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二十八单元 皮外骨伤、五官科病证

第二十八单元   皮外骨伤、五官科病证

()瘾疹

1.辨证要点

瘾疹病位在肌肤腠理,与感受风邪及脏腑气血盛衰关系密切。腠理不同,风邪或因体质素虚,食用鱼虾荤腥食物,致胃肠积热,复感风邪,均可使邪郁腠理而发病。基本病机是营卫失和,邪郁腠理。

瘾疹起病急骤,皮肤突发瘙痒不止,可见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风团,融合成片或孤立散在,淡红或白色,边界清楚,此伏彼起,一日之内可发作数次者,病情较急反复发作,缠绵不愈,风团时多时少时无者,病情较缓。

风团色红,灼热剧痒,遇热加重,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者,为风热犯表;风团色白,遇风寒加重,舌淡,苔薄白,脉浮紧者,为风寒风团色红,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为胃肠积热;风疹反复发作,午后或夜间加剧,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者,为血虚风燥。

2.治法

疏风和营。取手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3.处方

主穴曲池、合谷、血海、膈俞、三阴交。

配穴风热犯表配大、风门风寒表配风门、肺俞胃肠积热配天、足三里血虚风燥配脾俞、足三里。呼吸困难配天突,恶心呕吐配内关。

方义曲池、合谷属于手阳明经穴,与肺经相表里,可通经络、行气、疏风清热血海、膈俞合用意在“治风先治血,血行风”,两组穴位相配能疏风、活血、止痒三阴交属足太阴经,乃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可养血活血、润燥祛风止痒。

4.治疗操作

毫针泻法。膈俞可点刺出血。风寒束表者可灸,血虚风燥只针不灸。

()蛇串疮

1.辨证要点

本病病位在皮部,主要与肝、脾相关。多由于情志内伤,肝经郁热,热灼皮肤,或脾虚生湿,感染毒邪,湿热火毒蕴结肌肤而成。年老体弱,常因血虚肝旺,气血凝滞,而致疼痛剧烈,病程迁延。

初起时患部皮肤灼热刺痛、发红,继则出现簇集性粟粒大小丘状疱疹,多呈带状排列,多发生于身体一侧,以腰、胁部最为常见。疱疹消失后部分病人可遗留疼痛,可持续数月或更久。

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兼口苦,烦躁易怒,苔黄,脉弦滑数者,为肝胆火盛皮损色淡,疱壁松弛,兼胸脘痞满,纳差,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者,为脾胃湿热。皮疹消退后局部仍疼痛不止,或见有色素沉着,兼心烦不寐,舌紫黯,苔薄,脉弦细者,为瘀血阻络。

2.治法

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取局部阿是穴及相应夹脊穴为主。

3.处方

主穴局部阿是穴、夹脊穴。

配穴肝胆火盛配行间、侠溪;脾胃湿热配阴陵泉、内庭;瘀血阻络配血海、三阴交。便秘配天枢心烦配神门。

方义局部阿是穴围刺或点刺拔罐,可引火毒外出;本病是疱疹病毒侵害神经根所致,取相应的夹脊穴,直针毒邪所留之处,可泻火解毒,通络止痛。

4.治疗操作

毫针泻法,强刺激。皮损局部阿是穴用围针法,即在疱疹带的头、尾各刺一针,两旁则根据疱疹带的大小选取数点,向疱疹带中央沿皮平刺。

()扭伤

1.证要点

本病多发于腰、踝、膝、腕、肘、髋等部位,病位在经筋。多因剧烈运动或负重不当、跌仆闪挫、牵拉以及过度扭转等原因,使关节超越正常活动范围,引起筋脉及关节损伤,气血壅滞于局部,经气运行受阻,而致局部肿胀疼痛,甚至关节活动受限。本病属于实证。

新伤疼痛肿胀,活动不利者,为气滞血瘀;若为陈伤,遇天气变化反复发作者,为寒湿侵袭,瘀血阻络。

2.治法

祛瘀消肿,舒筋通络。取扭伤局部腧穴为主。

3.处方

主穴阿是穴、局部腧穴。腰部阿是穴、大肠俞、腰痛点、委中。颈部阿是穴、风池、绝骨、后溪。肩部阿是穴、肩懈、肩腭、肩贞。肘部阿是穴、曲池、小海、天井。腕部阿是穴、阳溪、阳池、阳谷。髋部阿是穴、环跳、秩边、居膠。膝部阿是穴、膝眼、膝阳关、梁丘。踝部阿是穴、申脉、解溪、丘墟。

