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勐海老茶标杆——大益7572的前世今生

堪称传奇者,必有不寻常之身世,必有不寻常之历史。经岁月磨砺,品质历久弥坚,成一代典范之作,得众人传颂爱戴,方能称之传奇。

7572是一个唛号。唛号为计划经济时代,中茶公司为了规范化生产,为云南省内生产普洱茶企业所制定的一种数字化标准。

7572的涵义为:此配方为1975年研发成功,综合茶青等级为7级,2为勐海茶厂的代号。

由于在旧时代,无论生熟茶,基本都是用同一款样式的包装,于是唛号成了中茶公司区分茶品的一个手段。

在普洱熟茶的历史上,勐海茶厂的7572、下关茶厂的7663(销法沱)、昆明茶厂的7581,一直是云南普洱熟茶产量最大的三款产品。

7572是勐海茶厂产量最大的熟茶,传统熟饼茶,从70年代中期至今每年都有生产,7572由勐海茶厂于1975年研制而成,其外形匀整,条索肥壮,滋味醇厚,香气纯正,采用金毫细茶撒面,青壮茶青为里茶,发酵适度,茶品色泽褐红,滋味醇厚,汤色红亮,综合品质高,为大众所推崇,被市场誉为“评判普洱茶熟茶品质的标准产品”。

大益7572经典包装

港式茶楼的座上客

台湾邓时海教授所著《普洱茶续》书中摘录:关于早期7572饼茶,根据香港王坚先生在杂志《紫玉金砂》77期说法,是由香港的XX茶庄进口,总数只有235支,主要由当时的几家大酒楼瓜分,只有少量的散货流入茶行手中;1985年时茶行中曾有少量的转售。据说后来其中一部分从马头涌一间酒楼找出来,并由台湾中部某茶行辗转代理进入台湾。

此外,据说由于出仓时,少部分茶品仓储状况不良,部份茶商不愿意购买,然而事实上,茶品在经过整理之后,仓储状况不亚于一般香港仓出仓的七子饼茶,再加上陈放年份够长,原本茶菁的品质不错,使得最后大部分茶行不得不承认这家得到代理的茶行独具慧眼。

虽然不是甚么名牌茶楼,但天未光, 旺角上海街茶室未开门, 一大班茶客已经在门口等待7572为勐海茶厂传统熟茶常规品,亦为历年来产量最多的熟茶。

历代7572包装

佛海茶厂诞生的唛号

普洱茶自唐朝便有记载,而真正兴盛是在清朝。清朝末期至解放初主要为私人茶号出品的“号级茶”,如干利真,宋聘号,杨聘号,同庆号,同兴号等。

1939年,范和钧与张石城二位先生,应当时的中茶公司要求,主持创办了“佛海实验茶厂”开启了普洱茶新的发展历程。

勐海茶厂于上世纪60年代后期出产了一系列茶品,红印、绿印(又称蓝印)和黄印的叫法便出自于此,且现在市面上保留下的老茶,大多是这一时期的印级茶。

1976年,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召开全省普洱茶生茶会议,基于出口需要规范了普洱茶唛号。饼茶用4位数,前两位为该款茶最早开始生产的年份(即配方的创始年份),第三位为此产品的茶叶综合等级,第四位为茶厂编号。

圆茶统一改称七子饼茶,印级圆茶渐成绝响。诞生于七十年代的7542、7572便是七子饼中的翘楚。

勐海茶厂自1940年建厂以来,出产过多个类别、近百个不同配方的茶叶产品。自改制至今,平均每年要产出超过二十个不同的普洱产品。而在这样众多的同类竞争、快速发展变化中,7542与7572却始终被奉为“经典”和“标杆”。

阴差阳错的催熟法

人工发酵技术的成型及普洱熟茶的出现,始于偶然。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为政治气候凝重,内陆与香港几乎断绝了来往。一部分香港人由于在当地保存生茶不当而出现提前发酵的现象,遂催生出一种用洒水增温的方式尝试人工催熟的方法。

而另一方面,在相关资料中记载,早自还名为佛海茶厂的范和钧时代起,勐海茶厂就开始使用“热蒸”法尝试发酵。

七十年代初期,听闻广东口岸公司河南茶厂通过实验研制出了一套后发酵工艺“水发茶”技术后,勐海茶厂派出了曹振兴等五人,昆明茶厂派出了吴启英及当时一名“革命委员会主任”前往广东口岸公司河南茶厂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技术考察学习。

