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佳|科技是非遗传播的重要手段,不可喧宾夺主

Memory5D+《五维记忆》中国非遗创意秀

 

据考证,箜篌这一古老的乐器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从14世纪后期便不再流行,慢慢消失了,今人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对它的认识非常有限。但不久前在在北京世纪剧院举行的Memory5D+《五维记忆》中国非遗创意秀(以下简称《五维记忆》),则让人们再次领略到了箜篌之音的美妙。除了箜篌,90分钟的表演,还呈现了古筝、潮尔、马头琴、琵琶、冒顿朝尔等其他26种中国非遗艺术的魅力,以及杂技、皮影、呼麦、藏族民歌、蒙古长调、新疆十二木卡姆等表演艺术之精妙。随着情节的推进,观众还会闻到茉莉花香,可与荷花仙子近距离接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被调动起来,完全沉浸于故事之中。这场历时6年策划、3年制作、花费高达6000多万元的中国非遗创意秀,综合运用最先进的声、光、电等手段,赋予了非遗艺术新的活力。

科技用于非遗的保护和传播其实早已不是一个崭新的命题。高新的数据采集、挖掘技术被用于非遗保护,许多非遗项目通过新媒体平台便捷地展示在大众面前,运用声光技术和虚拟现实手段的非遗展演活动也层出不穷。同时,在高科技手段使用频繁、沉浸式展演方式流行的今天,也出现了很多“喧宾夺主”、远离非遗传播主体的作品。在本期的“特别策划”中,我们以《五维记忆》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其导演、非遗传承人的采访,以及与相关专家、学者的对话,就“科技在非遗的保护和传播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科技与非遗结合过程中又产生了怎样的问题?科技与非遗的结合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等话题进行了多方探讨,以期对中国非遗艺术的传播和保护如何在新时代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提供借鉴。


刘佳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不久前在北京世纪剧院上演的Memory5D+《五维记忆》中国非遗沉浸式创意秀,将中国古老的非遗艺术(古筝、箜篌、马头琴、琵琶等)和世界前沿的科技相结合,携手50多位中国优秀艺术家及27项非遗项目,开启了一段非遗传奇的梦幻旅程,这场创意秀的亮点如下:运用全球最新视觉成像技术,整个剧场呈360度无死角造景,观众可通过3D视野沉浸于表演之中;声音方面采用了7.1环绕声场设备;味觉方面运用了气味传感技术,观众闻到的气味由植物提取而出。很多观众对于这样沉浸式的中国非遗传播方式表示好奇和喜欢,而在此次采访的过程中,一些业内人士则提出争议。不过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佳看来:“这种传播方式是可以存在的,没有必要对其进行回避、孤立。文化艺术的发展是多元的,观众需求也是多层次的。一些人肩负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原汁原味地进行记录、传承的使命,另外一些人则尝试着利用科技手段将传统技艺与当代设计理念巧妙地结合而寻求不断创新之路。”



非遗传播的方式很多,科技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其目的并不是“炫技”,而是要为传播非遗文化这一目的而服务。提到高科技对于包括非遗在内的文化艺术的传播,刘佳认为,作为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融合产物的新媒体艺术具有代表性,她以其作为切入点进行说明,在她看来,新媒体艺术涵盖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和文化艺术等研究领域,将新观念、新科技融为一体,体现出“技术美”,是时代的象征。它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以虚拟与现实的相互作用,改变了人们固有的艺术观念;它是声光电技术与艺术形象的密切结合,从全方位向我们展示了科技发展的成果。

创作者可与文化学者进行合作

刘佳在《新媒体艺术的文化传播方式》一文中,介绍过王之纲的《Reflection》、蔡新元的《生生不息》和覃京燕的《光影睡莲》等,虽然它们都是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较为优秀的作品,但其表现的主题和目的有所不同。接下来,刘佳通过三位艺术家的作品进行了具体阐释。

王之纲《Reflection》2016年

其一是王之纲的《Reflection》,是将灯光通过无人机进行不同的反射构成超出观众视觉想象的几何形体,并在音乐节奏伴随下的时空艺术。作品旨在探索如何将技术作为艺术本身的一部分,而不是作为手段、媒介隐藏其后,着重彰显技术自身的审美形式、审美意义。

王之纲《Reflection》2016年

其二是蔡新元的《生生不息》,作品是被投射放大在墙上的树木,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四季变化,使人在瞬间时空内体验四季变化、感悟人生哲理、观察社会变迁,在感受不同季节美景的同时也感慨万物生生不息和时间的流逝。在这样的“场域”里,容纳了图像、音乐,还有观众的情绪、情感的变化与深思。此外,不久前蔡新元还作为中国艺术家代表参加了“2018乌克兰基辅国际灯光节”,他的一组《楼宇灯光设计》作品同样采取了新媒体艺术的创作手法,但有的作品图像则是选择了具有中华民族特征的传统建筑,使得作品带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蔡新元《生生不息》(春)2016年

