只脚的量),湿贴两侧涌泉穴。
扁桃体肿大:消肿止痛贴+芒硝2-3g,湿贴患处。
胃焦火引起的疾病:消肿止痛贴+黄连2-3g+冰片0.1-0.2g(一只脚的量),湿贴两侧涌泉穴。
中药成方使用说明
方剂
适应症
配合其他药物
穴位
风寒感冒散
小儿风寒感冒
1生姜末0.5-1克
2西药:病毒灵片0.1克(0.5-1片)、
扑尔敏(4mg/片) 0.5-1片,
异丙嗪(25mg/片)0.5-1片,
VC(100mg/片)1-2片
发热加氨基比林2毫升或安乃近片(0.25g)0.5-1片)
神阙穴、
大椎穴
风热感冒散
小儿风热感冒
1生姜末0.5-1克。
2西药:扑尔敏片(4mg/片)0.5-1片、
异丙嗪(25mg/片)0.5-1片,
VC(100mg/片)1-2片,
发热加安乃近片(0.25g)0.5-1片,氨基比林2毫升
神阙穴、
大椎穴
小儿腹泻散
小儿腹泻
洛哌丁胺(2mg/片) 1-2片
苯乙哌啶(2.5mg/片) 1-2片
腹痛加:654-2(5mg/片)0.5-1片或元胡止痛片,
病毒性腹泻再加:
西味替丁(0.2g/片) 0.5-1 ,
潘生丁(25mg/片) 1-2片,
2天后去掉西咪替丁加焦三仙1-3g或健脾散1-2包
细菌性腹泻再加:
小儿泻痢停1-3片,鞣(盐)酸黄连素片2-4片
神阙
小儿咳喘散
小儿咳喘
沙丁胺醇1-2片 氨茶碱0.5-1片 异丙嗪0.5-1片 扑尔敏0.5-1片 咳必清0.5-1片
1 咽喉痛痒:去掉沙丁胺醇、氨茶碱,主方加六神丸2-5粒,
2 久咳、黄痰去掉沙丁胺醇、氨茶碱
主方加痰咳净适量,
主穴:
天突穴、神阙穴
哮喘严重加:
定喘穴、
檀中穴、
肺腧穴
腮扁散
1腮腺炎红肿热痛
急性腮腺炎,可4小时更换一贴
患处
2扁桃体红肿疼痛:
1扁桃体红肿疼痛严重,可同时口服清热解毒汤药,或连翘败毒饮
颌下两侧
2扁桃体肿大,不红不痛:吴茱萸5g+大黄5g+南星3g+黄连3g,渗肤液加醋调,贴敷双足涌泉穴
涌泉穴
痈肿解毒灵
痈肿疮毒
急性乳腺炎
蜂窝组织炎
丹毒
1病症特点:红肿热痛。
2六神丸1支、消炎痛4-8片
3急性期,可4小时更换一贴
患处
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
西药:小儿药量(成人加倍)
制霉菌素片(0.5g/片)1-3片、
VC(100mg/片)2-6片,
维生素B2(5mg/片) 2-6片、
利巴韦林片(0.1g/片)1-3片
①口腔内疼痛:加消炎痛(25mg/片)1-2片
②口腔绛红色:主方加石膏0.5-1.5g、知母0.5-2.0g并用甲硝唑100ML+甲硝唑片3+利福平3片,混合嗽口,③口腔内白色:碳酸氢钠漱口
成人还可配合金匮肾气丸,或知柏地黄丸
涌泉穴,12-24小时/贴,
痔疮
1:利多卡因2ml,棉球润后至肛门处擦拭。
2 :白芨研细+利多卡因1支调糊状,用20ML针筒用细管推入肛门中25mm处,推完马上站起!