配穴根据病位配合循经远端腧穴急性腰扭伤,督脉病证配水沟或后溪,足太阳经筋病证配昆仑或后溪,手阳明经筋病证配手三里或三间。②根据病位在其上下循经邻近取穴如膝内侧扭伤,病在足太阴脾经,可在扭伤部位其上取血海,其下取阴陵泉。③根据手足同名经配穴法进行配穴踝关节与腕关节对应,膝关节与肘关节对应,髋关节与肩关节对应。例如,踝关节外侧昆仑穴、申脉穴处扭伤,病在足太阳经,可在对侧腕关节手太阳经养老穴、阳谷穴处寻找最明显的压痛的穴位针刺再如,膝关节内上方扭伤,病在足太阴经,可在对手太阴经尺泽穴处寻找最明显的压痛点针;以此类推。

方义扭伤多为关节伤筋,属经筋病,“在筋守筋”,故治疗当以扭伤局部取穴为主,以疏通经络,散除局部的气血壅滞,配合循经远部取穴,加强疏导本经气血的作用,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

4.治疗操作

毫针泻法。陈旧性损伤留针加灸法,或用温针灸。针灸对急性扭伤者,常先针刺远端穴位,并令患者同时活动患部,常有针痛止之效。

()目赤肿痛

1.证要点

目赤肿痛常与外感风热、时疫热毒之邪,或肝胆火盛等因素有关。病位在目,十二经脉中除手阳明大肠经外,其余五条阳经皆直接联系眼睛,足厥阴肝经与手少阴心经也联系目系,故目赤肿痛的发生与上述七条经脉有关,但与肝胆两经关系密切。各种外邪或肝胆之火,循经上扰,热毒蕴结目窍,均可导致目赤肿痛的发生。

主症为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眵多。

若起病较急,目睛红赤灼热,痒痛皆作,眵多清稀或黄黏,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者,为外感风热;起病稍缓,病初眼有异物感,视物不清,继而目赤肿痛,眵多胶结,兼口苦咽干,苔黄,脉弦数者,为肝胆火盛。

2.治法

疏风散热,消肿止痛。以近部取穴及手阳明、足厥阴经穴为主。

3.处方

主穴睛明、太阳、风池、合谷、太冲。

配穴外感风热配少商、外关肝胆火盛配行间、侠溪。

方义取局部穴睛明、太阳宣泄患部郁热以消肿;目为肝之窍,阳明、厥阴等经脉均循行至目系,故取合谷调阳明经气以疏泄风热,太冲、风池分属于肝胆两经,上下相应,可导肝胆之火下行。

4.治疗操作

毫针泻法,太阳、少商点刺出血。

()耳鸣耳聋

1.辨证要点

本病常与肝胆火旺、外感风邪和肾精亏耗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耳。肾开窍于耳,少阳经耳中,故本病与肝胆、肾关系密切。火热或精亏致耳部脉络不通或失于濡养均可导致耳鸣、耳聋的发生。

(1)实证主症为暴病耳聋,或耳中觉胀,耳鸣如潮,鸣声隆隆不断,按之不减。兼耳闷胀,畏寒,发热,舌红,苔薄,脉浮数者,为外感风邪兼头胀,面赤,咽干,脉弦者,为肝胆火盛;兼耳内憋气感明显,胸闷痰多,苔黄腻,脉弦滑者,为痰火郁结。

(2)虚证主症为久病耳聋,耳鸣如蝉,时作时止,劳累则加剧,按之鸣声减弱。兼头晕,遗精,带下,腰膝酸软,脉虚细者,为肾精亏损兼神疲乏力,食少腹胀,便溏,脉细弱者,为脾胃虚弱。

2.治法

(1)实证疏风泻火,通络开窍。取局部穴及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2)虚证补肾养窍。取局部穴及足少阴经穴为主。

