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几天的连云港发生了什么丨凤凰评论

摘要:互联网上,连云港市民群情激奋的片段散落各处,你可能得花上十分钟、二十分钟,才能对事件前因后果略知一二。


文丨熊志


这几天的连云港颇不平静。


零零星星的报道,大致呈现了这样的事实:中法核循环项目或落户连云港,已经与核为邻20年的连云港市民,无法在田湾核电站之外,再接收一座核废料处理厂。于是他们走上街头抗议,群体性风波一触即发。


抗议发生得公开而隐秘。在连云港这个激烈的风口里,通过微博、微信和论坛,当地市民被“高效”地动员了起来,街头抗争持续了几天;但在风口之外,是一如既往的平静,在信息通达的社交媒体上,只能偶尔看到几张人群聚集的图片,以及一些去头掐尾、不知何时何地的冲突视频。风口内外,判若霄壤。


那么,连云港到底发生了什么?民众因何而怒,抗议又为何酿成群体风波?


7日下午,连云港市人民政府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回应质疑还算及时,但迄今为止,除了官方微博“@连云港发布”上一个274字的新闻通稿,再也找不到其他详细信息,这两天的《连云港日报》上,只有今天的头版,刊登了《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共同促进稳定发展》、《幸福生活,需要安定和谐的环境》两文,呼吁市民理地发表意见,冷静表达诉求,“就是对发展大局的最好维护”。在资讯流通以秒而计的时代,这样信息高度空心化的公共事件,总给人以匪夷所思之感。


舆情汹涌,怒火攻城,当地政府也非无动于衷。他们下发了《连云港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关于严禁共产党员和国家公职人员参与非法聚集等活动的通知》;与此同时,一男子网上造谣也被警方行政拘留。但这更像是打偏了且用力过度的应对手法。在最需要体现包容的时刻,权力部门在抓人上雷厉风行,法理上无可置喙,但策略上未必是上举,且授人以柄——既然能如此高效地应对传谣,为何不能高效地传递有用信息?


那种压服状的政府姿态,除了让抗议声音减弱,解决不了多少实质性问题。平等对话通道的缺失,把传谣者抓了也无济于事,连云港面临的,与很多环境维权事件中地方政府身陷的,是同一片泥潭。就像官方的措辞所指,地方政府呼吁市民理性、冷静、讲大局,这暗含了对抗议市民情绪化、不讲大局的指控。但他们被“煽动”起来,恰恰是基于对自身生存处境的“理性”判断。与核为邻的前提下,安全无虞的环境预期是市民评判公共决策的出发点,要说其中有安全以外的其他焦虑,那也是对地方政府管理的不信任。


民众不加识别的转发谣言,在耸人听闻的传闻后面,加上“为了连云港的子孙后代”这样的按语,未必全是不理性。决策上缺少沟通对话,那么对谣言盲信盲从的传播,理解为抗议者的武器,其实更为恰当。至于说大局观,先要搞清楚,没有比民众身心安全更大的大局。


科普分子可能不太理解这种局面。在以往的一些环境维权事件里,面临质疑的基层政府,也通常把着力点放在宣传项目如何无害,技术多么成熟上,但往往混淆了这样的事实:技术与管理是两码事。对核废料处理的风险管控,最终还是得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人身上。技术上的自信,填不平管理上的风险缺口。这个缺口政府部门不去主动占领,谣言就会攻进来,而连云港风波,呈现的正是这种遗憾的结局。


在连云港的新闻发布会上,官方称该项目处于前期调研和厂址比选阶段,就是这样一个据说“可能”“将要”落户的项目,让连云港市民一点就炸了。互联网上,连云港市民群情激奋的片段散落各处,你可能得花上十分钟、二十分钟,才能对事件前因后果略知一二。眼前的信息结构,解释了市民为何非得走上街头,也解释了谣言何以大行其道,科普为什么不管用了。


对抗永远是最激烈、代价最高昂的沟通方式,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扯掉了遮羞布,把所有地方决策治理上的弊病,都呈于眼前。连云港风波,是这个逻辑的缩影,它甚至更有代表性。因为就风波本身在公共舆论场上消失的事实来看,它走向了一个我们预料不到的极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遍地都是无主手机”,方方谣言风波再起
2023元宵节游连云港市民广场赏花灯【上】
大局已定!连云港荣升三线城市!身价倍增,未来发展要逆天!
谈谣言
上海松江市民抗议电池厂落户【图集】
在连云港怎么能老的慢?每天早上做一次,快活多十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