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二十二单元 常用灸法

第二十二单元  常用灸法

()灸法的作用

1.温经散寒

灸火的温和热力具有直接的温通经络、驱散寒邪之功。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寒湿痹痛、痛经、经闭、胃脘痛、寒疝腹痛、泄泻等。灸法更适合治疗性病证。

2.扶阳固脱

灸火的热力具有扶助阳气、举陷固脱的功能。《扁鹊心书》记载:“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阳气下陷或欲脱之危证,皆可用灸法,以扶助虚脱之阳气。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虚寒证、寒厥证、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久泻、久痢、痰饮等。

3.消瘀散结

艾灸具有行气活血、消瘀散结的作用。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得温则行,气行则血亦行。灸能使气机通畅,营卫调和,从而消瘀散结。临床常用于治疗气血凝滞之疾,如乳痈初起、瘰疬、瘿瘤等。

4.防病保健

灸法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无病时施灸有防病保健的作用。常灸关元、气海、命门、足三里有防病保健作用,今人称之为“保健灸”。

 

()灸法的种类及适应范围

常用的灸法分为艾灸法和其他灸法。艾灸法主要以艾绒为材料,包括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

1.艾炷灸

艾炷灸是将艾绒制作成艾炷后,置于施灸部位点燃而治病的方法。艾炷灸又分直接灸与间接灸两类。

(1)直接灸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黏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炷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由于艾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而留下瘢痕。因此,施灸前必须征求患者同意合作后,方可使用本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痨、瘰疬等慢性顽疾。

2)无瘢痕灸又名非化脓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黏附,然后将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剩2/5I/4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待将规定壮数灸完为止。般应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泡为度。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采用此法。

(2)间接灸间接灸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又称隔物灸。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1)隔姜灸将鲜姜切成直径2-3cm、厚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6-9壮,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本法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作用,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以及风寒痹痛等病症。

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仪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捣蒜如泥亦可),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一般5-7壮。本法有清热解毒,杀虫等作用,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病症。

3)隔盐灸用干燥的食盐(以青盐为佳)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二般灸5-9壮。本法回阳、救逆、固脱的作用,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病症。治疗时须连续施灸,不拘壮数,以脉起、肢温、证候改善为度。

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cm、厚约0.8cm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至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本法有温补肾阳等作用。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病症。

2.艾条灸

艾条灸中,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上进行熏烤,不使艾条点燃端直接接触皮肤,称为悬起灸。悬起灸根据其操作方法不同,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

(1)温和灸施灸时将整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距皮肤23cm,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10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张,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

(2)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对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雀啄食般的一上一下施灸,以给施灸局部一个变量的刺激。

(3)回旋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然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

以上诸法对一般应灸的病证均可采,但温和灸多用于慢性病,雀啄灸、回旋灸多用病。

3.温针灸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证。操作方法是,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时,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 cm,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将针取出。此法针灸并用、简便易行可以发挥针和灸的用,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灸法诊疗操作规范
艾灸前,你一定要知道的5件事∣潘毅对话范顺之
针灸学:灸法
常用灸法与禁忌
艾灸常识
灸法和拔罐疗法_针灸新型技术教学PPT课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