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借,為妙。



诗人白居易曾在庐山建造一座草堂,名曰“庐山草堂”。

这座草堂非常朴素,只有“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室内也没什么装饰,木材用斧子直接砍下来,没有油漆彩绘;墙上只涂了一层泥,也没有用石灰白粉之类的粉刷。

但这草堂又是美不胜收的:“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更不用说阴晴晨昏时候,千变万化,各般声色映入耳目,看都看不完。

白居易不愧是“借景”之高手,借自然之无尽,让一座贫瘠草堂有了光华万千。

一个“借”字,打开了中国人与自然、与万物相处的关系。

借,是无的丰盛。借山而居,借景入园,借四时之美,借天地之色……生命虽然有限,但绝不可以贫瘠。大千世界,莫不是我们的风景。

借,亦是一种从容。生命中无须占有太多、强求太多,只需带着随遇而安的心境,世间一切都是最好的相逢。

去一间茶室,在一座老房子的二楼。室内素雅之极,只一张桌,几把椅,一套茶具,再无其他。泡茶的姑娘走进来,推开了两扇木格子窗,猝不及防地,满天的秋色扑进来。

金黄的银杏映衬着远处瓦蓝瓦蓝的天,几朵白云在树叶间悠闲地散步。远处叶色掩映里,是鳞次栉比的屋檐,有黄色叶子在上面,阳光下像碎了满地的金子。

茶室内苍白的墙本是寡淡的,却由这样一扇窗借来了天的碧蓝、叶的金黄与檐的幽玄,形成了一幅天然的画卷。不期然的惊喜满溢在心里,竟组织不出更多赞美的语句来。

忽就领悟了“借景”的魅力:即使一无所有,依然可以无比丰盛。

中国园林营造便深谙“借景”之妙。计成在《园冶》中说:“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园子虽空间有限,但只要借得巧妙,就可以拥有无尽之光景。

“远借”者,如苏州拙政园的倚虹亭。站在亭中远望去,只见绿树掩映,碧水石桥,远处一座玲珑宝塔半隐半现在视线中央。塔、桥、树又回首倒映在碧水当中,满目都是通透灵活的。


塔是千米之外的“北寺塔”,已有1700多年历史。园林之景的空缺,好像特意为塔而留。若无塔,园中之景便少了点睛之笔若无中景,这塔便也落寞了者相得益彰,如天造之合。

“近借”者,如沧浪亭的花窗。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陈从周在《说园》里讲到沧浪亭时说:“园外景色,自漏窗中投入,最逗游人”。

未进沧浪亭园门,便看到园外一池绿水萦绕。进得园中,迎面一座土山,积石叠翠,沧浪石亭便坐落山顶之上。

沧浪亭园中主要以山石造景,并没有很开阔的水面,却完美地借用了园外的葑溪之水。以一道复廊(里外都有通道)做围墙,复廊壁上镶嵌各式各样的花窗。走在园内,可见园外碧水荡漾;走在园外,亦可观园内古木假山。内外互借,融于一体。

沧浪亭园中花窗,足有108种样式:圆形、方形、扇形、花瓶形、如意形、秋叶形……如一幅幅素胚线稿。花窗借景,便在似隔非隔,似隐非隐之间,对面景色朦胧胧泄露,如美人半遮面。移步,易景,一步,一景,加之四季变化,可知有万般情致了。

不拘于林之内,将“四时之景”借得淋漓尽致的,要数杭州西湖。春有“苏堤春晓”,夏看“曲院风荷”,秋有“平湖秋月”,冬赏“断桥残雪”。就这么大大方方地与四季合谋,让每一刻与西湖相遇的人,都能找到美的入口。


