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技能与心理】最新高考语文高分答题策略歌诀及临场状态调整(修订)



编者按:举世瞩目的世界第一大考----中国高考仅剩几天就要拉开大幕了,这是中国近千万个家庭和亿万人民都高度关注的大考。考生期待从此如鱼跃龙门,展开自己人生的崭新画卷。家长期待从此光耀门庭,在同事、朋友面前风光无限。

语文学科是高考的第一场,有效利用答题技巧和心态调整策略,对考生赢得首战胜利乃至整场高考的胜利至关重要。为此,今天特邀培养了数以千计优异学子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正教授级教师、深圳大学硕士生导师陈继英先生为广大考生指点高考语文考场发挥技巧和心理调整方略。本文是陈先生赠给其高三学生的锦囊妙计,陈继英先生胸怀大爱、热心助人的情怀令人感佩!陈先生的策略易学好用,在此奉献给全国的高考学子,祝福广大有志考生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最新高考临场夺高分答题策略歌诀

           陈继英  

    (一)心理篇

高考不仅考能力,还考心理和毅力。

沉着冷静是关键,时间分配要合宜。

进场前后心莫慌,回忆以前辉煌史。

注意事项心中念,消除紧张靠技艺。

进入考场先莫急,看清要求再答题。

似曾相识需警惕,认真辨析要牢记。

全国统考大一题,论述文本选择题。

概念判断与推理,设题辨析颇费力。

整体阅读兼圈画,审明论点中心句。

找准设题对应区,审视推断需仔细。

为了有个好心情,还可先做后面题。

等待紧张情绪过,再做此题较合宜。

               (二)阅读技能篇

文学阅读很重要,整体把握莫忽视。

看清题干找依据,有了依据再动笔。

语句文字多含蓄,字面之后潜台词。

关乎全文大问题,整体理解划层次。

俯视全文划关键,过渡总结议论抒情句。

依据题干对原文,化用原文兼整理。

  应用文本非连续,答题技巧别忽视,

 新闻特点要分析,整体方向心中记。

  探究题目深分析,剖分也要合文意,

  观点可以有新意,时时处处要合理。

                    (三)文言技能篇

文言阅读先整体,再把全文故事做回忆。

结合最后一题读原文,理解内容再做题。

断句正确看语意,虚词停顿找依据。

选对、选错要看清,最后一题更要据文意,

张冠李戴是命题技,揣摩感情特色和语意,

评价题目看全文,  注意文中关键句。

翻译要求有规则,  字字落实依文意。

不能只看本句就下笔,依据全文还要调语序,

或留或删或补或调均要看文意。

文化常识要留意,不可忽视古文高频词。 

                          (四)古诗鉴赏篇

古诗鉴赏要先通诗文意,以文解字据诗句。

语序调整帮理解,联系背景标题看诗意。

意象意境和感情,几种手法先识记。

炼字修辞领起字,字字传神说意趣。

律诗分清首颔颈尾联,起承转合有规律。

揣摩诗句进意境,设身处地想诗意。

古人今人都是人,以诗交心揣诗意。

解答书写引诗句,简洁明快应到位。

                      (五)语言表达篇

  漫画表格语言题,仔细观察不大意。

  表述简洁对题材,寓意分析细辨析。

  衔接连贯常考题,注重规律有逻辑。

 逻辑推理看全文,上下勾连再动笔。

 概括压缩不放松, 分析整合莫忘记。

 填空衔接看题干,注意句式特点和段意。

 一时难以快下笔,稍稍留下再补齐。

 成语病句看语境,观看全体压缩成一小句。

 主干看清再辨修饰语,歧义、逻辑、两对一,

 细斟细酌要心细,果断坚定勇出击。

                      (六)写作技能篇

 最后作文是重头戏,关键之处是审题。

 分析材料、导语划出重点句,

 根据事件内容来立意,看清有无任务来驱动,

 审题时刻要牢记:先把指令任务辨清晰。

 事件材料简要写,不能抓其一点写偏理。

  根据任务要求立观点,直截了当树旗帜。

  题目类型要辨析,类型不同写法异。

 “引语、提示”作向导,审题3-5分钟为适宜,

 打打腹稿写要意,一气呵成出气势 

 沉着冷静求切题,再求“层次”有深意。

 深意根据内容和积累,因果分析见实力。

 人名难字难记起,放过一会儿就有主意。

 两三个层次是佳作,文中最好设有中心句。

 行文多作假设来析理,多问原因深分析。

 写作之时要联想,典型新鲜看用例。

 开头结尾很重要,一定要照应材料和题意。

                     (七)收尾篇

  全卷做完若检查,须把题干要求看仔细。

  涂卡书写莫违规,整洁美观有人气。

  个别难题肯定有,心平气和想主意,

  相信自己有实力,正常发挥就“折桂”。

                (九)外篇

      附录:最近几天的复习建议(注:来源于网络整理)

近几天复习要回归基础,应对古今阅读知识与解题方法加以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等等。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间接描写(抒情)。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考场答题技巧归纳: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领起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的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深化了……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正高级名师秘籍】高考语文夺高分答题歌诀及临场心态调整方略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方法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应试金钥匙:答题公式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期末复习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