考察归来后,他们结合勐海茶厂的“热蒸”技术,形成冷发酵工艺,终于诞生出成熟的人工发酵技术及产品,为7572的诞生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

风靡台湾的普洱茶

对于近现代普洱茶来说,上世纪七十年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革期。

70年代初期,云南茶叶逐步进入了量化生产阶段。人工发酵技术的成熟,研配技术的革新和规范管理给予了普洱茶有别于从前山头茶、商号茶的统一稳定的风格。而7572就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诞生了。

双陈技术总监“原国营茶厂技术总监”——杜琼芝女士

7572,是勐海茶厂于1975年研配成功的茶品。无论是用料,还是研配技术、发酵工艺,7572都有着稳定的一致性,虽然经过了数十年农业改良及原料巿场的变化,但至今仍能活跃于巿场。

7572是普洱熟茶的常规性产品经典代表,与7542生茶被誉为“评判普洱熟茶和生茶的标杆”。在70年代中期就在勐海茶厂生产,一直持续到今,在近半个世纪的悠悠岁月中打造了一个普洱熟茶界的传奇。

7572生茶版本分大口中、小口中、青口,大口中年份较早为70年代首批生产,茶品特征为朱砂红厚棉纸、繁细尖出内飞、饼头大,原支竹篾原筒竹罄;小口中与青口为后期80年代初产品,与80年代初首批7572熟茶包装特征相似,朱砂薄棉格纹、丝纹纸,繁细尖出与平出共存,青口亦“茶”字苹果绿而称之。

7572生茶自90年代末进入台湾市场后,慢慢为世人所熟知,亦以大口中版本最为热门,市场地位日益坚挺,一是至今为止7572唛号一直为熟茶代表;二是潮水发酵产量极少,口感刚烈,陈韵丰富,醇度与饱满度在70年代七子饼茶品中别具一格;

7572是勐海茶厂生产的大宗熟饼茶。“拼配”和“发酵”是普洱熟茶制作的两大核心工艺,7572作为勐海茶厂熟茶中的代表作,给予整个普洱茶世界非常多的贡献。

是标杆也是收藏首选

【发酵】

7572那种独有的勐海味,可以很明确的告诉消费者,普洱熟茶最基础的一个味道是什么样的。始终有不少茶商想要模仿7572的配方制作熟饼,但无论如何精心仿制,所出品的熟茶始终缺少公认的“勐海味”。问题出在哪里呢?

熟茶的品质除了与配方、原料、渥堆工艺息息相关,还有一样很关键的元素:微生物环境。勐海茶厂的熟茶,数十年渥堆发酵所积淀的微生物环境无法复制,是以正宗的“勐海味”无法复制。凡与发酵有关的,微生物环境都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拼配】

7572可谓承载了几代制茶人智慧,才使得茶品拼配得当,茶饼外形的嫩度与成熟度,茶汤滋味的厚度与醇滑度,茶汤香气的高扬和纯正度融会贯通,一气呵成,品感协调丰富,达致“不偏不倚”的“中和”境界。

【收藏价值】

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性,随着存放时间增长而增值,被称为“可以喝的古董” 。勐海茶厂出品的7572熟饼,完美的诠释了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性,随着岁月的陈化,其滋味越是醇厚。7572茶品作为熟茶中的经典,其发酵适度、拼配讲究、汤红味醇,越陈越香,收藏与品饮两相宜,是各位茶友投资收藏熟茶的最佳选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572和7581哪个好?普洱茶熟茶经典配方,哪款更值得入手?
业界公认的90年代“十大标杆茶”,92方砖、96紫大益、99绿大树......一篇文章带你认全!
“大益7542”为何既是“标杆”又是“大众茶”?
7542的标杆意义是什么?它凭什么多年占据市场的领导地位?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位香港茶人在勐海茶厂定制的一批乔木古树茶,取名“88青”,当时成本不超过3元,庆沣祥茶馆今年三四月间在北京以每饼6.6万元的价格售出了6饼
揭开“老茶”的神秘面纱(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