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城市民宿的发展之路

  近期,重庆、成都、南京、昆明等旅游热门城市陆续爆出住宅小区房屋被私自改成“民宿”出租,从而引发小区居民与“民宿”经营者、租客的冲突事件。

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全面推进,以及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人们对旅游住宿方面的要求也发生转变,不再满足于住在酒店,而是钟情于“民宿”。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当中,“城市民宿”不同于乡村民宿,它与早已饱受人口密集困扰的城市常住居民存在天然矛盾冲突,虽然它在强烈的市场驱动下“野蛮生长”,但它带来的问题不容忽视。“民宿”频频引发“民诉”,这个矛盾如何破解,城市民宿未来之路何去何从?

概念辨析:此民宿已非彼民宿

据业内人士介绍,民宿这一概念,起源于日本和英国。1960年代初期,英国的西南部与中部人口较稀疏的农家,为了增加收入开始办民宿,它的性质属于家庭式招待。

2017年8月21日,原国家旅游局发布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旅游民宿被明确定义为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

一些地方法规直接将旅游民宿的地域范围界定为乡村,或者将旅游民宿的房屋范围界定在“农村的宅基地建筑”。例如2016年颁布的《浙江省民宿(农家乐)治安消防管理暂行规定》就将民宿的开设区域限定在“乡、村庄规划区范围内”。2016年7月26日,上海浦东新区印发《浦东新区关于促进特色民宿业发展的意见(试行)》,将“民宿”限定为“农村依法建设的宅基地住宅”。

而反观我国的城市民宿,很多开在居民住宅小区,与之前的“日租房”“短租房”概念接近。现在由于资本的广泛介入,形成了很多大型中介性质的电子商务平台,是一种共享经济模式,虽然也称为“民宿”,但它与原国家旅游局界定的旅游民宿概念并不相同。城市民宿不再局限于民宿主人的小型住宿设施,而是逐渐演化成租用他人房屋开办民宿的一种商业模式,被一些反对者斥之为“伪民宿”。

无照经营:灰色状态不可持续

今年三月份,北京姑娘小马就因为住民宿遭遇了闹心事。三月份的时候,小马一位外地好朋友要到北京来玩,小马决定带朋友去体验一下北京的民宿。小马在某民宿平台的官网上预订了一间北新桥附近的民宿。小马订了5天,前3天与朋友在这间四合院的民宿住得相当惬意,但是到第四天小马和朋友正在逛街,突然接到民宿主人——一位房屋装修设计师的电话:“不好意思,您订的房间不能住了,请马上赶回来退房。”小马问道:“为什么啊,我们订了5天,还有两天啊!”民宿主人说:“不好意思,我们也不想提前退房的,但是派出所来查我们,说我们没有一项什么许可证。我们会把剩余两天的房钱退还给你,还会帮你们联系好附近的酒店。”小马只好怀着郁闷的心情回到四合院退房。不仅退房,小马和朋友还被民警请到派出所作笔录,以协助调查无照经营问题。

记者近日电话联系到小马所住的那所民宿的经营者。关于是否发生过因无照经营被查的事情,这位经营者证实了此事:“我们确实发生过被查的事情,但是那是特殊情况,我们运营两年才发生了一次。”当记者询问现在是否办理了相关执照,这位经营者表示城市民宿属于新兴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目前还不知道到哪个部门办理相关执照。

据业内人士介绍,无照经营不仅是指没有工商营业执照,还包括没有公安部门主管的旅店特种行业许可证。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存在这样一种“民宿”,一些设计师租下他人房屋之后进行装饰设计,并用于出租经营,这些设计师被称为“民宿主人”,但是他们的经营方式实际上处于一种不被政府认可的灰色状态,一旦被查就只能清退房客,停止运营。据了解,目前厦门市思明区已经出台法规禁止这种城市民宿,2017年印发的《厦门市思明区关于厦门市民宿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规定:住宅小区(含商品房、安置房)不得用于开办民宿。