3.处方

(1)实证

主穴听会、翳风、中渚、侠溪。

配穴外感风邪配外关、合谷;肝胆火盛配行间、丘墟;痰火郁结配丰隆、阴陵泉。

方义手足少阳经脉均绕行于耳之前后并耳中,听会属足少阳经,翳风属手少阳经,两穴又均居耳部,可疏导少阳经气,主治耳疾循经远取侠溪、中通上达下,疏导少阳经气,宣通耳窍。

(2)虚证

主穴听宫、翳风、太溪、肾俞。

配穴脾胃虚弱配气海、足三里

方义太溪、肾俞能补肾填精,上荣耳窍;听宫为手太阳经与手、足少阳经之交会穴,气通耳内,具有聪耳启闭之功,为治耳疾要穴配手少阳经局部的翳风穴,可疏导少阳经气,宣通耳窍。

4.治疗操作

听会、听宫、翳风的针感宜向耳底或耳周传导为佳,余穴常规针刺,虚证可加灸。

()咽喉肿痛

1.证要点

咽喉肿痛的发生常与外感风热、饮食不节和体虚劳累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咽喉,咽通于胃,喉为肺系,肾经上循喉咙,结于廉泉,故本病与肺、胃、肾等脏腑关系密切。外感风热熏灼肺系,或肺胃二经郁热上壅,或肾阴亏耗,虚火上炎,均可导致咽喉肿痛的发生。基本病机是火热或虚火上灼咽喉。

主症为咽喉部红肿疼痛、吞咽不适。兼发热,汗出,头痛,咳嗽,舌质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者为外感风热兼吞咽困难,高热,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者为肺胃热盛兼咽干微肿,疼痛以午后或夜尤甚,或咽部异物感,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为阴虚火旺。

2.治法

(1)实证清热利咽,消肿止痛。取手太阴、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2)虚证滋阴降火,利咽止痛。取足少阴经穴为主。

3.处方

(1)实证

主穴少商、合谷、尺泽、关冲。

配穴外感风热配风池、外关;肺胃热盛配内庭、鱼际。

方义少商为手太阴肺经的井穴,点刺出血,可清泻肺热,为治疗实证咽喉肿痛的要穴合谷疏泄阳明郁热尺泽为手太阴经合穴,以泻肺经实热;关冲为手少阳三焦经的井穴,点刺出血,可清泻三焦之火,消肿利咽。

(2)虚证

取穴太溪、照海、列缺、鱼际。

方义太溪为肾经原穴,有滋阴降火作用;照海亦属肾经,又通阴跷脉,列缺属手太阴肺经,通任脉,二穴相配,为八脉交会组穴,擅治咽喉疾患;鱼际为手太阴经的荥穴,可清肺热、利咽喉。

4.治疗操作

实证用泻法,少商、关冲点刺出血;虚证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列缺、照海行针时可配合做吞咽动作。

()牙痛

1.证要点

牙痛常与外感风热、胃肠积热或肾气亏虚等因素关,并因遇冷、热、酸、甜等刺激时发作或加重。病位在齿,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手、足阳明经分别下齿、上齿,故本病与胃、肾关系密切。外邪与内热等因素均可伤及龈肉,灼烁脉络,发为牙痛。

主症为牙齿疼痛。

若起病急,牙痛甚而龈肿,伴形寒身热,脉浮数者,为风火牙痛牙痛剧烈,齿龈红肿或出脓血,口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燥,脉洪数者,为胃火牙痛;起病较缓,牙痛隐作,时作时止,牙龈微红肿或见萎缩,齿浮动,舌红,少苔,脉细数者,为虚火牙痛。

2.治法

祛风泻火,通络止痛。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3.处方

主穴合谷、颊车、下关。

配穴风火牙痛配外关、风池;胃火牙痛配内庭、二;虚火牙痛配太溪、行间。

方义手足阳明经分上下齿,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可清阳明之热,为治疔牙痛之要穴颊车、下关属局部取穴,疏泄足阳明经气,消肿止痛。

4.治疗操作

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循经远取可左右交叉刺,合谷持续行针12分钟。虚火牙痛者,太溪可用补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_二十六、耳鸣、耳聋_
风火牙痛
【考研干货】针灸治疗主配穴口诀——五官及急症
肝胆火旺兼外感风邪之头痛
咽喉肿痛(牙痛)的辩证治疗
耳鸣耳聋由什么原因引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