 蔡新元《生生不息》(夏)2016年

蔡新元《生生不息》(秋)2016年

 蔡新元《生生不息》(冬)2016年

蔡新元《楼宇灯光设计》2018年

其三是覃京燕的《光影睡莲》,该作品2015年创作完成,荣获2016年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作品通过收集室内外空气数据,通过与控制灯光的OLED灯连接,将空气数据分析转化为光纤智能服装的灯光色彩转化效果,这是通过大数据分析空气质量的信息可视化设计。作品中呈现的红、橙色代表着空气的雾霾指数偏高,而蓝、绿色则代表了空气清新。作品灯光色彩的工艺效果仿照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的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使其在灯光效果下造型立体充盈、色泽绚丽多姿,整体效果呈现了将高科技与中国传统丝绸赋予的华美有机地结合,美轮美奂。也可以说,这件作品一方面是唤醒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另一方面还有意识地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技艺。

覃京燕《光影睡莲》2015年

与绘画、雕塑等艺术品类的创作相比,将高科技和文化艺术结合的艺术创作无论是构思还是技术上都更为复杂,对艺术家的要求也就更全面,一些艺术家会自觉地加强对两者的学习和研究,也有一些创作者虽然掌握了科技,但对作品背后的工艺美术、传统文化却了解不深。“这就需要在具体创作中,艺术家根据主题将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巧妙地结合,或者是掌握技术的创作者或相关人员能够与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精诚合作,进而创作出既具有高科技含量也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刘佳建议。

非遗传承人、设计师应各司其职 

技术革新无疑是时代和设计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刘佳认为,在将科技和非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进行结合的过程中,要求传承人能够与时俱进、自主革新,显然是一个“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将技艺传承下来,至于如何与技艺结合、如何创新,这部分的任务应该主要由设计师来完成。接下来,刘佳以6月9日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在北京恭王府举行的“锦绣中华——2018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苎梦东方”为例进行了说明。58套荣昌夏布创意作品,呈现了传统与时尚有机结合的非遗活化继承成果。设计师对质感较硬的荣昌夏布进行了具有强烈建筑感的造型设计,而对于苎麻夏布,则结合精美的蕾丝、丝织物和提花织锦,为其赋予时尚气息;设计师还借鉴了荣昌安陶著名的双色绞泥复合效果,在夏布上形成丰富色彩与色块,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此外,还利用手工绘画、刺绣、贴绣、折纸等设计手法,在传统的荣昌夏布上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植物花卉、斑驳窑变、混色陶泥等丰富效果。这个活动是非遗传承人与当代设计师精诚合作的结果,其成果是传统技艺经典内容与当代设计形式的巧妙且有机结合。

除了设计师对于非遗传播所起到的作用,刘佳认为目前在各地兴建的非遗博物馆、非遗展馆在这一方面也担负着重要任务。“非遗馆究竟怎么建,这是个问题。非遗馆不同于美术馆、博物馆,除了要通过展品来静态性地展示相关历史价值,还体现在其活态化传承方面。现在很多非遗馆都会邀请非遗传承人前来介绍、展示其相关技艺,但是这些传承人不可能常年留在馆里开展相关工作。为了解决让非遗项目展示的活态化问题,可以借助技艺视频、应用软件、人工智能、VR等数字媒体设计手段,让观众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非遗产品制作的整个过程,也可以让观众在虚拟之中亲身体验或参与制作过程。”刘佳介绍。

分清非遗传播的主体、目的、手段

不久前,2018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参演剧目、由西藏自治区藏剧团编剧演出的改编传统藏戏《朗萨雯波》在北京中国评剧院上演,这台演出给刘佳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不仅改变了她此前对藏戏的认知,而且演出在“原汁原味”地呈现藏戏的经典情节、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的舞台服饰、舞台美术以及声光电等科技手段的介入,不仅让观众大饱眼福,而且有效地增加藏戏及其内容的感染力。有鉴于此,记者提出,虽然当下沉浸式的展演非常流行,也受到观众的普遍认可。但是在一些演出中,也存在忽略“一剧之本”重要性的弊端,演出的科技含量很高,效果非常炫酷,观众看得很“嗨”,但美则美矣,缺少灵魂。对此,刘佳认为,问题主要还是出在了编剧方面,导演如何平衡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在保证良好的视听效果的同时,又不至于喧宾夺主,非常重要。

在她看来,这种沉浸式的展演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强调互动性的交互设计,所谓交互设计即努力去创造和建立人与产品及服务之间有意义的关系,其目标可以从“可用性”和“用户体验”两个层面上进行分析,关注以人为本的用户需求、体验和参与。观众在Memory5D+《五维记忆》沉浸式的体验和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文化遗产的滋养,从慢慢接受发展为逐渐喜欢,从而完成文化艺术的传播目的。但是刘佳同时指出,在非遗的传播过程中,一定要弄清楚非遗传播的目的是什么、传播的主体和内容是什么。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寻当代设计创新之路,科技手段介入的作用不可否认。


|微信编辑:舟舟|

AM 新媒体矩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述百练:经典老戏永不过时
参观上饶广丰馆(上饶文博会2)
石起泉的艺术人生和他的作品
【刘佳翼】为什么而读书
非遗、文创“吸睛”,传统文化扮靓服贸会
舞蹈和其他艺术有哪些共同性?又有哪些区别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