房客扰民:住宅小区纠纷频发

在小区门口拦截民宿租客,在小区门口竖起牌子“禁止民宿非法经营”,组织业主联合起来起诉驱逐民宿……这种拉锯战在城市民宿经营者、消费者与小区利益受损者之间不断展开。据成都媒体近日报道,成都某社区的11个小区中,近3年拥进了300多家民宿,社区居委会几乎每天都要面对民宿扰民纠纷,一天最高多达六七起。

这种纠纷主要是社区居民与民宿经营者、民宿租客之间的利益冲突。与滴滴打车模式类似,作为共享经济的一部分,民宿在一些旅游热门城市的居民楼里迅猛增长。但是与此同时,游客的旅游需求与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发生了冲突。具体利益冲突有:小区民宿房客太多,导致小区基础设施损耗厉害,如电梯故障频发;部分民宿房客生活作息不规律,一些素质较低的还大吵大闹,严重影响小区业主休息和居住质量;租客属于短暂性居住,对于小区居民来说,一群陌生人在小区进进出出,会缺少安全感等等。

因为这些冲突,这些开在住宅小区的民宿被小区常住居民称为“黑旅馆”。在一些小区还发生了业主投票驱逐民宿、业主与物业公司阻止民宿租客进入小区、物业公司与民宿经营者大打出手等对抗事件。

法律界人士表示,按照法律法规,在住宅小区开办民宿是不合法的,因为这些分散的房屋是不能取得消防许可证的,因此也不可能得到公安部门的旅店特种行业许可证。另外,物权法也规定,业主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外,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

需求旺盛:城市民宿迅猛增长

虽然存在无照经营、小区居民反对等重重阻力,城市民宿仍然在旺盛的市场需求推动下野蛮生长。目前,已经形成了很多城市民宿的大型在线电商平台,如爱彼迎、途家、小猪短租等等。

记者在网上一家民宿平台上看到,上面的房源从一居室到三居室不等,价格大多在200元—500元区间,总体上价格比酒店便宜。据记者了解,很多游客选择城市民宿主要是由于觉得性价比高、有家的感觉。

今年5月15日,中国共享住宿领域首个行业交流平台——共享住宿专业委员会,在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成立,并正式向外界发布《中国共享住宿发展报告2018》。报告中显示,2017年我国主要共享住宿平台的国内房源数量约300万套;参与者人数约为 7800万人,其中房客约7600万人;共享住宿市场交易规模约145亿元,比上年增长70.6%。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这些正处于“灰色地带”的城市民宿?

专家观点:政府加强引导规范

由于城市民宿目前存在的无照经营、小区纠纷等问题,社会上出现了要求予以取缔的声音。但同时,一些专家提出,城市民宿这种商业模式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有利于盘活闲置资产,满足市场需求,符合市场经济发展潮流,至于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调整政策、加强引导规范予以解决。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李柏文教授表示,城市民宿这种商业模式的出现,符合一些城市房屋空置率较高,而酒店住宿价格偏高的市场形势。在成都等一些城市,这种模式已经形成了很大的规模,还成立了相关行业协会。城市民宿作为一种共享经济,有利于盘活闲置资产,满足多层次的市场需求,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至于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议政府从调整相关政策,加强引导规范着手来予以解决。在住宅小区开办民宿应该探索民宿经营者与小区常住居民的共赢机制,这样才能保证城市民宿与常住居民的和睦共处。

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会长张晓军表示,真正的民宿应该有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利用自有住房或者有合法使用权住房的空置房间开办,另一个是民宿主人应该提供带有主人文化特质的个性化服务。现在很多把二房东出租的短租房也称为民宿,其实是混淆概念。去年公安部《旅馆业治安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首次将民宿纳入住宿业的管理范畴,说明政策导向是逐步将民宿向正规化、合法化方向引导。对于城市民宿,还需要政府制定完善相应法律法规,设置合理的进入门槛,引导其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另外,民宿行业除了要取得政府的政策许可,还需要取得小区居民的同意,这样民宿才能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家:“街区化”改革,分类推进并不难
【凡夫沙龙】中国的住宅小区能不能别再建围墙?
闹市闹人更闹心
最新! 住宅小区拆围墙? 最高法这样说
城市犬类管理问题的思考
普通居民小区消防通道的宽度是多少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