3:马应龙痔疮膏涂覆于载体,贴敷在外痔痔核处。
4:消痔散贴敷神阙穴
神阙
疱疹解毒灵
带状疱疹
1神灯照射
2 利多卡因2ml、B12 1ml 用于止痛
3 西咪替丁(抗病毒作用、减少渗出)0.2
4疱疹解毒灵散布患处
贴敷部位:
患处
咽炎散
咽炎散
慢性咽炎
廉泉穴神阙穴
关节止痛散
颈肩腰腿关节疼痛
治疗顺序:刺血—拔罐—烤电15—20分钟—西药—烤电15-20分钟--关节止痛散
西药:炎痛喜康(20mg/片)10片、保泰松(0.1g/片)10片、扑热息痛(0.3g/片)6片
中药:关节止痛散
贴敷部位:阿是穴
胆囊消痛灵
慢性胆囊炎
(肝胆区疼痛)
利胆消痛灵
西药:654-2
穴位:神阙穴 胆区(疼痛阿是穴)
神经消痛灵
三叉神经痛及其他神经疼痛
西药: 1:棉签蘸普鲁卡因擦患处
2:苯妥英钠(大仑丁)8片(0.1g)
消炎痛10片
颊车穴
太阳穴
或患处
腱鞘消痛灵
腱鞘肿痛
西药:消炎痛
关节肿大变形加:血竭 七厘散
患处
基础病症方
病症
主方
穴位
小儿感冒
小儿风寒感冒
麻黄0.5-1克、防风0.5-1.5克、白芷0.5-1克、干姜1-2克,金银花1-2克。
病毒灵片0.1克(0.5-1片)、扑尔敏(4mg/片) 0.5-1片,异丙嗪(25mg/片)0.5-1片,VC(100mg/片)1-2片(发热加氨基比林2毫升或安乃近片(0.25g)0.5-1片)
小儿风热感冒
板蓝根1-2克、连翘1-2克、青果1-2克、桔梗0.5-2克,桑叶0.5-1克,姜末0.5-1克。
扑尔敏片(4mg/片)0.5-1片、异丙嗪(25mg/片)0.5-1片,VC(100mg/片)1-2片,安乃近片(0.25g)0.5-1片(发热加氨基比林2毫升)
用法:湿贴神阙穴、大椎穴
小儿腹泻
洛哌丁胺(2mg/片) 1-2片
苯乙哌啶(2.5mg/片) 1-2片
丁香0.5-1.5 肉桂0.5-1.5 吴茱萸0.5-2g
病毒性腹泻
第一天、主方加654-2(5mg/片)0.5-1片或元胡止痛片,西味替丁(0.2g/片) 0.5-1 ,潘生丁(25mg/片) 1-2片,第二天去掉654-2或元胡止痛片
第三天去掉西咪替丁加焦三仙1-3g或健脾散1-2包
细菌性腹泻
主方小儿泻痢停1-3片,鞣(盐)酸黄连素片2-4片
神阙
成人腹泻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型)
1湿热型:葛根10g 黄芩10g 黄连10 g 甘草10g 吴茱萸5g
2 虚寒型:附子5 g肉桂5g 吴茱萸5g 丁香
腹痛:加654-2
神阙
小儿咳喘
沙丁胺醇1-2片 氨茶碱0.5-1片 异丙嗪0.5-1片 扑尔敏0.5-1片
麻黄0.5-1g 甘草1-2g 黄芩0.5-1.5g 大黄0.5-1.0g
1 咽炎性小儿咳喘:去掉沙丁胺醇、氨茶碱
主方加六神丸2-5粒,桔梗0.5-1.0 射干0.5-1.5 青果0.5-1.5 连翘0.5-1.0
2 久咳咳黄痰去掉沙丁胺醇、氨茶碱
主方加痰咳净适量, 石膏0.5-1.0 知母0.5-1.5 芒硝0.5-1.0 金银花0.5-1.5 青果0.5-1.5 川贝1粒
3、咳喘为主: 主方加地龙0.5-1.5 紫苑0.5-2.0 苦参0.5-1.5 咳必清0.5-1片
主穴:
大椎穴、
(定喘穴)
天突穴、
神阙穴
辅穴:檀中穴、
肺腧穴
注意:异丙嗪不要超量,小儿咳喘,辩证清楚,贴敷后,在诊所观察1-2个小时,不得自行贴敷。
腮腺炎
大黄、芒硝、黄芩,冰片 各等分
吴茱萸5g+大黄5g+南星3g+黄连3g,渗肤液加醋调,
同时口服清热解毒汤药,或连翘败毒饮
患处
湿贴双足涌泉穴
急性乳腺炎
大黄5g、芒硝6g、青黛5g、冰片2g
六神丸1支、消炎痛4片
患处
乳腺增生
急性乳腺炎主方基础上加大黄蟅虫胶囊10粒
患处
