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125万京东下注见福便利,拥有1700余家门店的见福下一步会往哪走?


导读:随着投资人的不断入驻,见福的自有股份也在被稀释,在企业经营与业务开展上难免会有所顾及,只有不断搭建与强化自身造血壁垒,见福才能避免在不断融资中丧失主动权。


撰文 | 王跃霞

编辑 | 胡一刀

见福便利店上一次“出圈”,还是得到了红杉资本的投资,这一次携手京东,再次获得了不小的声量。

近日,龙商网&超市周刊注意到,厦门见福连锁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见福”)发生工商变更,工商信息显示,投资人中新增了江苏京东邦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这一公司隶属于京东旗下,出资金额为3125万元,持股比例达20%。

此次增资后,见福便利店的注册资本也由1.25亿元人民币增加至1.56亿元人民币,增幅约24.8%。

在便利店行业内,见福是明星公司,不仅因迅速跑马圈地在便利店业内获得了“福建最大”的称号(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便利店TOP100》榜单中见福名列福建省第一),还在2018年引进了以互联网公司投资为主的红杉资本,一举闯入互联网圈。

而此次京东入股后,一跃超过老投资者红杉资本,成为仅次于第一大股东于兴军的第二大股东,如此豪举在便利店圈内激起了不小涟漪,业内猜测便利店行业开始站队,在阿里出资入股上海喜士多便利店后,这是互联网电商巨头向便利店行业伸出的第二只手,见福便利店董事长张利表示,“选择京东实际上也是站队腾讯系。”

当野蛮生长的便利店遇上来势汹汹的电商巨头,便利店行业将会被怎样改写?

01

京东忘不了便利店

京东对便利店一直念念不忘。

入股见福前,京东就有自己旗下的京东便利店,创始人刘强东还曾在2017年喊出“5年内造出一百万家便利店”的豪言壮语。

便利店作为实体零售业内的一个业态,在国内市场前景广阔。在三家外资便利店对国内消费者的引导与教育下,便利店消费已逐渐兴起并开始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外扩。

纵观国内便利店发展史,起步晚却跑得快。在便利店消费刚刚萌芽阶段,国内便利店就应声而起,便利店赛道短时间内挤满各路玩家。可这并不是一种充分竞争下的成熟市场,受制于便利店行业的精细化深耕属性,国内的便利店新手们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出脱颖而出、一枝独秀,大家基因相似,成长同步,资深便利店走过的坑、趟过的水,新起的便利店也无法绕过。在大家都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激烈的竞争难免会造成“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因此部分便利店在2018年出现关店、倒闭潮,便利店陷入低谷期。

但好在国家力挺便利店行业,商务部连续两年下发关于推动便利店行业快速发展的文件,可见国家对便利店行业寄予厚望,国内便利店迎来了史上最为利好的政策前景。

从这一角度看,京东加码便利店赛道的意图不言而喻,之所以选择投资规模较大的区域便利店而不是自己干,这从刘强东要造一百万家的京东便利店可一窥缘由。京东便利店并不是直营店,而是夫妻老婆店的翻牌店,可以理解为加盟店,且这种加盟并非紧密型加盟,属于松散型加盟,京东只提供进货平台,并未深入到门店经营。表面挂牌便利店,本质仍是夫妻老婆店,而这种模式,其实已经偏离了便利店轨道。

所以,这一次投资可以视为京东重回便利店正轨,鉴于便利店专业性强、并非用钱就能干成的属性,与专业便利店合作显然更合适,既有专业能力,又有市场份额。

但为什么是见福呢?