只要有一双有情之眼,天地万物,莫不可借,情之所起处,便借来远山近水,借来苍松翠竹,借来清风明月,借来四时晨昏,它们丰富着一个空间的声色,也扩充着我们生命的视野。

园林营造,在“借”之外还有一个“”字。

什么是“因”?“‘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

“因”便是因地制宜,因缘利用,顺应于自然的给予,不强作构建。这是一种顺势而为的智慧。至商业,有“借势营销”;至谋略,有“草船借箭”、“巧借东风”;至创作,便是顺势而为,不强求,不刻意,情之所起,顺手拈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如花艺大师凌宗湧,其创作之道便是顺势而为,自然给予什么,便借来什么,从容之处,生机盎然。自然奉呈无数种美丽,创作就有无数种惊喜。

凌宗湧最初学习花艺,习得的是一身匠气:营造标准之造型,追求名贵之花材。尽管悉数掌握了市场上各种各样的花艺制作技术,但他心里总隐隐觉得哪里不对。

直到在德国法兰克福一个展会上,他看到一位当地花艺师的创作,才猛然意识到:我们对花的运用太过刻意了,总是希望在特殊的场合、特殊的时间,实现某个特定的目的,所以总是去刻意雕琢某一个造型,却鲜少注重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所以他决定重新开始,学习尊崇自然的创作学成归来接到的第一个项目便是为杭州富春山居度假村定制花艺。

是去花市采购现成的材料呢?还是去大自然中寻找呢?凌宗湧选择了后者。他从山里运回了许多竹子与桃花。

如何创作呢?顺应它们自身的美就好了,“竹子桃花本身很漂亮,我想我何必去扭曲它们,让别人去误解这个材料呢?”

于是,几乎不做任何雕琢的,凌宗湧让这些竹子与桃花在酒店空间里自由生长。却自然形成了一种震撼人心的美,引导着人们的目光走向自然之境,走向心灵深处与美的共鸣。


在富春山居,凌宗湧的设计几乎全部都是就地取材的。受着自然的感召,他向夏天借来荷花与葡萄,向秋天借来山果与落叶,向大山借来苔藓与土壤。

我觉得人跟人之间,大自然和大自然之间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当你信任彼此的时候,美好的事物一定会发生,我觉得这才是生命最大吸引人的地方。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当放下心中对于某一种美的执念,便能发现每一棵朴素花草蕴藏的气质与美感,于是借一枝、一叶、一花来,顺手置于厅堂之中,檐廊之下,走廊之间,或是某个不起眼的角落便似大自然的俏丽回眸,落入了富春山居的心里。

“我所做的,只不过是把自然引入建筑中,让它不刻意地展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已。”无论花艺还是人生,一切都是顺势而为。

凌宗涌说,美是一种关系。只要它是真实的,就是美的。而“借”便创造着一种美的关系。

如果一座园子筑起高高的围墙,与周围没有任何沟通,即使是美的,我们也不会觉得它可爱;

如果西湖在深山之中,不与四季呼应,也不欢迎人的进入,我们不会这么爱它;

如果一个空间的花艺只追求标准的造型与名贵的花材,它便只是装饰,而不会走进我们的心里。

因为“借”,可在有限中纳入无限光景;也必须得是“借”,而不是“强求”与“占有”,才能成就“宛自天开”的魅力。

“借”是万物皆为我所用,但不必为我所有”的克制与豁达,清风明月,草木山河皆能为我所用,为什么要执着它呢?遇之欢喜,不遇也欢喜,遇花欢喜,遇草也欢喜。如果一旦执着,便有了分别之心与得失之心,便不是美了。

借塔的隽秀,借山的高远,借水的灵动,借四季声色,借自然风采。以“借”的名义,我们的生命有海的辽阔,有风的自由,我们与天地万物相视一笑,怦然心动。

编辑 | 青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师承大自然,曾是周杰伦婚礼花艺顾问
苏州沧浪亭
一个学船舶制造专业的理工男,改行做花艺后,居然成为爱马仕、迪奥、LV的御用花艺师
一个理工男,放弃3000平米的家,住进深山与花草相伴,刘若英都羡慕他的生活
这个整日拈花惹草的男人深居山谷,日子却过成诗,还是LV、Dior御用花艺师!
凌宗涌:台湾首屈一指花艺大师 演绎生命的丰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