痛经
主方1: 硝苯地平10片
主方2: 花红片6片、
炎痛喜康6片、
扑热息痛10片
主穴:神阙 关元
严重者加:八髎穴
口腔溃疡
酸痛贴+黄连粉0.5-1g+冰片0.2g贴
根治:用甲硝唑100ML+甲硝唑片3+利福平,混合嗽口,
配合: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或知柏地黄丸
涌泉穴,12-24小时/贴,1-3天治愈。
小儿
口腔溃疡
主方:制霉菌素片(0.5g/片)1-3片、VC(100mg/片)2-6片,维生素B2(5mg/片) 2-6片、利巴韦林片(0.1g/片)1-3片
金银花0.5-1.5g、青果0.5-2g、青黛0.5-3g、冰片0.5-1.0g、黄芩0.5-1.5g
方法:
①主方加消炎痛(25mg/片)1-2片
②口腔绛红色:主方加石膏0.5-1.5g、知母0.5-2.0g
③口腔内白色:主方加碳酸氢钠漱口
贴敷部位:涌泉穴
痔疮
1:利多卡因2ml,棉球润后至肛门处擦拭。
2 :白芨研细+利多卡因1支调糊状,用20ML针筒用细管推入肛门中25mm处,推完马上站起!
3: 蒲黄 10g五灵脂6 g大黄10 g芒硝10 g栀子10g 冰片5g
神阙
带状疱疹
1神灯照射
2 利多卡因2ml、B12 1ml贴于患处;
或利多卡因2ml 西咪替丁(抗病毒作用)0.2贴敷患处。
3 带状疱疹后遗症:郁金、枳壳、川芎、丁香、柴胡、赤勺、甘草、各9g+板蓝根30g、冰片适量、利多卡因涂抹痛点局部贴敷。
4 痛甚者加,五灵脂9g 蒲黄9g 冰片3克 贴服患处
5 可配合口服:
6 中药(煎剂) :葛根10 升麻3 金银花15 连翘15 生地18 赤芍15 荆芥10 牡丹皮15 紫草10 防风10 甘草10 疼痛日久:加党参15—25 黄芪15 麦冬12
贴敷部位:
小面积:患处
大面积:涌泉
咽炎
大黄 + 冰片 + 白花蛇舌草 + 银翘片
天突 神阙
疼痛类
(颈肩腰腿关节疼痛)
主方:炎痛喜康(20mg/片)10片、保泰松(0.1g/片)10片、扑热息痛(0.3g/片)6片
威灵仙5g、骨碎补6g、土元3g、生川乌3g、生草乌5g、制马钱子2g、金毛狗脊5g。血竭5g
1、骨质增生:主方加三七片(0.3g/片)10片、透骨草5g
方法:拔罐,用神灯烤15分钟
2、腰腿疼痛
主方加牛膝3g、伸筋草5g
方法:拔罐,用神灯烤15分钟
3、软组织损伤
主方加山栀3g
4、痛风
主方加扶他林(双路芬酸钠)(25mg/片)10片
5.大面积软组织损伤口服给药
口服血府逐瘀汤,处方:当归10g、生地黄10g、桃仁12g、红花10g、赤芍6g、枳壳6g、柴胡3g、甘草6g、桔梗5g、川芎5g、牛膝9g
贴敷部位:阿是穴
说明:
1 中药成方是根据基础方配伍而成。
2 中药成方是纯中药粉剂,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病症配合西药及其他方法。
3 要遵从辨证论治原则,灵活运用,在已有的成方基础上还可以加减其他中药。
中药透皮疗法主治:
小儿腹泻、小儿咳喘、小儿发热、小儿肺炎、小儿惊吓、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肠系膜淋巴结炎、腮腺炎、口腔溃疡、带状疱疹、牙龈肿痛、乳腺增生、急性乳腺炎、烧烫伤、外伤肿痛、老烂腿、痛经等病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透皮技术常用配方
全国医生透皮技术--组方、验方
外用贴剂配方
中药透皮技术基础协定方 (值得收藏)
特色医疗 验方参考
中药贴敷疗法特效配方汇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