02

见福志做内生式制造型便利店

见福的规模是一个优势。

作为区域型便利店,见福的盘子铺得不小。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2020中国便利店TOP100》数据显示,目前见福便利店在全国已经有1719家门店,在全国便利店中排名第十。而且,见福不仅只深耕福建区域,其在外省的扩张势头也十分强劲。今年5月,全时便利店再次因为资金链断裂面临崩盘局面,见福接手了全时在成都的106家门店,使其一度跃升为成都市场便利店老二,仅次于成都本地企业红旗连锁。

▲ 2020年中国便利店TOP100榜单(部分)

在两个省份稳坐便利店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并不多,从《2020中国便利店TOP100》来看,除两大石油公司旗下便利店与三大外资便利店外,只有美宜佳、天福便利、人本超市、苏宁小店排在见福前面。苏宁小店暂且不论,人本超市业态多元,便利店只是其旗下业务的一个分支。专攻便利店行业的只有广东美宜佳与天福便利,这两者虽在门店数量上远超见福便利,但在精细化管理上却逊色于见福。

这里有一个例子,在门店不断发展壮大之际,见福掏了500万搞IT建设,试图组建一套像日式便利店将所有门店数据串联起来的封闭式管理系统,以保证及时有效地掌握门店运营、销售、商品及客流情况,而在这一点上,美宜佳与天福较为欠缺。除此之外,据张利介绍,见福一直致力于自建物流体系、鲜食工厂、烘焙工厂等业务单元,以此来提升自我造血的正向内循环能力。见福的目标,就是像日式便利店一样,打造研发、生产、制造、配送、销售这一生产制造链条,由销售型便利店向制造型零售转变。

这也许是京东更为看重的一点,而并非表面上的市场份额和当下的财务回报,毕竟在这个慢工出细活的行业,财务回报很难在短期内见效,在自身造血体系未搭建起来时,规模效应就无法凸显,这期间将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尤其对于想要扎实打基础的见福来说,这条路无法绕过。因此,见福也急需资金进来推自己一把,双方各取所需,合作才能快速推进。

况且,这并非是见福与京东的第一次合作,早在今年4月份,见福就已经与京东友家铺子合作,共同探索社区团购业务,这也是双方在合作方面的一次试水,在这一基础上,合作才得以步入深水区。

京东能为见福提供的并不只有资金,还有物流体系,这能帮助见福发力到家业务,张利在接受采访中也强调,“除资金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对见福的业务优化提供助力。”

03

造血机制仍是第一要义

开展到家业务,似乎也成为便利店的一个新趋势。

尽管国内许多便利店早已与饿了么、美团等第三方配送平台合作,开通了线上配送渠道,但这只是门店的补充销售渠道,也就是一个“顺带售卖”的角色。

真正谈及重视到家业务,还要从便利店自建到家配送体系开始。有着互联网基因的“便利蜂”是这一领域的先行者,早在2017年就在自主研发的APP内开通配送到家渠道,2019年还在线上卖起了菜。此后,全家携手集享联盟,中石化旗下易捷推出“小时达”服务。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0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报告》显示,有85.2%的便利店门店计划开展线上订单业务;67.4%的门店尝试开展送货到家业务;88.6%的门店计划为店内开展线上引流业务。

便利店加码线上的趋势已逐渐明晰,这可以视为便利店行业对线下零售终端最后一公里的抢夺战,毕竟从便利店距离消费者近的选址属性来看,这一逻辑是行的通的。但同样要清楚的一点是,目前来看,线上仍是便利店消费的补充渠道,从其创造的销售额来看,线上订单占比还只是个位数。如此看来,京东对见福线上业务的优化战略可做发展前景,并非是在主营业务上的直接提升。

对于见福来说,当下最重要的是搭建一个集成式内部管理系统,统一门店运营。毕竟在见福1719家门店中,加盟店并不少,而且在接手成都的全时便利店后,这一紧迫性就更加凸显。只有当门店在同一标准与管理体系下,见福的供应链体系、鲜食工厂及物流配送体系才能发挥规模效应,自身的造血机制才能启动。

随着投资人的不断入驻,见福的自有股份也在被稀释,在企业经营与业务开展上难免会有所顾及。因此,对于见福来说,更需要不断搭建与强化自身造血壁垒,才能避免在不断融资中丧失主动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东入股便利店十强企业见福,成第二大股东
便利店95%还没过“死亡期”|“风口”喧哗,但没人出手
见福便利店:红杉估值12亿元的背后
资本正悄然离去,便利店悲喜几何?
重磅!2018年快消品B2B年中十大融资事件盘点!
传便利蜂获腾讯与高瓴大笔投资 物美接盘部分邻家业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